吗啡(morphine)是阿片中的主要生物碱。
口服给药首过消除明显,生物利用度低。
皮下、肌内注射吸收较好。
1.中枢神经系统:
具有镇痛、镇静、镇咳及抑制呼吸、缩瞳、催吐等作用。
其镇痛作用具有高效性、选择性和立体结构特异性,符合与受体结合药物的特点。
研究证实,吗啡可激动不同脑区阿片受体的不同亚型,呈现多种药理效应。
(1)镇痛作用强大,对各类疼痛都有效。
其镇静与欣快感可消除由疼痛引起的情绪反应,提高对疼痛的耐受力。
镇痛机理系药物激动脊髓胶质区、丘脑内侧、脑室、导水管周围灰质的阿片受体,形成突触前抑制,减少递质(包括P物质)释放,阻断神经冲动传递而发挥镇痛作用。
(2)抑制呼吸激动呼吸中枢的阿片受体,降低呼吸中枢对CO2张力的敏感性,并可抑制呼吸调整中枢,使呼吸频率减慢,潮气量降低。
(3)镇咳激动孤束核的阿片受体,抑制咳嗽中枢,产生镇咳作用。
(4)吗啡可使瞳孔极度缩小,也可引起恶心呕吐。
2.消化道吗啡可兴奋胃肠平滑肌,提高其张力,产生止泻及致便秘作用;也可引起胆道奥狄括约肌痉挛性收缩,提高胆囊内压而导致上腹不适甚至胆绞痛。
3.心血管系统吗啡作用于孤束核的阿片受体,使中枢交感张力降低,产生降压作用。
该作用部分地与吗啡促进组胺释放有关。
吗啡抑制呼吸,使体内CO2蓄积,可扩张脑血管,使颅内压增高。
4.其他提高膀胱括约肌张力,导致尿潴留;大剂量尚能收缩支气管。
吗啡的临床用途有①各种急性锐痛、癌症剧痛、对心肌梗塞引起的剧痛,血压正常者可以用。
②心源性哮喘吗啡配合应用强心甙、吸氧等措施,可以迅速缓解症状。
其机理是吗啡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外周阻力;同时其镇静作用可消除患者的紧张恐惧情绪,从而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呼吸中枢对CO2的敏感性,使急促、浅表的呼吸得以缓解。
③阿片酊等制剂可用于急、慢性消耗性腹泻。
吗啡对中枢神经系统及消化道的影响可引起相应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便秘、排尿困难、胆绞痛、呼吸抑制等。
连续反复应用易产生耐受性和成瘾。
此时一旦停药,即出现戒断症状,常迫使成瘾者不择手段的去获得这类药物,危害极大。
应按国家颁布的《麻醉药品管理条例》严格管
理。
吗啡能通过胎盘或乳汁抑制胎儿或新生儿呼吸,同时能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而延长产程,故禁用于分娩止痛及哺乳妇女止痛。
支气管哮喘、肺心病患者,颅脑外伤及肝功能严重减退者亦禁用。
可待因(codeine)其镇痛作用为吗啡的1/12,镇咳作用为其1/4,成瘾性也弱于吗啡。
常用于缓解中等程度疼痛,也作为中枢性镇咳药应用。
哌替啶(pethidine),又名度冷丁(dolantin)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与吗啡相似,但镇咳作用弱,且维持时间短。
也有扩张外周血管及脑血管的作用。
对平滑肌的影响与吗啡有所不同,不引起便秘,也无止泻作用;不对抗催产素对子宫的兴奋作用,故不延缓产程。
临床用途为:(1)各种剧痛,可用于分娩止痛,但临产前2~4小时内不宜用,以防抑制新生儿呼吸;治疗胆绞痛时,需合用阿托品。
(2)麻醉前给药(3)人工冬眠(4)心源性哮喘。
阿法罗定镇痛作用起效快,维持时间短,主要用于小手术止痛及泌尿外科器械检查。
芬太尼镇痛作用较吗啡强100倍,用量小,作用迅速,维持时间短。
可用于各种剧痛。
与全麻药或局麻药合用,可减少麻醉药用量。
外科小手术时,与氟哌啶醇合用有安定镇痛作用。
本药成瘾性较小。
美沙酮药理作用与吗啡相似但较弱。
主要特点是口服与注射同样有效。
其耐受性与成瘾性发生较慢,戒断症状略轻。
适用于各种剧痛,也可作为戒除吗啡成瘾的替代药物。
喷他佐辛(pentazocin)主要激动κ、σ受体,但拮抗μ受体,成瘾性很小,在药政管理上已列入非麻醉品。
其镇痛效力为吗啡的1/3,呼吸抑制为吗啡的1/2,口服后作用持续5小时以上。
用于各种慢性剧痛。
本药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与吗啡不同,大剂量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二氢埃托啡为强效阿片受体激动剂,其镇痛作用是吗啡的12000倍,用量小,作用短。
反复用药也可成瘾。
主要用于镇痛。
包括选择性COX-2抑制剂在内的NSAIDs都可能引起严重皮肤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