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轲刺秦王之易水送别
滚滚长江东 逝水,浪花 淘尽英雄。 千秋功过让 后人评说吧。
燕赵大地多慷慨悲歌之士,荆轲 诀易水,廷刺秦王,义薄云天
华夏民族尚坚忍不拔之志,千载 悲余风,名垂青史,浩气长存
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 归亦捧心而颦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 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彼 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21)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指出下列句中“而”的用法及 含义。
(1)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2)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3)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 有。
(4)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故自号曰醉翁也。
(5)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6)睨之,久而不去。
指出下列句中的古今异义词语并 解释其含义
(1)阡陌交通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4)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5)媵人持汤沃灌 (6)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 (7)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 之 (8)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 (9)遂用猖蹶,至于今日
回顾下列句子,关注斜体词语的用法及 含义
(1)以次进。至陛下 (2)愿大王少假借之 (3)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5)左右既前,斩荆轲 (6)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7)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8)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 (9)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10)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
千 身入狼邦壮志匹夫生死外 古 英 雄 心存大义萧寒易水古今流
• 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 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 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 ,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 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 :‘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 ,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 何妨于处女?妾自以有益于处女,何 为去我?’处女相语,以为然,而留 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 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 子曰:“善。谓重公于齐。”
荆轲具有义侠的性格,又受太子丹的厚遇重任,明知身入 不测之秦是极其危 险的事,但还是毅然前往,直至事败仍然 “倚柱而笑,箕踞以骂”。荆轲刺秦王这件事并不能真正挽救 燕国的危亡,荆轲也是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恩才毅然前往的。 荆轲之所以值得肯定,并不在于为太子丹报私怨,而在于他站 在斗争的最前列反对秦国对山东六国的进攻和挽救燕国的危亡。 千百年来,受压迫的人们之所以敬仰荆轲,也正是基于他那种 同情弱小和反抗强暴的义侠精神。当然这当中也流露出“士为 知己者死”的因素这既是荆轲本身的局限,也是作者的局限。 从荆轲刺秦王的做法来看,这种个人的恐怖手段是不可取的, 企图凭借个人的拼杀来改变历史的进程更是不可能的,这些都 反映了历史的和阶级的局限。
• 1、“于”表示被动。 • 2、“为”表示被动。 • 3、“为所”“为…所”表示被
动。 • 4、“见”“见…于”表示被动
。 • 5、“被”表示被动。 • 6、动词本身表示被动。
问题1:荆轲为行刺秦王重点做了哪些 准备工作?
行 樊於期之首
刺 秦
万 事 俱
王
备
,
的 准
徐夫人之匕首
备
只 欠
工
东
作
风
勇士秦武阳
“殁”)
诗中“壮今士日”水指犹的是寒_。荆__轲_____,
“此地”指的是易__水__河__畔___。
作者是怎样描写这种慷慨悲歌的场面的? 运用了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艺术手法?
运用点面结合和正侧结合的手法: 将全景境头(“皆白衣冠以送之”)、 特写境头(“既祖,取道”)、 全景境头(“士皆垂泪而泣”)、 特写境头(“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交错次第展开,将一瞬间同时发生的 各种现象交织起来写,可谓匠心独运。
(10)亲贤臣,远小人,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诚宜开张圣听 (12)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
(13)先帝不以臣卑鄙 (14)明日,徐公来 (15)今齐地方千里
荆轲是怎样的一个人?
