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位理论的文献综述
2.2.3波特的企业战略定位观
定义: 所谓的“定位”就是竞争空间的选择,以及如何在一个竞争空间中通过优 化价值链产生竞争优势“。 战略定位观: 《什么是战略》一书中强调,“战略”就是去创建一个定位。 站在企业 管理的高度来看待企业定位问题,定位是创造差异性。 企业自身的力量不再是战略考虑的重点,因为决定企业战略问题的主要因 素是竞争环境的结构;只要分析清楚所处工业的竞争条件,管理者就可
3、强调定位是作用于消费者的心理认知
众学者对定位的研究是从消费者的心理出发的。
4、明确定位的核心是寻找差异
定位理论诞生的原因之一是当时市场上产品同质化现象尤为严重,消费者
已无法从质量、工艺、功能等产品性质、或者模仿雷同的品牌形象上 进行区分, 定位不是走同一化的而要走独特的、体现个性的模式,即差异化。
2.1.2 20世纪60年代的品牌形象论
奥格威的品牌观:
1. 1961年,在《一个广告人的自白》中提出“品牌形象”这一概念。
2. 他认为,决定市场地位的是品牌性格,而不是产品间微不足道的差异。
3. 广告,是对品牌形象做贡献,是对品牌性格的长期投资。
4. 着眼点: 在于意境形象的个性与消费者的心理需求。
2.3定位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介绍
2002年《赢周刊》连续刊载《不同于奥美的观点》一文,认为“奥美”的
品牌形象理论已经不能适合中国市场的实际 ,必须以定位理论取而代 之,并宣称中国市场的定位时代己来临。
2002年,定位这一概念及战略在营销理论与实践界成了最受关注的话题。
由于国情、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差异 ,在西方发达国家相对普及成熟的 定位观念,在我国仍处于理论传播和实际运用的尝试阶段,
一个认定的区域位置或者占有一席之地; 2.广告应将火力集中在一个狭窄的目标上,在消费者心智上下功夫,要创造
一个心理的位置;
3.应该运用广告创造出独有的位置,特别是第一说法,第一事件,第一位置。 4.广告表现出的差异性,要显示和实现中其他品牌之间的区别; 5.这样的定位一旦建立,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消费者产生了相关的需求,就会 自动地,首先想到广告中这种品牌,这间公司及其产品,便能达到先入为 主的效果。
2.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定位理论
广告观点:
在特定市场环境下,对特定潜在消费者说他们乐意听的话, 传播才能彰显效果。 倾听消费者呼声,把广告当作企业营销战略的一部分。
理论历程:
1969年,艾•里斯和杰克•特劳特在《工业营销》和《广告时代》上提出
“定位理论”,宣告定位时代开始; 1981年,合作出版《定位:攻心之战》 ; 1996年,出版了《新定位》 。 定义: 定位是以产品为出发点,如一种商品,一项服务,一家公司,一所机构,甚至一 个人,但定位的对象不是产品,而是针对潜在顾客的思想,即要为产品在潜在 顾客的大脑中确定一个合适的位置。
有竞争力的营销策略的前提,成为了现代营销活动的基石。
特点:
与里斯•特劳特的观点不同,他对于推出差异的数量有自己的见解。
科特勒认为连贯一致的定位信息,固然能让消费者留下深刻印象,可能因此 而成名取得优势,但并不是单一利益的定位总是最佳的选择。 应用双重利益定位及三重利益策略定位的成功案例也不乏其陈。 主张定位服从于资源战略、价值战略:。当定位足以整合到足够的社会资 源(广义的渠道资源)时,即使产品的差异化不足,即使同其他产品没有 区隔,也能取得成功。
2、同类课题文献综1.1 20世纪50年代的USP独特销售主张 罗瑟.瑞夫斯的USP是在广告实践与理论领域里对社会环境、媒介环 境的一种回应。
这一时期,广告的核心围绕“产品推销”这一核心概念而展开 。
帮助企业开发市场,帮助消费者了解新产品,开始树立起鉴别产品 标志和区分产品的意识。
以采取相应的定位来解决企业所面临的战略问题。
特点: 波特的战略思想隐含着定位观的影子,不同的是应用层面上的差异。波特
站在企业管理的角度解释了战略与定位之间的关系,对企业生态环境
的各种因素作出可为与不可为的断定。
2.2.4众学者定位观的共性 1、肯定定位的重要性 定位可以让消费者在第一时间区别该品牌与其他品牌,占领消费者的心智
Thank you!
