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调查方法》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英文名称:Social Survey and Research
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
学分:4
总学时:64,理论学时:64,实验(实践)学时:0
适用专业:文化产业管理专业
先修课程:无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社会调查研究是文化产业管理专业本科阶段的专业基础课。
作为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不仅广泛应用于政治学、社会学、管理学、传播学、人口学、文秘专业等社会科学,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各级政府的政策研究、计划统计、民政、计划生育、工会、妇联、共青团等实际工作部门的工作中。
《社会调查研究》的主要教学任务与目标是:
(1)使学生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充分认识社会调查研究方法在社会科学研究和行政管理和其他实际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使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技术;
(3)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认识和分析社会事实,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4)通过理论教学、研究实践使学生树立起一种科学的理念--社会调查研究是一种科学的
探究活动,科学性是其必须遵循的最高原则,科学精神是社会调查研究的立命之本。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社会调查概述
(6学时)
1、 社会调查的概念与特征
2、 社会调查与社会研究的关系
3、 社会调查的作用
4、 应用于不同领域的社会调查类型
5、 社会调查的基本题材
6、 普遍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7、 抽样调查的概念与特点
8、 传统调查与现代调查的差别
9、 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重点:掌握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章难点:普遍调查与抽样调查的区别;社会调查的一般程序。
本早教学要求: 通过对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社会调查研究方法的基本框架。
第二章 选择调查课题 (6学时)
1、 调查课题的类型
2、 选题对社会调查所具有的意义
3、 选题的标准及其相互联系
4、 选题的几种主要方式及具体做法
5、
课题明确化的含义及其在调查中的地位
6、 文献查阅与选题 本章重点:选题的标准
本章难点:如何在实际中选择恰当的调查题目;课题的明确化。
本章教学要求: 能够在实践中运用本章的内容进行选题。
第三章调查设计 (4学时) 1、 不同调查目的的调查设计概念 2、 分析单位的概念、主要类型、与分析单位有关的两种错误 3、 横向调查与纵向调查的概念、特点及比较
4、
调查具体方案的设计中应包含的主要内容 本章重点:掌握几种分析单位和两种经常犯的错误:层次谬误和
简化论
本章难点:层次谬误和简化论的辨别
本章教学要求:学会在实践中防止两种错误。
第四章抽样 (6学时)
1、
抽样的概念及基本术语
3、各章
节主要 知识点 与教学
要求:
2、抽样的意义
3、抽样的主要类型
4、概率抽样的基本原理与程序
5、抽样的基本步骤
6、几种主要概率抽样方法的操作方法、基本特点及实践中应注意的问题
7、几种主要非概率抽样方法的做法、特点
& 如何根据公式计算样本规模,实际操作中所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9、哪些因素与样本规模的确定有关
10、样本规模与抽样误差之间的关系如何
本章重点:熟练掌握概率抽样方法的定义和操作步骤
本章难点:抽样的相关几个概念;概率抽样方法;非概率抽样方法的适用范围。
本章教学要求:本部分在本书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需要学生熟练掌握概率和非概率抽样方法,并能在实践过程中恰当的运用这些方法进行操作。
第五章测量(4学时)
1、测量的概念与基本要素
2、社会测量的特殊性
3、测量的四种层次及其特征
4、量表的作用及李克特量表的设计方法
5、测量的信度与效度概念、类型
6、概念、变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7、操作化的含义、作用及其实际运用
本章重点:熟练掌握四种测量层次和操作化
本章难点:如何进行操作化
本章教学要求:能够区分四种测量层次,并能够对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调查课题进行操作化。
第六章问卷设计(6学时)
1、问卷的概念及其结构
2、封面信的主要内容
3、问卷设计三大基本原则的内容及其意义
4、问卷设计的具体步骤
5、各种形式的问题及答案的实际设计方法
6、表达问题的语言及提问方式方面的几条常用规则
7、确定问题数量和问题顺序的方法
& 问卷设计中有那些常见错误
9、高质量问卷有哪几条标准
10、提高问卷设计质量的方法
本章重点:掌握进行问卷设计的方法
本章难点:问卷的格式;文件设计中所应该注意的问题
本章教学要求:能够避免在问卷设计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并能够进行问卷的设计。
第七章资料收集(4学时)
1、调查资料收集方法的类型
2、自填问卷法与结构访问法的特点比较
3、女M可进行个别发送、邮寄填答和集中填答,三种自填问卷方式的优劣比较
4、当面访问与电话访问的做法、特点及优劣比较
5、在调查资料收集过程中还应注意哪几点
6、调查员的条件及培训方法
本章重点:重点掌握几种资料收集方法各自的特点
本章难点:各种资料收集方法特点的辨别和在调查过程中的质量监控
本章教学要求:掌握自填问卷法和结构访问法的各自特点。
第八章资料处理(4学时)
1、资料审核的内容与方法
2、资料复查的方法
3、问卷编码的含义与作用
4、数据清理工作的几种主要方式的含义
5、统计表与统计图
本章重点:重点掌握资料的审核和录入
本章难点:资料录入的编码和注意事项
本章教学要求:学会进行资料录入。
第九章单变量分析(8学时)
1、频率分布与频数分布的含义
2、集中量数与离散量数的含义、类型及联系
3、平均数、标准差、离散系数的计算方法
4、区间估计的含义及计算方法
5、总体均值与总体百分比的假设检验方法
本章重点: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分析。
本章难点: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分析,假设检验。
本章教学要求:能够进行样本的统计分析,了解基本变量的涵义。
第十章双变量分析(6学时)
第^一章SPSS基本应用(4学时)
1、相关关系的概念、方向、强度
2、因果关系的概念及判定条件
3、交互分类的意义及作用
4、卡方检验的作用
5、消减误差比例的含义
6、不同层次的变量间关系所对应的相关系数
本章重点:交互分类表的掌握,卡方检验
本章难点:交互分类和变量层次的检验
本章教学要求:熟练掌握交互分类表并对各个变量层次间能运用正确的参数进行检验。
第十二章撰写调查报告(6学时)
1、各种不同的调查报告类型及其特点
2、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3、普通调查报告的结构
4、调查报告标题的类型与特点
5、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构
6、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导言部分通常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7、如何选择所评论的文献
& 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方法部分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9、学术性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果部分应注意哪两个方面的问题
10、调查报告的行文应注意什么问题
本章重点:重点理解掌握调查报告的结构
本章难点:调查报告的撰写步骤
本章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能够进行调查报告的撰写。
四、成绩考核方式:
本课程为闭卷考试。
前者主要为平时作业和课堂表现,后者为期末考试。
平时的作业和课堂表现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占课程总成绩的70%。
五、教材与参考资料:
1、风笑天著,《现代社会调查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版。
2、水延凯等编著,《社会调查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3版。
3、袁方主编,《社会研究方法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4、风笑天著,《社会学研究方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5、[美]艾尔?巴比著,《社会研究方法》,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6、郭星华等著,《问卷调查技术与实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7、侯亚非主编,《社会调查研究原理与方法》,华文出版社1998年版。
执笔人:曹树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