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12浅析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和反作用

12浅析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和反作用

浅析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和影响——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摘要:政治、经济与文化是构成社会发展的基本要素,三者并驾齐驱,共同发展才能使我国更加昌盛和富强。

然而在许多的研究资料中,我发现人们对于文化的认识只是停留在其为社会的一般精神享受上,对其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却知之甚少,通过学习经济社会学,我对文化与经济有了深层次的了解和认识,我觉得有必要对其进行研究一番,本文就是从经济社会学的角度出发,主要探讨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和作用的。

关键词: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经济文化文化经济前言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究竟起着什么样的作用?马克思曾经精辟论述过物质与精神、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

他指出,一方面,“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另一方面,精神和上层建筑相对于物质和经济基础又不是消极被动的,精神对物质、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巨大的反作用。

尤其是当今社会、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起来起突出,文化深深地熔铸于社会生产力之中,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力助推器。

可以说现在社会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文化的发展有力的促进经济的增长。

本文主要从文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两者的关系,并注重分析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与影响。

一、什么是文化随着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当今世界文化和经济日趋一体化,经济中有文化,文化中又有经济,文化力和经济力相互交融,形成一种全新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力量。

要研究文化对经济的影响,就首先要弄懂什么是文化?文化的定义是什么?查阅了许多资料,发现目前国内外有多种定义,但总体来说,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文化包含了物质,精神、制度、行为四个层面;而从狭义来看,通常是指观念形态的文化。

它是一种由公民所约定俗成的或习惯性的具有时空性的一组或一个带有一定固定性的集体生活活动和行为活动的模式。

它包括了历史遗留的精神行为、民族思想意识、地域国家观念、人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法律等的明文规定、知识及其传承等。

文化的外在表现为一个国家的整体文化素质,教育水平,科学工作者所占比重,科技,人才,人口素质,创新意识观念等。

二、文化与经济两者的关系(一)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我们知道,一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的物质文明发展的历史,更是一部文化积累、文明传承的精神文明发展史。

特别是在建设文明和谐社会的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核心竞争力。

一方面文化实力本身就是综合国力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也日益加深,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因素,可以说文化力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发动机、精气神、主心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竞争十分激烈的市场经济中赢得主动,抢占先机。

这是因为文化不仅是精神意义上的财富,其创造的物质财富、推动经济发展的功能越来越重要。

人们非常清楚,现在商品和服务的文化含量日益决定着其产品的竞争力。

例如,国外一些高档品牌,价格与国内同类产品相比之所以高出数十倍甚至上百倍,关键就是文化含量重,品牌的知名度高。

另一方面,文化产业越来越成为重要的经济增长点,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比如,电视传媒继推出500余集电视动画片《喜洋洋与灰太狼》之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投资600多万元的动漫电影《喜洋洋与灰太狼之牛气冲天》创造了9000多万元的票房收入。

特别是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文化消费表现出“口红效应”,文化发展呈现出反周期性,在经济寒流中逆势上扬。

以电影票房收入为例,全国2010年增长超过43%,2011年1、2月份比2010年同期增长110%,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动漫游戏产业在2010年也增长了97%。

因此,文化力的提高,不仅仅能实现文化自身的发展,而且能极大地推动经济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文化对经济具有反作用文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适应现代社会的文化能推动经济的发展,而落后的、与时代经济不相符的文化则会阻碍经济的发展。

文化对经济的反作用具体体现在:第一,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引擎”。

文化与经济的交集就是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同其他产业相比,具有低能耗、无污染、文化资源能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积累和增加价值等特点,是新的经济增长点。

一般地说,经济社会发展程度越高,文化对于综合国力的贡献就越大,占GDP的比重就越高。

资料统计,目前美国各类文化产值约占GDP的25%,为美国第二大产业,意大利约为25%,日本约占17%,英国约为10%,而我国仅占3%,文化产业发展空间巨大,在国家能源紧缺,倡建节约型社会的大背景下,文化产业应该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选择,为我国经济腾飞增添新的发动机。

企业文化的出现也足以证明文化在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成功的现代企业往往有其自身的企业文化,这是企业的核心软件,通过企业文化的强大凝聚力感染力亲和力聚集人心,创造富含着企业文化形象的高附加值产品,企业之间的竞争、兼并或广告宣传大都在文化层面上展开。

第二,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燃料”。

人是生产力中决定性的因素,以人为本,进一步激活人的潜能,可推动社会生产力向前发展。

文化是实现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人越是发展,创造的物质文化财富就越丰富。

现代社会中经济发展越来越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离开高素质人才的经济就会象没有燃料的汽车不过是一堆废铁。

