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氧气的制取及其性质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2、加深对氧气性质的认识。

实验器材:
大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胶塞、集气瓶、水槽、带铁夹的铁架台、酒精灯、玻璃片、坩埚钳、细铁丝、木条、棉花、火柴。

高锰酸钾、木炭、澄清石灰水。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试管内加入适量的高锰酸钾,并在管口塞棉花。

3、固定装置并加热。

4、用排水法收集三瓶氧气并标上1、2、3。

5、检验氧气。

6、氧气与木炭的反应。

7、氧气与细铁丝的反应。

8、实验结束,洗涤仪器,整理器材。

现象:
1、加热高锰酸钾,导管口有均匀连续气泡产生。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白光。

3、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实验结论:
1、氧气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2、氧气具有助燃性。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CO2的制取及性质
实验目的:
1、掌握CO2的实验室制度。

2、掌握CO2的检验及验满方法。

实验器材:
铁架台、试管2支、集气瓶、酒精灯、小木条、澄清石灰水、大理石、稀盐酸
实验步骤:
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往试管中装入大理石,倒入占试管容积1/3的稀盐酸。

3、固定仪器。

4、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气体,瓶口盖上玻片。

5、用一根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口。

6、在另一支试管中装入石灰水,插入导管观察现象。

7、实验完毕后,清洗仪器,整理桌面。

现象:
1、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大量气泡,大理石逐渐减小。

2、伸入集气瓶口的木条立即熄灭。

3、往石灰水中通入气体后变浑浊。

分析及结论:
1、产生的气体是CO2。

2、用燃着的木条做CO2的验满。

3、大理石与稀盐酸的反应是:碳酸钙+盐酸→氯化钙+水+二氧化碳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实验目的:
1、比较几种金属活动性大小。

2、理解置换反应概念。

实验器材:
试管4支、小木条、稀HCl、镁带、锌粒、铁屑、铜丝、稀H2SO4
实验步骤:
1、分别在4支试管中装入5ml稀盐酸。

2、分别投入少量的Mg、Zn、Fe、Cu。

3、用燃着的木条放于试管口。

4、用稀H2SO4代替稀HCl重作以上实验。

现象:
1、第1支试管反应最剧烈,产生大量的气泡。

第2支试管反应适中,气泡较多。

第3支试管反应较慢,气泡较小。

第4支无任何现象。

2、点火后,可见前3支试管口瞬间出现浅蓝色火焰。

分析及结论:
1、Mg+2HCl=MgCl2+H2↑Fe+2HCl=FeCl2+H2↑
Zn+2HCl=ZnCl2+H2↑Cu与稀HCl,稀H2SO4不反应,四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Mg>Zn>Fe>Cu。

2、如以上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叫置换反应。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内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实验目的:
1、掌握配制某A%溶液的方法。

2、加深对溶质的质量分数概念的理解。

实验器材:
天平、药匙、烧杯、量筒(50ml )、玻璃棒、胶头滴管、细口瓶。

氯化钠、蒸馏水。

实验步骤:
1、计算:算出配制50g ,6%的NaCl 深液中NaCl 和H 2O 的质量。

2、称量:用天平称出所需NaCl 倒入烧杯中,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3、溶解:将所需NaCl 倒入烧杯中,将所需的水倒入盛有NaCl 的烧杯中,搅拌。

4、装瓶:把溶液装入细口瓶中,盖上瓶塞,贴上标签。

现象:
1、m (NaCl )=3g m (水)=47g V (水)=47ml
2、标签应包括药品名称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分析及结论:
m (NaCl )=50×6%=3g V (水)=ml 471
3
50=-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酸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由HCl、H2SO4归纳酸的通性
实验器材:
点滴板、滴管、试管2支、稀HCl、稀H2SO4、石蕊、酚酞试液、锈铁钉
实验步骤:
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2滴稀HCl、稀H2SO4,在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2、写出Mg、Zn、Fe与稀H2SO4,投入锈铁钉,1分钟后取出,用水洗净铁钉。

