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课程论文

校本课程论文

搭建“主题式”校本课程平台,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上徐小学唐传建摘要:目前农村中小学对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还处于一个萌芽状态,学校或没有开展,或开展了校本课程也开始向应试教育靠拢,有个别学校甚至以竞赛辅导课代替校本课程。

我认为原因有三:①考试指挥棒的作用。

②教师和学生们长期习惯了中央统一课程体制,并过分拘泥于统编的教科书。

③对校本课程的理念理解不深。

这些多年来传统惯性,给校本课程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阻力。

本文旨在通过对校本课程的解读,打消顾虑,激发教师开发与实施校本课程的热情,并通过本校在校本课程实施中的点滴经验——搭建“主题式”校本课程平台,营造特色校园文化建设,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

关键词:校本课程主题式校园文化建设朋友聚会,因为都是老师,话题自然离不开教学。

我顺便问了句:“你们学校开展校本课程了吗?”朋友们都笑了:“语、数、英都来不及上了,谁还上校本课?”“什么是校本课呀?”可见校本课程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

也由于老师们的不重视,校本课程在实际操作中遭遇到了冷落的尴尬情境。

校本课程是由学校或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环境和内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是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一个组成部分。

更新理念——校本课程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校本课程并不神秘校本课程是专家们做的事?许多教师有疑惑,校本课程很复杂,它需要经历:需要评估→确定目标→校本教材开发→实施→评价体系→反馈→调整→再实施→再反馈的过程,需要建构太多的观念:质量观、课程观、评价观等,这似乎是专家们的事,我们一线教师哪能完成?以致于我们在“校本课程”的实施中止步不前。

其实校本课程并不神秘,它赋予了我们更多的自由权。

1.校本课程的课程开发从本质上看是教师在学校一级对课程进行规划、设计、实施与评价的所有活动2.校本课程在定位上是以兴趣性为主,非学术性质。

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指向,课程开发的主体是教师而不是专家3.校本课程以综合实践活动为教学载体,将学习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4.采取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性学习、交往性学习、实践性学习等多种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进行研究、讨论、调查、考察、参观、测量、设计、制作、服务等具体活动,发展学生的反思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妥善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关系5.校本课程是开放的、多种多样的。

其实,许多学校已开设的选修课、活动课就具有校本课程的性质,只是学校和教师对校本课程开发还处于无意识状态罢了。

也就是说,许多学校往往有校本课程之“实”,而无校本课程之“名”因此我们说,校本课程就在我们身边,它并不神秘,也不是高不可攀的。

二、学生在校本课程中综合能力得到了提高校本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主的课程,课程开发的目标和方向正是发挥学生的个性和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我们的教育方向正向能力化、素质化、个性化、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知识是一把利剑,能力则是舞剑的技术”。

你要想在战场上战胜对手,单有一把利剑是远远不够的,再好的剑在不会舞剑者的手中,也发挥不了什么作用。

也就是说,你必须要有高超的舞剑技术,才能最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反过来,一个高超的舞剑能手,如果没有一把锋利的宝剑在手。

他的本领同样也表现不出来。

因为没有赖以战胜敌人的武器,结果同样也不免要失败。

因此,开发校本课程不仅不会影响学业成绩,反而会起到促进作用,我们应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三、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得到了培养、锻炼和提高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教师在学校确定的大方向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思路确定开设课程,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什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哪些,如何呈现这些内容,教学效果如何评价等等。

因此就必须改变以往的角色定位,从单一的教授者、课程的消费者的角色,定位为既是教授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

教师在开发的过程中,课程知识得到积累,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将约束在单个学科中的教师的专业特性扩大到学校教育的主体;将与课程有关的决策重点从原先的“上意下达”的方式转变为教师之间的“讨论”方式;教师既是教学的实践者同时又是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因而大大增强了行动研究的意识和能力。

四、校本课程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

校园文化建设的终极目标就在于创建一种氛围,以陶冶学生的情操,构筑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校园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创造力,优秀的校园文化能赋予师生独立的人格、独立的精神,激励师生不断反思、不断超越。

从本质上讲,校本课程开发就是一种文化建设。

我们把这种文化建设建立在本校原有的文化底蕴上: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以“做生活的小主人”为主题,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营造出我们的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

“做生活的小主人”——主题式校本课程教学模式初探在实施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应用的初期,我们根据学校、老师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循序渐进,不断探索,逐步深化的做法,不断完善“做生活的小主人”主题式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

我们主要分五个阶段进行有效的研究。

一、学习培训——磨刀不误砍柴工刚开始进行校本课程的实践时,我们遇到很多的问题、很多的困难。

包括:对课程本身的理解;对校本课程题材的选取;目标的制定;资源的开发;活动实施的手段与方法;如何进行评价等等。

在实施过程中发现: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是实施的关键。

但要想改变一个人的传统思想,非常难,如同要去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只有让他认同、内化才能变成自觉的行为。

如此艰巨的工作该如何入手呢?我们采取集体学习研讨和自学相结合的办法,学习校本课程的内涵与基本理论、心理辅导等理论,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融入到实践工作中。

