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酶切与连接
一、实验目的与原理简介
限制性内切酶在基因工程中主要应用地以下两个方面:制作基因酶切图谱和进行基因克隆。
制作基因图谱,就是利用特定的酶切出特定的条带;
而利用基因克隆时选择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克隆片段的长度;2)克隆片段中切点的情况3)载体上切点的情况;
4)切割与连接方式;5)接头状态。
酶切方式可分为部分酶切和完全酶切两种:
1)部分酶是指同一DNA 片段上有些被切开而另一些未被切开,此法主要应用于基因 的克隆 。
用部分酶切法是基于基因内部可能有此酶的位点。
进行部分酶切可通过两个方式:一是不同的时间内在同一酶反应管中取样终止反应,利用时间来控制酶切的程度。
另一种是在其余条件相同时控制 酶的稀释度,利用不同酶浓度控制酶切程度,这种方法因易于控制反应而被广泛应用。
2)完全酶切法适用于如载体切割、酶切图谱的制作、基因的鉴定与DNA 片段的分离工作。
完全酶切又可分为单酶切、多酶切两种。
在多酶切反应中当2种或2种以上的酶有相同 的反应条件时,可同时进行酶切,不然须在前一种酶作用完成后将其失活,而后进行第二种酶切反应,这样可以避免片段混乱现象的出现。
二、材料和试剂
限制性内切酶NotI 、EcoRI ;10×Buffer , PCR 产物、pPIC9K 质粒、10×T4连接Buffer 、T4 Ligase 、DDW 、琼脂糖、电泳缓冲液 、Goldview 染液、胶回收试剂盒;电泳仪、恒温水浴锅、EP 管、移液枪、灭菌枪头、紫外检测仪
三、实验步骤
1)PCR 产物双酶切(NotI ,EcoRI ),pPI9K 质粒双酶切(NotI ,EcoRI );PCR 体系如下:
2)然后电泳检测后在紫外检测仪下观察(UV ,260nm )。
3)切胶回收(尽量不要切到不含目的片段的胶),按照胶回收试剂盒标准操作。
4)回收产物电泳检测后进行连接:
连接体系: 10×T4连接Buffer 1μl
目的基因 6μl
质粒载体 2μl
产物酶切体系
pPI9K 质粒酶切体系 DDW
4.6μl DDW 7μl 10×H
Buffer
1μl 10×H Buffer 1μl 目的片段
4μl pPI9K 质粒 1.6μl NotI quickcut 0.2μl NotI quickcut 0.2μl
EcoRI quickcut 0.2μl(37℃15min) EcoRI quickcut
0.2μl(37
℃15min)
T4 Ligase 1μl
混合后16℃,过夜连接。
完成后放入4℃冰箱可,备用。
四、注意事项
1、加样次序一般应为:水+缓冲液+DNA+酶。
2、限制性内切酶的量不要过多,最多不超过部体积的1/10,否则易发生酶的星号反应。
所谓酶的星号反应就是指改变酶切条件时酶的识别位点专一性下降,导致酶切图谱混乱的现象。
3、内切酶的选择和使用方案须根据具体的实验情况来精心设计。
4、限制性内切酶和连接酶都极易失活,须在冰盒上操作,同时防止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