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教法概念:是以中学体育教材为研究对象,探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如何以教材为基本依据,正确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之间的关系,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动积极性,完成体育教学任务的分科教学法。
2、体育教学过程概念:指学生在体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指导下,积极主动的掌握系统的体育、卫生保健知识、技术技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发展个性体能,形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学与实践活动统一的过程。
基本要素:教师、学生、教材、传播媒介、教学目标。
3、为何学习中教法:①使学生在已有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能够正确分析中学体育教材,确定教学任务,并能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来实现教材目标。
②能够根据不同教学对象的特点,确定相应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提出教学的基本要求,较好的把握教学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③使学生能够了解各教材之间的纵横联系和对身体锻炼的价值,立秋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手段的选择科学合理。
4、中教法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生,教材和教学方法、手段,教学目标五个要素和他们在教学过程中的互相关系以及这种关系引起的矛盾和解决这些矛盾的规律。
教师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组织和实施者,学生是教学过程中教学的主体,教材是知识的源泉。
5、教学方法概念: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了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所采用的凡是与手段的总称。
教学方法包括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
特点:多样性、发展性、综合性、可补性。
教学方法的总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创造新法。
6、教学方法种类:①语言教学法②直观法③实践教学法7、语言教学法:①讲述、讲解法②谈话法③讨论法④读书指导法定义:是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是以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为重要认识媒体的教学方法运用讲述、讲解法的注意事项:①讲解要目的明确,并具有教育意义②讲解要通俗易懂,精炼生动③讲解要富有启发性④要注意讲解的时机和效果8、直观法:①示范法②观摩法定义:以直观为主的教学方法。
运用示范法的注意事项;①示范前教师要有明确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以保证师范的效果②师范时,选好位置和方向,尽量使每个学生都能观察到示范对象及示范过程③要引导学生观察示范对象的主要特征和动作方法,要启发学生边观察边思考,把感知和理解结合起来,事学生掌握全面正确的知识④把示范与讲解结合起来,采用教具的演示时要注意时机和效果。
观摩法分类:准备性观摩、进行性观摩、总结性观摩9、实践教学法:①练习法②实习作业法运用练习法应注意:①使学生明确练习目的、要求,并在相关理论指导下练习②指导2学生掌握正确的联系方法③运动负荷与联系密度要合理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特征④练习方式要多样,注意经常贯彻循序渐进的原则⑤及时检查和评定练习质量,使学生了解情况,并及时纠正练习中的错误动作10、中教法的任务:①使学生正确理解学校体育在教育和国民体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及其重要意义;贯彻体育教学大纲,科学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方法,合理地运用教学原则以及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识,激发全体学生锻炼身体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②努力钻研体育教学大纲和教材内容,熟练地掌握体育与卫生保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技术,合理地运用教学方法和组织方法。
③根据学生具有在职性、示范性和成人性的特点,在加强教育理论和基础理论讲授的同时,应注意加强语言表达、动作示范、文字表述,教学组织、自学和科研的方面能力的培养,并提高学生在掌握技能过程中对各种矛盾与困难的分析能力和灵活运用教法的能力。
11、体育教学目标:①全面锻炼学生身体素质,增强学生体质。
②掌握体育与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
③发展学生的运动特长,为国家培养输送体育后备人才。
④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实现。
四大目标的基本途径是: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12、体育教学原则:①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②从实际出发原则③全面发展原则④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原则⑤直观性原则⑥循序渐进原则⑦巩固与提高相结合原则⑴自觉性和积极性原则:是指为使学生明确教学任务,积极地学习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精神和创造力,对教师和学生提出的基本要求。
⑵从实际出发原则:是要求体育教学内容、组织教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等,都要符合学生的年龄、性别、体育基础、体质状况,以及学校的场地、体育器材设备、季节气候、班级人数等实际情况⑶全面发展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求教材内容的选择和安排要全面多样,使学生身体的各个部位、系统器官的机能、各种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都得到发展。
