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现当代文学部分简答题

现当代文学部分简答题

现当代文学部分简答题现当代文学1.荷花淀派5,60年代形成的以孙犁为首的小说流派。

荷花淀即白洋淀,这一流派得名,不但源于白洋淀这个地名,还源于孙犁的短篇小说《荷花淀》。

这是40年代的解放区小说,作品描绘了荷花淀诗情画意的环境,刻画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抗日根据地农村青年妇女的形象,通过写她送夫,寻夫,与夫一起参加战斗的事迹,来发掘人性美。

作者把叙事抒情和写人融为一体。

其代表作家有刘绍棠,韩映山,从维熙等。

此派一般都充满浪漫主义气息和乐观精神语言,清醒朴素,描写逼真,心理刻画细腻,抒情味浓,带有乡土气息,富有诗情画意,还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2.七月诗派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重要的现实主义诗歌流派。

因胡风主编的《七月》杂志得名。

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和鲁黎,绿原,牛汉等。

他们以《七月》《希望》《泥土》为阵地,强调诗歌中主观和客观的统一,历史与个人的融合,多写自由式,其中又以政治抒情诗为主。

他们出版过《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等。

该派在革命现实主义的雄浑风格中,又显示出各诗人充满个性的特色。

胡风的《为祖国而歌》,牛汉的《鄂尔多斯草原》绿原的《白色花》为代表。

3.九叶诗派又叫中国新诗派,这是40年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

由于80年代初期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九叶集》而被学术界追认。

主要成员有辛迪,穆旦,陈敬容,杜运燮,郑敏,唐祈,唐湜,袁可嘉,杭约赫等九人。

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

他们强调反映现实和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

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和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

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4.《屈原》郭沫若抗战时期历史剧的代表作。

剧本写于1942年1月,第二次蒋介石反动高潮,皖南事变之后。

作品用讽喻现实的方法,揭露和抨击了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

剧本取材于战国时代楚国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通过楚国政治集团内部爱国与卖国两条外交路线的斗争,成功塑造了屈原的形象,表达了他热爱祖国,反抗侵略,光明磊落,正直无私的崇高品质。

屈原是一个爱国政治家和诗人的典型。

他的爱国精神和反抗精神代表了当时广大人民反专制,反迫害,反投降,要求民主,自由的共同心声。

屈原的形象寄托了作者的理想。

展示了作者的强烈的爱憎和战斗革命精神。

艺术特色:郭沫若是个感情激越,充沛,奔放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历史剧也具有浓烈的诗意和优美的抒情,他的戏剧是悲壮,激越,优美的抒情诗,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他的浪漫主义史剧中的悲剧精神是崇高悲壮的。

(1)人物塑造特点:作者不拘泥于历史事实,把人物理想化。

放大人物性格的某一侧面,使其十分强烈地突现出来。

(2)情节结构特点:故事情节单纯,结构安排集中。

给作者留出更多的“间隙”刻画人物。

(3)戏剧语言特点:语言有诗的意境、诗的节奏和诗的韵味。

大多语言是诗化了的口语,是有节奏的散文。

剧中不时穿插抒情诗与民歌,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5.《金锁记》张爱玲写于1943年。

可以称之为对情欲的研究。

小说描写小商户家庭出身的曹七巧被哥哥嫁入姜家瘫痪少爷的新房,在财欲和情欲的压迫下,她的性格被严重扭曲。

最终她得到了黄金,但是拆散了长安和长白自己儿女的婚姻与爱情。

张爱玲在书中表现了现代社会两性心理的意蕴,她曾经称曹七巧为英雄,拥有“疯子般的审慎和机制”为了报复曾经伤害过她的社会,用最病态的方式“她那扁平而尖利的喉咙四面割着人想剃刀片”随心所欲的施展着淫威。