现象:
2、投入锈铁钉后,溶液呈浅黄色,铁钉变得光亮洁净。

分析及结论:
1、酸性溶液遇石蕊变红,遇酚酞不变色。

2、Mg+H2SO4=MgSO4+H2↑Zn+H2SO4=ZnSO4+H2↑
Fe+H2SO4=FeSO4+H2↑
3、Fe2O3+6HCl=2FeCl3+3H2O Fe2O3+3H2SO4=Fe(SO4)3+3H2O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碱的化学性质
实验目的:
由NaOH、Ca(OH)2学习碱的通性
实验器材:
点滴板、滴管、NaOH、Ca(OH)2、石蕊、酚酞试液
实验步骤:
1、在点滴板上分别滴入2dNaOH溶液和Ca(OH)2溶液,往其中滴入石蕊,酚酞试液。

2、回忆检验CO2的反应。

3、NaOH在空气中不仅会吸水还能与CO2反应,写出方程式。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碱性溶液遇石蕊变蓝,遇酚酞变红。

2、CO2+ Ca(OH)2=CaCO3↓+H2O
3、CO2+ 2NaOH=Na2CO3+H2O
从本实验可归纳出碱的通性:1、显色反应。

2、+非金属氧化物。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中和反应
实验目的:
1、学习判断酸碱反应完全的方法。

2、认识中和反应。

实验器材:
烧杯、滴管、酚酞试液、稀HCl、NaOH
实验步骤:
1、在小烧杯中加入10ml NaOH溶液,滴入几滴酚酞溶液。

2、再慢慢滴入稀HCl,并不断搅拌,至溶液颜色恰好变成无色为止。

现象:
1、溶液变成红色。

2、红色逐渐减退,直至呈无色。

分析及结论:
1、碱性溶液遇酚酞变红。

2、NaOH被HCl中和,溶液碱性减弱故红色逐渐减退。

NaOH被完全中和时,溶液不再呈碱性,故变为无色。

NaOH+HCl=NaCl+H2O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测量溶液的PH
实验目的:
1、学习使用PH试纸。

2、了解某些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器材:
玻璃片、玻璃棒、PH试纸、稀HCl、5%NaOH、5%氨水、橘子汁等物质
实验步骤:
1、在玻璃片上放一小片PH试纸,用玻璃棒滴1d待测液到试纸上。

2、与标准比色卡比较,即得出被测液大致的PH。

3、测定以下物质的PH,认识它们的酸碱性,橘子汁、肥皂水、草木灰水、唾液。

现象:
分析及结论:
1、NaOH为强碱,氨水为弱碱,因此,同浓度的NaOH溶液的PH大于氨水。

2、PH<7 呈酸性PH=7 呈中性PH>7 呈碱性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 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内容:粗盐的提纯 实验目的:
1、掌握粗盐提纯的方法。

2、了解混合物分离的概念。

实验器材:
天平、烧杯2个,玻璃棒、量筒、泥坑斗、铁架台、滤纸、酒精灯、蒸发皿、粗盐 实验步骤:
1、溶解:用天平称取粗盐5g ,投入到10ml 水的烧杯中,搅拌,称出剩余粗盐的质量。

2、过滤:过滤食盐水1~2次,直到滤液澄清。

3、蒸发:将滤液倒入蒸发皿中,加热,结晶。

4、计算产率。

现象:
1、搅拌,促进粗盐进中NaCl 的溶解。

2、滤纸上有不溶的杂质。

3、加热时搅拌防液滴飞溅,待有较多NaCl 出现时停止加热,用余热蒸干。

分析及结论:
2、精盐产率=
%100)
( 溶解的精盐
精盐m m
化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班级指导教师日期:
实验内容: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的方法的探究
实验目的:
探究氮肥、磷肥、钾肥的区别方法
实验器材:
烧杯、研钵、NH4HCO3、NH4Cl、磷矿粉、K2SO4、KCl
实验步骤:
1、比较NH4HCO3等5种化肥的外观,气味和在水中的溶解性。

2、在研钵中分别倒入少量的NH4Cl、K2SO4、KCl分别加入少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嗅气味。

现象:
分析及结论:
区别氮、磷、钾肥的方法
1、首先从外观、气味上区别。

2、然后从溶解性方面区别。

3、最后可通过化学方法如加碱的方法区别。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