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朝(約前21世紀—約前16世紀?[1-3]??)是中國史書中記載的第一個世襲制朝代。
[4]??夏時期的文物中有一定數量的青銅和玉制的禮器,[5-6]??年代約在新石器時代晚期、青銅時代初期。
根據史書記載,禹傳位于子啟,改變了原始部落的禪讓制,開創中國近四千年世襲的先河。
因此中國歷史上的“家天下”,從夏朝的建立開始。
夏族的十一支姒姓部落與夏后氏中央王室在血緣上有宗法關系,政治上有分封關系,經濟上有貢賦關系,大致構成夏王朝的核心領土范圍。
夏西起河南省西部、山西省南部,東至河南省、山東省和河北省三省交界處,南達湖北省北部,北及河北省南部。
這個區域的地理中心是今河南偃師、登封、新密、禹州一帶。
一般認為,夏朝共傳十四代,十七后[7-8]??(夏朝統治者在位時稱”后“,去世后稱”帝“),延續約471年[9]??,為商朝所滅。
后人常以“華夏”自稱,使之成為中國的代名詞[10]??。
經夏商周斷代史研究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初步勾勒出了公元前2500至前1500即堯舜時代到夏商之際的社會圖景。
中原地區包括禹都陽城(今河南鄭州登封王城崗遺址)在內GAGGAGAGGAFFFFAFAF的夏朝時期六座規模大、等級高的中心性都邑,被列入了研究重點。
中國傳統文獻中關于夏朝的記載較多。
在河南省西部發現的二里頭文化具備了屬于夏文化的年代和地理位置的基本條件,但一直未能出土類似安陽殷墟甲骨卜辭的文字記載。
許多中外歷史學家認為,斟鄩(河南洛陽偃師夏都二里頭遺址)的全期或第一、二期是夏朝都城的遺跡[11-12]??。
鳴條之戰夏室覆滅,在方國部落的支持下,商湯在亳稱“王”[49]??。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世襲制政權夏朝[4]??,共傳13世[50]??、17王,[51]??歷時472年,[3]??公元前1600年滅亡。
商朝(約公元前1600年—約公元前1046年),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二個朝代,是中國第一個有直接的同時期的文字記載的王朝。
夏朝方國商國君主商湯率方國于鳴條之戰滅夏后,以“商”為國號[1]??,在亳(今商丘)[2]??建立商朝。
之后,商朝國都頻繁遷移,至其后裔盤庚遷殷(今安陽)后國都才穩定下來,在殷建都達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稱為“殷”或“殷商”。
[1]??[4-5]?GAGGAGAGGAFFFFAFAF商朝經歷了三個大的階段。
第一階段是“先商”;第二階段是“早商”;第三階段是“晚商”,前后相傳17世31王,延續500余年。
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戰被周武王擊敗后自焚而亡。
殷墟的發掘,確證了中國商王朝的存在。
商朝處于奴隸制鼎盛時期,奴隸主貴族是統治階級,形成了龐大的官僚統治機構和軍隊。
甲骨文和金文的記載是目前已經發現的中國最早的成系統的文字符號。
在商朝時期,長江流域也平行存在發達的非中原文明。
[6]?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是由周文王之子周武王滅商后所建立,至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申侯和犬戎所殺為止,共經歷11代12王,大約歷經275年。
定都于鎬京和豐京(今陜西西安西南),成王五年營建東都成周洛邑(洛陽)。
歷史上將東遷之前那一時期的周朝稱為西周。
周朝是中國遠古社會的鼎盛時期。
從西周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在這期間,華夏族逐步形成,成為現代漢民族的前身。
