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四章化学和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食品质量与安全第四章化学和物理因素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第三节 水体污染
• 水体受到人类或自然 因素的影响,水的感 官性状、物理化学性 能、化学成分、生物 组成等发生恶化,污 染指标超过地面水环 境质量标准的现象。
触杀作用是害虫接触到药剂时,药剂通过虫体的表皮进入虫体内 使害虫中毒死亡。
内吸作用是指不论将药剂施到作物的哪一部位上,如根、茎、叶、 种子上,都能被作物吸收到体内,并随着植株体液的传导而输导到 全株各个部位,传导到植株各部位的药量,足使为害这部位的害虫 中毒死亡,而药剂又不妨碍作物生长发育。
熏蒸作用是指杀虫剂呈气态或气溶胶经昆虫气门进入体内引起中毒。
• 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 1.天然污染源
• 由于某些自然现象而 产生的有害物质排放 到环境中或形成有害 影响的场所,是大气 污染的一个很重要的 来源。
• 2.人为污染源
• (1)工业污染源
• 燃料燃烧;
• 粉尘、碳氢化合 物、含硫化合物、 含氮化合物、卤 素化合物
• (2)生活污染源 • 以燃煤为生活燃料的城市; • 家庭炉灶、取暖设备; • 垃圾堆放和焚烧。
第三节 重金属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有害金属进入食品途径 工业“三废”排放; 农药化肥的使用; 自然环境的高本底; 食品加工过程中进入。
第三节 重金属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二、典型重金属及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1、铅(lead,Pb) 各脏器中均可检出铅,其中肝脏含量最高。 铅主要危害神经系统、造血器官和肾脏,还 具有生殖毒性、致癌性和致突变性。
第一节 农药及其残留
二、食品中残留农药的来源 (1)施药后直接污染 (2)从环境中吸收:土壤;水体;大气 (3)通过食物链富集:生物富集、生物积累、 生物放大(P65 图4-1, 图4-2) (4)其他途径:加工或储运中污染;意外 污染;非农用杀虫剂污染
第一节 农药及其残留
三、 农药污染对人体的危害 (1)急性中毒 分类:职业性(生产和使用)中毒;自杀; 他杀;误食(蔬菜、水果、家畜肉、水产品) 症状:胃肠道疾病;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 (2)慢性中毒 影响酶的活性,降低机体免疫功能,引起神经 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肝脏和肾脏等 疾病;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
• (3)交通污染源
• 汽油、柴油等燃料 产生的尾气、油料 泄漏扬尘、噪声等。 交通污染源是流动 的,也叫流动污染 源。
• (4)农业污染源
• 农业机械运行时排放的尾气,以及农药、 化肥等。
(二)大气中有害物质的存在状态
• 1.气体பைடு நூலகம்蒸气 • 一氧化碳、氯气等在常温下是气体,气
体或蒸气以分子状态分散于空气中,扩 散情况与相对分子质量有关。 • 密度小向上漂浮,密度大向下沉降。
第五节 有机污染物
1、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 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碳氢化合物;
第五节 有机污染物
1、多环芳烃(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PAH) 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碳氢化合物; 有机物不完全燃烧产生; 具一定的“三致”毒性和遗传毒性以及光致毒 效应; 中毒表现为神经毒、皮肤毒、肺毒、血液毒、 肝毒、心肌损伤、过敏等。
第六节 辐照食品的安全
辐照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维生素A,维生素B2,B3,B6,B12, 和维生素c,维生素E,都会有所流失; 蛋白质,非饱和脂肪,益生菌,和酵素 也会被破坏。
第七节 物理因素的影响
食品物理危害:任何在食品中发现的不正常有 潜在危害的外来物(玻璃、金属、木屑、石砾、 昆虫、塑料、骨头等)的危害。
• 大气就其组分的含量变动情况可分为恒 定组分、可变组分和不定组分三种。
• 恒定组分指N2、O2和 Ar;可变组分指空 气中的CO2和水蒸气;不定组分指煤烟、 尘埃、硫氧化物、氮氧化物及一氧化碳 等。
• 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不定组分造成的。
• 2.水体污染物
• 污染源复杂,污染物种类繁多。
• 主要三类:无机有毒物,包括各类重金 属(汞、镉、铅、铬等)和氰化物;有机有 毒物,包括苯酚、多环芳烃、多氯联苯、 有机农药等;病原体,主要包括病毒、 病菌和寄生虫等。
• 危害?
