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的认识乐普医疗乐普医疗是创业板首批上市的28家公司之一。
由于职业的原因,我接触过几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孩子天真的笑容和不幸的童年让我十分难过。
十几年前,一个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如果要做一个手术,需花费十几甚至几十万元,这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因此,在儿童福利院,有许多孩子就是因为患有先天性心脏病而被父母遗弃的。
而乐普医疗的主要产品之一封堵器,就是对付先天性心脏病的有效武器。
过去心脏病患者主要靠吃药之类的保守治疗,搭桥手术价格高昴,那是富人的“专利”。
自从发明了支架这个东西,真是心脏病患者的福音。
从静脉把支架送到患处,然后撑开就搞定,创面小痛苦少,费用大多数患者也能承受。
乐普医疗的主打产品就是支架,既能造福广大患者,又能挣到钱,好行业呀。
另外,乐普超高的毛利率和每年平均40%以上的复合增长,也很让人心动。
一,超高的毛利率第一眼看到乐普的资料,许多人都会被乐普超高的毛利率所吸引。
特别是主打产品支架,2010年的毛利率高达93.28%,跟茅台不相上下,很“给力”,也很“暴利”。
但是,如果仅仅以为毛利率超高就以为是一笔好的投资,那可不一定。
首先必须搞清楚,这么高的毛利率,凭什么?茅台暴利,凭的是“唯一”;火葬厂暴利,凭的是垄断。
而乐普全都没有,他凭的是专利,药物支架的核心技术为公司独立开发研制,“药物释放型支架”等主要产品均获国家专利。
其他拥有专利的产品共有78项。
2010年年报显示,公司总共拥有和申请专利104项,其中已经获得专利54项,正在申请专利50项。
但是,我从来认为,专利这堵城墙并不是坚不可催。
十几年前,国内市场的支架全部为国外产品占据,现在还不是被国产品牌戳得到处是窟窿?随着技术的突破和价格上的优势,国产产品的市场的占有率逐年提高,2006年、2007年、2008年国产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59%、65%、70%左右(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值入专业委员会统计)。
此外,你的产品有专利,但别人能研发出更好的产品,比你还“专利”。
拥有一大堆专利也照样得很难看的企业比比皆是。
因此,对乐普,必须要看他的高毛利率能否保持得住。
乐普历年支架毛利率及综合毛利率年份支架毛利率综合毛利率2006年 71.97% 70.95%2007年 75.86% 75.18%2008年 86.75% 78.58%2009年 91.16% 81.73%2010年 93.28% 82.92%从上可以看出,乐普超高的毛利率不仅能够保持,还年年提高,确是一家不错的公司。
但这还不够。
因为医药公司都有很高的毛利率,却不见得都能赚得盆满钵溢。
只有产品市场广阔,并且卖得越来越多,才能变成真金白银。
那么,乐普的产品市场前景如何呢?二,市场前景我国目前冠心病患者已超过2000万人,预计每年还将新增患者超过100万人。
初步估算,2010年我国完成的介入或植入手术的患者约为31万例,心脏搭桥手术约2万至3万例。
而在人口大体相当的美国和欧洲,每年实施介入手术高达120万例左右。
可见,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领域的普及还存在较大差距,95%以上的患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摘自公司2010年报)。
先天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我国每年预计新增儿童患者13至15万人。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约有200多万名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等待治疗。
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先心病治疗将呈现上升阶段。
封堵器作为介入手术治疗的主要产品,未来仍将保持较快增长。
2000年至2008年手术病例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40%(摘自公司招股说明书)。
在2010年3月19日召开的第9届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上,中国医促会心血管分会主任委员吕树铮教授指出:“美国人口不到3亿,一年做介入手术的有100万例,日本1亿多人口,一年是17万例,德国是8000万人口,一年是30万例。
中国将近14亿人口,2010年中国介入手术只做了30万例。
中国一年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就是200万例,连急性心梗的病人都没有做完,差的很多”。
目前,卫生部正在积极推进覆盖广大农村的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的诊疗工作,将上术两种疾病的治疗纳入新农合范围,由国家财政出资予以补贴。
2010年,在国务院领导的亲自关注下,由国家卫生部牵头实施对农村先天性心脏病、白血病儿童的救治工作,由中央财政出资对治疗费进行补贴(摘自公司2010年报)。
相比较既有风险、价格又不菲的心脏搭桥手术,以切口和创伤小、效果明显,同时又更经济的介入式心脏扩张支架手术,自其发明并在临床上投入使用以来,越来越受到医疗界和患者的认可,特别是其第二代药物支架投入市场以来,因其能降低血管扩张后带来的血管再狭窄这一棘手难题,令血管通畅几近一劳永逸,因而更受欢迎。
据统计,目前每年全世界对这种药物支架的需求量在50~60亿美元,另据估计,起码有600万以上的中国人需要血管介入医疗产品(以上数据来自中国医疗器械行业协会外科植入专业委员会统计)。
