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太平洋、印度洋热带海域的犀鱼,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武器——尾刺。
它能左右开弓,分别用尾部两侧的刀来刺对方。
剑鱼的“长剑”能刺透木船的甲板,如同锐利的剑,打起架来很好用。
喷毒液非洲的热带森林中,有一种眼镜蛇,能射出一缕缕的毒液,达4米远。
一些弱小的野兽遭到一次射击就会丧命。
中美洲森林中的酸的虫,背部贮藏有浓度为84%的醋酸,必要时,可把醋酸液喷射60—80厘米远,用以射击来犯者。
蝎子白天常躲在岩石或木头下。
那些爬进房子里的蝎子则躲在地毯下、床上或是鞋子里,所以很危险。
某些种类的蝎子。
尤其是20厘米长的非洲蝎子,它们的毒刺可以致人于死地。
蝎子通常用它的两只大而有力的钳子来捕食,食物绝大部分是蜘蛛和昆虫。
只有当猎物挣扎时,它才会使用毒刺。
放电海洋里的某些鱼类,防卫的武器更是“先进”,它们遇到敌害,能放出电流来击伤对方。
如电鳐放出的电可达200伏,电鲶放出的电可达350伏,而电鳗放出的电竟可达500伏!如此“高压”的电流,的确让对手害怕。
放臭气黄鼠狼(黄鼬)\臭鼬、灵猫的肛门有一个臊包,遇到敌人袭击时,就立即放出臭气或射出臭液,把周围空气熏得臭不可闻,敌人只好掉头而去。
美洲臭鼬射出的臭液可达一米之远,熊闻到此臭气也会远远避开,要是喷到人的脸上,甚至会使人昏迷。
臭鼬:也叫臭猫,是一种很漂亮的小型哺乳动物,虽然它们类似麝香的臭味能传好远,但是,它们的视力却极其弱,大多数臭鼬只能看到它们前面大约10英里。
所以, 很多臭鼬会跑过头,事实上,大约半数的臭鼬死亡是因为人类。
鼬科成员(如鼬鼠和白鼬)都能喷射麝香,但是,臭鼬这一能力尤其有名。
臭鼬的肛门腺分泌的麝香的威力非常大,如果被喷射中的话,会导致受害者经历短暂失明。
墨囊大海里的章鱼随身携带装满“墨汁”的黑囊,遇到险情时,便将墨汁射出,施放“烟雾弹”,乘机逃之夭夭。
自切壁虎、螃蟹壁虎和蜥蜴的尾巴又细又长,遇到敌害时,尾巴会自动断落,离开身体后的尾巴还能不断地摆动,把敌人吸引住,它们自身却逃之夭夭。
盔甲龟鳖类及绝大多数软体动物,在体表有一层护身的坚甲或贝壳;一旦发现敌情,它们就把头脚缩进去。
有些动物自己没有类似龟甲、贝壳、棘毛之类的护身符,便借用其它动物的空壳作盔甲。
比如寄居蟹,就是借用其它软体动物的空壳来护身的。
龟鳖类及绝大多数软体动物,在体表有一层护身的坚甲或贝壳;一旦发现敌情,它们就把头脚缩进去。
尖刺刺猬在敌手来临时,便把身体卷缩成团,头埋在中间,使贪食的对手无从下口。
装死南美大陆的负鼠,当面临危险时,便躺在地上,闭上双眼,呼吸缓慢,仿佛死了。
狐狸也有类似的“装死术”。
叩头虫受到惊动时,六足卷缩,仰面朝天躺在地上装死。
等到没有动静时,再把身体猛地一缩,“嘭”的一声,来个“前转翻”,匆匆而逃。
许多不善于飞行和跳跃的昆虫,当遇敌来不及躲避时,就放开足节,从树、草上掉下来,成虫有时腹部朝天,幼虫多卷成一团,静止不动,犹如死去也称作“假死”,动物在受惊或受袭击时,呈半死状态,静伏不动,或跌落在地面像死物一样,可以逃避敌害。
如,负鼠:这种可爱的小动物自卫的本领很多。
它会装死。
它还能口吐泡沫让敌人误以为中毒、生病或者可能的“癫痫症”。
装死的负鼠实际上是处于一种半昏迷状态,以消除天敌的猎杀的兴奋感。
尖刺针鼬(yoù)、刺猬的身上长有锋利的棘刺,一遇敌害,棘刺顿时竖起,身体缩成一团,形成一个刺圆球,弄得敌人不知从何下手,只好悻悻离去。
