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安全性管理及注意事项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安全性管理及注意事项
• 本文概括了与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安全性相关的常用信息及更新,对 说明书构成补充,供参考。
全球范围内适应症一览
4
禁忌症
• 治疗前外周血中性粒细胞<1,500 /mm3。 • 对紫杉醇或人血白蛋白过敏的患者,禁用本品。 • 哺乳期女性建议停止哺乳。
常见不良反应
• 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 脱发、中性粒细胞减少、感觉神经毒性、皮
注意事项
• 肝功能异常 • 主要在肝脏代谢,紫杉醇的暴露量和毒性可因肝功能异常而增 加,对肝功能异常的患者进行本品治疗时应谨慎。
• 对于初始剂量的调整推荐见下表:
肝功能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剂量
轻度 中度 重度
AST(SGOT ) 水平
<10×ULN
<10×ULN
• 紫杉烷类药物引起神经毒性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可能是通过抑制微管解聚 干扰了神经元内蛋白质和其他物质的正常运输引起神经元损害。紫杉烷类药 物的助溶剂如Cremophor可以对神经病变产生协同作用。
• 常于化疗几个疗程后出现并进行性加重;高剂量时可在用药24-72小时后出 现。轻症可于停药后数月内改善或痊愈;严重伴疼痛的神经病变恢复时间长 。
易感因素
如先前存在的神经病变、糖尿病、酗酒、肾病、营养不良及传染性 疾病等
给药方案
CALGB9840 III期试验发现paclitaxel 80mg/m2 (每周方案) 3度周围 感觉神经病变多于175mg/m2 (三周方案) (21% vs 12%)
输注持续时间
Paclitaxel (250mg/m2) 3小时输注组3/4度神经毒性多于24小时组( 22% vs 13%)
• 邮箱: • 电话: • 传真:
谢 谢!
<10×ULN >10×ULN
胆红素水平 乳腺癌
和
>ULN至 ≤1.5×ULN
260 mg/m2
和
>1.5至≤3×ULN
200 mg/m2
和
>3至≤5×ULN
200 mg/m2
或
>5×ULN
不推荐
胰腺癌 非小细胞肺癌
125 mg/m2 100 mg/m2
不推荐 80 mg/m2
不推荐 不推荐
80 mg/m2 不推荐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 安全性管理及注意事项
Confidential information
内容
• 简介 • 主要不良反应及处理 • 注意事项 • 关于不良反应报告
2
简介
• 传统紫杉醇由于不溶于水,在输注时需要应用聚氧乙烯蓖麻油等溶 剂,而溶剂本身与过敏、神经毒性、血液学毒性等副反应相关。
•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Abraxane,以下简称纳米白蛋白 紫杉醇)是一种新型的紫杉醇制剂,去除了溶剂的纳米白蛋白紫杉 醇在疗效和安全性上都有了大幅提升。
周围神经病变:处理方法
• 紫杉类药物引发的周围神经病变仍是治疗难题,主要应对方法是剂量调整。
处理方法 剂量调整 早期干预
内容
通过减量、延迟给药能得到控制;严重或难治的神经病变患者需要停药。溶剂型紫 杉醇引起的神经毒性,50%患者在停药后9个月内症状缓解;纳米白蛋白紫杉醇3/4 度神经病变的中位恢复时间为停药后22天。
疹、心电图异常、疲劳/ 乏力、肌肉痛/ 关节痛、 AST 水平升高、碱性磷酸酶水平升高、贫血、恶 心、感染、腹泻、外周水肿等。
主要不良反应及处理
• 中性粒细胞减少 • 周围神经病变 • 皮肤反应 • 其他
7
中性粒细胞减少
• 基线时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低于1500/mm3的患者请勿 使用本品治疗。
P值
3级
4级
3级
4级
乳腺癌III期研究(CA012)
25
非小细胞肺癌III期研究 (CA031)
33
9
32
22 P < 0.001
14
32
26 P < 0.001
8
中性粒细胞减少
• 治疗期间如患者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3持续1周 或1周以上),需要在后续疗程减量。
• 对于转移性乳腺癌260mg/m2的标准剂量,降低剂量的方法为: 初次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后续疗程减量至220mg/m2; 再次出现严重中性粒细胞减少,后续疗程减量至180mg/m2
ULN:正常上限; AST/SGOT: 谷草转氨酶
18
肾功能异常
• 本品主要经肝脏代谢,肾脏清除不是药物排泄的主要途径。 • 轻到中度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估算值≥30 ml/min至<90 ml/min)
