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体育心理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焦虑:个体在担忧自己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而感到自尊受到持续威胁下形成的一种紧张不安,并带有惧怕色彩的情绪状态。

2、唤醒:指机体总的生理性激活的不同状态或不同程度,是由感觉兴奋性水平、腺和激素水平以及肌肉的准备性所决定的一种生理和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

3、心境状态:是由环境刺激而引起的情绪或情感的唤醒状态,是具有感染力的微弱而持久,但并非永久的情绪状态。

4、体育课堂心理气氛:是指师生在体育课堂中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表现。

P3245、表象:是一种不需外部刺激直接参与,在头脑中对人体的一切感觉(视觉、听觉、触觉、本体感觉等)经验进行再现或重构的心理过程。

6、渐进放松训练: 是利用全身各部位肌肉的紧张和放松,并辅以深呼吸和表象来调控人们紧张情绪的一种训练方法。

7、注意:是心理活动或意识对一定信息的指向和集中。

8、归因:指个体对自我或他人行为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解释和推测的认知过程。

9、态度:是个体对待外界对象较为固定的,由认知、情感、行为意向三种成分构成的内在心理倾向。

P5810、运动兴趣:指人们积极的认识、探究或参与体育运动的一种心理倾向,是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技能。

促进身心健康的重要动力。

11、应激:指有机体遇到干扰自己平衡状态或超越自己应对能力的刺激事件时,表现出来的特定的或非特定的反应过程。

12、流畅体验:是一种理想的内部体验状态,它来源于人们的生理需要或心理需要的满足。

13、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学习和锻炼活动所持有的认知评价、情感体验和行为意向的综合表现。

14、体育教学策略:是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学习,为达成体育教学目标和适应学生体育学习需要所采取的教学程序谋划和措施。

15、表象训练: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自己头脑中已经形成的表象,对技术动作或运动情景进行回顾、重复和丰富发展,从而唤起运动感觉,强化肌肉本体感觉,提高运动技能和情绪控制能力的方法和过程。

16、高原现象:个体练习成绩的进步并并非一直上升,有时会出现暂时停顿的现象。

17、归因训练:是指通过一定的训练程序,使个体掌握某种归因技能,形成比较积极的归因风格。

18、心理技能训练:就是采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人的心理施加影响,对大脑进行专门化训练,以达到强化心理机能、培养特殊心理能力的目的。

19、任务凝聚力:是指团体成员为达到特定的任务而在一起工作所做出的努力程度,它是与完成团体目标和成绩指标相联系的。

20、认知结构:21、暗示训练:是指利用语言、手势、表情以及其他刺激物,采用间接、含蓄的方法,对训练者的心理状态和行为施加影响的过程。

23、模拟训练:也称比赛模式化训练或比赛适应性训练,是指在训练中模仿比赛条件,用于运动员演练技术、战术和比赛应对策略的一种训练方法。

24、动机:是在人的头脑中形成的激发或抑制某个行为的愿望或意向,它们是推动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

P47二、填空题1、在体育运动心理学领域研究中,摩根(Morgan)使用心境状态剖面图研究发现,与常模样本相比较,成功的运动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消极情绪得分较低,而________较高,发现优秀运动员的心境状态剖面图呈冰山状。

2、目前在体育运动领域中,从不同视角解释唤醒水平与运动表现之间的关系的理论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国运动心理学家奈德弗(Nideffer)提出了一个有关注意的结构、个体差异与运动表现间关系的注意方式理论,并将提出注意的四种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体育课学生不良行为的表现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认知——运动能力是指在以肌肉收缩为特征的运动活动过程中人的认知活动的表现水平,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6、影响个体运动攻击性行为的外部因素有:____环境的温度___、__噪音___、__拥挤的人群___、____对对方意图的感知__、__害怕报复__、__比赛的结构_。

7、运动中的认知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心理训练,从广义上讲是只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训者的_______和________施加影响的功。

9、维纳(Weiner)的归因理论提出,根据三个维度对成败的原因进行分类,这三个维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运动动机的功能有:___发动功能_____、_选择功能_______、_____维持功能___和强化功能。

11、运动中的行为干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12、根据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在体育学习中应注意形成“刺激—反应—强化”的学习机制,主要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指导性原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心理技能训练计划、方案的主要依据是:__训练目标_、___起始状态__、__训练规律___、__训练条件___。

14、体育教学环境是指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影响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一切内外条件。

