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课件

通史版2018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第3讲秦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课件


[提示]秦朝开始建立以皇权为核心的中枢权力体系。与前代相比,它 强化了官员的行政职能,使宗法关系对于朝政的影响力愈益淡薄。
[史论形成]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1)以皇权为中心。“三公九卿”各司其职,互相牵制,任 何人都无法独揽大权,最高权力完全操纵在皇帝手中。
(2)国与家同治。充分体现出“家天下”的特点,诸卿中奉 常、宗正等官职就是为皇室专设的,是为皇帝私家服务的, “国”与“家”同治。
促进交通发展,巩固统一
军事 征百越、击匈奴;修筑长城 奠定基本疆域
2.秦始皇的暴政 (1)焚书坑儒:对思想文化严加控制。
(2)修筑长城: ①工程艰巨,民夫大量死亡。 ②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汗水和智慧的结晶,成为中华民族的伟
大象征。
(3)大兴土木:仿建六国王室宫殿、修建阿房宫、修骊山墓。 (4)徭役兵役:伐南越、戍边疆。 3.评价 (1)功绩:统一中国,建立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王朝,开创了中
均田制
给农民,农民承担一定的
租税、徭役和兵役 设邻、里、党三长,直
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徭役;
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 与发展 健全了县以下地方基层
三长制
属州郡,负责检查户口, 政权,保证了国家对人 徭役和兵役 征发___________ 民有效的控制
措施
具体内容 实行 俸禄制 ;考核官 吏政绩决定任期;制 定惩治贪污的办法
2.影响
(1)军政大事先朝议再由皇帝最后裁决,一定程度上减少了 决策失误。
(2)实现了对 地方政权 直接有效的控制,把全国都纳入国家 政治体制之中。
(3)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 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知识点二
汉代和魏晋政治制度的承袭与创新
1.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初,丞相集决策、司法、行政大权于一身,位高权重。 (2)汉武帝重用身边侍从、秘书等人,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中央集权的发展 西汉初,确立了郡县和封国并行的地方行政体制。这些诸 侯国在汉初稳定局势和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中起到了一定 郡 的积极作用,但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构成了极大的威 国 胁,终于在汉景帝时酿成了吴楚七国之乱
知识点一
(一)秦朝统一 1.条件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经受长期分裂和混战后,渴望统一。 (3)秦国经过 商鞅变法 ,政治、经济和军事实力日益强大。 2.经过:先后灭掉 韩 、赵、魏、 楚 、燕、齐六国。
3.结果: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 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秦朝,定都咸阳。
[探究]
据史料,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提示]
任用贤良文学之士为身边近臣;让他们参与议政、奏
事;令其诘难大臣。
史料二
《汉书· 刘辅传》记载:“中朝,内朝也。大司马、左
右前后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为中朝,丞相以下至六 百石为外朝也。”清代学者钱大昕认为:“„„大将军权兼中 外,又置前后左右将军,在内朝预闻政事,而由庶僚加侍中给 事者,皆自托为心腹之臣矣。”
一是它与学校教育没有紧密关系;二是察举为主,考试为辅,先选 特 拔后考核,经过策试也只有高下之别;三是没有设立选官的专门 点 机构和专职官员;四是入仕、铨选、升迁、考课等常常混为一体 察举征辟制度为两汉封建统治者提供了国家所需求的各种人才, 影 扩大了统治者基础,在历史上起过一定的作用。但是,当察举制 响 度行之既久之后,它的弊端也就日益显露出来。随着豪门世家的 发展,等级观念在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

