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透析器介绍-共46页
透析膜的性能参数
• 超滤系数:也是评价透析膜质量的关键指标 – 表示透析膜对水的清除能力,其大小决定脱水量 低通量透析器超滤率(UFR) 4.2-8.0ml/mmHg/h 高通量透析器超滤率(UFR) 20-55ml/mmHg/h
透析膜的性能参数
• 生物相容性:是判定透析膜优劣的主要指标 – 透析膜与血液反应可激活补体,补体活化后释放过敏毒素 (C3a,C5a),导致平滑肌收缩,血管通透性增加,肥大细 胞释放组胺产生过敏反应 – 由于透析膜生物不相容对透析患者的危害很严重,因此增加 血/膜生物相容性是改善透析质量,减少透析并发症的重要 措施 – 合成膜的生物相容性优于纤维素膜
各种膜的性能特点
•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膜 (PMMA) – 由不同立体结构的PMMA混合物溶解制造而成 – 根据混合制备条件的不同,可制造成广范围不同孔 径的产品 – 有600nm大孔径制品,但由于对β2-MG和细胞因子 的吸附作用,而不能使其滤过或透析。故可用于吸 附法清除这类物质 – 对补体的活化作用轻微,具有较高的生物相容性
各种膜的性能特点
• 聚丙烯晴膜(Polyacrylonitril,PAN)
– 膜的内表面非常薄而致密,从内向外呈大的斜坡型 多空质构,致密层非常薄
– 膜孔径为450nm的大孔径,对从小分子蛋白如β2— MG到低分子量蛋白质有广泛的溶质除去能力
– 由于膜带有强的阴电荷,具有高度的促凝血活性, 对服用ACEI类药物的病人,由于缓激肽的蓄积,有 导致低血压休克的危险性
物相容性 – 可以改造(氨基取代膜表面的羟基 )
各种膜的性能特点
• 醋酸纤维素膜(Cellulose acetate,CA) – 膜表面游离羟基被乙酰基置换
• 在膜的环状结构中存在的三个羟基中有二个被置 换称为二醋酸纤维素膜(CDA)
• 三个羟基全部被置换称为三醋酸纤维素膜(CTA )
• CTA无游离羟基,提高了生物相容性以及膜的机 械强度,可以做到薄膜化。目前有700nm的大孔 径膜,通透性高
– 改变膜的孔径、开孔率、膜厚度以及与PVP的配合比, 可以改变膜的性能,使其适用于制备多种透析、滤过器 的材料
各种膜的性能特点
• 聚酰胺膜(Polymide,PA) – 膜内表面有致密层,在其外层有海绵状支持层,再 外层有指状物构造层, 是非对称性的三层结构 – 膜孔径500-550 nm,可用于清除低分子量蛋白质 – 外层由于其亲水性,膜孔不容易被蛋白堵塞, 其性能随时间劣化的倾向小。可持续长时间使用 – 中空纤维内容易形成血栓,抗凝剂需要量较大
Hospal Asahi Akzo Fresenius Minntech Gambro Toray Toray Toray Kuraray Kuraray
Gambrane Gambro
透析器分类
• 清除率:高通量和低通量 • 复用:可复用和不可复用
– 可复用透析器目前有三大类 • 金宝公司-R系列 • 美国百特CAHP130、210 • 美国明泰克公司
– 透析相关的淀粉样变性 – 肾性骨病 – 心血管并发症等
高通量血液透析
• 反超滤 • 加大血流量 • 反渗水达标:电导度、内毒素、细菌学指
标 • 透析液:不可自配、隔夜
各种膜的性能特点
• 再生纤维素膜: 纤维素表面有游离羟基团,可与血液成分反应,生物相容
性差。对中等分子量尿毒素的透过性较差 • 改良纤维素膜:
效果最好的一类透析器 • 决定透析器性能最重要的材料是透析膜
血液入口
透析液入口 透析液出口
血液出口
透析膜
• 透析膜厚度一般为10-20um • 分子量在2000D以下的物质可以自由通过透
析膜 • 分子量在5000D以上的大分子物质不能通过
对透析膜的要求
• 容易透过需要清除的低、中分子量的溶质; • 具有合适的水份滤过率(超滤率); • 有足够的湿态强度和耐压性; • 具有较好的血液相容性; • 材料无毒,对人体健康无害; • 灭菌后,膜性能不变
各种膜的性能特点
• 聚丙烯酸酯聚醚砜膜(Polyacrylate polyethersulfone, PEPA) – 由聚丙烯酸酯和聚醚砜聚合而制成 – 膜孔径300-550 nm,具有良好的低分子量蛋白清除 性能 – 用PVP进行亲水性处理,残血量可以得到改善 – 对内毒素有较强的吸附性。未经亲水性处理的PEPA膜 ,用于制造内毒素过滤器以除去滤液中的 内毒素
—破膜检测 —容量检测,80%以上 6 消毒透析器,注入消毒液 7 封口、记录 8 根据不同的消毒液放置不同的时间
透析器复用步骤
• 下次使用前:
1 根据记录取出透析器 2 检查没有表面的破坏,干净 3 各个口没有漏液 4 消毒时间保证 5 检测透析器内消毒剂的有效含量 6 用无菌生理盐水将消毒剂从透析器内冲出 7 检测透析器内消毒剂的残存 8 一切合格后,给病人使用
纤维素表面游离羟基团被第三级氨化合物覆盖,生物相容 性较好 • 合成膜:
有较高的转运系数和超滤系数,生物相容性好,但价格较贵
各种膜的性能特点
