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晋中市高一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项选择题 (共17题;共58分)1. (2分) (2020高一上·张家界期末) 下图表示一年中太阳直射点与赤道低气压带的位置变化。
关于赤道低气压带及其位置的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 夏季北移、冬季南移B . 一年中影响北半球的时间较长C . 滞后于太阳直射点位置的变化D . 形成原因为热力因素2. (6分) (2020高一下·渭南月考) 3级以上地震为有感地震,5级以上地震为破坏性地震。
下图为近5年来(2014.3. 24 至2019. 3. 24)我国地震分布图,其中3级以上地震718次,其中5级以上地震145次。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我国地震的分布特征()A . 分布均匀B . 东部地区多C . 南部沿海多D . 西南地区较多(2)地震多发区的主要资源有()A . 煤炭资源B . 核能资源C . 地热资源D . 水能资源(3)山区旅游时正确避震方式是()A . 蹲在巨石后面B . 躲避到缓坡空旷地C . 躲避到陡崖下D . 躺在汽车内3. (4分) (2016高二上·哈尔滨期中) 读“某流域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气候要素变化图”和“气候变化对该流域农业生产的影响图”,完成下列小题。
(1)此流域可能位于我国哪个省级行政区()A . 冀B . 鄂C . 甘D . 吉(2)关于该地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缩小B . 农作物品种发生明显变化C . 玉米种植上限高度升高,种植范围扩大D . 春小麦种植向低海拔地区迁移,种植范围缩小4. (4分) (2016高一上·苏州期末) 下图为北太平洋局部海域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若以洋流模式图(下图)来表示该海域洋流分布状况,四图中能正确表示的是()A . 甲B . 乙D . 丁(2)材料图中所示①②③④处洋流中,对沿岸气候具有降温减湿作用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5. (4分) (2017高三上·河北月考) “高温、干旱”是去年夏季我国江南地区的主要天气特点,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引起该地区高温干旱的天气系统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2)属冷锋过境的曲线是()B . ②C . ③D . ④6. (2分)材料一2000年8月,在我国东南沿海刮起了强热带风暴,称为“玛莉亚”,尽管她姗姗来迟,却从正南袭击了我国福建和广东一带,并带来了大暴雨和10级以上的强风,使当地出现了洪涝灾害,仅韶关市的损失就超过了3亿元,难怪人们称这位美国小姐为“温柔杀手”。
材料二2000年入夏以来,因受下沉气流的影响,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广大地区,出现了“热浪”,造成大范围的高温天气,日最高气温超过35℃,有的地方高温持续天数达45天,这是近半个世纪以来少有的炎热夏季。
完成小题。
(1)这次“热浪”来自()A . 太平洋的赤道低压B . 太平洋的副热带高压C . 印度洋的赤道低压D . 印度洋的副热带高压7. (2分)在季风区内,每年对水稻生产威胁最大的因素是A . 地质灾害B . 寒潮侵袭C . 水旱灾害D . 台风侵袭8. (6分) (2013高一上·苍南月考)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但在地质历史时期也经历过一些不利于生物演化的环境变化阶段,导致大量生物物种的衰退和灭绝.据此回答下题.(1)从原核生物细胞中演化出了真核细胞生物的时间是在距今约()A . 20亿年前B . 14亿年前C . 0.7亿年前D . 6亿年前(2)大量无脊椎动物出现在地球表层的时期是()A . 元古代B . 太古代C . 古生代寒武纪D . 中生代侏罗纪(3)盛极一时的恐龙突然从地球上完全销声匿迹的地质历史时期是()A . 古生代末期B . 中生代末期C . 太古代末期D . 新生代末期9. (2分)(2016·资阳模拟) 黑潮因水色深蓝似黑色而得名。
主流经台湾东岸,进入东海,一部分穿过渤海海峡向渤海流去。
结合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 黑潮位于大陆东岸,性质为寒流B . 黑潮位于大洋东岸,性质为寒流C . 黑潮分布在中高纬度地区,它的形成只受地形影响D . 黑潮是北赤道暖流北上的一个分支,属于暖流10. (6分) (2015高一上·东城期末) 2014年12月27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正式通水,有超过1100万北京市民每天饮用南水.截至2015年10月26日,南水北调入京水量达到6.67亿立方米,其中近七成用于市民饮用.读“我国水资源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题.(1)北京处于我国水资源的()A . 缺水带B . 少水带C . 过渡带D . 多水带(2)南水北调可()A . 利用输水河道发展网箱养殖B . 改变北京水资源时间分布C . 导致北京洗车业的宽松发展D . 大大缓解北京的供水压力(3)为提高北京市水资源利用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有()①雨水回收②中水利用③海水淡化④迁出耗水工业.A . ①②B . ①③C . ②④D . ③④11. (4分) (2017高二下·蚌埠期中) 读南沙群岛部分珊瑚岛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淡水资源短缺。
要解决此问题,目前最不可取的措施是()A . 冰川融水B . 收集雨水C . 轮船运送D . 海水淡化(2)风向对珊瑚的生长有着明显的影响。
上风向有丰富的饵料和氧气,所以珊瑚生长较快且密集。