体 东汉时期,刺史有了固定治所及正式的官属,凌驾于郡守之 制 上,迅速向行政机构过渡,由单纯的监察官吏发展为总揽地 方大权的行政长官
3.选官制度的发展 (1)察举征辟制:
汉武帝时,察举作为仕进的重要途径被确立下来,成为定制,诸 列侯、郡守、二千石长吏每年必须向朝廷举荐一次。察举的科目 概 包括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明经、明法等,其中孝廉为岁科, 况 其他一些科目为特科,视需要而临时举行。征辟制也在汉武帝时 成为选拔官吏的制度,有皇帝征聘和官府州郡征聘两种。所征之 人不拘一格,凡有专长或被皇帝看中者,皆可随时征召
(2)加速了北方各族政权封建化。
(3)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为国家结束分裂走向统一 和封建社会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主题一
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官制 ——三公九卿和中外朝制度
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
史料一 三公为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是“百官之长”, “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朝设左、右丞相,以右为尊;太尉掌 军事;御史大夫“掌副丞相”,主管监察。
意义
整顿 吏治
吏治有所好转
迁都 洛阳
政治上,加强了对中原地区 南迁 493年,以“ ” 的统治;经济上,满足了对 为名迁都洛阳 粮食的需求;军事上,远离 了北方的骚扰,稳固了政权 易服装、说汉话、改 汉姓、通婚姻、改籍 贯、行汉制、崇儒学 促进北魏的封建化,加 快民族融合
移风 易俗
3.作用
(1)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复苏与繁荣。
史料二
华夏国家是依靠封建制而形成的国家形态。„„但是,
随着封建制赖以存在的宗法制日渐败坏的时候,再依靠封建制重 建国家的企图,就难以实现了。„„正是在这一背景下,中国必 须再一次重新寻找制度建构的道路,重新踏上制度建构的征程, 这就是从华夏国家到官僚制国家的嬗变。 ——刘建军编著《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十六讲》
史料二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尉,掌宫 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海池泽 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三公和九卿以及列卿等,都各有自己 的府寺,以处理日常事务。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请皇帝裁决。
史料三 秦朝的三公九卿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为有才能的文武官 员,皆受命于皇帝,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与私分明,政绩有 考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备„„„ ——以上均摘自《中华文明史· 第二卷》 [探究]上述史料反映了秦朝中央官制的特点是什么?
一、统一中国的第一个皇帝秦始皇(选修 4) 1.建立集权统一国家
措施
影响 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促进文化发展;思想控制, 摧残文化 促进经济交流
政治 中央:皇帝制度、三公 郡县制 九卿制;地方:________
思想 文化 小篆 统一文字:_____ 思想专制: 焚书坑儒 __________
经济 统一货币、度量衡、车轨 交通 修筑驰道
(2)九品中正制:
东汉末年,地方大族控制了乡里清议,董卓之乱后,乡里制 背 度遭到破坏,乡举里选制度无法继续实行。曹丕即位后,对 景 选官制度进行了改革,建立了九品官人法 在九品中正体制下,中央选择中正官,根据士人家世、官位 内 高低定等级,作为政府选官的依据。九品中正制使荐举之责 容 由中央和地方各级行政长官转移到专职举士的中正官和吏部, 选才的标准除前代的经学、德行、乡党清议外,又增加了家 世、才干等内容,较征辟、察举制更为完备 九品中正制实行之初,尚能依据人才优劣确定品第,选出了一些 有真才实学的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世家大族势力的影 评 响下,豪门贵族担任中正官,评定人物、选官用人只重门第,形 价 成所谓“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的局面,九品中正制最终成 为门阀士族垄断官职的工具,阻碍了社会阶层之间的流动
(3)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 上,按照职能和职位分工、分层管理原则建立起来的中央行政 权力体系,为以后历代王朝的中央机构开创了模式。
西汉时期中枢权力体系的演变
史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
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并在左 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 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 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 严助传》
并 叛乱结束后,中央政府实施一系列措施削弱藩国势力,从景 行 帝时“众建诸侯而少其力”至武帝时的“推恩令”与“左官 制 律”、“附益法”,诸侯国无力再对抗中央。武帝之后,王 国的疆域大大缩小,诸侯王不得参与朝政,王国官吏由中央 政府任免,在行政制度上与郡县无异
两汉时期,州逐渐成为一级固定的地方行政机构。为了加强 三 对地方官吏的考核和监督,汉武帝制定刺史制度,将全国划 分为十三个州,每州派刺史一人,负责监视州内之郡县
[探究]
根据史料二,分析“依靠封建制重建国家的企图,难以
实现”的原因,并说明后来中国又是如何实现制度的“重新建 构”的? [提示] 原因:诸侯争霸,周王室衰微,宗法制原则遭到破坏。
实现: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从贵族制(“世卿世禄”制) 向官僚制转变。
史料三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一途,实应归功于西周的创
(3)内朝官多由外戚、宦官充任,这些人本是卑微之徒,皇 帝可以随意更换,这样既能保持外朝相府传统地位的稳定性, 又可以加强皇权对相权的制约力量。
主题二
史料一
从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秦汉地方行政体系的演变 秦朝国家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
秦朝政府组织示意图
[探究] 上图反映了秦朝中央和地方机构分别是怎样设置的?有 何突出特点? [提示] 设置:反映了秦朝在中央建立起皇帝之下的三公九卿制 度;在地方,通过郡县制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控制。特点:突 出反映了以皇权为中心的金字塔般的统治机构的建立 ,实现了高 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同时也体现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 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 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
[探究]
据史料说明周秦所创制度的显著差别是什么。
[提示]
西周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
权制度,秦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史论形成]
比较项
权力的来源
贵族政治与官僚政治的不同之处
贵族政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