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特殊儿童个案观察演示文稿

特殊儿童个案观察演示文稿

甲—哭泣3次,每次4秒 乙—哭泣3次,每次1分钟
1、涵义
是以选定的行为或事件的发生为取样 标准,从而进行观察记录的一种方法。
事件是指可以归类于某特殊范围的行为
• 选择任何一种事件,然后等待事件的发生并进 行记录
事件取样法的案例
• 美国研究者Dawe研究了幼儿的争执行为。该研究选择 保育学校中幼儿的争执行为事件为观察目标,在儿童 自由活动事件内观察自发的争执事件,进行描述与记 录。观察对象为25个月-60个月龄的幼儿,女19人,男 21人。观察过程是:等待争执事件发生,一发生便开 始计时,并观察与记录事件的进行情况。研究者事先 制订好观察记录表,以便迅速、完整地记录事件情况。 经58小时的观察,研究者共记录了200件争执事件,平 均每小时3.4次。其中68件发生于室外,132件在室内, 13件持续1分钟以上。
• 目的在于收集与观察目的有关的行为
§主题行为不是很凸现的时间或情境不必作 观察
观察学前儿童的游戏行为
五、观察者角色
• 参与观察 • 非参与观察
六、观察的时间和次数
(一)时间——每次观察特定的期限 • 什么时候进行观察; • 观察多少时间; • 记录行为的持续时间多少; • 反应时间的多少 (二)次数—— • 进行多少次观察 • 观察行为发生的频数
• 轶事记录法是观察者将自己感兴趣的、并且 认为是有价值的、有意义的幼儿行为和反应, 以及可表现幼儿个性的行为事件,用叙述性 的语言随时记录下来,供分析幼儿的行为所 用。
观察记录的内容:
• 典型的行为表现 • 异常的行为表现 • 表现儿童个性的行为事件 • 反映儿童身心发展某一方面的行为事件
幼儿:小丽 日期:97.2.18 情境:全班集体阅读活动
• 观察结束后,每一个幼儿可能会有三次六分钟的行为 记录。
• 那么这18分钟中出现的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频率就代 表了这个幼儿平时的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频率。
时间取样法的运用
(1) 确定观察的目标行为和操作定义 (2)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时间
时距、时距间隔和时距次数
时时距距 次次数数
时 距
时距 间隔
时距:
• 班级中发生了一些事件(如告状),想要了解 具体情况? (事件)
• 一些孩子出现了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严重性 程度如何? (时间取样)
• 开展主题活动中,想要了解班级孩子的一些经 验、想法、水平?(轶事、详录)
• 在开展个别化的活动中,投放了材料,想了解 这些材料的适合性?(行为检核)
• 想了解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实况详录法) • ……
七、观察记录的方法手段
观察
方法
观察记录贯穿于观察的全过程
记录 方法
• 要获得完整的、全方位的信息,重现观察情境 — —开放性记录方法

纸笔
录像
录音
• 观察项目明确、单纯,是事先确定的行 为——封闭性观察记录方法
行为类别
粗鲁行动 跪 侵犯他人 扰乱别人 说话 叫嚷 噪声 转方向 做其它事
次数 (秒)
特定行为
•规律性间隔 •随机性间隔
时间间隔
游戏类型观察记录表
游戏 类型
被试 代号
1
2
3
4
5
.
.
无所 事事
旁观
单独 游戏
平行 游戏
联合 游戏
合作 游戏
吮吸手指动作记录
记录者:
日开 始 期 记录时间
结 束 次数划 总计次
记录时间 记

备注
时间取样法的原理
• 时间取样法:将被试在某一时间阶段中的行 为,视为其一般的通常行为的一个样本
幅,又换别的拼图。” • 微观—描述如何进行主要动作。 “小强一边很仔细的拼图,一边嘴里唱着‘这
块放在这儿,这块放在这儿……’”
取样的方法
取样的方法是一种使用预设行为类别,观察 者用计次或计时的方法来记录行为和事件的方 法。 • 时间取样法 • 事件取样法
1、涵义
以一定的时间间隔为取样标准,来观察记 录预先确定的行为是否出现的一种方法。
特殊儿童个案观察 演示文稿
怎么去观察?
一、确定观察目的 二、制定观察计划 三、实施观察方案
二、制定观察的计划 观察的目标 观察的对象 观察的环境 观察取样 观察者的角色 观察的时间和次数 观察的方法和手段 观察结果的分析
一、为什么要观察?——观察的目的
• 接手新班级,要了解孩子的现状?(检核、等 级评定法)
经过:小丽被要求朗读两次,两次她都拒绝, 而且在第二次开始吸大拇指,把头靠在桌上。
运用
(1)一事一记 (2)快速按事件发生次序记录 (3)应记录有关情况 (4)尽可能使用正确的文字词汇
记录中行为描述的三个层次
• 宏观—描述事件的主要动作或活动: “晟晟和小强一起在桌上玩拼图。”
• 中观—大的动作中指出较小的动作: “ 小强玩了三次医院拼图,而晟晟拼完成了一
☆某段时间=全部时间
• 王老师打算观察幼儿攻击性行为及其发生的频率。
• 早上9点-10点30分,幼儿的行为表现有一个半小时。 她要在那个时段进入幼儿当中,看看发生了些什么事。
• 她要将九十分钟平均分配在十五为幼儿当中,因此每 位幼儿将被观察6分钟。
• 为了要取得相当具有代表性的行为,她可能需要在一 星期之内反复这个过程3次。
时距
时距 间隔
时距次数 :
§ 一共要观察多少个时距
影响的因素:
§需要观察多久时时的距距时间,才能获得 具有代表性的次(次数行数为)样本 §行为变异性程度
时距
时距 间隔
记录方式
检核—所观察的特定行为有没有出现 计数—所观察的行为出现了几次
计时—行为发生后持续的时间 例:儿童哭泣行为的研究 记录方式:记录三个1分钟
§ 观察时间的长度
影响的因素: •行为的持续程度 •记录的简单/复杂 •观察者的疲劳程度
§ 接近于每单一行为发生的最小时间
5分钟或更短 时距
时时距距 次次数数
时距 间隔
时距的间隔 :
§ 时距和时距间隔的时间 影响的因素: §所选取的时距的长度 §§时所距要时次时次内记距数距数录所细要节观察的对总象 数数目
持续时间 备注
10+28+5
频六 数岁 观察 儿童 记捣 录表 乱行

特殊儿童行为观察的方法
• 1.描述的方法 • 2.取样的方法 • 3.评定的方法
描述的方法
对自然发生的行为和事件的复制,观 察者记录所观察到的资料,然后对事实 作分类和分析。 • 轶事记录法 • 实况详录法
1、涵义
• 轶事—独特的事件
二、观察对象
n个人?
n团体 年龄
根据观察目的来决定观察 的对象
三、观察的环境
§在什么地方(场所、情境)进行观察? §在什么活动中进行观察,有什么样的气氛? §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 §观察者将在什么地方观察? §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是否有距离? §这个距离对观察的结果有什么影响?
四、观察取样(时间/事件)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