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林业?林业的特点有哪些?答:林业是在人和生物圈中,通过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手段,从事培育、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多种效益,且能持续经营森林资源,促进人口、经济、社会、环境和资源协调发展的基础性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
林业的主要特点是:(1)林业生产周期的长期性和自然性。
(2)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风险性。
(3)林业经营成果成熟期和效用的多样性。
(4)森林经营的社会性。
第一章1.什么是林业发展战略?试阐述目前我国林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及主要措施。
答:林业发展战略是从林业生产的宏观角度出发,制定出符合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林业战略目标,总体地研究林业发展过程全局应该采取的方针政策。
()2.什么是林业可持续发展?林业可持续发展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林业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对森林产品的数量、质量、效益和环境综合加以考虑,在满足当代利用、不损害后代利用的前提下,实现森林效益的供需平衡和生态平衡。
林业可持续发展包括自然可持续性、社会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三个方面,是一种能够提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所必需的生态保障和产品保障的林业。
其主要内容包括:(1)森林资源的可持续性。
(2)实现林业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
(3)实现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
(4)加强立法和政策制定,提高科技水平,实现林业政策和科技的可持续性。
第二章2.如何理解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和公共性?答:森林资源有多种用途。
但当选择一种用途后,则必须放弃其他用途。
由于一项资源在用于某一方面用途时,就不能同时用于其他方面,这就决定了在某一方面的所得正是因为放弃了用于其他方面的机会而产生的。
因此,被放弃的其他方案中的最优方案可能产生的经济效益应作为被选方案及其得到收益的机会成本。
或者说,所放弃方案可能产生的收益应当从被选方案所获得的收益中得到补偿。
这就是森林资源生产经营的排他性森林资源的公共性又称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森林资源的非排他性是指“它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决定由谁来得到它”,或者说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一旦被生产出来,生产者就无法排斥那些不为此物品付费的人,或者排他的成本太高以致排他成为不可能的事情。
森林资源的非竞争性是指森林资源作为公共物品消费的非竞争性,即对森林资源“每个人对该产品的消费不会造成其他人消费的减少”。
共同而又互不排斥地使用森林资源这种公共物品有时候是可能的,但由于有“先下手为强”式的使用而不考虑选择的公正性和整个社会的意愿,一些森林生态资源如清洁空气、悦人的景观会日益变得稀缺,结局可能是所有人无节制地争夺有限的森林生态资源。
这就是森林资源的公共性使然。
第三章1.什么是林业产权?林业产权有什么特点?答:林权是一种财产权,是权利人对林木和林地拥有的一种权利。
主要包括所有权或使用权。
林业产权的特点:(1)林业产权收益的外部性。
(2)林业产权排他的有限性。
(3)林业产权界定和保护的困难性。
(4)林业产权交易的复杂性。
(5)林业产权资产的流量性。
(6)林业产权收益预期的不确定性。
(7)林业产权计量的困难性2.林业产权界定的主要内容。
答:(1)明晰产权主体。
(2)发展多样化的产权制度。
(3)改善产权制度实施的环境。
3.森林多功能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1811年,德国林学家哥塔“木材培育”延伸“森林建设”,将森林永续利用的解释扩大到森林能为人类提供的一切需求,主张营造混交林。
1833年,科尔也曾批评针叶纯林造林运动。
1867年,哈根提出了“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理论”,认为林业经营应兼顾持久满足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需求,以及森林在其他方面的服务目标。
1905年,恩德雷斯阐述了森林对气候、水分、土壤和防止自然灾害,以及在卫生和伦理方面对人类健康影响方面的福利效益,发展了森林多效益永续经营理论。
1953年第坦利希阐述了森林与社会其他方面的关系,提出了林业应服务于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福利的理论,林业研究应重视森林与人类的复杂关系,森林的作用不只是物质利益,更应重视它对伦理、精神、心理的价值。
60年代以后,这一理论逐渐被美国、瑞典、奥地利、日本、印度等国家接受推行。
森林多功能理论强调林业经营三大效益一体化经营,强调生产、生物、景观和人文的多样性。
原则上实行长伐期和择伐作业,人工林天然化经营。
永续多项利用、多资源、多价值森林经营理论都属于多功能经营理论的范畴。
4.林业分工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20世纪70年代,美国克劳森、塞乔提出森林多效益主导利用的思想,进而创立了林业分工论。
主要观点:应通过集约经营来生产木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森林的生物学潜力。
对所有林地不能采取相同的集约经营水平,只能在优质林地上进行集约化经营,并且使优质林地的集约经营趋向单一化,从而导致经营目标的分工。
5.森林经营形式有哪些?答:(1)自留山经营。
(2)承包经营与租赁经营。
(3)股份合作制。
(4)股份制企业。
(5)企业集团。