豪猪的身上也生有棘刺,它的棘刺竖起后,还会互相摩擦,发出“刷刷”的响声,好像在警告敌人,不得侵犯!保护色生长在青草地上的蚱蜢,身穿一套绿色的外套,与周围环境的色彩十分一致,连目光敏锐的鸟也很难发现它。
警戒色贮粮鼠是一种凶残的小兽,它的胸、腹部有黑、红、白三种毛色,非常鲜艳,当它用后脚站起来时,三种毛色就会暴露,敌人看了十分害怕。
生物学称这种毛色为警戒色,是一种防御武器。
某些有恶臭和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
这是动物在进化过程中用以使敌害易于识别、不受侵害而逐渐形成的颜色。
如,毒蛾的幼虫:毒蛾的幼虫,一般有鲜艳的色彩和花纹,如果鸟类吞食下去,幼虫的毒毛会刺伤鸟的空腔黏膜,因此,毒蛾幼虫的这种色彩变成为鸟的警戒。
蛰刺大家都知道蜜蜂会蜇人,所以很多人怕蜜蜂,不敢接近它们。
其实蜜蜂不到万不得已是不轻易蜇人的。
因为蜜蜂蜇人以后,自己也要死去。
蜜蜂不喜欢黑色的东西和酒、葱、蒜等带刺激性的特殊气味。
如果这些颜色和气味的东西接近它,它会认为是敌害,就可能用它的防卫武器,刺针蜇人。
如果我们用力去扑打它,也有挨蜇的可能。
这是和其他许多生物一样,有自卫的本能。
变色龙变色龙的皮肤会随着背景、温度的的变化和心情而改变。
死了。
-- 避役-它的皮肤里有着各种不同颜色的色素细胞,通过肌肉的收缩与扩张,使皮肤内的色素细胞集中或扩散,就像画家调色那样,变化出不同的色泽:深夜时是黄白色,黎明时又变成了暗绿色,一昼夜可改变六七种颜色,以适应环境、保护自己。
拟态:某些动物在进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态或色泽斑纹同其他生物或非生物非常相似的状态。
如,尺蠖:尺蠖的形状极像树枝。
枯叶蝶:停息在树枝或草叶上时,两翅收合竖立,隐藏着身躯,展示出翅膀的腹面,全身呈古铜色,色泽和形态均酷似一片枯叶:一条纵贯前后翅中央的黑褐色纹线,极象树叶的中脉;其它的翅脉又似树叶的侧脉;翅上几个小黑点,好似枯叶上的霉斑;后翅的末端,还拖着一条叶柄般的“尾巴”。
这种“拟态”,使天敌一时真伪难辨,分不清窟竟是蝴蝶还是枯叶,从而保护自己。
竹节虫:竹节虫算得上著名的伪装大师,当它栖息在树枝或竹枝时,活像一支枯枝或枯竹,很难分辨。
竹节虫这种以假乱真的本领,在生物学上称为拟态。
有些竹节虫受惊后落在地上,还能装死不动。
保护形是动物的另一种巧妙伪装术。
为了躲避敌害的袭击,一些动物将自已的形态装扮得与外界环境中的物体惟妙惟肖。
-- 被称为“伪装大师”的章鱼,有时把自己伪装成一束珊瑚,有时又把自己装扮成一堆闪光的砾石。
-- 巴西的一种叶形鱼,它身体扁平而呈黄褐色,头部前端还生长着一个和叶柄相似的吻突,当它在水底不动时,与落在水中的树叶毫无差别。
-- 裸蛙鱼浑身长有许多增生物和棘鳞,当大鱼觅食从它身边游过时,还以为它是水草哩,甚至有的大鱼还用嘴吻一下这种奇特的“植物”。
-- 非洲的丛林里有一种非常奇特的小鸟,它的拟态本领更为绝妙,当它落在树枝上时,张开双翼,酷似五个美丽的花瓣,它的头部如同鲜艳的花蕊,这种巧妙的伪装,不仅可骗过巨鹰的袭击,而且还能轻易地捕捉到受骗上当前来“采蜜”的愚蠢小昆虫。
貌似强大的威慑术有些动物在遇到敌害时,便会假装成巨大而凶猛的样子,以吓退敌人的进攻。
-- 澳洲皱皮蜥蜴,在它受到敌害袭击时,便把颈部周围的皱皮展开,很像一把张开的伞,这使它的样子看起来似乎很庞大,令敌害受惊而逃走。
-- 非洲有一种变色避役,当它遇敌时,不仅会发出咝咝响声,而且把肺扩张开来,身躯变大,外表显得强大而凶狠,使得敌害不敢再轻举妄动。
