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章 访问调查法
五、对无回答的处置
2、对于不合作者的处置。根据不合作原因采取相 应的处理方法 (1)认识问题。 (2)利害问题。 (3)时间或情绪问题。 (4)信任问题。 (5)政治态度问题。 (6)罪错问题。
第九章 访问调查法 调查法
文档) 六、访问技巧(见WORD文档) 访问技巧( 文档
七、关于电话访问
1、关于确定总体问题 2、关于抽取样本问题 3、关于调查内容问题 4、关于记录方式问题 5、关于问结束
访谈结束注意两个问题:一是要适可而止;二是要善始 善终。 所谓适可而止,主要掌握两条:(1)每次访谈活动的 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以一个小时为宜(2)访谈活动必 须在良好的气氛中进行。 所谓善始善终,主要是做好两件事:(1)要表示感谢 和友谊,即真诚感谢被访问者对调查工作的支持。(2) 要为以后的调查做好铺垫
五、对无回答的处置
1、不在家的人的处置。 (1)了解他们什么时候回家,然后去做补充调查,直到找到 他们为止; (2)追踪到他所去的地方访问; (3)如果访问调查只涉及一些事实和行为问题,而不涉及观 念、情感问题,那么可考虑找一些熟悉情况的人代他回答。 (4)以上都不行时用备用调查对象代替或者放弃。
一、访问调查法的优点
1、它能了解广泛的社会现象。 2、它能深入探讨各类社会问题。 3、它能灵活地进行调查工作。 4、它能提高调查工作的成功率和可靠性。 5、它能使用于各种调查对象。 6、它有利于与被访问者交朋友。
第二节 访谈过程及其技巧
一、接近被访者 对被访者的称呼: (1)要入乡随俗、亲切自然。 (2)要符合双方的亲密程度和心理距离。 某经理、某科长 (3)既要尊重恭敬,又要恰如其分。 (4)要注意称呼习俗的发展变化。 目的:通过介绍自己的身份,说明调查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讲 清选择受访者作为调查对象的理由和选择方法,并努力消除对方 可能有的种种顾虑。
六、再次访问
再次访问类型: 1、补充性再次访问 2、深入性再次访问 3、追踪性再次访问
第三节 访问调查的实施
一、做好访问调查的准备 1、选择合适的访谈方法,掌握与调查内容有关的知识 访谈准备工作的第一步就是根据研究的目的选择适当的访谈方法。 通常,如果研究的目的是某种假设或要获得多数人的某种态度、观 点,一般使用标准化访谈,实现设计好统一的调查表和问卷,以便 获得大量便于分析的数据。如果是探索性研究,则更适合非标准化 的访谈,以便扩大研究者关心的问题范围,加深对研究者关心的问 题的理解。 在调查与某个专业相关的问题的时候,要求访问员必须了解该专业 的一些术语,掌握一定的相关的知识。因为访问员对相关内容的了 解,能对受访者的回答做出积极的反馈,增强了双方在谈话中的交 互性,确保了资料收集的全面和真实。
一、做好访问调查的准备
2、要准备好详细的访问提纲和问题。 例2 :速食面的消費型态访谈大纲 速食面 速食 的消費型态访谈大纲
一、做好访问调查的准备
3、要选准访谈的具体对象,并尽可能充分地了解 被访问者。 选准访谈对象后,要在可能的条件下对被访问者的 性别、年龄、职业、文化程度、专长、经历、性格、 习惯、兴趣、爱好等作尽可能多的了解。在了解情 况之后,访问员应该根据受访对象的经济状况、文 化水平、地位身份来选择合适自己进行访谈的着装、 用语以及恰当的访谈技巧。
访问调查法
主讲人:侯典牧
第一节
访问调查法的概念和种类
一、什么是访问调查法 访问调查法,也称访谈法。就是访问者通过口头交谈等方 式直接向被访问者了解社会情况或探讨社会问题的调查方 法。 访问调查法的特点是: (1)它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面对面的直接调查。 (2)它是通过交谈方式进行的口头调查。 (3)它是访问者与被访问者双向传导的互动式调查。 (4)它需要一定的访谈技巧的控制的调查。
四、引导和追问
当被访者的回答含糊不清或不够完整时要注意追问。但 是,由于追问很容易引起被访者反感,因而特别要注意 追问方式的选择: 1、复述问题,用以确证被访者是否正确理解了问题; 2、复述回答,用以确证调查者是否正确理解了被访者 的回答; 3、停顿,表示等待被访者继续说下去; 4、使用中立的问题:“您是否能给我多讲一些?”等
一、做好访问调查的准备
2、要准备好详细的访问提纲和问题 调查研究中最经常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者的研究目的并不明确,他 们有一个大致的目的,但往往很笼统、模糊,不十分清晰。有时, 他们只是知道要研究的问题,比如说学生的学习动机问题、心理健 康问题,但是并不明确“我要通过研究达到什么目的?回答什么问 题?解决什么问题?”因此,首先明确“我要干什么?”还应当把 这个目的加以具体化,“我提这个问题,是想了解什么情况?了解 这方面的情况,是为了说明什么问题?” 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具体分析,研究者要设计出具体的访谈提纲。 提纲应该列出研究者认为在访谈中应该了解的主要问题和应该涉及 的内容范围。把研究者关心的研究问题具体化成访谈中的访谈问题, 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三、听取回答的技巧