思想:为国分忧,雪耻报仇,报效太子。
性格:深沉,刚毅,慷慨。准备信物,深谋远虑。 迟发见 疑,他怒叱太子。取道易水,慷慨 悲歌。
[注]处女:少女。
• 甘茂自秦国逃出后,准备到齐国去。出了函谷关 ,遇见苏代(苏秦之兄),说:“您听说江上女 子的故事吗?”苏代说:“没听说过。”甘茂说 :“在江上的众多女子中,有一个家贫无烛的女 子。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赶走。 家贫无烛的女子准备离去了,她对女子们说:‘ 我因为没有烛,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扫屋子 ,铺席子。你们何必吝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 光呢?如果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 碍呢?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 要赶我走呢?’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的对 ,就把她留下来了。现在我由于没有才德,被秦 国赶走,出了函谷关,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席 子,希望不要把我赶走。”苏代说:“好,我将 设法让齐国重用您。”
今行而无信
(信物)
诚能得樊将军首 (果真)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因为)
今闻购将军之首 (悬赏,重金购买)
今太子迟之
(认为迟)
解释下列句中斜体词语的含义。
(1)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
(2)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3)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4)愿举国为内臣
(5)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
(6)使使以闻大王
(7)乃朝服,设九宾
21
(31)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32)轲自知事不就 (33)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 (34)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 生劫之
(35)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36)左右既前,斩荆轲。秦 王目眩良久
指出下面特殊句式并翻译
(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 (2)给贡职如郡县 (3)见燕使者咸阳宫 (4)使毕使于前 (5)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6)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7)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 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 检查复习
1、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2、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3、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4、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5、请辞决矣! 6、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7、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8、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9、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10、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 荆轲这种以刺杀解决问题的恐怖主 义手段永远都只是下下策,不能从 根本上改变燕秦国力上悬殊的差距 和秦统一六国的大势所趋。历史的 车轮永远不会因为一个人,一把匕 首就停止它前进的脚步。
荆轲刺秦王失败给我们当代中学生那些 启示?
性格决定命运 细节决定成败 方法改变思路 环境改变人生
怎样认识荆轲和荆轲刺秦王这一行动?
既然荆轲这样勇敢,那他刺秦为什么 会失败呢?
主观:性格、方法 客观:社会环境、他人
(1)目的不明确,行动犹豫迟疑。燕太 子丹在派荆轲去秦国的目的在“诚得劫 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 桓公,”和 “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这两者间徘徊。 刺杀秦王本身就是一件 极度危险的行动,动用一切的可能来保 障尚不能有完全成功的把握, 在行动的
?
荆轲的刺秦准备充分吗?有没有不成熟的条件?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问题3:荆轲为何没等朋友来就上路了?我们 又能看出荆轲和太子丹什么性格特点?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谴秦武阳!”荆
太子丹 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
才能:工于心计善于言辞。胸有成竹,周密策划,义激樊 於期。临危从容不迫,遮掩搪塞,机智过人。
精神:不畏强暴,不避艰险,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大无畏 精神。明知“一去不复还”,仍一往无前,身受重伤,仍 拼死一搏,英雄气概,值得称道。
刚烈忠义、善 于辞令,有勇有 谋、果敢机智、 视死如归的侠义 之士的形象。
2
1、秦秦王王购购之之(金以千)斤金,千邑斤万,家。邑万家。 2、句太式子:及省宾略客句知其事介者词。结构后置 34、、定父 而语母燕后宗国置族见,陵皆之为耻戮除没矣。。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6、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7、尝贻余核舟一。 8、盖简核桃修狭者为之 9、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10、陈涉乃立为王。
• 易水送别成为了千古绝唱,而荆轲舍 生取义,视死如归的精神,千载以下 ,还令人感到凛然而有生气。我送荆 轲一副对联——“身入狼邦,壮志匹 夫生死外;心存大义,萧寒易水古今 流。千古英雄”希望荆轲这种为大义 义无反顾的精神能给你感动,给你启 迪。
复习回顾:解释下列句中的重点词
微太子言
(假如没有)
(8)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 而秦武阳奉地
图匣
(9)以次进。至陛下
(10)秦武阳色变振恐
19
(11)群臣怪之 (12)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1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14)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 (15)使毕使于前 (16)轲既取图奉之,发图 (17)图穷而匕首见 (18)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 持匕首揕之
(19)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 (20)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20
(21)秦王还柱而走 (22)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23) 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24)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 (25)以故荆轲逐秦王 (26) 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27)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28)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29)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30)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 中柱
正确译文:西施因心口疼而在邻居面前皱紧 眉头。邻居里有个丑女看见西施皱眉觉得很 美,丑女回家以后也捂着心口在别人面前皱 着眉头。富人看见皱眉丑女,紧紧地关上门 不出来;穷人看见她,领着妻子儿女离开她 而逃跑。那个丑女只知道皱眉头美丽,却不 懂皱眉头为什么美丽。
目的上就更不该有两种选择的犹豫。这 种目的上的犹豫,必然将导致荆轲刺杀 行动上的迟疑,而给荆轲带了灾难性的 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