2.2.2 科特勒的营销策略定位观 2.2.3 波特的企业战略定位观 2.2.4 众学者定位观的共性
2.3 定位理论在我国的发展现状介绍
1、选题背景及意义
1.定位理论诞生于20世纪美国广告界;
2.由于它是一个舶来品,在应用过程中遇到不少困难;
3.本文通过对定位理论的归纳总结,为其在我国的实践提供参考。
2.2.2科特勒的营销策略定位观
定义: 在《市场营销管理》 中指出,定位就是对公司的产品进行设计,从而使其
能在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的行动。
目的: 定位的最后结果是成功地创立一个市场重点价值建议书,简单明了地阐述 了为什么目标市场会购买这产品。 方法: STP定位方法,即市场细分,选定目标市场和定位三步曲。 意义: 他的定位理论己跃过推销观念的领域,上升到市场营销的高度,是制定具
USP(独特销售主张)内涵包括:
1、一则广告必须向消费者明确陈述一个消费主张;
2、这一主张必须是独特的,或者是其他同类产品宣传不曾提出或表现的;
3、这一主张必须对消费者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打动力。
USP特点: 侧重点:诉求的内容,即“说什么”。 主张从产品本身特征出发,寻找与竞争者区别的独特之处。 宣传推广,具有强烈的推销意味 。
2
0
1
2
1
1
0
8
3
0
2
关于定位理论的文献综述
目录
1、选题背景及意义
2、同类课题文献综述
2.1 从USP独特销售主张到定位理论 2.1.1 20世纪50年代的USP独特销售主张 2.1.2 20世纪60年代的品牌形象论 2.1.3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定位理论 2.2 众学者的定位观
2.2.1 里斯和特劳特的广告定位观
空缺;
定位可以解决营销组合的问题,指导品牌的营销传播,使营销传播的效果最 大化; 定位更可以站在战略的高度,为企业发展指明方向,使企业成长更加顺利。 2、强调由外到内的思维方式 先考虑消费者、竞争者的表现,继而考虑自身情况。 定位思维的精髓在于,把观念(outside一in)当作现实来接受,然后重构这些 观念,已达到你所希望的境地。
2.2众学者的定位观 2.2.1里斯和特劳特的广告定位观 定义: 《定位》:定位不是你对产品要做的事,定位是你对预期客户要做的事。 《新定位》:你在预期客户的头脑里如何独树一帜,
卢泰宏在《广告创意》(1997版)曾将其主张概括为五点:
1.广告的目标是使某一品牌、公司或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获得一个据点,
核心命题: 第一,它提出消费者的心灵是营销的终极战场,广告的最终目的是进入消费 者的心智,是消费者在定位产品,而不是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商。广告主必须 了解他们的产品和竞争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相对位置,然后才能加以强
化或改变定位。
第二,广告进入消费者心智的前提是符合消费者的认知结构。 第三,广告的功能是在消费者心目中树立难以模仿的差异化特征。随后,定 位理论继续发展,从广告界的领域上升到营销领域,甚至延伸到企业的战略 层面。
定位有几种方式: 第一,在消费者心中加强和提高自己现有的定位。成功的定位需要始终如 一,必须坚持数年如一日;
第二,在预期客户里寻找“空当子”,即细分市场,尝试在预期客户里搞出
一个能使你成为第一的名堂来,可以从尺寸、价位、性别等标准来加 以区分。 第三,给竞争者重新定位,重新定位的关键是从根本上动摇现有的观念、 产品或人,使预期客户对竞争对手而不是你的产品改变主意,当然这是 不好或有参差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