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描述我在一家杭州的一家电子制造业公司上班,主要是负责招聘和培训方面的,由于企业性质的原因,我们的一线工作主要以85后、90后为主。
现在我的工作遇到了一个难题,就是人员的流动性太大了,举例下:一个月招100号人,到月底能留下的也就40人左右,所以感觉压力很大。
再过两个月,生产高峰期就要到了,如果还是这样的话,今年的生产任务很可能会完不成。
我想请教的问题是:一、对于降低人员的流失率,人事方面可做的?二、如何做好离职面谈,获得员工真正的离职原因,以便后续改善?一、案例分析1、一线人员特点:一般而言,现在很多一线员工特点就是年龄偏小,文化层次不高,稳定性较差,个性强烈,思想波动大情绪容易受影响,且大多追求直观的经济回报。
他们有追求有目标,但是实现的过程一波三折。
2、一线员工流失率高:不单是85后90后,甚至很多有着多年从业经验的70后一线工人,也会随着离职潮波动,这是普遍现象。
3、流失速度快:开头说道他们的特点,就是容易抱团,容易产生“情感共鸣”,所以一人离职,可能引发多人集体离职的事件,所以直接导致员工的流失速度快。
4、生产任务艰巨目前生产任务艰巨,人员能否及时到岗,关系到任务能否按时完成?二、降低流失率,两手抓两手都要硬。
(一)一手抓招聘1、维护现有招聘渠道:目前的工人都是从现有的招聘渠道上招聘入职的,这也证明了现在的招聘渠道还是有很大作用的,继续完善和维护。
2、开发新式招聘渠道:人员流失率高,生产任务艰巨,已经供不应求,所以还应针对招聘对象的特点,开发新的招聘渠道。
如年轻人对网络、电子平台等的关注,我们可以继续挖掘微信招聘、论坛招聘等。
鼓励在职人员去介绍自己周围的人来上班,并给予奖励,这个方案年初三茅的打卡分享上有过,可以去查找一下。
3、日常做好人员储备:光招聘不储备,等于白干,实在不符合条件的直接淘汰,和岗位要求有一些对应的我们都要纳入人才库,以防万一。
4、多多关注同行招聘:多关注同行的招聘情况,尽量了解多一些资料,多方可建立一个人才资源共享平台,有些员工不适合这家单位,但或许适合我们企业,多多建立交流和互动,做到人才可以互相引荐。
当然还有很多种招聘方法大家可以结合企业实际情况选用。
(二)一手抓留人要想留住员工,必须有吸引员工的地方,要么是薪酬,要么是其他,所以总体原则是结合员工特点和企业现状制定留人政策。
1、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现在的年轻人多注重精神解放,对于工作氛围的要求是比较高,由于生产线工作繁忙,可以考虑在午餐时间提供音乐放松,生产任务轻松的业余时间开展一些文娱活动,组织集体看电影,各种比赛,又能增加团队凝聚力又能缓解大家紧张情绪,还能提升企业文化。
2、创造发展的职业平台虽然说一线工人学历较低,但是也不能排除有勤学上进的,所以对于一线工人的职业发展通道还是要有明确规定,好让员工看到自己在企业长期干下去的前景,说句实在话,即使是画了一个饼,也会给人以希望的。
3、提升薪酬的激励作用薪酬是决定一线工人去留的直接因素,或许就因为别的厂比你们多50块的基本工资,一线工人都可能集体离职另找下家,所以,在薪酬方面,要参照市场同行水平,结合企业实际制定;另外,在生产旺季,可以考虑适当增加员工的加班费或者补贴,过了旺季再跟以前一样,在薪酬制度中明确,这样,很多员工会因为旺季的提成高或者基本工资高会坚持下来,这个制度可灵活使用。
4、寻找工人的精神领袖一般而言,在一线工人中还是有一些人人缘好,说话有导向性,公司应该善于去发现这样的“精神领袖”,从精神和物质两方面入手,让这些人去在工人当中进行一些公司正面思想的传播,也可以通过这些人去发现工人中的思想动态即使做好风险防范。