3.土壤污染物
• 土壤污染大致可以分为:重金属污染、农 药和有机物污染、放射性污染、病原菌污 染等多种类型。
第二节 大气污染
• 一、大气污染 • 指人类活动向大气排放的污染物或由它
转化成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浓度达 到有害程度的现象。
(一)大气污染源
• 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 境造成有害影响的设备、装置、场所。
第五节 有机污染物
4、N-亚硝基化合物
一类具有 N-N=O 结构的有机化合物;前体 物为硝酸盐、亚硝酸盐、胺类。 毒性: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血压下降、 高铁血红蛋白症;伤害肝,常伴有出血性肺水 肿及骨髓、淋巴系统损伤等;遗传毒性、“三 致”作用。
第六节 辐照食品的安全
定义:食品辐照技术是一种灭菌保鲜技术,其 以辐射加工技术为基础,运用x射线、γ射线或 高速电子束等电离辐射产生的高能射线(小于 1kGy),对食品进行加工处理,达到杀虫(及 卵与幼虫)、杀菌、抑制生理过程、提高食品卫 生质量、保持营养品质及风味、延长货架期的 目的。
第二节 兽药及其残留
一、 兽药及兽药残留的概念 兽药: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畜、禽、水产 等动物疾病、有目的地调节养殖动物的代谢和 生理机能,并规定作用、用途、用法、用量的 一类物质称兽药(含饲料药物添加剂)。
兽药残留:是指动物在使用药物后蓄积或储 存在细胞、组织和器官内的药物原形、代谢产 物或药物杂质的总和。
• 当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进入大气、水 体、土壤,其数量、浓度和持续时间超 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以致破坏了生态 平衡,影响了人体健康,就造成了环境 污染。
• 环境污染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由环境污染造成的食品安全性问题,主 要存在于动植物的生产过程。在动植物 的生长过程中,通过呼吸、吸收(或摄食)、 饮水而使环境污染物质进入或积累在动 植物中,从而影响食品的安全性。
思考题
食品中农药的来源有哪些?
第五章 环境污染对食品安 全性的影响
一、概述
• 环境是人类进行生产和生活活动的场所 以及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
• 自然环境与生活环境: • 自然环境:大气圈、水圈、土地岩石圈
和生物圈。 • 生活环境:居住环境、公共场所等。
• (一) 环境污染
• 指人类活动所引起 的环境质量下降而 对人类及其他生物 的正常生存和发展 产生不良影响的现 象。
第二节 兽药及其残留
二、兽药残留的来源 (1)使用违禁或淘汰药物 (2)不按规定执行应有的休药期 (3)随意加大药物用量或把治疗药物当成添 加剂使用 (4)饲料加工过程受到污染 (5)用药方法错误或未做用药记录 (6)屠宰前使用兽药
第二节 兽药及其残留
三、 影响食品安全的主要兽药残留及其危害 (1)分类 抗微生物药物(抗生素;合成抗菌物质);抗 寄生虫剂和杀虫剂;激素与促生长剂 (2)危害 急性中毒;过敏反应;“三致”作用(致癌、致 畸、致突变);损害听力、肾脏;造血系统反 应;激素样作用;诱发细菌耐药性;引起肠道 菌群失调。
第五节 有机污染物
2、二恶英(dioxin)及其类似物 一组多氯取代的平面三环芳烃化合物; 胸腺萎缩;氯痤疮;肝脏、免疫系统、生殖 系统、发育毒性,致畸、致癌毒性。
第五节 有机污染物
3、杂环胺 一类带有杂环 的伯胺; 食品加工,烹 调过程中,由于 蛋白质、氨基酸 的热解而产生; 强烈致突变性, 引起多种组织肿 瘤。
• 2.沥青烟雾
• 含有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受沥青烟雾污 染过的作物,不能直接食用,不能在沥 青制品上曝晒食品,防止食品受到污染。
• 3.酸雨
• 使淡水湖泊和河流酸化,改变土壤化学 成分(土壤贫瘠、土壤pH下降等),溶 解土壤和水中底泥的有毒物质(如重金 属元素)溶解到水中,通过食物链危害 粮食作物、鱼类等安全性。
(二) 环境污染物
• 指污染环境的物质。 • 是一个相对的概念。许多物质在低浓度
时不造成环境污染,但浓度高时会对环 境造成危害。
• 1.大气污染物
• 主要有:有害气体(二氧化硫、氮氧化物、 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光化学烟雾、 卤族元素化合物等)和颗粒物(粉尘、酸雾、 气溶胶等)
• 主要来源?
• 危害?
农药进入人体内途径
• 呼吸道、消化道、皮肤接触
第一节 农药及其残留
四、 农药残留限量 最高残留限量(Maximum residues limit, MRL); 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Acceptable daily intake, ADI)
第一节 农药及其残留
五、农药残留分析 色谱法(气相、液相、薄层); 光度法; 免疫法; 现场快速检测法(比色;卡片、试纸条)
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一、 定义及分类 定义: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 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 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第四节 食品添加剂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分类: 来源(天然;化学合成); 功能(酸度调节剂;抗结剂;消泡剂;抗氧 化剂;漂白剂;膨松剂;胶姆糖基础剂;着色 剂;护色剂;酶制剂;增味剂;面粉处理剂; 被膜剂;水分保持剂;营养强化剂;防腐剂; 稳定和凝固剂;甜味剂;增稠剂;)
第三节 重金属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4、砷( arsenic ,As) 砷主要蓄积于毛发、指(趾)甲、骨骼等部 位; 砷与角蛋白的疏基有强亲和力,对含双疏基 结构的酶(如胃、胰蛋白酶、ATP酶等)有强 抑制作用,使体内代谢出现障碍; 砷可导致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引起多器官病变; 砷有致癌作用,但潜伏期长, 平均30年。
第三节 重金属对食品安全性的影响
2、汞(mercury,Hg) 金属汞几乎不吸收;无机汞吸收率低;有机 汞的消化道吸收率很高。 甲基汞亲脂性以及与巯基亲和力强,可以通 过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和 血鼻屏障,在脑内积蓄, 导致脑和神经系统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