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及对比分析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及对比分析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及对比分析2009-04-06 20:54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老师很多,导师也不少,但“牛导”却数得着。

研究生专业性不是很强,但导师选择实在是太重要了,因为你选择了一个导师就意味着你选择了一种三年研究生期间的生活。

一般而言,工科专业选择导师都会考虑名气、锻炼机会、赚钱这三个方面,但所谓“熊掌鱼肉不可兼得”——名气大的导师一般都从政,平时会很忙,很可能就无暇顾及你的学业了;刚评上硕导的老师一般干劲大,刚开始带的学生是他要烧的第一把火,所以必然会用尽全部心思,只有带的好的话才会有利于他以后的招生。

当然,每个人看法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选择的重点也就不一样了。

不过,选导师就像买东西,一定要考虑“综合性价比”。

就我个人体会而言,选择名气中等偏上、事业正处于如日中天阶段、平时工程实践机会比较多的导师比较好(给导师干活多钱自己挣钱自然也多)。

下面我把院里比较好的几个导师做一简单介绍和对比,以供参考。

特别强调,每位导师最后点评纯属个人观点,如对你形成误导,本人概不负责,吼吼!刘立新,男,1947年10月出生;1981年12月毕业于原郑州工学院土建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学士学位;1987年7月毕业于原郑州工学院土建系结构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198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89.10-1997.10任原郑州工学院土建系副主任,1997.10-2005.3任郑州大学(原郑州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现为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注:老院长,德才兼备,能在他手下混当然不错了。

他主要研究混凝土,科研型的,做实验比较多,所以需要耐得住寂寞,不过公认的一点好处是实验型的毕业论文比较好写。

陈淮,男,1962年4月18日生于河南省淮阳县,博士学位,教授,博士生导师,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

198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获学士学位;1986年毕业于重庆大学,获硕士学位;1993年毕业于中南大学,获博士学位。

1986年10月在中南大学参加工作,任助教和讲师;1993年任郑州工学院副教授;1996年破格晋升教授;现任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院长,教授,河南省重点学科结构工程学科主要学术带头人,郑州大学结构工程专业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注:现任院长,确实牛人,但学生从来没有机会参与工程实践项目,而且为人有点小抠(寝室的说三年了没请他们吃过饭,包括教师节拿着礼物去看望他)。

郭院成,1965年生。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4.10~1997.7,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结构工程专业工学博士,2001年11月破格晋升教授技术职务;2004年6月获得郑州大学结构工程博士生导师资格。

2001年被选为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2004年被选为“555人才工程”省级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注:现任副院长,个人认为是“性价比”最高的一个导师。

虽然平时很忙,但是对学术却从未放弃,对学生也严格要求,很值得尊敬。

高丹盈(1962~),男,工学博士,郑州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副校长。

1989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4年晋升教授职称,同年入选国家优秀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1995~1998年在英国Shffield大学和加拿大Sherbrooke大学做博士后研究。

现为郑州大学新型建材与结构研究中心主任,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试验室主任,河南省水工结构工程第一层次重点学科第一学术带头人,水工结构工程博士点和防灾减灾工程及防护工程博士点的第一学术带头人,结构工程博士点第三学术带头人,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纤维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入选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河南十大青年科技新闻人物,河南省优秀专家。

注:学校副校长,可以想象平时该有多忙,而且还在环境与水利学院带研究生,听说一届加起来有将近20个学生,汗,个人感觉好不到哪去。

还是那话,熊掌鱼肉不可兼得,导师名气大长远利益好,但研究生期间很难得到多少实际好处。

李天,男,教授,于2001年12月博士毕业于同济大学,1960年8月出生;浙江宁波人。

主要从事钢结构、钢-混凝土组合结构、工程结构抗震、工程结构力学分析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和工程应用研究。

作为主要完成人参加或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八五”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国家科委攀登计划(B)子课题、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以及其它横向科研项目多项。

注:虽然也是博导,但对其不是很了解,只知道他的学生基本上也不参与工程实践,属于科研型的。

童丽萍,女,1960年11月生,结构工程专业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省特聘教授。

曾多次出访美国、新加坡、日本、欧洲等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进行学术访问和科学研究。

