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颅NAO神经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
颅NAO神经系统体格检查ppt课件
– 瞳孔:形态、大小,两侧是否等大等圆。直径3~4mm。﹤2mm瞳 孔缩小;﹥5mm瞳孔扩大。
• 光反射:(直接、间接)
• 调节、辐辏反射:先向远处看,然后注视放在眼前仅数厘米远的
物体应出现眼球内聚,瞳孔缩. 小
12
动眼、滑车、外展神经 (2)
• 临床意义
• 动眼神经麻痹见于颅底肿瘤、结核性脑膜炎或脑出血合并脑疝 • 颅内高压时可出现双侧外展神经麻痹 • Horner综合征见于一侧脑干或颈交感神经节病变
.
1
神经系统体格检查
• 临床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是在系统内科体检的 基础上进行的,要求检查者做到以下四点:
– 1、认真仔细,取得病人的充分合作。 – 2、依次自头部颅神经—上肢—胸—腹—下肢—站立—
步态进行检查。 – 3、对危重病人,根据病情作必要检查后立即抢救。 – 4、详细记录:精神状态、颅神经检查、运动、反射、
.
4
特殊意识障碍(醒状昏迷)
• 去皮质综合症:无意识的睁眼闭眼,对外界刺激无 意识反应,呈去皮质强直姿势,常有病理征。保持 觉醒-睡眠周期。常见于缺氧性脑病。由大脑皮质广泛性病变所引起
的皮质功能丧失,而皮质下功能保存的一种特殊意识障碍状态。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常见于大脑广泛性缺氧、血液循 环障碍及各种严重的脑病,如呼吸循环骤停、一氧化碳中毒、癫痫持续状态、脑血管病、脑外伤、脑炎和肝性脑病等。 临床表现为有觉醒和睡眠周期,醒时睁眼似能视物或双眼无目的游动,貌似清醒,但实际上并无任何意识活动,不能 理解言语,亦无自发言语及有目的的自主活动。皮质下的无意识活动及各种反射如瞬目、咀嚼、吞咽、瞳孔对光反射、 角膜反射等却十分活跃,且对疼痛刺激有回避动作。随皮质功能的康复逐渐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活动,若恢复不全则 遗有程度不同的智能障碍,呈痴呆状态,或长期处于去皮质状态。本症重在预防,以病因治疗为主。
• 急性意识模糊状态:表现为嗜睡,意识范围缩小, 有定向力障碍,注意力不集中,错觉表现突出,以 激惹为主与困倦交替出现。老年人不严重的意识水平下降可导致意识紊乱,
即急性意识模糊状态或谵妄,可由中枢及其他全身性疾病等多种复杂原因导致,临床可表现为以兴奋 躁动、易激惹和丰富的幻觉为特征的谵妄和以淡漠、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抑制症状为主的意识模糊 状态,同时可伴有心动过速、血压升高、四肢震颤、双眼凝视等症状,使得疾病复杂化。
• 临床意义
– 凡视觉通路的某一部分遭受损害都可引起视野缺损常见的有: • 一侧视神经损伤造成一侧偏盲 • 视交叉中部损伤造成两颞侧偏盲 • 一侧视束造成同侧偏盲 • 部分视放射及视中枢损伤造成同侧1/4视野缺损
.
10
(三) 眼底
• 检查方法
– 不扩瞳情况下用眼底镜观察视神经乳头 边缘,形态,色泽,动静脉比例,及视网膜的情况
–运动:请病人咬牙,触摸双侧咀嚼肌,张口观察下颌有否偏斜
–反射:
• 角膜反射、下颌反射
• 临床意义
– 在三叉神经有刺激性病变时,可在三个分支的出面骨孔即眶上孔 (眼支)、上颌孔(上颌支)和颏孔(下颌支)处有压痛点,按 压时常可诱发疼痛,又称触发点、诱发点。
– 三叉神经痛常见的病因有牙根脓肿、龋齿、鼻窦炎或下颌关节病 变、颅底损伤、肿瘤等
.
22
运动功能检查
(1)
• 随意运动功能检查
– 定义:随意运动是指受意识支配的动作,由骨骼肌收 缩来完成
– 检查法:分主动法和被动法
• 主动法是病人做主动运动,以观察其肌力和活动范围
• 被动法是医师给病人某肢体以适当阻力让其抵抗以测定其 肌力
• 为了了解各肌肉收缩时的强度,便于分析和观察疾病,常 用六级分级法以记录肌力大小
感 觉、病理征、小脑体征。
.
2
意识状态
• 清醒:对外界有正常的反应,对周围环境有良好的定向力, 对 事
物有正确的判断力。
• 嗜睡:一种病理的睡眠状态,能被轻刺激或言语唤醒,醒后能回答问
题并能配合体检,但刺激停止后,又复入睡。
• 昏睡:需强刺激或高声呼唤才能唤醒,醒后能作简单、模糊的回答刺
激停止后又进入昏睡。
用的,部位左侧颞中及下回后部。
.
7
颅神经检查
• 一、嗅神经
• 功能:司嗅觉 感受器:位于鼻粘膜 • 嗅觉中枢:位于大脑的颞叶 • 检查法:
– 检查时闭眼 – 二则鼻孔分别检查 – 不能用醋酸,氨水等刺激三叉神经的球、嗅索或嗅丝的病变最常见于创伤
• 双侧嗅觉丧失见于蝶鞍附近肿瘤 、感冒。
.
15
六、面神经
• 功能: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分管舌前2/3味觉 • 检查方法:
– 运动:嘱病人做皱额,闭眼, 露齿,鼓腮及吹口哨动作。
– 味觉:检查舌前2/3的味觉。
• 临床意义:
– 面神经麻痹分中枢型和周围型,中枢型常见于脑血管 病变、肿瘤或炎症等;周围型可由寒冷刺激,耳部或 脑膜感染、听神经纤维瘤等引起
病证,常常伴有耳呜
.