何为高素质人才?除了应该具备精深的专业水平,还必须有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丰富的艺术修养,才能真正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东西,成为杰出的人才。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导言》中列举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巨匠丢勒、马基雅弗利、路德等,他们无不会说四五种语言、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如达·芬奇不仅是大画家,而且也是大数学家、力学家和工程师,在物理学的各种不同部门中都有重要的发现。

正因为如此,病榻上的钱学森向温家宝总理进言,建议加强学校对人文科学和文学艺术的教育力度。

高素质的人才从何而来?答案只有一个:文化教育!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落实广大人民群众享受文化公共产品的权利,保护和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新热情,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和文化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第三,文化为经济发展提供“减震”。

德国思想家兰德曼提出“人是文化的存在”的命题,文化可以滋润国人缺乏信仰的心灵荒漠,刺激日益麻痹的神经,慰藉平淡的生活,充实无聊的时光。

美国学者罗吉尔·基辛提出“文化是人生游戏的规则”的命题,文化的多元化使得社会各阶层都能发现符合自己利益的游戏规则,从文化身上找到情绪宣泄口,有效降低社会动荡的风险和处理社会危机的成本。

在物质需要得到满足以后,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的、精神的、心理的需要,即便是物质层次上的需要,也尽可能地与文化结合起来,这就是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经济文化化和文化经济化,文化与经济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辅相成。

但文化毕竟姓“文”,它具有特定的观念性、精神性的特质,必须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必须防止将文化当作经济来抓,或将经济都套入文化筐中的倾向。

经济和文化是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的复杂程度不亚于自然的有机体,我们对它们的了解并不比对我们身体的了解更多,继续深入探讨这个话题对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是十分必需的。

三、文化与经济融合催生文化经济“文化经济” 这个新概念的特点,就是文化和经济紧密结合,互相渗透,形成以经济为依托的新文化形态,或以文化为内涵的新经济形态,即“文化的经济化”和“经济的文化化”。

文化产业是文化经济化的直接产物,使得文化的作用除了满足人类的精神生活需要之外,本身也能创造巨大的经济价值。

文化离不开经济,经济也离不开文化。

文化对政治、经济的渗透力越强,影响力越大,文化的社会价值就越突出。

随着文化的扩张和渗透,文化与政治、经济日益一体化,文化力与经济力、科技力、政治力、军事力、保障力等共同构成综合国力,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与经济如此高度的融合,所催生的“文化经济” ,将会像“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等产业形态曾经创造的经济成就一样,不仅会加速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提升,再次给国民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巨大活力,而且还能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国民经济更加协调、健康和可持续快速发展。

在经济与文化的融合的方面,许多国家都做得非常出色和成功和出色,以首尔为例案例如下:案例简介:为了让市民能过上更加舒适的生活,需强化和维持城市的竞争力。

但是,目前的后工业社会环境要求我们提出别出新意的战略。

其战略应是亲环境的,参与性的,市民与城市以及其他大城市能够合为一的,产出新的经济附加值的战略。

采取策略大体如下:1、以文化、时尚、主题活动、公共演出、美术展览为城市发展理念,来改善都市文化氛围,为魅力城市建设提供绿色空间。

2、整体实现未来的电子政府,形成开放的市政文化。

让市民通过网络参与政策讨论。

为市民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形成展示创意和想象力的空间。

3、清溪川复原工程。

在保留历史遗迹的基础上,开发具有都市特色的文化旅游资源。

使清溪川可持续发展。

4、创造舒适便捷的交通环境,提供更安全的服务,使运营体系更有效率。

这个案例的名字叫“首尔文化经济”,这些策略把文化和经济密切的联系到了一起,促进了首尔当地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并由于其策略的创意性,引起了国际反响,并在当年荣获了许多奖项。

这个案例也生动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只有将经济、文化与网络密切联系融合起来,国家才能繁荣和富强。

四、文化对经济的影响文化与经济是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关系,其间的关系是显而易见的,经济基础决定了文化观念,文化观念也反作用于经济建设。

长期以来,文化之所以被当做上层建筑,是由经济决定的。

这种观点从社会结构构成以及社会基本矛盾的角度来看是对的,但是,从功能的角度看,则是片面的。

从文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一功能角度看,文化属于基础结构的层面,在推进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基础性作用。

纵观历史,国家的兴衰、世界力量中心的转移、科学中心的转移等,表面看来取决于技术、资本、资源、军事实力等物质层面的东西,实际上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制度、信仰、理念等精神层面的文化。

社会经济活动必然受文化背景的深刻影响,没有一定的社会和特定的民族文化,经济就无从谈起。

其实,经济本身就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经济是文化的经济,世界上没有非文化的单一经济形式;反过来看,没有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文化也不可能繁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