⑷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原则:是指在体育过程中,为有效增强学生的体质,根据教学目标。
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教学条件,在合理安排学年、学期,每次课和课中每项教材的运动负荷方面对教学提出的基本要求。
⑸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卫视使学生感知到身体练习的生动形象和建立正确的动作表象,提高教学的效率,对体育教师利用多种直观方式,刺激学生的各种感觉器官而提出的基本要求。
⑹循序渐进原则:是指为了使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能够掌握所学的体育知识、技能,并使体质得到有效加强,对体育教学内容、方式的选择和运动负荷安排的系统性提出一系列基本要求。
⑺巩固与提高想结合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不断地发展体能,增强体质而对体育教学提出的一系列基本要求。
13、教材教法:是将教材、教学方法与学生实际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因此,研究体育教材教法首先应研究基本的教学方法理论。
14、体育教学方法是如何分类的?①依据师生双边关系进行分类,可分为讲授法、学习法②依据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分类,可分为传授理论知识法、技能教学的方法、锻炼的方法和教育的方法③依据教学活动中获得信息的来源分类,可分为语言法、直观法、练习法④依据教学活动中获得信息的性质和功能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基本信息手段和方法与辅助信息的手段和方法⑤依据体育教学方法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可分为教育学中的一般方法和体育中的特殊方法15、体育教学方法的特点:①教学的组织与教法相结合②练习应与保护和帮助相结合③练习法和恢复法相结合④教、学、练相结合16、实践课教案主要包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组织教法与学生的学法,各部分时间和各项内容的教学时间以及联练习次数、场地、器材、课后小结等17、实践课教案编写要求:⑴、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②技能目标③情感目标④运动负荷目标。
课的密度:①一般密度(各项教学活动的时间/总时间)②练习密度或运动密度(练习时间/总时间)③专项密度(某项练习时间/总时间)为何要确定课的教学目标:一节课的教法、学练法、组织方法与手段,练习次数都是围绕课的教学目标来选择和安排的,因此,正确的确定课的教学目标是教案质量的重要环节。
主要依据:①单项教材教学目标所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②结合大多数学生的具体条件实际水平来确定。
确定教学目标的要求:全面、具体、切实可行⑵、安排课的内容、组织教法和学练法①课的内容构思:首先考虑基本部分教材,然后研究分析各项教材的重难点、完成方法、辅助练习、诱导练习。
②课的组织教学与学练法的构思:a、根据教学内容、目标、学生情况、场地器材情 b、教师如何活动,学生如何活动,怎样通过队伍调动使各部分紧密结合。
⑶、合理安排课的各部分时间①开始部分1分钟、②准备部分8-10分钟、③基本部分28-32分钟、④结束部分3-5分钟⑷、预计课的生理负荷和练习密度(影响负荷因素)①实践课类型:考试课、新授课、综合课、复习课②教材性质和数量③课的组织水平④学生年龄特点⑤受下节课的制约⑥气候条件和场地器材状况。
⑸、考虑本次课所需的场地器材状况①场地的选择要相对集中,以利于教师指导和调动队伍②充分利用学校器材、场地,增强学生练习次数③一般在教师活动一栏画一个场地示意图④课后小节(是教案不可缺少的部分)a、教学目标完成情况b、教学方法是否恰当c、学生的学练法是否需要改进d、有何改进措施18、实践课教案分类:表格式、文字叙述式、卡片式19、体育课课时计划的基本术语:①体育课的任务②动作要领③重点④教材难点⑤一般性身体练习⑥专门性身体练习⑦教学组织⑴制定体育课任务的基本要求:①一般在开头部分书写②任务应全面③任务应具体(具体是指,本次课要实现的教学目标应通过明确的手段并且是具有本次课特点的可实现的目标。
)⑵动作要领:是指身体练习的技术基础,它包括身体练习的主要环节及其动作顺序。
⑶重点:分为教材重点和体育课重点。
①教材重点:是指身体练习的主要部分,即某一个身体练习的技术关键或技术环节的重要连接部,教材重点是客观的,它不以学习对象的不同而改变。
②体育课重点:一节课的主要任务或主要教材⑷教材难点:是指学生对某种教材在技术上不易掌握的部分。
⑸一般性身体练习(准备活动):指为了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或充分全面调动学生的机体,使之进入良好工作状态而进行的活动,一般性练习多勇于一般性准备活动和课课练的教学活动,同时一般性练习也用于不同教学内容之间的衔接。
⑹专门性练习:分为辅助性练习和诱导性练习。
是指为了学习某项基本教材而选用的身体练习。
⑺教学组织(组织教法):是指教学的分组与分组教学,队列与基本练习队形,体育器材的摆放与分配以及教师指挥与示范的位置,课堂常规的建立与实施。
20、课的设计:是指在备课过程中,明确本节课的指导思想和主题。
对整个教学过程及其各个环节、各个步骤、每项教材教法进行认真的研究后,拟定出的比较详细的实施构想。
21、课的设计的内容:①确定课的进行任务、重点、难点②确定课的类型和教学手段③分析教材的意义④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⑤语言的运用⑥拟定辅导性教学措施22、课的设计的要求:吃透两头(教材和学生),把握目的(学科教学、单元教学和本次课的目的),抓住重点、剖析难点、筛选教法、精心安排。
课的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教材教法的关系。
23、体育教学中的口令,一般按类别可以分为队列口令、基本口令、数字口令、武术口令、信号口令等几个方面。
24、口令:是用语言与信号按照一定的口令词句,遵守规定的程序来表达的指示。
25、列队口令分类:①由预令和动令组成的口令(齐步—走、向左转—走、向左-—转)②只有动令的口令(立正、稍息、坐下、起立)③进行中的口令(行进中的口令,一般动令落于右脚,但也有例外,“向左——转”走时,动令就应落于左脚。
)26、下达口令的基本要求:①发声部位要正确(胸腔、口腔、头腔三个部分产生共鸣)②掌握好口令的节奏③发口令时要注意音量有大有小,有强有弱④注意突出主音和运用调声27、口令对体育教师的要求:①位置选择(要选好适当的指挥位置,横队时,站在队列中央前,纵队时站在队列左侧先头,变换位置时要用跑步过去)②身正为范,学高为师③加强口令技术的基本功28、基本体操的口令:呼数口令和指示性口令基本体操的口令,既要喊得清晰、洪亮,又要自然,应根据动作的特点,按照动作的节拍、速度和振幅的大小,而有强、弱与长、短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