毫无疑问,十几亿人口造就的庞大医疗消费群体,加之国家医保制度的逐步健全和完善,人民收入的提高,有经验的医生的数量增加(这点很重要,医生让你装支架,你敢不从?),行业发展空间巨大。
乐普处于朝阳行业,市场前景看好。
在关注公司高毛利率稳定增长的同时,另一项指标“营业收入”能否增长就显得特别重要。
因为营收的增长,意味着公司的产品市场占有率在扩大,销量在增长。
年份营收增幅净利润增幅2006年 1.75亿元 6360.74万元2007年 2.99亿元 70.9% 14972.55万元 135.39%2008年 3.94亿元 31.8% 20136.81万元 34.49%2009年 5.65亿元 43.5% 29221.21万元 45.11%2010年 7.70亿元 36.3% 41048.27万元 40.47%三,市场占有率乐普支架市场占有率2005年小于3%2006年 18.2%2007年 25.5%2008年 25.8%2009年国内市场第二位2010年国内市场第二位2009年和2010年,公司在年报里没有提及支架的市场占有率,只是笼统的说“国内市场第二位”。
我收集到的资料去年大概是29%左右,仅次于第一名的微创公司的30%左右(数据不一定准确)。
乐普医疗的产品是2005年首次投放市场,在短短的三年时间内就达到了国内老二的位置,并且直逼同行中的“老大哥”微创公司,的确很有冲劲。
四,竞争对手10年前,在心脏里装支架还是个新鲜玩意儿,支架全部为强生、波士顿、美敦力等外国企业垄断。
现在,微创、乐普与3家外国企业已经形成三分天之下之势了。
目前在国内市场做支架系统的公司有微创医疗、乐普医疗、山东吉威、强生公司、波士顿公司和美敦力公司。
其中强生、波士顿、美敦力3家外国企业约占27%的市场份额,另3家国内企业占73%的份额(摘自乐普招股说明书)。
微创公司:中国首家介入式心脏病产品的制造商,1998年,留美科学家常兆华带着30万美元回到曾经度过大学生活的上海,创建了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当时全国一年仅有3000例心脏病人利用微创伤的方法实施心血管介入手术。
微创的产品在中国有逾1100家医院使用(乐普877家),部分产品出口至中国境外的20多个国家,该等国家位于亚太地区(不包括中国)、南美及欧洲。
2010年9月24日,微创医疗公司正式登陆香港主板,发行2.52亿股。
目前微创公司仍处于行业的老大地位。
山东吉威:是一家与美国合资的企业。
还有一家公司叫大连垠艺,创办于2001年。
市场份额较小。
乐普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微创,所以将两公司做一个对比(因为没有微创2010年的数据,只对比到2009年)。
07-09年收入的年复合增长率:微创为15.4%;乐普为38%。
07-09年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长率:微创为35%;乐普为40%。
09年存货周转天数:微创254天;乐普为234天。
09年应收账款天数:微创为74天;乐普为60天。
09年毛利率:微创86.1%;乐普81.7%,07-09三年平均毛利率微创为84.6%;乐普78.5%。
09年净利率:微创44.5%,乐普51.7%。
07-09三年平均净利率:微创为39.5%,乐普51.1%。
经营现金流:07-09年微创:15007万、27717万、20291万;乐普为6137万、18859万、23978万。
净资产收益率:07-09年微创:28.32%、43.88%、48.07%;乐普为39.0%、39.92%、16.71%(摊薄)。
由上可以看出,毛利率、净收益率,微创好于乐普。
而在现金流、净利增长、净利率等方面,乐普则好于微创。
综合毛利率乐普之所以低于微创,在于乐普的产品更丰富,拉低了乐普的毛利率。
单就支架看,乐普并不比微创低。
目前,微创主要在市场占有率方面还保有微弱的先发优势。
五,乐普的策略俗话说:“男怕干错行,女怕嫁错郎。
”一个公司如果处在好的行业,就成功了一半。
君不见这些年房地产行业发展得如火如荼,阿猫阿狗都能赚钱,只要房子盖起来,什么玩意儿都能卖得掉。
而药物支架好歹也算是高科技产品,目前行业发展快速,大家都有饭吃。
对乐普来说,只要产品不出问题,近几年的日子应该能过得很滋润。
但相比其他公司,乐普还是有一些自己的特色。
第一,支架这东西要求做工十分精细,不是谁想生产就能生产的。
2010年3月,经国家药监局论证,国家医疗器械审评中心对冠脉药物支架临床试验指导原则进行了修订,提出新产品申报总样本量从目前的200至300例,提高到不小于1000例的要求。
这一变化,对现有的冠脉药物支架生产厂商,会加大新产品研发投入、延长新产品上市周期,但对拟进入这个行业的新竞争者,无疑大大抬高了门槛。
也就是说,现有的企业护城河被加宽了。
第二,乐普作为一家后来者,快速进入行业老二的位置,得益于公司的销售策略正确(我个人的看法)。
支架这玩意儿谁家的好,全凭医生说了算,大多数患者可能在没装入之前对什么叫药物支架都搞不清。
患者考虑的唯一因素在于选进口的还是国产的(有钱的选进口的,价高;工薪阶层选国产的,便宜)。
至于品牌影响,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既然如此,对于生产企业来说,搞定医生就是搞定一切。
谁家的“红弹”火力猛,谁家的产品就卖得好。
无论是招股说明书,还是历年的年报里,乐普都反复强调要“强化销售网络,创新销售模式”,就是这个道理。
下面是年报里的一段话,请仔细揣摹:公司坚持技术营销的方针,坚持市场渗透与市场培育相结合,坚持贴近终端市场需求。
更注重建设公司通过技术推广手段与终端客户(医院和医生)沟通、培训、交流、凝聚和把握能力。
公司已具备既凝聚经销商又把握终端客户的双能力,已经形成了强大的营销网络体系,对竞争对手形成了一定的进入市场门槛,构成了竞争优势(医生也不是谁送红包他都收的,呵呵)。
目前已经有30%左右的市场占有率,而且其获得的ce证书后,有望打开欧洲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