若仅从风向角度考虑,图示地区的盛行风向最可能是()A . 东南—西北B . 东北—西南C . 东西D . 南北12. (4分) (2020高一上·银川期末) 城市缺水与雨季“看海”成为一对矛盾,雨水资源化是现今城市水体处理的一种趋势。
下图为北京市雨水收集和利用系统“植生滞留槽”示意图。
其主要机制包含物理性的下渗、吸附拦阻作用和滞留槽中生物性的反应;另外,植生滞留槽可滞留大量雨水。
目前,植生滞留槽成为建设海绵型城市的新亮点。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这种雨水资源化系统()A . 可以挖掘集约利用水资源的潜力B . 可以调节水资源的时间、空间差异C . 一定会造成城市水资源的浪费D . 是解决城市雨季“看海”的唯一措施(2)这种方式获取的水体,最适宜的用途是()A . 农田灌溉B . 养殖水产品C . 绿化用水D . 居民饮用水13. (2分) (2018高二上·厦门会考) 有学者将水体污染造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质型缺水,将降水量小、水循环不活跃竟成的水资源短缺称为水源型缺水。
下列城市中,水质型缺水严重的是()A . 乌鲁木齐B . 兰州C . 广州D . 敦煌14. (2分) (2017高一上·泸县期中) 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做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如下图),甲底部放一层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底部放土的比没有放土的足足高了3 ℃。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该实验主要目的是测验()A .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 . 大气的热力运动C .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D . 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15. (2分) (2016高二下·扬州期中) 读“2月份大洋表面海水等温线分布图”,甲处洋流对沿岸气候的影响主要是()①增温②降温③增湿④减湿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④D . ②③16. (4分) (2018高一下·厦门期中) 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为利用雨水而设计的房屋效果图,收集到的雨水可用于洗车、冲厕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所示的雨水处理方式,直接影响的水循环环节是()A . 下渗B . 径流C . 蒸发D . 水汽输送(2)该类房屋的最适宜推广地区是()A . 华北地区B . 西北地区C . 东北地区D . 青藏地区17. (2分) (2015高二上·无锡期中) 田纳西河流域进行综合开发的核心是A . 河流的利用和治理B . 对资源进行综合开发C . 梯级开发D . 防洪二、综合题 (共5题;共57分)18. (13分) (2019高一上·黑龙江月考)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图回答问题(1)若该模式图表示“热力环流示意图”,S代表地表,则图中甲、乙、丙、丁四点的气压值相比较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
气温由大到小的排序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处天气晴朗;________(填丙/丁)处等压面向上弯曲;(2)若甲乙两地因温度差异形成热力环流,则有关两地地面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A . 甲是绿洲,乙是沙漠B . 甲是山谷,乙是山坡C . 甲是海洋,乙是陆地D . 甲是城市,乙是郊区(3)如果该图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图,甲代表岩浆,③代表变质作用,那么丁岩石是________,②代表________。
(4)如果该图表示北半球低纬度大气环流圈,S代表地表,乙代表的气压带是________。
①代表的风带是________。
③因________(热力/动力)原因而形成;(5)若箭头表示东亚夏季风,乙表示的是________ (填大陆/大洋),①气流表示________季风(填风向)19. (15分) (2013高一上·鄂尔多斯月考)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图中P1、P2、P3三条等压线的数值由大到小的排列顺序是________.(2)在图上用冷锋、暖锋符号画出冷锋、暖锋示意图.(3)若冷、暖锋都能带来降水,那么甲、乙、丙、丁四地目前有明显降水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4)甲、乙相比气温较高的是________;丙、丁相比气压较高的是________.(5)用箭头标出A地的风向.20. (6分) (2016高二上·江苏期末) 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气候类型分布图”。
读图回答问题。
(1)②地气候是在甲气压带和________交替控制形成。
(2)图中反映的是北半球________(季节)的气压带、风带位置,其中甲气压带的名称是________。
(3)图中①气候的特点是________(4)⑤地在图示季节盛行风向为________,④地气候类型是________。
21. (15分) (2017高三上·重庆月考) 据下图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1:分洪区是利用湖泊、洼地修建堤圩或利用原有圩垸在河湖洪水超过某一标准时,用以有计划的分泄超额洪水的工程。
荆江分洪区是长江中游最大的分洪区,区内面积920平方公里,耕地54万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