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谈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
——崔峦老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

它决定着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效果的高低优劣……可见,教学目标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导向功能,指引着教学活动的方向;评价功能,是评价教学活动的主要依据;调节功能,影响并制约着教学程序的设定和教学策略的选择等一切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激励功能,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师生双方都能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

课程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怎样设置出比较合理、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及目标达成的教学活动呢?
一、怎样制定和陈述语文课堂教学目标
(一)准确设定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目标是指通过语文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标准,它关系到教学活动的导向、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为此,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建立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上,建立在对学生学习需要的科学分析上,建立在对教材的准确把握上,做到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测。

1.落实课程目标。

语文课程的总目标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中,我们要做好三维目标的整合,而不是把三个维度简单地叠加,要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并充分地体现在过程和方法中。

有效的教学目标设计首先要求是准确和明确。

语文教学
目标的准确应定位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即不仅重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更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不仅重视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而且注重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⒉细化课时目标。

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设定,首先要服从于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材的目标体系。

教师要根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实际把文本的意义内化到自己的知识经验中去,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易检测的阅读教学目标。

3.语文课堂教学目标要切实可行,强调可操作性。

(二)规范表述教学目标。

一般情况下,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由四个基本要素构成:行为主体、行为动词、行为条件和表现程度。

1.陈述的主体应该是学习者(学生)。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教学目标应该是学生在学习中的变化或结果。

2.陈述要明确具体,可观察,可检测。

陈述教学目标是为了使教师把握教什么和怎么教,学生明确学什么和怎么学。

3.必须体现“三维”融合,层次清楚。

4.必须立足学情,体现学段目标。

例如:阅读教学中“联系上下文解词”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定位为“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提出的学习目标是“了解”;在第二学段则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
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提出了“理解词意”、“体会关键词句的作用”等要求;到了第三学段“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逐步提出了“推想词意”、“体会表达效果”的目标要求,这样循序渐进、螺旋上升,最终实现“具有独立阅读能力”的总目标。

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既着眼于学段目标的达成,又考虑原有目标的基础,兼顾与下一个学段目标的接轨,对课程目标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对学段目标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有助于我们了解编者意图,明确所教内容在教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从而确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二、调控生成目标,有效地促进教学目标达成
目标明确了,整个教学过程就应实施控制,将教学活动规定在目标所界定的范围内,教师应及时从学生那里得到信息反馈,并根据目标修正教学。

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

尤其是在对话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学会倾听,捕捉有价值的生成性话题,及时灵活地生成新的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展开思维的碰撞,引发学生展开深入地思考,提高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构建。

1.教师应多角度全方位理解教材,确立教学的侧重点。

2.善于引导学生和文本对话,达成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确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着眼点,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水平,关注学生。

教师要引导并唤起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新体验,能激发学生的成就感、求知欲和创造力活跃教学气氛,促进教学活动朝着高效快速的方向发展。

3.引导学生预习。

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去读,
特别强调读懂了什么?读中想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读出文本中的情境和内蕴,读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独特感悟。

4.有效地“对话”。

教师一方面要引导学生认认真真的把课文读好,还要求学生读出自己的独特感受,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另一方面,教师要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桥梁”,通过各种手段,帮助学生扫清障碍。

5.有效地练习。

如: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我们帮助学生理解语言、积累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学以致用,让学生能说会写。

课文中有许多可提供学生习作的资源(小练笔),通过阅读课文中习作资源的挖掘,让学生模仿迁移,增加写作实践的机会,无疑是一条读写结合的有效途径。

总之,崔峦老师的《教学目标的确定与达成》讲座给了我们很多启示,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达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遵循教材系统性的内在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科学地确定和落实教学目标,一定会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这是语文教师共同关注的话题,也是语文教师共同追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