5、其他方面的注意要点其实还有很多方面可以注意的,可以通过对主管进行管理艺术方面的培训,公司多去关心一线工人的思想和生活,能考虑的家庭的也最好关心一下,加强与员工的沟通,倾听员工的反馈,尊重员工的个人诉求等等。
三、降低流失率,离职面谈发挥作用。
1、人走了,意见留下。
是的,既然员工已经决定要走了,即使强行留下来,或许还会引发其他问题,不如做到好聚好散,离职面谈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员工的反馈得到公司的问题,从而进行完善,所以对于离职面谈的意见收集尤为重要。
2、要面谈,细节为上(1)注重交流平等:既然是离职面谈,就要给予对方充足表达观点的时间。
(2)给予对方尊重:揖让想要从别人嘴里获取你想要的资料,那么给他尊重他会给你答案;(3)善于把控节奏:对于员工的控诉可以适当倾听和安慰,然后巧妙切换话题,以防面谈时间过长。
(4)倾听对方心声:既然安排面谈,那么对方说什么过激的话,我们都要耐心平和的听完,不能对方怒我也怒,我们比比谁更怒,这就有违初衷了。
(5)可以安排聚会:一线工人有的会直言不讳,有的会一声不吭,如果前面的方法不奏效,可以考虑买一些小吃,瓜子花生水果之类的,(成本较小,一般公司或者个人都能解决)带到对方宿舍区,召集一起要离职的小伙们坐在一起边聊边说一朋友的角色切入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6)人走感情还在:及时向员工表达公司对他们的挽留之情,表示以后有机会还希望在合作之类的,博取员工最后的好感。
作为沿海一带的电子企业,一线员工流失较大,在目前这个环境下,我认为是正常,如果非要去改变,恐怕是不可能的,最多只能做点“改善”,即使在我们内地的电子企业,同样面临一线员工流失严重,针对本案两个问题,先进行如下分析:1、一线工作的形式。
电子厂生产模式基本都是流水线,不管是家电、手机等整机厂还是零配件厂,只是现代化水平、使用具体工具不同而已。
基本都是站着上班,根据调试的生产节拍装配,一般每天要生产二三千个产品,相对单调和枯燥,而且员工从事的操作十分简单,即使换岗位也是有限的。
工作环境有的是封闭式的,空气不流通,时而还会产生焊锡等有害气体(即使有抽风系统也难以避免)以及光电刺激降低视力、产生辐射等。
这样,基本把人操练成机器一样有“节律”的动作,这种劳动密集型企业由于是低利润生产,所以常常需要加班,周末也难有休息。
2、新生员工的特点。
不少电子厂对一线员工进行了最大年龄限制,主要是要求反应快、动作快,而且主要以女工为主,但是,现在一线员工,基本都是85后和90后,他们的基本共同特点有哪些:从小吃苦少(包括体力、精神、心智的不得已经常折磨,而不是父母偶尔安排的短暂体验),吃得饱穿得好,根本不愁吃穿,如果父母感觉到自己在外面吃了苦受了难,父母都会让他们回去,加以“保护”和“养起来”基本都是周围的人让着自己,很少受到厂纪厂规、站有站相坐有坐相等严格要求,基本也是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他们想沿海来只以为那边“可以看海”、“可以坐磁悬浮列车”、“可以享受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美景。
他们哪里知道:人间天堂,也有“地狱”般的天堂,根本没有他们想象那样美好。
3、工厂的管理待遇。
有的电子厂有自己的厂房、宿舍、食堂等,有的则没有,都是对外租住的,不少管理人员缺乏耐心、简单粗暴管理,或者一再纵容忍让;为考虑成本,一般采取计件或底薪加计件的形式计算工资,拿到手的工资也不多,住宿、食堂条件一般不会太好,厂里组织的活动、关怀形式也不多,总之,让他们感受是:出门千日,不如在家一日。
4、外面世界很精彩。