-- 孔雀蝶,当它栖息在嫩枝上时,翅膀是合拢的;一旦遇到惊扰便立刻张开翅膀,露出两块色彩鲜明的大斑点,看上去好似两只大眼睛,这种图案的突然出现,则可令敌害惊恐而离去。
拟势有些动物在受惊后或受袭击时,出现异常的姿态或色泽,威吓其他动物的一种现象。
如,天蛾:当它栖息在嫩枝上时,翅膀是合拢的;一旦遇到惊扰便立刻张开翅膀,露出两块色彩鲜明的大斑点,看上去好似两只大眼睛,这种图案的突然出现,则可令敌害惊恐而离去。
排脏一些无脊椎动物在受到刺激或遇到不利时,将身体紧紧收缩,迫使内脏从肛门或身体裂口处排出,当刺激或不利消除后,能再生内脏。
如,海参:为了自我防卫,海参可变化不同的身体形态,可以从固态变为液体。
更绝的是它还有一种“翻出内脏”的本领,用消化道的毒液毒敌人。
海参种类很多,颜色有黑色、褐色、白色等,喜欢栖息在波浪静稳,海藻丛生的细沙海底和岩礁底。
海参深居海底,不会游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缩在海底蛹动爬行。
爬行速度相当缓慢,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
当风暴即将来临之际,它就躲到石缝里藏匿起来。
当阴险狡猾的海盘车,贪婪凶恶的大鲨鱼垂涎欲滴地偷袭过来时,警觉的海参迅速地把体腔内又粘又长的肠子、树枝一样的水肺一古脑儿地喷射出来,让强敌饱餐一顿,而自身借助排脏的反冲力,逃得无影无踪。
海参除了有排脏迷敌的绝招外,还有像海星一样的“分身”功能。
将海参断为数段,投放海里,经过3-8个月,每截又会长成完整的活参。
有的海参还有自切本领,当海参感到外界环境不适宜时,能将自身切成数段,以后每段又会长成新的个体。
放电海洋里的某些鱼类,防卫的武器更是“先进”,它们遇到敌害,能放出电流来击伤对方。
如电鳐放出的电可达200伏,电鲶放出的电可达350伏,而电鳗放出的电竟可达500伏!如此“高压”的电流,的确让对手害怕。
发光还有些深水鱼,它们自身就有发光器官,游动起来好像闪烁的星星。
能发光的鱼类多居于深海,浅海里鱼类能发光的比较少。
鱼类是依靠身体上的发光器官发光的。
这些发光器官的构造很巧妙。
有的具有透镜、反射镜和滤光镜的作用,会折射光线;有的器官内的腺细胞,会分泌出发光的物质。
还有些鱼发光是因为鱼体上附有共栖性的发光细菌,这些发光细菌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发出亮光。
大多数鱼类的发光器官是分布在腹部两侧,但也有生长在眼缘下方,背侧、尾栖或触须末端的。
太平洋西岸的浅海里,有一种属于蟾鱼科的集群性小鱼,它的身体两侧各生有大约300个发光器,能发出奇异的光彩。
在昂琉群岛和新加坡岛附近的海里,有一种小宝钰55鱼,它的发光器官分布在消化道周围,由于鱼鳔的反射,这种鱼看来就像看不到钨丝的乳白电灯。
生活在马来亚浅海的灯鲈鱼,能发出白中带绿的亮光,很像月光反射在波浪上;此处的另一种灯眼鱼,能发出星状的光亮,看起来好像落在水里的星星。
不同的鱼会发出不同颜色的亮光,同一类的鱼也会发出不同颜色的光辉。
生活在深海里的鮟鱇鱼,背鳍第一条鳍的末端有一个发光器官,能发出红、蓝、白三种颜色的光,像是一盏小灯笼。
灯笼鱼的腹部有两列发光器,上列发出红色、蓝色和紫色的光,下列发出红色和桔黄色的光。
鱼类所发出的光是没有热量的,是冷光,也叫动物光。
它们发光的目的各不相同。
鮟鱇鱼发光是为了招引异性特殊奇妙的护身术:松球鱼遇敌侵扰时,会发出“光幕”,用来迷惑敌人,吓唬敌人,警告同类。
更多鱼类的发光,是为了照明,以便在漆黑的海水深处寻觅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