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近海水域创伤弧菌检出率调查的检测方法确定
1.概述
创伤弧菌是一种可能致命的病原菌,深入了解水体、海产品等各种环境中创伤弧菌的生态学,将有助于降低消费者感染创伤弧菌的风险。
目前创伤弧菌检测方法主要有传统分离鉴定方法、免疫学及基因检测方法[1],介于当前本中心的实验条件,适宜采用传统分离鉴定方法。
以下对该方法进行表述。
2.传统分离鉴定方法
2.1仪器与试剂
2.1.1创伤弧菌标准菌株
创伤弧菌属于危害程度第三类病原微生物[2],本实验室已配备生物安全柜,具有BSL-2实验室水平,满足第三类病原微生物的操作要求。
在准备阶段,需购买创伤弧菌标准菌株(ATCC 27562)进行方法确认。
2.1.2选择性培养基
选择性原理:①以纤维二糖为碳源,创伤弧菌利用纤维二糖后产生黄色菌落,便于与其他菌落区分。
②添加了抗生素,所添加的抗生素对创伤弧菌的抑制作用较小,而对其他大多数细菌的生长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③培养温度高,在较高温度条件下,创伤弧菌能正常生长,而其他大多数细菌在这个温度下生长受到抑制或根本就不能存活。
在
环境分离中分离创伤弧菌时,最好是先用CC琼脂培养基、VVM培养基或VVMc培养基进行培养,在获得创伤弧菌菌株后,再用CPC 琼脂培养基或mCPC琼脂培养基进行纯化,这样可以再较短的时间内获得创伤弧菌纯化菌株[3]。
此外在海产品检测中,用TCBS进行分离也是一种有效的常规方法。
2.2检测方法
2.2.1样品采集
拟与宁海县海洋渔业局合作,对近海水产品和海水按区域进行样品采集,其中近海水产品主要为贝壳类养殖水产品。
海水采集按季节(气候条件)分区域按《海洋环境监测规范》操作;海产品根据海水采集点分别就近采集,以获取其关联性信息。
计划采集样品200份。
2.2.2分离鉴定
2.2.2.1 海水样品
水样处理:采集的海水样品摇匀后量取100mL,加入无菌Tween 80至终浓度为5×10-6g/mL,振荡20~30min成悬浮液,用无菌生理盐水按10倍浓度梯度系列振荡稀释[4]。
分离鉴定:采用选择性培养基进行平板涂布,选择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每个稀释度涂布2个平板,于36℃进行培养2-5d。
对平板上生长的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2.2.2.2 海产品
海产品处理:称取5g可食部分样品加入200mL碱性蛋白胨进行无菌均质,置于30℃培养18~24小时。
取培养物进行10倍梯度稀释,选
择3个连续的适宜稀释度划线选择性平板,每个稀释度涂布2个平板,于36℃进行培养2-5d。
对平板上生长的可疑菌落进行生化鉴定。
2.2.3 分析方法
2.2.
3.1 按检测时间整理数据,分析创伤弧菌检出率与季节(气候、温度等条件)的关系。
2.2.
3.2 按抽样地点整理数据,分析创伤弧菌检出率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2.2.
3.3 比对同一区域内,海水创伤弧菌检出率与海产品创伤弧菌检出率的关系。
参考文献
[1] 陈艳,付萍.创伤弧菌检测方法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2008,35(2):91-9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 二○○六年一月十一日.
[3] 张新中,文万侥,徐先栋,等.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五种选择性培养基的比较分析[J].现代渔业信息,2007,22(10):15-17.
[4] 张新中,谢珍玉,王世峰,等.海南万宁小海近岸表层海水弧菌组成及其变化[J].海洋学报,2011,33(6):142-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