從周朝開始,進行境內各個民族與部落不斷融合的過程,其它還有夷、蠻、越、戎狄、肅慎、東胡等諸多少數民族。
西周國野之制最為典型,到春秋時期國野之制開始瓦解,到戰國則普遍為郡縣。
GAGGAGAGGAFFFFAFAF西周后期社會矛盾包括統治集團內部矛盾日趨激化,對土地以及政權的爭奪,加速了西周的滅亡。
國人暴動動搖了西周統治的基礎,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犬戎殺死,西周滅亡了。
公元前770年,申侯和其它一些諸侯立周平王(宜臼)為國王,平王將京都從宗周遷至洛邑(洛陽),歷史上稱東遷以后的周王朝為東周?。
東周(前770年-前256年),中國歷史上繼西周之后的朝代,諸侯擁立原先被廢的太子宜臼為王,史稱周平王,延續周朝,[1]??定都洛邑(今河南洛陽),史稱東周,以別于西周。
東周的前半期,諸侯爭相稱霸,稱為春秋時代;公元前453年,韓趙魏三家聯手滅智氏家族后,三家分晉,各諸侯相互征伐,稱為戰國時代。
[2-3]?平王東遷以后,管轄范圍大減,形同一個小國,加上有弒父之嫌,在諸侯中的威望已經大不如前。
據《左傳》記載,春秋時共有140多諸侯國。
面對諸侯之間互相攻伐和兼并,邊境的外族又乘機入侵,天子不能擔負共主的責任,經常要向一些強大的諸侯求助。
在這情況下,強大的諸侯便自居霸主,中原諸侯對四夷侵擾則“尊王攘夷口號團結自衛。
GAGGAGAGGAFFFFAFAF周襄王十七年(前635年),發生子帶之亂,襄王不能平,求救于晉文公,文公誅叔帶,遂為伯而得河內地[4]??。
周襄王二十年(前632年),襄王為晉文公所迫,于河陽踐土會盟[5]??。
周赧王時,國勢益弱,同時內部爭斗不休,以至分為東周國和西周國。
赧王遷都西周[6]??。
周赧王八年(前307年),秦借道兩周之間攻韓,周人兩邊都不敢得罪,左右為難[7]??。
東西兩周位于諸強國之間,不能同心協力,反而彼此攻殺[8]??。
至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西周國被秦所滅,同年赧王病死,西周覆亡[9-10]?。
七年后,東周國亦被秦所滅[11]??。
東周共傳25王,歷時515年,[12]??這一時期是中國的社會制度轉變的時期,以鐵器的廣泛使用為標志。
秦國是周朝時華夏族在中國西北建立的一個諸侯國,始祖秦非子是商紂王手下名將飛廉(蜚廉)之子惡來之后。
秦人先祖嬴姓部族早在殷商時期就是鎮守西戎的得力助手,頗受商朝重視,為商朝貴族并遂為諸侯。
周孝王時,秦先祖秦非子因養馬有功被周王封為附庸。
[1]??公元前821年,秦莊公擊敗西戎,被周宣王封為西陲大夫,再次賜以秦(天水),連同原大駱之族所居的犬丘(咸陽)之地[2]??。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被西戎所攻殺,秦襄公因率兵救周有功,而得到周平王的賞識。
[2]??公元前770年,GAGGAGAGGAFFFFAFAF秦襄公派兵護送周平王東遷,被封為諸侯,又被賜封歧山以西之地。
[2-3]??自此,秦國正式成為周朝的諸侯國。
[2]?秦穆公時先后滅掉西方戎族所建立的12個國家,開辟國土千余里[3]??并穩定大后方以后,才奠定了其作為春秋四大強國的基礎。
戰國初魏國連年進攻秦國,奪取了河西之地,秦國被迫退守洛水以西。
秦孝公時,任用商鞅進行變法,秦國因此與日俱強,逐漸成為戰國中后期最強大的國家。
公元前325年秦惠文王稱王。
公元前316年秦滅巴國和蜀國。
公元前246年,秦王嬴政即位,于前230年至前221年十年間滅掉六國,建立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統一王朝——秦朝。
西漢(公元前202年—8年12月[1]??)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共歷十二帝[2]??,享國二百一十年,史稱前漢,與東漢統稱為漢朝。
秦末,天下揭竿而起,經過楚漢之爭,劉邦擊敗項羽[3]??,公元前202年劉邦稱帝,以“漢”為國號,定都長安(今漢長安城遺址),史稱西漢。