现任郑州大学城乡建设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所长、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

曾获得河南省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河南省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女职工标兵、郑州市十大杰出女性等荣誉称号。

注:女中豪杰,唯一的女博导,呵呵。

王东炜,男,教授,于1993年6月博士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

注:个人感觉很不错,有实力,估计该评博导了,学生能经常参与实践,待学生也不薄,“性价比”可以排第二。

关罡,男,1964年4月生,河南省开封市人。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注册造价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工程师。

现任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分管教学与实验室工作)。

一、学历及工作简历1981.1—1985.7 在郑州工学院土建系读大学本科,获学士学位;1987.9—1990.7 在郑工学院土建系读硕士研究生,获硕士学位;2004.9—至今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读博士研究生。

1985.9 留郑州工学院土建系任教1990.10 任郑州工学院土建系教学秘书,讲师;1996年任郑州工业大学土木学院副教授1997.12—至今任(郑州工业大学)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2004.10 任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注:看个人简介貌似很不错,其实我觉得跟着他真是白浪费几年了。

他的学生基本上见不到他,连毕业论文都一点不重视。

总之一句话,想混个学位报他的还是很不错的。

赵军,男,1971年11月出生,博士,教授,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院长。

哈尔滨工业大学结构工程博士学位,兼任河南省工程材料与水工结构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主要从事高性能混凝土及其结构、新型复合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加固理论等方面的研究。

在国家一级学报、核心期刊和其他学术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由国家级出版社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学术著作和教材各1本。

注:算是比较“低调”的一个导师,了解不多,综合来说算中等吧。

宋建学(1967.10-),男,汉族,河南省洛阳市人。

博士、教授,从事工程结构健康监测研究。

1989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土建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郑州工学院土建系,获工学硕士学位;2002年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

学术职务:国际智能基础设施健康监测协会会员International Society of Intelligent Infrastructure Healthy Monitoring (IISHM)中国建筑学会建筑施工学术委员会基坑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南省安全生产专家组(建筑机电组)专家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处理与深基坑工程学术委员会理事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委员会理事河南省建设工程招投标协会理事国家注册工程安全评价师(APR-10741-2004)国家注册安全工程师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施工技术与管理教研室主任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测量实验室主任注:很年轻有为、“聪明绝顶”的一个导师,02年博士毕业,06年就教授了,潜力无限啊!公认的一点就是对学生特别好,从他身上学到的其他东西要远远多于和有价值于专业知识。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能给你提供很多实习的机会,所以每年报他的学生都很多。

个人认为其“性价比”可列为第三。

刘忠玉,男,1968年5月生,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郑州大学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理事,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处理与深基坑工程学术委员会第一届理事。

注:按说他也是可牛可牛的了,但是每年都几乎没人愿意报考他的研究生,大多只能靠调剂,个中缘由我也不好擅自评论,嘿嘿。

估计本科上过他的课的人对他都应该比较了解,也应该能想象出他为啥“没人缘”了。

王新玲,女,1963年8月生,河南新乡市人。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结构教研室主任,结构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长期从事土木工程专业本、专科及研究生的教学工作及结构工程的科研工作。

九三学社河南省教育工作委员会委员,郑州市青联委员。

注:也是很不错的一个导师,就是实习机会少点。

另外,还是少见的美女导师,嘿嘿。

管品武,男,1971年8月出生,河南省高校骨干青年教师;1994年7月毕业于原郑州工学院土建系工业与民用建筑专业,获学士学位;1997年7月毕业于原郑州工业大学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0年6月毕业于湖南大学土木学院结构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

2000年任讲师,2002年任副教授,2005年任教授。

注:年轻,有干劲,项目很多,估计他的学生赚钱是最多的,综合“性价比”排第四。

谢丽丽,女,1954年生,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国家注册咨询师。

1982年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结构工程专业,现任郑州大学综合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中国砌体结构标准技术委员会委员,河南省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河南省混凝土与预应力混凝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检测加固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注:因其在郑大设计院任职,所以她的学生近水楼台,平时很多在那实习的机会,我这届她两个学生都直接进了郑大设计院,羡煞旁人啊!本文属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yaowuwang/blog/item/ab9f60fedaa1e6395c600893.h。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