通过这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学习培训,老师们对校本课程的性质、目标、构建等认识、理解逐步清晰和加深,从而使“主题式”课程的开发、实施、试验有了基础和保障,得以顺利开展。

二、布置一个主题,尝试开发,积累素材——迈出实质性的一步我校布置的主题是“生活教育——做生活的小主人”。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

为使校园文化更富生活气息,让学生在充满生活化的教育之中学习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学生的生活和成长入手,开展做生活的小主人系列活动,突出“实践性”。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自理;在实践中懂得合作;在实践中动手又动脑,培养创造力。

一、二年级老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设置的学习内容为:开展了生活与安全、生活与健康、生活与礼仪等校本课程的学习和实践,使低年级学生初步懂得健康、礼仪、安全等生活知识,并能学会运用,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至六年级老师主要制定了生活与科学、生活与审美、生活与学习等内容的学习和实践。

生活与健康、生活与礼仪、生活与安全等内容在低年级学习的基础上,适时安排礼仪月、安全月、健康月等专门时间进行巩固提高阶段的学习。

刚开发的教材是最原始的,当然存在着许多的不足。

但是我们的校本课程却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你会发现老师们新课程理念的快速成长。

“做生活小主人”校本课程的教学体系如下:生活与健康:通过讲究卫生、我不挑食、天天锻炼身体好等板块,使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养成不挑食、讲究卫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的好习惯,有积极自信生活的意识。

生活与礼仪:通过讲文明、讲礼貌、学礼仪等板块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养成家庭礼仪、校园礼仪、社会礼仪三方面的文明礼貌的言谈举止。

掌握初步的礼仪,待人有礼貌。

懂得礼节,待人热情大方,在学校、家庭、社会中言谈举止文明。

初步了解不同地区和时期的礼仪文化,做到尊重他人,彬彬有礼,与人友好相处。

生活与安全:学习校园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发生意外时自护等生活中的安全常识,并能树立安全生活的意识。

初步懂得生活中要注意安全,学会自理。

初步掌握各项安全生活的技能,能学会自护。

掌握安全自救的技能,形成安全生活的意识和习惯。

生活与审美:通过设计自己的良好形象、美化自己的小居室、说说生活中的美、才艺展示等板块,逐渐增强学生的审美情趣,逐渐提高生活的品位。

发现生活中的美,有初步的审美能力,能美化小居室,喜爱艺术。

有积极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欣赏能力。

有一两项个人才艺。

生活与科学:通过“生活中的为什么?”、科普知识展示、生活中的小发明等板块,引导学生了解科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积极运用自己学到的科普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

在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喜爱科学,学习常用的生活小常识。

不断增强科学意识。

积极运用自己学到的科普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疑难问题。

在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中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

生活与学习:通过科学地利用时间、生活中的为什么等板块,培养学生社会即学校,生活即学习的思想。

如:组织整理书包(归类)、组织系鞋带、穿衣比赛等,使学生建立在生活中学习、学习中生活的理念。

书上有我们学不到的许多知识,有些知识只有在生活实践中才能得到。

三、循序渐进,开展主题式实践活动——动起来就会有收获每个主题又分为许多的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的完成大概需要3——4节课,一个月左右,开展实践活动。

每个教学情境的活动安排步骤基本上是:1、布置并说明活动目的和活动要求。

2、收集资料(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

3、整理资料(个人或小组合作完成)。

4、汇报活动成果。

根据家乡的特色:椒北的手工艺制作发达,我们在“生活与审美”编排了“可爱的小工艺品”,实施情境式的实践活动。

主题活动:可爱的小工艺品1.认识、了解各种艺品的种类及用途①课前布置学生搜集2~3件自己喜欢的小工艺品(可以是自己做的)带到课堂上,从为什么喜欢、用什么材料做的、有什么用途等方面展示、介绍自己搜集到工艺品。

②教师利用CAI课件展示学生感兴趣的工艺品图片,并引导学生评价其中主题鲜明、制作工艺佳的作品。

③总结出工艺品的主要用途有美化环境、传递友情、其它生活用途等功能。

2.设计、制作友情贺卡这项主题活动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老师只规定做一张贺卡,形式、内容、用途由学生自由选择。

设计、制作前必须注意:①明确作品的用途只有明确用途,才能根据用途来设计形式和内容。

比如:一名学生要设计一张贺卡送给张三过生日,张三属牛,就不能在贺卡上画只老鼠了。

②在活动中让学生掌握正确选择和使用剪刀、小刀、胶水的方法。

剪刀、小刀都属于锋利工具,易使人受伤,使用时要注意安全③学生设计活动时,引导学生先构思,并填好设计方案表,再按方案进行制作,养成有目标工作的良好习惯,同时也注意培养学生的技术设计能力④制作完成后,进行展示活动。

学生讲述自己的创意、用途、先材、注意点等,开展赠送工艺品或美化教室等活动3.剪纸配画这一活动较前一个活动更具艺术性和创造性,它要求学生将各种图案进行奇思妙想地创意、组合、粘贴成新的图案,并说出自组图案的创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