从主体构成看,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从内容构成看,包括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15、在有关锻炼行为研究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种体育锻炼行为的理论模型。

16、在体育教学中,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其不仅表现在________和________方面,还体现在________、________以及________等方面。

17、体育教学目标要用________和________的学生________来陈述,使教学目标具有________。

18、团体的凝聚力可分为: _任务凝聚力__、_社交凝聚力__。

19、在表象训练的原理与机制问题上,不同的心理学派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其中较有影响的有:_心理神经肌肉理论__、__符号学习理论____、_唤醒-注意理论__。

20、体育运动中注意的特点有:__注意的选择性___、___注意的强度___、____注意资源的有限性__。

24、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理论基础,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分为:____行为主义理论与方法_____、___认知理论与方法_____、____体育心理技能训练专用方法_____三种;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专项需要的关系,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分为:__ 一般心理技能训练____、___专项心理技能训练_____两种;根据心理技能训练实施的复杂程度,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分为:__单一的心理技能方法____、___成套的心理技能训练方法___两种;根据心理技能训练的周期,心理技能训练方法分为:_长期心理技能训练方法____________、___短期心理技能训练__________两种。

25、Carron(1984)提出了三个团体凝聚力的发展模式:__凝聚力的线性模式___、_凝聚力的钟摆模式___、_凝聚力的周期模式___。

26、目前采用的锻炼行为干预手段主要有:__一对一干预___、____小群体干预_____、__社区范围的活动___、____政策干预____四种。

27、体育锻炼中的特殊情绪体验有:__流畅体验___、____跑步者高潮_____。

28、根据运动兴趣的内容,可分为:__物质兴趣____、____精神兴趣___;根据运动兴趣的倾向性,可分为: __直接兴趣_、__间接兴趣___;根据运动兴趣的广泛性,可分为:__广泛兴趣____、_____中心兴趣_____;根据运动兴趣的深度、范围和稳定性,可分为:____有趣_________、____乐趣_________、___志趣__________。

三、多项选择题1、请在下列各项运动中选择出属于复杂反应时的反应动作。

( C、D )A、听到发号令就开始跑步B、在篮球比赛中,一听到吹哨子就开始跳球C、打乒乓球时的每一回击动作D、拳击运动中的反应E、罚点球时,足球守门员的反应动作2、良好的体育动机结构主要以下列动机为主( B、C )。

A、直接动机B、间接动机C、社会性动机D、个体性动机3、先前学习的动作对回忆后继学习动作的干扰作用,称为(A、B )。

A、前摄抑制B、先摄抑制C、倒摄抑制D、无条件抑制4、以下的几项动作技能中( B、D )属于封闭式的连贯的动作技能。

A、篮球中的罚球;B、自由体操;C、铅球;D、游泳;E、打乒乓球5、焦虑包含有下列情绪状态(A、B、C、D )。

A、紧张B、惧怕C、愤怒D、压抑6、关于人的智力,选出表述正确的观(A、C )。

A、人的智力是相对稳定的B、智力的发展是等速的;C、智力的发展是不等速的;D、青少年期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期7、身体自尊与(A、B、C、D )有关。

A、动能力B、吸引人的身体C、身体的抵抗力D、身体健康状况8、教师期望效应又被称之为(B、C )效应。

A、班杜拉B、皮格马利翁C、罗森塔尔D、特里普利特9、表象训练,又称(A、B、D )。

A、念动训练;B、想象训练C、再认训练D、心理演练10、学校体育团体的心理效应有(A、B )。

A、社会从众行为B、去个性化行为C、教师的期望效应D、团体凝聚力四、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 错×)1、原先的体育态度与要求改变的态度之间距离的大小影响到体育态度转变的难度。

(√)2、如果球以同样的速度沿水平方向上移动,比在垂直方向上运动时看起来移动得慢一些。

(√)3、注意的紧张度与注意的范围之间没有关系。

(×)×注意的紧张度与注意的范围之间有关系4、想象的生动性与想象的能力有关系。

(√)5、减少动作技能的开放性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6、控制学生体育学习焦虑状态,最根本的途径应从认知焦虑,以及躯体焦虑这两个方面入手。

(×)×控制学生在体育学习时的身心负荷、以及明确学习目的这两个方面入手7、某种能力的不足,可以通过其他能力来补偿(√)8、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对于形成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具有重要的作用。

(×)×教师对学生的积极期望对于形成和谐的体育课堂心理气氛具有重要的作用9、在学生的动作学习中,第一位重要的是表象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