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儿神经查体

小儿神经查体




觅食反射 (生后数月内)
Moro反射(4~5个月)


握持反射(2~3个月)
踏步反射(2~3个月)
病理反射
1. Babinski征
3. Oppenheim征 2. Chaddock征 4. Gordon征 6. Rossolimo征
5. Schaeffer征
7. Hoffmann征
提示:2岁以内出现意义不大,2岁以后阳性是锥体束损害重要体征之 一,但也可出现于深昏迷或熟睡时
小儿检查特点
持续时间不宜过长,可分次完成
。 先检查对小儿刺激最少的项目 尽量使孩子在愉快的情绪中接受 检查
准确查体的重要性

明确病变的位置(定位诊断) 提示进一步的辅助检查 明确诊断
提纲
一般检查 颅神经检查 运动神经检查 感觉神经检查 反射检查 脑膜刺激征
颅神经
(一) 嗅神经 (二) 视神经 视力:视力表,手动、光感 视野:60cm 眼底
颅神经
(三)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眼裂
眼球:眼球的位置 眼球运动 眼震 瞳孔:大小、对光反射、调节与辐辏
颅神经
(四) 三叉神经
运动功能:咀嚼 感觉功能:面部感觉(眼支、上颌支、下 反射:角膜反射、下颌反射


轮替试验
跟膝胫试验


Romberg征
“跟—趾步伐”
感觉系统

浅感觉:痛觉、触觉、温度觉 深感觉:运动觉、位置觉、振动觉

复合感觉:实体觉、定位觉、两点分辨
觉、图形觉
反 射
浅反射 深反射
浅反射
浅反射
角膜反射 咽反射 腹壁反射
提睾反射 肛门反射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上:胸7~8 中:胸9~10 下:胸11~12 腰1~2 骶2~5


肌力
肌容积

共济运动
姿势、步态、不自主运动
肌张力
肌肉在静止松弛状态下的紧张度
肌张力

折刀样肌张力增高 铅管样肌张力增高 齿轮样肌张力增高
上、下运动神经元瘫痪鉴别
中枢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
肌张力
腱反射 病理反射 肌萎缩
增高
增强 有 无
减低
减弱或消失 无 明显
角膜反射
腹壁反射
深反射
深反射

下颌反射 肱二头肌腱反射(C5-C6,肌皮神经)


肱三头肌腱反射(C6-C7,桡神经)
膝腱反射(L2-L4,股神经)


跟腱反射(S1-S2,胫神经)
阵挛
肱二头肌腱反射
肱三头肌反射
挠骨膜反射
膝腱反射
跟腱反射
髌阵挛与踝阵挛
暂时性反射

吸吮、吞咽反射 (4个月内)
小儿神经系统 检查法
检查时对环境的要求
时间
小婴儿在两次喂奶中间 温度 保证小儿能脱衣检查,空 调风不要直吹小儿。 光线 直射光不要直照面部 检查台 不宜过于柔软
检查工具
听诊器、叩诊锤、皮尺、手电筒、积 木块、棉棒、针尖钝的别针或大头 针、可清洗的玩具、小铃、眼底镜 、铅笔、白纸等。

一般情况
1. 意识及精神状态
清醒、嗜睡、昏睡、昏迷 精神状态
正常:15分 12-14分:轻度意识障碍 9-11分: 中度意识障碍 5-8分,一般预后较好 小于5分,一般预后差

一般情况
4. 皮肤及毛发
PKU , 11月
PKU , 1岁
一般情况
Babinski征
1. Babinski征 2. Oppenheim征 3. Gordon征 4. Schaeffer征
Hoffmann征
脑膜刺激征
1.颈强直 2.Kernig征 3.Brudzinski征
Kernig征
Brudzinski征
Thanks
肌力
受试者主动运动产生的最大收缩力
肌力
0级:肌肉无收缩 1级:可见到或触到肌肉收缩,但未见肢体移动 2级:在肢体采取某种体位消除地心引力影响 时,可有主动运动 3级:有主动运动,且能抵抗地心引力,但不能
抗人为阻力
4级:能抗地心引力及人为阻力,但力量稍弱 5级:正常
共济运动

鼻—指—鼻 试验 指—鼻 试验
5.面容
头颅和脊柱
1、2 大脑 3、4 中脑 5--8 桥脑 9--12 延髓 分类 感觉性:1、2、8 运动性:3、4、6、11、12 混合性:5、7、9、10 含副交感神经纤维:3、7、9、10

颅神经
(一) 嗅神经 (二) 视神经 视力:视力表,手动、光感 视野:60cm 眼底
角膜反射
颅神经
(五) 面神经 运动:表情肌 感觉:舌前2/3
颅神经
(六) 听神经 耳蜗神经:听力 前庭神经:平衡,眼震 (七) 舌咽、迷走神经 运动:吞咽 感觉:舌后1/3 咽反射:
颅神经
(八) 副神经:耸肩、转头 (九) 舌下神经:伸舌偏斜、舌肌萎缩、颤动
运动

姿势和步态 肌张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