小说既有传统小说叙事的痕迹,又有现代派的味道,注重写人物意识的流动,注意暗示与象征,善于联想,特别是对人物病态心里的描写和揭示。

细微地镂刻着人物变态的心理,那利刃一般毒辣的话语产生了令人惊心动魄的艺术效果。

6.《边城》沈从文最富盛名的小说。

1934年发表。

《边城》是沈从文浓郁的怀乡情节的艺术结晶,也是支撑他所构筑的湘西世界的坚实柱石。

思想内容以作者家乡所在的湘西为背景,通过写翠翠和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满含审美理想的展示一种朴素真诚的人情美,人性美。

赞美边民淳良的心灵。

热情地讴歌了他们所体现出的湘西人民行为的高尚和灵魂的美。

表达了对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艺术特色(1)结构单纯,简洁。

淡化的情节,淡化的戏剧性,浓化的情致和韵味是边城的主要艺术特点。

用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为主线,不追求离奇的情节,不注重矛盾冲突,而是突出描绘世态人情。

(2)诗一般的小说意境。

沈用诗画的笔墨,融汇中国古典诗词的含蓄典雅脱俗的格调。

创造了边城抒情诗般的意境。

冲淡,清远,平和从容中散发淡淡的寂寞。

(3)浓郁的地方文化色彩。

小说开头三章极力描写湘西的风物景观和风俗习惯。

远山,溪水,白塔,船只是湘西特有的景物。

端午赛龙舟,捉鸭子比赛,男女对歌都呈现出古风犹存的边城文化。

(4)象征手法的运用。

翠竹象征坚韧的生命力,白塔象征原始湘西的终结。

(5)朴素明净的语言,简约自然的叙述方式。

没有华丽的词藻,素描的手法表现其原始美和天然风韵,语言上不卖弄,有深厚的感情。

(6)悲凉的基调。

虽然小说中有怀古的幽清,对美的歌颂,对生命的礼赞,但正因为这些美的东西正在被现实毁灭。

而且这种悲凉又与作者的人生忧郁相契合。

(7)细腻的心理描写。

本文有两种方式:一是通过人物的幻想、梦境来披露人物心理。

翠翠离奇的“胡思乱想”,让人感到渐渐有了自己心理的少女的孤单寂寞,以及爱情的幼芽时心灵的躁动。

二是通过人物在特定环境下的语言、神态的描写,形成强烈的暗示。

翠翠“带着娇,有点儿埋怨”地一再央求爷爷丢下渡船上的活回到她身边,让人感受到翠翠对爷爷的无比依恋之情。

人物形象分析(1)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

她在茶峒的青山绿水间长大,大自然赐予了她清明如水晶的眸子,也养育了她清澈纯净的性格。

她天真善良,温柔恬静,在情窦初开之后,便矢志不渝,执着的追求爱情,痴情地等待着情人,不管他回来,也不管他能不能回来。

翠翠这一纯美的艺术形象溶注了作者的审美理想。

(2)老船工古朴厚道,天保的豁达大度,傩送笃情专情,顺顺豪爽慷慨,杨马兵的热忱质朴,作为美好道德品行的象征,都从某一方面展现了理想人生形式的内涵。

7.《围城》钱钟书江苏无锡人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

1947年出版长篇小说《围城》。

主要写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群相。

《围城》是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部风格独特的讽刺小说,被称为“新儒林外史”。

主题思想内容《围城》对现代化过程中中国的现代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对立与冲突,文化价值的混乱与尴尬,予以了深切的关注与深广的表现。

留法青年方鸿渐从海外归来,却总是不能安顿,一再踏上漂泊旅程。

作者借他一路漂泊,广泛的描绘了社会的形形色色,尽写了处于历史转型期的中国在文化,价值方面的断裂,错位,颠倒与冲突。

传统对于现代中国自我围困的主题不仅在社会制度与机构方面展开,还在方鸿渐和孙嘉柔的婚姻家庭关系中展开。

孙嘉柔精明,工于心计,在羞涩外表下有着专横和敏感,是“中国文化的典型产品”。

待到订婚,方鸿渐才发现,却已经身陷围城。

意义《围城》包含三层意蕴:(1)“写现代中国某一部分社会,某一类人物”,即对抗战时期城乡世相的描写。

(2)“文化反省层面”,以写“新儒林”来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反省。

(3)“这里思索层面”,即对人生,对现代人命运的哲理思考。

作品以近代中国新型的知识分子阶层为表现的中心,作品通过他们写,对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化的西方文明,从哲学的多重角度作了精心审视。

