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血液学检验》课程教学大纲[课程概述]临床血液学检验是采用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分析研究血液和造血器官的病理变化,以阐明血液系统疾病的发生机制,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监测的一门科学。
血液学检验既属于血液学范畴,又是检验医学的一个分支,是检验医学的主干课程之一。
近十年来,血液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实验手段的不断更新而迅速发展,而实验性很强的血液学,也越来越多的引进各种新的检验项目或赋予基础检验以新的评价。
作为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临床血液学检验设置在检验医学专业必修课程中,其目的是使该专业的学生掌握血液学检验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临床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本门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熟悉临床血液学相关基础知识;同时掌握血细胞的正常形态和常见血液病的检验方法及血液学特点,能对常见血液病作出初步诊断结论。
[课程目标]设置本课程的具体目标是:临床血液学检验的任务是利用血细胞的检验技术,超微结构技术、病理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免疫学技术、分子遗传学技术、生物遗传工程、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其他多种技术,对血液系统疾病和非血液系统疾病所致的血液学异常进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临床诊治的观察,从而促进血液学和临床血液学的发展和提高,推动了血液病学研究向更高层次迈进。
学生需要经过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实验医学的专门学习和培养,不仅要有熟练的实验医学技能,正确掌握各项有关血液病诊断和反映病情的实验;适应血液学的发展,建立有关新实验,还要有一定程度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为血液病做出诊断。
该课程共分四篇:造血细胞及其检验、红细胞疾病及其检验、白细胞疾病及其检验和血栓与止血及其检验。
它是以血液学的理论为基础,以检验的实验方法为手段,以临床常见的血液病为主线,创建了一个理论-检验-疾病相结合、紧密联系的新体系,且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发展、完善和提高。
[使用范围]检验学专业,本科层次。
教学内容和学时数[考核要求]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掌握、熟悉、了解三个层次规定能力层次要求。
各层次的含义是:掌握:要求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能正确地领会、记忆和再现有关名词、概念、知识含义。
熟悉:在掌握基础上,熟悉有关临床价值及前后期有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表述和解释。
了解:在熟悉的基础上深入了解各知识点,能综合所学内容加以运用,灵活地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教材]1. 课程选用教材:《临床血液学检验》胡翊群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年第2版2. 参考教材:《血液学检验》候振江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0年第3版3. 教学参考资料《执业检验医师(技师)应试题集与解答》胡翊群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年第4版第一章绪论血液检验学概述[学习要求]了解血液学概述和发展史。
血液学与临床疾病、实验检验的关系。
第二章造血基础造血[学习要求]1.掌握:血细胞的起源、分化、增殖、成熟和释放的概念和过程。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验方法,实验室变化的机制;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实验室改变及其机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检验、血细胞培养特征。
2.熟悉:血细胞成熟的一般规律。
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
3.了解:血细胞调控及其活性物质的作用机制。
[实验部分]实验一骨髓标本的采集和制备[学习要求]1.了解骨髓标本采集的过程及注意事项2.掌握骨髓涂片瑞氏染色的方法实验二骨髓粒系、红系形态观察[学习要求]1.掌握红系细胞的形态总特征,并能于非红系细胞加以区别。
2.初步掌握各期红细胞形态特点。
3.初步掌握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形态特征。
4.掌握粒细胞形态总特征,并能与其他细胞加以区别。
5.初步掌握各期粒细胞形态特点及粒系有丝分裂各期特点。
实验三骨髓淋、浆、单、巨核系形态学检查[学习要求]1.掌握淋系细胞与浆系细胞形态总特征。
2.初步掌握各期淋巴细胞与浆细胞的形态特点。
3.掌握各期单核细胞形态总特征,并能与其他系细胞加以区别。
4.初步掌握各期单核细胞形态特征。
5.掌握巨核细胞系统形态总特征。
6.初步掌握各期巨核细胞的形态特点。
实验四骨髓检查、细胞化学检查[学习要求]1.初步掌握骨髓片检查步骤、内容及报告单的填写。
2.掌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判断。
3.掌握骨髓小粒、脂肪空泡形态特点。
4.掌握正常骨髓象特点。
5.掌握过氧化物酶染色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6.掌握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7.掌握铁染色的原理、方法和临床意义第三章红细胞疾病检验第一节红细胞疾病概述[学习要求]1.掌握:红细胞疾病的概念和分类。
2.熟悉:红细胞的结构、代谢和功能。
3.了解:红细胞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
第二节—第四节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学习要求]1.掌握: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验方法,实验室变化的机制;巨幼细胞性贫血的主要实验室改变及其机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检验、血细胞培养特征。
2.熟悉: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标准。
3.了解:缺铁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表现。
第五节溶血性贫血[学习要求]1.掌握:各类溶血性贫血的发生机制和实验室特点;溶血性贫血分类与实验室检验的选择;显示溶血存在的实验室检验以及红细胞酶活性测定、血红蛋白电泳。
2.熟悉:溶血性贫血的临床表现和骨髓涂片检验以及外周血异型红细胞形态特征。
3.了解:红细胞膜、血红蛋白结构与细胞破坏的关系。
[授课时数]8学时。