的患者,起始剂量不需要减量。对重度肾功能异常或终末期肾病(肌酐 清除率估算值<30 ml/min)的患者,尚无充分的数据推荐用药剂量。 • 本品治疗后有11%的欧美患者出现肌酐升高(1%为重度)。<1%中国 患者给药后出现轻度肌酐升高。未出现由于肾毒性而导致终止治疗、减 低剂量或推迟给药。
10
周围神经病变:危险因素
最重要的因素是用药剂量,无论单次给药剂量还是累积剂量。
危险因素 使用的药物 用药剂量
解释 紫杉醇引起的3/4级感觉神经病变多于多西他赛 包括剂量强度及累积剂量。剂量越高,神经毒性发生率越高
既往/伴随用药
既往或同时使用神经毒性药物如铂类(如顺铂、卡铂或奥沙利铂) 、长春碱类、免疫调节剂、蛋白酶体抑制剂、埃博霉素等
oxcarbazepine及opioids可以减轻症状。
物理疗法
进行活动能力和力量训练;平衡能力和防止摔倒的训练;经皮电神经刺激 (TENS )有助于治疗神经病变导致的疼痛;输液期使用弹力加压的袜子、手套等
职业疗法 通过日常起居活动练习,帮助恢复肢体功能,必要时辅以器械
12
周围神经病变:处理方法
• 剂量调整原则:出现1度或2度感觉神经毒性不需要调整用药剂量,出现3 度神经毒性需要停止治疗,直到恢复至2度或小于2度,并在后续治疗中 降低用药剂量。
有一些对症支持治疗的方法和药物报道,但都未经临床试验证实。如用amitriptyline
对症支持治疗
减轻疼痛;用gabapentin减轻肌肉/关节疼痛;用capsaicin或lidocaine patches减轻局部 疼痛或避免与口服药相互作用;其他如duloxetine,pregabalin,carbamazepine,
19
剂量调整:转移性乳腺癌
• 出现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ANC<500/mm3持续1周或1周以上) 或出现重度感觉神经毒性,将后续疗程的剂量降低:对于出现3级 感觉神经毒性的患者应暂停给药,待神经毒性恢复至≤2级后方可 继续治疗,并在后续治疗时需降低剂量。 首次出现,后续剂量由260mg/m2减到220mg/m2。 再次出现,后续剂量进一步减到180mg/m2。
不降低剂量
皮肤毒性: 2级或3级
将剂量降低至下一个剂量水平;若毒性持续,则永久停药
胃肠道毒性: 3级黏膜炎或腹泻
暂停给药直至改善至 ≤1级;以低一级的剂量水平继续用药
23
不良反应报告
不良事件四要素: (无论事件严重程度、与药物是否相关、说明书是否列入、是否终止)
报告人
患者
不良事件
药物
• 根据法律法规和公司制度的规定,请在获知任何与本公司产品相关 的不良事件之后24 小时之内报告本公司药物安全部门;如有任何怀 孕事件,请立刻报告。
疗程天数 ANC(/mm3)
血小板计数(/mm3)
第1天
< 1500
或
< 100,000
第8天
500至< 1000 或 50,000 至 < 75,000
< 500
或
< 50,000
第15天:若第8天的剂量降低或未进行剂量调整
500 至 < 1000 或
50,000 至< 75,000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 吉西他滨 延迟给药至恢复
• 重度中性粒细胞减少会导致感染,为了能监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骨 髓抑制(主要是中性粒细胞减少),建议对接受本品治疗的所有 患者定期进行外周血细胞计数检查。
• 尽管纳米白蛋白结合型使用剂量提高,但3级以上中性粒细胞减少 发生率仍低于传统紫杉醇(见下表)。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组(%) 传统紫杉醇组(%)
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
13
皮肤反应
•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引起皮疹的机制主要与过敏反应相关,白蛋白和紫杉醇 本身均有可能引起组胺释放、补体活化等机制的过敏反应,引发红斑、脓 疱、丘疹、剥脱性皮炎等多种类型的皮肤毒性
• 临床试验和上市后经验显示,中国患者人群应用纳米白蛋白紫杉醇后的皮 肤反应发生率高于欧美人群。乳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中,8% 的欧美患者 和26% 的中国患者出现皮疹,6% 的欧美患者和21% 的中国患者出现皮 肤瘙痒。皮肤症状多在开始的几个疗程用药后2-3 天出现,通常在数天后 能自行缓解或仅需对症处理。如果皮疹发生,不要立即停止治疗,根据严 重性程度,考虑处理方法或减量
(更多剂量降低的信息详见“剂量调整”部分)
• 在260mg/m2 每3 周用药组,ANC 最低值常出现在第1 周,恢复至基 线的时间常为第3 周;在150mg/m2 每周用药组,ANC 最低值常出现 在第2 周,恢复至基线的时间常为第4 周。
9
周围神经病变
纳米白蛋白紫杉醇组(%
感觉神经病变发生率
)
对于防止神经病变加重十分重要。鼓励患者在接受治疗时,有任何手足麻木、刺痛 症状及时向医生报告。教育患者发现早期周围神经病变的方法以避免因感觉缺失、 位置觉和深腱反射减弱引起摔伤。
神经保护药物
许多药物可能有神经保护作用,但仍缺乏足够的临床证据。如乙酰左旋肉毒碱, 氨 磷汀,谷氨酸盐,维生素E, α-硫辛酸, 神经生长因子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