西漢在諸多制度上承襲了秦制,漢初實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國策,社會經濟迅速恢復,農業、手工業及商業空前繁榮,史稱文景之治。
[4]?GAGGAGAGGAFFFFAFAF漢武帝繼位后,推行推恩令、中朝、刺史、鹽鐵官營等制度加強中央集權,并獨尊儒術統一思想。
[5]??對外則開拓了東并朝鮮、南據越南、西逾蔥嶺、北達陰山的遼闊疆域[6]??,奠定漢地基本范圍;又派張騫出使西域開辟溝通歐亞大陸的絲綢之路,拓展對外交往,并開創了漢武盛世的局面。
[7-9]?漢昭帝繼位后,霍光輔政,沿襲武帝晚年息兵養民的國策,恢復漢朝的國力。
至漢宣帝時期,對外降服匈奴并設西域都護府正式將西域納入版圖[10-11]??,對內整頓吏治、輕徭薄賦,開創了國力極盛的孝宣之治。
[12]??公元前36年,陳湯斬殺郅支單于,標志西漢時期的漢匈戰爭結束。
[13]??公元8年12月,王莽篡漢,西漢滅亡。
[1]?西漢的政治制度多沿襲秦朝,中央實行三公九卿,地方實行郡國制,而此時的牛耕和鐵器普遍流行。
西漢時期諸夏人民的文化交融使漢族正式成型[3]??。
西漢也是中國的黃金時代,文學、史學、藝術和科技等領域的成就輝煌燦爛,隨著絲綢之路,對外交往的日益頻繁,成為當時世界首屈一指的強國。
[4]??西漢出土文物種類豐富,展現出多姿多彩的時代風貌。
GAGGAGAGGAFFFFAFAF東漢(25年—220年)是中國歷史上繼秦朝、西漢、新朝之后的大一統王朝,傳八世共十四帝,歷經一百九十五年,又稱后漢,與西漢合稱漢朝。
[1-2]?新莽末年爆發綠林赤眉起義,漢朝宗室出身的劉秀趁勢而起。
公元25年,劉秀稱帝,定都洛陽,并息兵養民開創了光武中興[3]??。
[4]??東漢時,三公權力被大幅削弱,尚書臺權力得到提升。
[5]??漢明帝和漢章帝在位期間,東漢進入全盛時期,史稱明章之治[6]??。
在漢章帝后期,外戚日益跋扈,[7]??漢和帝繼位后掃滅外戚,親政后使東漢國力達到極盛[8]??,時人稱之為永元之隆[9]?。
東漢中后期太后稱制、外戚干政,幼年繼位的幼君多借助宦官才能親政,史稱戚宦之爭,朝政日益腐敗,而豪強勢力大肆兼并土地。
桓靈在位時期,昏庸無道、橫征暴斂、賣官鬻爵,農民在多重殘酷壓榨下不堪重荷,公元184年爆發黃巾之亂,朝廷令各州郡自行募兵,方將民變基本平定,卻導致地方豪強擁兵自重。
公元190年,董卓之亂又起,自此漢廷大權旁落,揭開了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的序幕。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昌。
[10]??公元220年,曹丕篡漢,東漢滅亡,中國進入三國時期。
東漢在文化、科技、軍事等方面亦有顯著成就,文化上鄭玄將經學推向高峰并開創鄭學;科技上蔡倫改進造紙術,張GAGGAGAGGAFFFFAFAF衡發明地動儀和渾天儀;軍事上迫使北匈奴西遷,同時佛教也在此期間傳入中國,道教也于東漢時期形成[11]??。
東漢時期豪強地主勢力擴張并形成門閥士族,匈奴、羌族、氐族等民族內遷[12-13]??,北匈奴西遷后鮮卑人占據漠北[14]??,對后世產生深遠影響。
三國(220年-280年)是上承東漢下啟西晉的一段歷史時期,分為曹魏、蜀漢、東吳三個政權。
赤壁之戰時,曹操被孫劉聯軍擊敗,奠定了三國鼎立的雛型。
220年,曹丕篡漢稱帝,國號“魏”,史稱曹魏,三國歷史正式開始。
次年劉備在成都延續漢朝,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失敗,孫權獲得荊州大部。
223年劉備去世,諸葛亮輔佐劉備之子劉禪與孫權重新聯盟。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史稱東吳,至此三國正式成立。
此后的數十年內,蜀漢諸葛亮、姜維多次率軍北伐曹魏,但始終未能改變三足鼎立的格局。
曹魏后期的實權漸漸被司馬懿掌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