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一、概述
(一)界定
中学艺术学科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依据单元规划的结果,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的分析。
教材教法分析能明确单元教学材料结构、发掘单元育人价值,提炼单元核心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策略与方法,确定单元目标维度,是单元教学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环节。
(二)依据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是教师基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依据单元规划结果,结合教师经验,对学习材料和教学策略与方法进行分析。
(三)任务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包含了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两个任务。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包含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四个部分;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包含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和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两个部分。
(四)方法
1. 分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1)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需从选用的教材内容、教学材料的处理与组成等方面入手,明确单元结构主线。
(2)发掘育人价值:需从“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方面发掘单元中的艺术学科特有的育人价值。
根据内容特征明确本单元育人价值挖掘的重点。
(3)分析单元核心内容:需梳理单元学习内容,单元学习内容包含了核心内容和教学中的具体素材。
首先关联教学素材与《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梳理和分析内容素材,为确立学习目标做好基础准备。
其次结合学科教学基本要求的具体内容与要求,明确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清学习内容主次,明确这些内容的学科学习价值。
(4)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需依据教学内容、目的和任务的特点、学生的年龄特征、学校的条件和教师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首先教师须将自己的个人行为
与能促进学生成就的教学实践活动相结合,选择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能充分呈现教学内容,并体现多样化和灵活性;其次是对学习的材料、设备、展示方式、教室空间等进行有效的设计和优化,同时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合作分享 2.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
明确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的核心内容:在分析教学材料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单元核心知识与技能,设计大致的学习经历。
二、规格与说明 (一)流程
图2.1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流程图
说明:
本书流程图中的虚框部分是上一章节的结果,实框部分是本章节必须的工作任务顺序。
分析内容与方法:包含分析教学材料的结构、发掘育人价值、梳理核心内容和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四个部分
确定目标维度:包含确定知识与技能、设计学习经历。
(二)属性表
单元教材教法分析配有“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属性表”和附表“中学艺术学科核心能力矩阵”,教师可结合“问题导向”进行思考,用勾选和填写的方式完成“属性表”。
附:
(三)问题导向
1. 分析单元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1)是否从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两方面考虑教学材料的结构?
(2)是否从“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方面明确了本单元的挖掘重点?
(3)是否提炼出了本单元核心内容并根据教学材料对单元核心内容进行分析,明确本单元学习内容之间的关系?
(4)选择的策略与方法是否能促进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学习兴趣,体现合作分享?
2.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
(1)目标维度分析是否从知识与技能、学习经历两个维度进行?
(2)是否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
三、建议
1.需要注意的问题
(1)分析单元核心内容
需要对照《课程标准》和《基本要求》,梳理出本单元学生需要学习的核心内容与具体要求,并根据教学材料对梳理出的核心内容进行分解,明确具体的学习内容、学习水平与需达成的核心能力及水平。
(2)发掘学科育人价值
中学艺术学科育人价值包含“审美立德”、“文化立身”和“实践立行”三个方面,可从教学材料的作品分析、背景解读、学习过程、审美思辨等方面,选择侧重点充分挖掘其中的育人价值。
(3)选择教学策略与方法
中学艺术学科教材教法分析中所选择的教学策略与方法,需针对核心学习内容,体现多样化和灵活性,能充分促进学生投入学习过程,提供多种机会激发兴趣并体现合作分享。
(4)核心能力达成
学习经历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三个方面,明确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及水平可在确定单元核心知识与技
能和预设的学习经历基础上,参照“中学艺术学科核心能力矩阵(待定稿)”完成。
2.可以采用的方法
(1)组织材料结构的方法
教学材料基于单元规划的综合主题和学习内容基础上,结合学校特点和学生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增加、替换、删减、调整等处理,围绕单元的综合主题形成适合中学艺术学科学习特征的内容结构。
(2)提炼核心内容的方法
核心内容基于单元综合主题,需在结合《课程标准》和《教学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联系该单元所涉及的教学材料进行提炼。
核心内容建议集中在单元规划中涉及的二至三个课程内容,涉及的具体学习内容与要求不高于《基本要求》的规定。
(3)预设学习经历的方法
学习经历包含“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及需达成的“核心能力”三个方面,可参照单元教材教法分析属性表中学习经历部分进行预设。
“过程与方法”要根据学科的学习规律和学生的学习习惯,考虑针对性和多样性,“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需与该单元挖掘的学科育人价值相一致,“核心能力”是该单元学习内容与要求的具体表现。
四、案例
单元综合主题:运用艺术综合手段的特定主题创作
课程单元:艺术内容、艺术创作
教材内容: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挑战自然抗灾害《龙卷风》中造奇迹》1.分析单元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本单元选自上海市高中《艺术》教材高三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挑战自然抗灾害《龙卷风》中造奇观”。
整合信息技术与艺术课程,结合校园影院,增加了完整观看影片、微主题电影制作和中西方灾难片之比较的内容【问题导向1-(1)】。
本单元从审美立德、实践立行的育人角度,探索微电影中“技术+艺术”的表达,在拍摄和制作灾难镜头的过程中,乐于探索,乐于与同学分享,思考感受中西文化背景下的艺术创作风格不同,并对中国灾难片的发展和电影技术发展产生一定的思考【问题导向1-(2)】。
本单元要求能了解艺术内容,进行艺术创作【问题导向1-(1)】,涉及到识别影视作品中的基本创作手法,理解学会画面、声音、蒙太奇等基本要素在微电影创作中的运用,体会同题材影视作品不同创作手法带来的不同创作效果,分析影视作品中的个性化创作手法和多种艺术综合手段,尝试使用综合性手法表现自然灾难主题,尝试使用综合性手法表达进行微电影创作等艺术知识。
本单元需达成的核心能力和水平为能解释和评价艺术现象和艺术作品,能分享艺术经验和艺术感受,能运用不同手段和形式进行艺术构思与创作。
本单元各学习内容之间主要为递进和从局部到整体的关系。
【问题导向1-
(3)】利用校园影院集体观影,选取丰富的、典型的、质量高的电影片段供学生进行赏析,让学生在视听的享受中获得感悟;实践体验贯穿整个单元教学,通过影片欣赏、剧本设计、微电影拍摄等活动,启发学生创意思维,让学生能够进行有章法的、大胆的艺术创造。
【问题导向1-(4)】
2.确定单元教学目标领域
《运用艺术综合手段的特定主题创作》从知识与技能维度,学习目标是知道影视作品中的创作手法,学会用综合创作手法拍摄以自然灾难为主题的微电影。
从学习经历维度,学习目标是以模仿、讨论、合作、交流和评议等方法,体会中西文化背景下的不同艺术家创作表现的个性差异,对电影发展方向产生一定思考。
【问题导向2-(1)】能解释技术发展对影片艺术表达产生的影响,评价中西文化背景下的同题材影视作品,能与同伴分享微电影创作经验和感受,能运用综合艺术手段进行表现自然灾害主题的微电影构思与创作。
【问题导向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