• 再生纤维素膜(Regenerated cellulose,RC)
– 膜强度大,可以做成很薄的膜 – 具有亲水性,湿润后膨胀,厚度将增加1倍 以上,
使水和溶质的透过性能降低 – 开孔率调整困难,对分子量大的溶质清除降低 – 膜表面有游离羟基可诱导活化补体,降低了生
透析膜的性能参数
• 破膜率: – 透析膜可耐受的压力为500mmHg(66.5kPa) – 由于透析机的安全保护,透析中不可能超过这个压力 – 临床发生的破膜主要是由于复用透析器过程中压力控制不 当或使用氢氧化钠和次氯酸钠对透析膜腐蚀过大,特别是 纤维素膜
透析膜的性能参数
• 抗凝性: – 透析器与肝素或其它抗凝剂结合可减少透析中循环肝素的 量,使透析器凝血的机会增加 – 这种透析器使用前一定要用肝素盐水预冲 – 有的透析器可适当减少肝素的用量或不用肝素,如聚乙基 乙烯基甲醇(Eval)膜透析器
透析器灭菌方法
• 环氧乙烷气(EOG)灭菌 –是最传统的灭菌手段 –毒性强,染污环境 –消毒剂残留透析器,可引起首次综合征
• 高压蒸汽灭菌 安全性高,但对原料耐高温的要求高
• γ射线灭菌 对高分子材料有变性和变形的可能性
常见透析器比较
常见透析器比较
常见透析器比较
常见透析器比较
常见透析器比较
常见透析器比较
透析器复用
• 透析器复用的优点: 消除“首次使用综合征” 改善透析器的生物相容性 降低透析费用 有利于环保
透析器复用
• 透析器复用对患者的影响: 微生物影响(细菌、内毒素) 化学物质影响(消毒剂残留) 透析器性能的影响(增加破膜的机会、改变清除 率和超滤率)
透析器复用
各种膜的性能特点
• 聚乙基乙烯基甲醇膜 (Ethylene vinylalcohol,EVAL) – 是疏水性Ethylene与亲水性 vinylalcohol的聚合体 – 膜孔径为250nm,与RC膜等相比,有较大的超滤率 – 由疏水性基与亲水性基随机配合的微结构,对血小板 凝血系活化作用轻微,可用于有出血合并症的患者, 减少抗凝剂的使用
前景
• 高通量、高效、生物相容性好,仍将是今 后透析膜发展的主要方向
• 随着高分子材料和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 与人类血管内皮接近的透析膜在不久的将 来肯定会出现
谢 谢
各种膜的性能特点
• 聚砜膜(polysulfone, PS) – 膜表面有致密层,在其外层有多孔的海绵状非对称微结 构
– 膜孔径300-500 nm,开孔率容易调整,具有对β2MG及 化学介质等低分子量范围物质清除的性能
– 本身的疏水性材料与亲水性材料Polyvinyl pyrrolidone(PVP)配合,便成为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 透析器复用要求: 必须使用反渗水 必须使用自动复用机(容积、破膜测定) 复用后的透析器仅限本人使用 要求患者填写复用知情同意书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透析器记,不能混用,防止 交叉感染
2 使用自动复用机进行复用 3 使用反渗水冲洗、透析器和配制消毒液,使用有氧化性的清洗消 毒剂,(可以破坏细胞壁,杀死微生物)过氧乙酸、双 氧水、次氯 酸 钠 4 将清洗剂冲掉 5 安全和性能检测
透析器的分类
• 低通量透析器
– 低通量膜的UF系数<20 ml/h/mmHg,常用于 普通透析治疗
• 高通量透析器
– 高通量膜的UF系数>20 ml/h/mmHg,常用于 高效透析、血液滤过、血液透析滤过治疗以及 CRRT
高通量血液透析(HFHD)
• 定义:用高通量血液滤器在容量控制的血液透析 机上进行常规血液透析的一种技术
透析膜的性能参数
• 清除率 • 超滤系数 • 生物相容性 • 破膜率 • 抗凝性 • 预充量等等
透析膜的性能参数
• 清除率:是评价透析膜质量的关键指标之一
– 是指透过血液透析器或血液滤过器膜的纯溶质 – 常用于作为评价透析器清除率的物质
• 尿素和肌酐:小分子(分子量<300)物质 • VitB12:中分子(分子量300~5000)物质 • 2 微球蛋白:大分子(分子量>5000
透析膜的分类
• 纤维素膜
– 再生型纤维素膜 – 改良型纤维素膜
• 合成膜:
– 聚砜膜(Polysulfone PS) – 聚丙烯睛(Polyacrylonitrile AN69 SPAN PAN) – 聚乙基乙烯基甲醇(Polyethylvinylalcohol EVAL) – 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olymethylmethacrylate PMMA) – 聚碳酸脂(Polycarbonate Gambrane) – 聚酰胺(Polyamide)
透析器
透析器
• 血液透析是将患者的血液与透析液同时引 进透析器,两者在透析膜的两侧呈反方向流 动,借助膜两侧的溶质梯度、渗透压梯度和 压力梯度,溶质由高浓度侧向低浓度侧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