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谢淑云)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谢淑云)
1200 1000 800 600 400 200 0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2 0 1 8 1 6 1 4 1 2 1 0 8 6 4 2 0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0 0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Year
Incidence of Measles in China,1964-2001
表3 1994年4月4日-5月17日某县麻疹按日分布
发病日期 4月1日 4月2日 4月3日 4月4日 4月16日 4月17日 4月18日 4月19日 4月20日 病例数 0 0 0 1 3 2 7 10 11 发病日期 5月1日 5月2日 5月3日 5月4日 5月5日 5月7日 5月11日 5月12日 5月13日 病例数 34 22 12 3 5 2 1 2 4
0 发热 头痛 呕吐 恶心 乏力 颈项强直 巴氏征 腹痛 咳嗽 克氏征 腹泻
症状
图2B
病毒性脑膜炎病例症状和体征的频数分布图
流行强度的描述
常用指标
感染率 罹患率(总罹患率) 死亡率
基本概念
散发 爆发 流行(局部、大流行)
三间分布的描述
时间分布
绘制疾病暴发的时间分布图,表示暴发的开 始、高峰、终止的整个时间动态过程。 按病例的不同地点进行统计,计算罹患率或 绘制标点地图,或按照活动场所或其他有关 资料(如停留时间)等污染区或/和暴露区。
1日
发病日期
图3A 1994年4月4日-5月17日某县麻疹发病时间分布 图(按日)
9 4月 日 11 4月 日 13 4月 日 15 4月 日 17 4月 日 19 4月 日 21 4月 日 23 4月 日 25 4月 日 27 4月 日 29 日 5月 1日 5月 3日 5月 5日 5月 7日 5月 9 5月 日 11 5月 日 13 5月 日 15 5月 日 17 5月 日 19 5月 日 21 日
≥45
合计
资料的描述性研究
表1
症状 恶心/呕吐 咽喉痛 咳嗽 头痛 腹痛 肌肉痛 腹泻 胸痛 晕眩 耳聋 耳鸣 便秘
拉沙热症状和体征的频率分布 (N=34~44 )
频率(%) 80 80 68 57 57 46 43 39 25 18 16 5 体征 发热 咽炎 血压和脉压降低 腹部压痛 蛋白尿(≥2+) 淋巴结病 白细胞减少(<400/mm ) 面或颈部浮肿 有舌苔 结膜炎 出血 锣音 肌肉压痛 瘀斑、瘀点 皮疹 痉挛、惊厥
2 0 1 8 1 6 1 4 1 2 1 0 8 6 4 2 0 8 8 8 8 9 9 9 9 9 9 9 9 9 9 0 0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百分比
50% 40% 30% 20% 10% 0%
吐 嗽 痛 痛 泻 痛 眩 聋 鸣 痛 /呕 咳 头 腹 痛 腹 胸 晕 耳 耳 喉 咽 肌 肉 便 秘
恶
心
症状
图1
拉沙热症状的频率分布图
表2 病毒性脑膜炎病例症状和体征的频数分布 (N=101)
症状 发热 头痛 呕吐 恶心 乏力 颈项强直 巴氏征 腹痛 咳嗽 克氏征 腹泻 频数 100 84 83 46 41 28 9 7 4 3 1 频率(%) 99% 83% 82% 46% 41% 28% 9% 7% 4% 3% 1%
公式推算法(适用于对数正态分布资料且潜 伏期较短的疾病)
M1、M0 、M2分别为16%、50%、84%位数发病 时点 平均潜伏期x=(M2-M0)(M0-M1)/[(M2-M0)-(M0-M1)] 共同暴露时间:T=M0-X
举例 某幼儿园某年风疹爆发病例发病时间分布表
发病日期 6月21日 6月22日 6月23日 6月24日 6月25日 6月26日 6月27日 病例数 1 2 3 8 9 6 5 积累百分数 2.3 7.9 15.8 36.8 60.5 76.3 89.5
(按周)
流行曲线
绘制
Y轴表示病例数, X轴表示时间间隔 (小于潜伏期:1/3 to 1/4 ) 制作特定地点或群体的流行曲线图 特殊事件的描述
有关事件的时间顺序
危险因素或致病因子暴露的时间或时期
病例及接触者中出现临床表现的时间
采取治疗、预防、控制等干预措施的时间
潜在的相关事件或异常情况出现的时间
6月28日
6月29日
2