当受访者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必须有礼貌的耐心听,做到边听、 边问、边记录。同时,访问员应该运用言语的“嗯”、“对”、 “好的”、“挺有意思”等和非言语的点头、目光和手势来鼓励 对方的回答,表示自己对受访者回答的重视。 当受访者提到与自己的观点不同的想法,访问员也应该做到如实 记录,同时避免自己在言语和非言语行为上暗示受访者,影响受 访者的回答。所以,在访谈过程中,访问员既要积极的鼓励受访 者的回答,也要注意不要误导受访者的回答,应保持客观、中立 的态度,不要出肯定或者否定的评价,更不要去故意迎合或企图 说服对方。 访谈过程中的“听”还有两条基本规律应该遵循:其一、不轻易 打断对方的谈话;其二、合适处理谈话中的沉默。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1、要表达来意,消除顾虑。 所谓表达来意,主要是介绍自己的身份,说明调查 的目的、意义和内容,讲清选择被访问者作为调查 对象的理由和方法,努力消除对方可能有的种种怀 疑和顾虑,使被访者相信自己是完全应该而且有能 力回答问题。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要虚心求教,以礼待人。 、要虚心求教,以礼待人 做一个受人欢迎的有礼貌、有教养的客人。不允许 大大咧咧、倨傲无礼,也不必羞怯腼腆、萎萎缩缩; 要做到不卑不亢、进退有度。 态度要诚恳谦逊,随和大方。如果你在执行任务时 作出一副一本正经的样子,而且象在盘问对方,或 者象在搞智力测验,那么就会迫使对方小心谨慎。 这样,他就不会告诉你他真正的想法,甚至会引起 反感,拒绝你的访问。
第九章 访问调查法 调查法
三、重视访谈过程中的非语言信息
四、做好访问记录
对于具体的记录方式一般可以分为:当场记录和事后记录。 当场记录就是在谈话的同时进行记录,其中又可以分为访问员记 录和专人记录。访问员记录的好处是:一方面,访问员边听边记 可以加深对受访者谈话内容的理解,对含糊不清的地方及时追问; 另一方面,访问员的记录无形中鼓励了受访者的谈话,表示了对 受访者的尊重。但是,有时访问员因过于忙于笔录,而来不及对 对方所说的内容做出及时的回应,也会使受访者感到自己没有受 到足够的关注。所以在访谈量较大的时候,可以安排专人记录。 事后记录,主要是针对以录音、录像形式记录的访谈过程,在访 谈结束后再次整理访谈资料。访问员使用这样中记录方式必须事 先争得对方的同意。事后整理也应该尽量及时才好,以免遗漏了 重要的信息。
二、访问调查法的种类
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访问调查法可划分为不同的种类。 1、以访问调查内容为标准,划分为: (1)标准化访问,也称结构性访问,就是按照一定的设计、 有一定的结构的问卷所进行的访问。其特点在于:有很好 的结构,易于标准化。 在访谈的准备期间,受访者的选择标准和选择方法,访谈 提纲的设计,涉及到的问题、问卷必须保持一致。在访谈 的过程中,访问员根据设计好的调查表、访问提纲,按照 一定的顺序,逐项提问、精确的记录受访者的回答。 在访谈结束后的结果比较容易统计分析
一、做好访问调查的准备
2、要准备好详细的访问提纲和问题。 例1:下面是为了配合骨干教师的培训,要先了解骨干教师的成长过程和成 功的条件而设计的访谈提纲: 1.请您谈谈您的成长经历? 2.在成长历程中,有什么重要的转折和变化吗?是什么因素造成的? 3.您进行了哪些教改?有哪些成果和成绩?获得了哪些荣誉和奖励? 4.成功的内部条件有哪些(知识、能力、价值观念、特长、身体等)? 5.成功的外部条件有哪些(家庭的、教育的、社会的、机遇的等)? 6.年轻的骨干教师和年老的骨干教师有哪些区别? 7.您对培养和造就骨干教师有哪些看法和建议? 这个提纲只是半结构型访谈的提纲。
二、提问的种类、方式和语言 提问的种类、
开放式与封闭式 开放式的问题指的是在内容上没有固定的答案,受访者需要按照自己的理 解做答的问题,类似于英语中提到的特殊疑问句。一般都是以“什么时 候?”、“什么地方?”、“什么事物?”、“为什么?”等形式出现。 封闭式的问题指的是那些对受访者的回答方式和内容有明确的限制的问题, 通常回答只有有限的几个选择。比如:“是不是”、“好不好”、“行不 行”。 具体式和抽象式问题 具体式问题指的是那些询问具体事件、细节的问题。 抽象式问题指的是有较高的总结和概括性的问题,它便于对一个事件或一 类现象进行比较笼统的、整体性的陈述。 “一短三化”:提问的语言尽量简短;通俗化、口语化、地方化 一短三化
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要平等访谈,保持中立。 、要平等访谈,保持中立。 不要让自己的身体语言传达出任何非中立的讯息。你要绝对避免 以任何方式去暗示、诱导和影响受访人的回答。你永远不要暗示 某个回答,更不要对某个回答表示同意或不同意。对于他的任何 回答,你都不要通过言语或表情露出惊讶、高兴或不可思议的样 子。甚至稍微吸上一口气,也会使受访人感到你对他的回答已有 反应。请记住,作为访员,你要不遗余力地避免使自己的任何身 体语言传达出这样的讯息--你对他的回答已经有了带有倾向性 的意见或态度。不应有倾向性和诱导性的任何表示。对于被访问 者的回答不管正确与否,都不宜做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更不应去 迎合对方或企图说服对方,而只能作一些中性的反映。如表示: “我已经明白了你的看法”,“你的观点很有代表性”,“请你 继续讲下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