17
八、舌咽及迷走神经
• 功能:舌咽神经司舌后1/3和咽部的一般感觉和味觉,并 支配软腭和咽肌的运动;迷走神经司咽喉的感觉和运动
• 神经核:位于延髓 • 检查方法:
– 运动:观察声音有否嘶哑,带鼻音,有无饮水咳呛,观察悬雍垂 及软腭的活动情况。
– 反射:咽反射 – 味觉:舌后1/3味觉为舌咽神经支配。
.
24
运动功能检查
(3)
• 肌张力检查
– 检查方法:病人在完全放松情况下握住病人的肢体以 不同速度和幅度来回活动,注意所感到的阻力。
–异常表现:
• 肌张力高: – 折刀样:见于锥体束病变 – 铅管样:见于锥体外系病变 – 齿轮样:见于帕金森氏病
• 肌张力低
.
25
运动功能检查
(4)
• 中枢性瘫痪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
• 临床意义:
– 真性球麻痹见于脑干脑炎、多发性神经炎、 脊髓灰质炎和鼻咽癌转移等
– 假性球麻痹见于两侧脑血管病变和脑炎等
.
18
九、副神经
• 功能:支配耸肩和转头动作的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 • 神经核:位于延髓和颈髓上段 • 检查方法:
– 转颈,耸肩检查胸销乳突肌和斜方肌肌力。
• 临床意义:
– 一侧副神经或核受损时,该侧肩下垂,耸肩无力,且头不能或 无力转向对侧,见于副神经损伤和颈椎骨折等
.
16
七、听神经
• 功能:包括耳蜗神经(司听觉)和前庭神经(司平衡) • 感受器:位于内耳 中枢:位于大脑颞叶 • 检查方法:
– 林尼(Rinne)试验 音叉试验 – 韦伯(Weber)试验又称骨导偏向试验。将C256音叉击响后,置于颅中线前额,比较两侧耳
骨导听力的强弱。正常人两侧耳骨导听力相等,骨导声响居中,无偏向
.
23
运动功能检查
(2)
• 肌力检查
– 检查部位
• 上肢:三角肌,肱二、三头肌,伸、屈腕肌,握力,对指 肌力。
• 下肢:髂腰肌,股四头肌,股二头肌,胫前肌,腓肠肌, 伸、屈趾肌。
–六度分级法
• 0度:无肌肉收缩活动 • 1度:可看到或触到有肌肉收缩活动,但无关节活动 • 2度:所产生的动作不能胜过其肢体的重力 • 3度:可抵抗地心引力而活动 • 4度:稍能抵抗检查者的阻力 • 5度:正常肌力
.
20
感觉功能检查
(1)
• 感觉要求自身二侧比较,远端和近端比较,在病人较安静配合的情况 下仔细检查,检查部位暴露良好
• 浅感觉
(1)痛觉:用大头针轻刺皮肤,每次轻重程度尽量一致。 (2)触觉:用棉絮在皮肤上轻轻掠过。 (3)温度觉:冷水0-10℃,温水40-50℃交叉地接触病人皮
肤。
• 深感觉
–位置觉:检查者以5°左右的幅度,轻轻移动病人的手指和足趾 关节,请病人说出移动方向。
– 前庭神经功能检查:病人直立,两足并拢,两手向前平伸,观 察病人睁眼、闭眼时能否站稳
• 临床意义:
– 传导性耳聋又称传音性聋。外界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因耳部传音系统的病理因素而发生障碍。耳部传音系统有外
耳道、鼓膜、听骨、蜗窗等 :林尼试验骨导比气导长,为阴性,韦伯试验偏向患侧耳,
– 神经性耳聋是指内耳听觉神经、大脑的听觉中枢发生病变,而引起听力减退,甚至听力消失的一种
– 一侧副神经核以上部位损伤时,仅有对侧肩下垂和耸肩困难, 而转头正常,见于脑外伤、脑肿瘤和脑血管疾病
.
19
十、舌下神经
• 功能:支配舌肌运动 • 神经核:位于延髓并受对侧大脑皮质运动区支配 • 检查方法:
– 让病人伸舌,观察伸出方向和有无舌肌畏缩
• 临床意义:
– 周围性舌下神经麻痹见于多发性神经炎和脊髓灰质炎 – 中枢性舌下神经麻痹见于脑外伤、脑肿瘤和脑血管疾患等
.
5
记忆思维情感智能
• 精神状态:
– 有无感情淡漠,沉默欣快,兴奋躁动,情绪不稳,幻觉、错 觉,妄想,抑郁,焦虑.
• 记忆力:
– 包括远事记忆、近事记忆、即刻记忆(树、钟、车)
• 定向力:
– 包括对时间定向、对地点定向、对人物定向
• 计算力:
– 可让病员做些简单的心算,如从100连续减7。(储存)
• 临床意义
– 视神经乳头隆起、水肿、边缘模糊不清,静脉淤血和迂曲,并可 见火焰状出血称为视乳头水肿,见于颅内肿瘤、脑部蛛网膜粘连 及颅内出血等使颅内压升高的疾病
– 如视乳头苍白,边缘清晰者,为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见于球后视 神经炎或肿瘤直接压迫视神经等
– 视网膜动脉变细反光增强为视网膜动脉硬化 – 视网膜出血见于高血压和出血性疾病
– 中枢性瘫痪包括皮质型、内囊型、脑干型、脊髓型四 种,其与周围性瘫痪的鉴别见下表:
肌张力 肌萎缩 反射 病理反射
中枢性瘫痪 增强 无 增强或亢进 有
• 判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