2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8/3~ 3/4 4/4~ 10/4 11/4~ 17/4 18/4~ 24/4 25/4~ 1/5 2/5~ 8/5 9/5~ 15/5 16/5~ 22/5 23/5~ 28/5
例 病 数
发 星 病 期
图3B 1994年4月4日-5月17日某县麻疹发病时间分布图
按人群特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全面描述病 例特征,发现病例与普通人群的不同。
地点分布
人群分布:
三间分布
时
1200
25 20 15 10 5 0 1 2 3 4 5 6 7 8 9 10
人 地
1000 800 600 400 200 0 0-4 '514 '15- '45- '64+ 44 64
病例 对照 合计 OR= 95%CL: χ 2 = P值
有 既往病史
无
合计
整理表H 川崎病与地毯清洁剂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 对照 合计 OR= 95%CL: χ 2 = P值
有
使用地毯 清 洁 剂
无
合计
整理表I 川崎病与家庭收入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
病例 <15 对照 合计
OR
15~
家庭年均收 入(千美元) 30~
12 10 8
Supper Snack 4 10 a.m. a.m. 2 a.m. Flight time 1 p.m.
Cases
6 4 2 0 12AM
12PM March 13
12AM
12PM March 14
12AM
Onset (3-hour periods)
图4 1984年3月13日~14日伦敦至美国飞行途中的乘 客沙门氏菌病爆发发病时间分布
为实际资料分析提供纲领和指南 草拟资料整理表
又称预期分析表(一系列)
可按逻辑顺序
可由简单到复杂
可由描述到分析
讨论二
你在资料分析中常用的 频数分布表有哪些?
资料整理表
资料描述整理表
1类:临床特征描述 2类:三间分布描述
3类:2×2表(因素和疾病之间联系的基本表) 4类:分层分析表(混杂因素、效应修正) 5类:剂量反应关系 6类:配比病例对照研究
规定变量的取值方法
如:男性=1,女性=2,缺失=9 录入资料时有章可循,正确地处理不可接受数值 可与录入同步( Epidata ) 质量控制 :范围核对 逻辑核对 不能因调查结果不在取值范围而将数据随意改动 现场审查,列出病例一览表
审查
及时纠正数据错误
资料分析策略的制定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
浙江省CDC 谢淑云 cfetpxsy@
培训目的
通过本章学习,学员应该掌握
调查资料的整理分析思路
描述性分析中统计图表的应用
联系强度指标的计算及意义
调查资料分析计划
讨论一 请列出你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资料处理的基本过程?
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步骤图
1000 800 600 400 200 0 64 66 68 70 72 74 76 78 80 82 84 86 88 90 92 94 96 98 00
Year
Incidence of Measles in China,1964-2001
1400
incidence per 100,000 population
产生假设 决定验证假设所需的资料 为得到所需资料,设计调查表和资料整理表 收集资料 数据录入和整理资料 描述性分析:病例计数、频数分布、构成比、率
联系的测定:四格表、显著性检验、可信区间计算
分层分析:评价混杂因素和效应修正作用
必要时作多因素分析 必要时进一步深入分析 合理解释结果 , 评价因果关系
资料的整理
4月21日
4月22日 4月23日 4月24日
5
3 3 4
5月14日
5月15日 5月16日 5月17日
2
3 4 1
4月25日
4月28日 4月29日 4月30日
1
7 14 28
5月18日
5月19日 5月20日 5月21日
0
0 0 0
病例数
4月
10
15
20
25
30
35
40
0
5
4月 4月 4月 4月 7日 5日 3日
3
频率(%) 100 79 66 53 52 48 41 36 36 34 32 25 21 12 7 5
讨论三
请问应该使用什么类型的图来表示?
3% 5%
3%
1% 14%
7% 恶心/呕吐 咽喉痛 咳嗽 头痛 腹痛 肌肉痛 腹泻 胸痛 晕眩 耳聋 耳鸣 便秘
8%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