不管怎么样,年轻的他们既然走了出去,不管遇到什么困难,其实也不会把遭遇真实告诉父母的,一般都采取“报喜不报忧”,在这个厂遇到不舒服就离开到另一家工厂,如此反复跳,这就是流失率大的原因啊。
我认为,去改变这些年轻一线员工的想法、做法是不现实的,改变不了他们,只能通过“改善”公司内部的一些做法或条件,以期待间接的对他们有所“改善”,争取在流失率控制上有所改观,再想点其他办法,以应对“生产高峰期”的用人需求,根据这个逻辑顺序,我提出如下建议:1、离职面谈。
不少公司都在做离职面谈,但不少HR部门的面谈其实都有“滞后”和“事后诸葛亮”的倾向,真正了解员工离职原因的只有他最亲密、亲近的同事和班组长们,任何一名一线员工要离职,一定有一些征兆,包括直接的语言,间接的行动(比如找工作、上班心不在焉、故意顶撞上级、经常找借口请假等),发现这样情况,同事、直接上级做足做够思想工作没有,是尽力劝留还是放任自流或者是促其早日离职,这些都是发生在HR见到、听到一线员工离职之后了,况且还有一些“搞自离”“玩失踪”的员工,离开后马上就换手机号码,HR 部门怎么面谈?简直是多此一举,在做表面文章,别人留不下来的员工,HR一谈就留了下来?难道你可以承诺给他们加工资什么的?所以,一线员工的离职面谈,HR就省省吧。
2、基层重视。
如何让基层班组长重视员工离职问题,合理解释公司各方面政策、管理规定,讲原则也讲灵活的进行员工管理,而且要将员工流失率作为基层工作的一个考察方面,这样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来留住员工,包括向公司相关部门争取较多的资源,以及要求改善相关条件等,这也有助于促使公司领导尽早定决策、多投入,改善员工生产、生活条件,逐渐的,员工流失率会有所改善。
3、员工意见。
应当每周定期收集一线员工的合理意见,并及时给予反馈和回复,绝不能不回复,更不能“只答应,不行动”,一定要促使一些能够改善、花钱不多的要尽快落实。
公司怎样对员工、员工就会怎样对公司和对产品、对工作。
4、主动改善。
其实,员工生产、生活条件和环境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存在着问题,从事这项工作的后勤部门一定会收到员工的抱怨,而且自己也亲身体会得到的,所以,应当主动提出改善,不要等到员工投诉或者冒火了才想到改善,同时,将任何改善的阶段性成果公开告诉员工,以便让员工感受到公司是在优待他们。
5、其他渠道。
对普工员工的招聘,现在基本可以形容为“抢”,所以,一定要花心思多渠道的进行招聘,对待普工招聘,只要能招到人,公司一般是愿意花钱。
派遣、劳务外包、产线承包、自招、校招都要及时派上用场,有时还需要深入内地主动联络,当然,也不能随意满足中介的“狮子大张口”,要进行多家比较,但关键时刻要舍得花钱,否则,影响生产和出货,导致客户抱怨和订单减少才是更严重的。
6、长期策略。
以上有一些短期办法,也有部分工作是为长期招聘效果和降低员工流失率考虑的,但我认为,进行“校企专业联办”、“深入内地联系社区、村委、职校、劳动局等”才是长久之计,说不定还会出现招来的员工自己用不完而可以从事“派遣业务”而形成HR工作的利润增长点也。
总之,一线员工流失,多半因工作生活条件、待遇、愉快度、业余充实性有关,然而,这些方面的提供或改善,许多工作都不是HR部门能够独立完成或者主要完成者,而只能通过催促其他部门或公司领导来完成;另外,即使这些都改善到比较好的状态,一线员工还是会流失,只是可能会比原来好一些。
所以,还是应当从长计议、长线招聘,充分考虑留人大计之时,也要考虑招人之策,使员工招聘渠道之水“源源不断”,不是吗?“二胎”政策或许在十多年后会改善目前普遍存在的普工招聘窘况吧!C案例解读:1、制造业公司,员工多为90后及85后2、公司的人员流动性很高,月度流失率达到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