第四章2.企业有哪些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企业具有盈利性、自主性、风险性、市场性的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产权关系清晰;法人制度健全;政企职责分开;经营机制灵活;管理科学规范。
3.企业管理的性质和职能是什么?答:企业管理的性质是指管理的二重性,即管理是由协作劳动引起的,它既有同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又有同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社会属性。
企业管理的具体职能既包括由劳动社会化生产的属于合理组织社会化大生产的职能,又包括这一劳动过程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属于维护生产关系方面的职能。
具体有七个方面,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激励、控制、创新。
第五章2.企业的筹资动机及相应的筹资方式选择。
答:企业筹资动机包括创建筹资动机、扩张筹资动机、偿债筹资动机。
筹资方式是指企业筹措资金所采取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吸收直接筹资、发行股票、商业信用、发行债券、租赁、企业内部积累等。
3.固定资产的计价。
答:4.流动资金的特点和内容。
答:流动资产的特点:(1)流动性大,占用形态不断发生变化。
(2)具有波动性,数量和需求量都不断变化。
(3)容易变现性。
流动资金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货币资金管理、预收与预付账款管理和存款管理等路径。
5.林木资产的特点。
答:林木资产是具有财产属性的林木总和。
包括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
林木资产的特点是:(1)资产的增值性。
(2)形态的复杂性。
(3)功能的多样性。
(4)分布的地域性。
(5)林木资产的不可移动性。
(6)管理的艰巨性。
6.成本管理的内容及要求。
答:成本管理是指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所发生的成本、费用,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预测、计划、控制、核算、分析、考核等一系列的科学管理工作的总称。
其基本任务是正确反映生产经营成果,挖掘降低生产成本的潜力,努力降低成本。
成本管理包括以下几个环节:成本预测、成本计划、成本控制、成本核算、成本考核和成本分析。
要求:(1)严格执行成本费用开支范围。
(2)实行全面成本管理。
(3)加强事前预测和事中控制。
(4)健全各项具体工作。
7.无形资产的内容。
答:无形资产是指企业所拥有的没有物质实体的,有助于企业长期获得超额收益的资产。
主要有:专利权、专有技术、专营权、场地使用权、商标权、商誉。
8.林业企业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林业企业生产设备管理;林业企业的质量管理;林业企业技术改造等。
第六章2.林产品价值、成本与价格间的关系是什么?固定资产损耗 的价值-折旧费消耗的生产 生产成本资料价值产品成本已消耗的原材料 价值-材料 林产品价格必要劳动创造的价值-工资 劳动者创造的价值 税金剩余劳动创造的价值-盈利利润3.市场营销观念有哪些类型?答营销观念重 点 方 法 目 标 生产观念产品 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扩大销售量,增加利润 产品观念产品 提高产品质量 推销观念产品 加强推销 市场营销观念 市场需求整体营销 通过满足消费者需要而获利 企业利益社会营销观念 市场需求整体营销 通过满足消费者需要、增进社会福利而获利 企业利益社会利益林产品价值 林产品价格4.试述产品策略、定价策略、分销策略、促销策略的内容。
答:产品策略包括:新产品开发策略,品牌策略和产品包装策略。
定价策略包括:新产品定价策略,产品组合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折扣与让价策略,单一价格策略和可变价格策略,定价方法。
分销策略包括:广泛分销,选择性分销和独家分销。
促销策略包括:人员推销,广告,营业推广,公共关系和电子商务的作用。
第七章1.什么是经济效益?经济效益的内容有哪些?答:经济效益是指净收益和经济效率的综合,它是通过经济活动中的有效劳动成果与劳动投入之间的差值、比值指标来综合反映的。
经济效益的基本内容:劳动消耗与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劳动占用与劳动成果的对比关系;劳动成果与社会需要的对比关系。
2.什么是边际分析法?如何进行边际分析?答:指在生产活动中对投入连续增加的每单位因素的作用,及其产出所产生的影响程度的分析方法。
()3.试述因素分析法的特点和进行分析的步骤。
答:第八章1.项目评价中社会效益评价包含哪些指标?答:收入分配效果指标,包括职工分配指数,企业分配指数,国家分配指数,未分配收入的增值指数;劳动就业效果指标,包括总就业效果,直接就业效果,间接就业效果。
九、计算题1.某林场对速生丰产林进行了施肥试验,试验从造林后第3年开始,按不同水平施肥共进行5次,到造林后第13年时测得的各项数据见表1,已知立木价格为100元/m3,肥料价格为1.2元/kg。
试用边际平衡原理确定最佳施肥量。
表1. 某速生丰产林基地施肥量与材积关系施肥单位数5次施肥总量(kg/hm2)测算材积量(m3/hm2)化肥增量(kg)材积增量(m3)边际成本(元)边际收益(元)纯收入(元/hm2)0 0 120.90 120901 375 126.90 375 6.00 450 600 122402 750 131.85 375 4.95 450 495 122853 1125 136.50 375 4.65 450 465 123004 1500 137.70 375 1.2 450 120 119705 1875 137.70 375 0 450 0 11520解:根据边际平衡原理,当边际成本等于(接近于)边际收益时,纯收益最大。
即当施肥达到第三个单位(1125 kg/hm2)时,纯收益最大(12300元/hm2)2.某地拟建橘汁加工厂,年产橘汁250t,售价为1400元/t,预计年收入350000元,每吨橘汁可变费用为875元,总固定费用为29000元,税金暂不考虑,该项目的盈亏平衡点产量是多少?解:盈亏平衡点产量Q0=总固定费用/(单位售价—单位变动成本)=29000/(1400—875)=55.2(吨)3. 某台林业机械原始价值为120000元,预计使用10年,预计清理费用为5000元,残余价值为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