《祝福》的环境描写及其作用
是祥林嫂遭受迫害的主要原因之一。
《祝福》写祝福时所处环境的特点,对揭示人物性格有重要作用。
二、开端:夏夜。
第三幕,时间:旧历正月廿七日夜(初七晚上)。
地点:鲁镇近郊顺民屯。
环境:前方是野地里的一所旧的大祠堂。
开头用一句交代故事的时间和地点。
“灰色的”,形象描绘了一幅没有人气,阴森可怕的画面。
暗示了故事将会出现悲惨的结局。
两个“紫黑色”,从色彩感觉上渲染出沉闷的氛围,烘托了悲凉的气氛。
本段文字除对环境进行描写外,还表现了作者和读者什么样的心理?(悲凉、恐怖、压抑)两个紫黑色,既写了夜空中密布的繁星,又渲染了大自然的幽静、神秘,也流露了鲁镇的“无声无息”的孤独与沉寂。
这种无生气的环境,正是最悲惨的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在情节展开过程中起着“蓄势”的作用。
三、发展:在夏天的黑暗中,作者就看见那群女人坐在她们自己的门槛上,低着头用毛巾揩着脸上的汗,一声不响,只有眼泪在她们的脸上流转。
她们抽咽着,好像用抽噎来说话;但是她们嘴里并没有说出什么声音,而且眼睛里也没有泪。
那是在祭祀。
教民们把象征死亡的白色与圣洁的绿色用于丧礼与祭礼,是鲁镇人“迷信”的最佳表现,这显示了鲁镇人对旧秩序、旧道德的深深依恋。
而祥林嫂却不加分辨地接受了它,也是在用行动守护着传统的道德。
再看“走来”、“拥着到”、“挤进”、“争先恐后”等词语又极其鲜明地描绘出那些妇女围观者拥挤、推搡、争抢的场面,突出了祝福这件喜事所带来的人
们的快乐与兴奋,也衬托了她们性格上的麻木与迟钝。
四、高潮:“吃”。
在叙述中插入议论,进一步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
“我”也早已站在这里,不知怎么,我总觉得她们所以如此忙乱惶惑,都由于我的缘故,倘若我当初不那样的说,她们此刻也许还有商议的余地。
她们手里的筷子,在我的眼前摇晃,仿佛那不是木头做的,而是日光灯罩上的两粒胡椒,化成了粉末。
我就低下头,去抢我的馒头,像一个乞丐。
1、精心设计,选择典型环境。
本文描写环境的特点,多集中在对环境氛围的渲染上。
如鲁镇夏夜的阴森可怕;秋夜鲁镇的无生气与沉寂,这些典型环境使人物内心变化更加丰富。
2、善于捕捉,运用细节描写。
本文多处运用细节描写,如祥林嫂眼中的景象,祥林嫂的外貌描写,以及鲁四老爷家门口的小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