[实验部分]实验五贫血的骨髓象检查[学习要求]1.掌握缺铁性贫血血象、骨髓象的形态学特征2.掌握巨幼细胞性贫血骨髓片及血片的形态学特征3.掌握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片及血片的形态学特征4.掌握溶血性贫血骨髓片及血片的形态学特征实验六溶血性贫血实验室检查[学习要求]1.掌握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2.掌握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3.掌握G6PD活性检测的原理、注意事项及临床意义第四章白细胞疾病检验第一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粒细胞缺乏症、脾功能亢进[学习要求]1.掌握:白细胞的检验、白细胞疾病的分类;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单)的临床表现、血象、血清学检验;粒细胞减少(缺乏)症的实验室检验;脾功能亢进的实验室检验。
2.熟悉:粒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的定义和发病机制;脾功能亢进的常见病因。
3.了解:各类白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传单的发病机制。
第二节恶性组织细胞病(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多发性骨髓瘤[学习要求]1.掌握:浆细胞病定义、分类和实验室特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病理改变和实验室检验;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标准。
恶性组织细胞的形态特征和恶组(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的诊断依据。
2.熟悉:多发性骨髓瘤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鉴别;恶组(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
3.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分期。
恶组(嗜血细胞性淋巴组织增生)细胞与正常组织细胞的区别。
第三节淋巴瘤[学习要求]1.掌握:淋巴瘤的病理分类、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检查。
2.熟悉:恶性淋巴瘤实验室检验,淋巴瘤、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鉴别。
3.了解:恶性淋巴瘤的分类和解剖学分期。
第四节白血病[学习要求]1.掌握:急性白血病的概念、细胞形态学(FAB)分型以及骨髓象、血象特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实验室特点及其与中性粒细胞类白血病反应的区别。
类白血病反应的类型、诊断标准和常见病因。
2.熟悉:白血病免疫分型标准及与形态学分型的关系;白血病临床表现和急性白血病疗效标准;各种特殊类型白血病的特征。
3.了解:白血病遗传学(染色体)和分子生物学分型基础;常见白血病核型改变和融合基因检测的意义。
第五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与骨髓增生性肿瘤[学习要求]1.掌握:MDS的定义、临床和实验室特点;MDS的FAB分型标准。
骨髓增生性疾病的共同特点,骨髓纤维化的临床表现和病理学改变。
2.熟悉:MDS的WHO分型标准。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特点和诊断依据。
3.了解:MDS的发病机制。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的实验室特点和诊断依据。
[实验部分]实验七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检查[学习要求]1.熟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片基本特点。
2.熟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分型。
3.熟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片基本特点。
实验八多发性骨髓瘤和慢性白血病骨髓象检查实验九急性白血病骨髓象检查[学习要求]1.掌握多发性骨髓瘤(mutiple myeloma,MM)骨髓片基本特点。
2.熟悉多发性骨髓瘤血片特点。
3.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形态学分型。
4.掌握典型的原粒细胞、Auer小体形态特点。
5.掌握典型M1、M2a骨髓象基本特点。
6.了解M2b骨髓象基本特点。
7.掌握典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粗颗粒型(M3a)骨髓象基本特点。
8.掌握典型异常早幼粒细胞、柴捆细胞(faggot cell)的形态特点。
9.熟悉M3b骨髓象基本特点。
10.掌握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cute monocytic leukemia,AMOL)骨髓片基本特点。
11.掌握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血片的基本特点。
12.掌握典型原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
13.熟悉原幼单核细胞与成熟单核细胞的划分。
14.熟悉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两个亚型(M5a 、M5b)的主要形态特点。
15.掌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granuocytic leukemia,CGL)慢性期骨髓片的特点。
16.掌握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血片的特点。
17.掌握各期、各种粒细胞形态特点。
18.熟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骨髓片的主要特点。
19.熟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加速期、急变期血片的主要特点。
第五章止血与血栓检验第一节血小板检查[学习要求]1.掌握:血小板释放的活性物质,血小板的花生四烯酸代谢,血小板的止血功能。
血小板检验的临床意义和结果评价。
ITP的实验室检验和诊断标准。
2.熟悉:血小板膜糖蛋白及其作用;血小板检验的方法和原理。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和分类;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的特点。
3.了解血小板的结构,血小板膜糖蛋白测定。
凝血因子与止血机制[学习要求]1.掌握:凝血因子的特性和作用,凝血机制和凝血过程。
2.熟悉:凝血修正机制。
3.了解:凝血因子的合成部位、生化特性。
第二节血液凝固调节作用与相关检查[学习要求]1.掌握:内、外源凝血系统筛选试验,凝血因子活性测定。
血友病A 和B的遗传特性、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步骤。
血管性血友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验步骤。
血友病A与血管性血友病的鉴别要点。
掌握:生理性抗凝蛋白的组成和作用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