从方鸿渐这个非英雄式的小人物的生活历程中,透露人生形而上的思考。

艺术成就(1)对于人物的隐秘心理有深入细致的把握和表现。

(2)讽刺自成一体,举凡道德,风俗,人情,无不笼罩在作品的讽刺之下。

古今中外的警句妙喻,随手拈来,织成充满机智和书香的讽刺文章。

(3)叙述语言自成特色。

通过议论,作者由具体的生活细节举一反三,引申出对于社会人生的批评。

善于经营新奇犀利多样的比喻,形成贯通全书的反讽。

“一张文凭,仿佛有亚当夏娃下身那片树叶的功用,可以遮羞包耻.”文凭,联想到《圣经》里的亚当夏娃,可真谓思虑深远啊。

8.《雨巷》戴望舒赏析戴望舒写于1928年8月,广为流传,因此他被称为“雨巷诗人”。

他是现代派诗人的代表。

这首诗典型的反映了30年代知识青年的苦闷,幻灭,彷徨而又对理想充满期盼的复杂心态。

诗歌描绘了一幅梅雨时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借此构成了一个富有浓重象征色彩的抒情意境。

在这里,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气。

而抒情主人公“我”就是在这样的雨巷中孤独的ㄔ亍着的彷徨者。

“我”在孤寂中仍怀着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与追求。

诗中“丁香一样的姑娘”就是这种美好理想的象征。

但是,这种美好的理想又是渺茫的、难以实现的。

艺术特色(1)诗句长短错落,音调和谐,节奏低沉徐缓(2)多次使用复沓手法,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气氛,美化了诗歌的韵律(3)将音乐美的追求推到了极致。

叶圣陶“替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4)采用了象征派重暗示、重象征的手法9.何其芳《画梦录》1936年前创作的散文收纳于内1936年后朴实的笔触写现实人生,何其芳,汉园三诗人之一。

不仅以现代诗著称,他的美文散文集《画梦录》成就很高。

它包括《扇上的烟云》等17篇散文,传达的主要是他画梦的“温柔的独语”“悲哀的独语”。

(1)独语体散文他常用“独语”的调式,在孤单中玩味着孤独,在寂寞中吟哦着寂寞,探索年轻知识分子内心灵魂的颤动和对人生的独特感悟。

为了追求纯粹的柔和美丽,力求很少的文字制造一种情调。

《梦后》《黄昏》《墓》《雨前》(2)艺术表现上善于运用绚丽精致的语言,繁复优美的意象和轻灵玄妙的笔调,委婉的传达内心的复杂情愫,从而创造出瑰丽飘逸的艺术境界,具有秾丽精致之美。

象征的旨趣,意象的组合,音乐的和谐,色彩的秾丽,是象征主义和唯美主义的。

意义在坚守抒情散文的独立,纯正的艺术品格方面,为现代散文的发展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致力于对散文艺术美的追求。

10.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发展的贡献(论述题)(1)深刻集中地表现了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主题,出色的描写了封建没落家庭,以《雷雨》《日出》》《北京人》为代表,在中国现代戏剧史上竖起一座丰碑。

(2)发展了我国悲剧艺术,进一步开拓了悲剧艺术的表现领域与精神刻画的深度。

曹禺塑造了繁漪,陈白露,愫芳这样卓越的悲剧女性形象,刻画了鲁侍萍和周评,曾文清等优秀的艺术典型。

曹禺从现实生活中提炼悲剧冲突,描写小人物的悲剧,忧愤深沉。

(3)曹戏剧的高度艺术成就对我国现代话剧文学样式的成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奠定了五四以来这一新样式在我国现代文学中的地位。

1934-1936年接连发表《雷雨》《日出》,标志着我国话剧文学的成熟。

他在吸取外来艺术的同时,体现深厚的民族特色,奠定了现代话剧的地位。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