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题

八下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测试题

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测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7年10月8日正式实施《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其中第十一条规定: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使用者,不得通过公众账号发布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禁止的信息内容。

下列对该《规定》的评论正确的是①必要的限制是对权利、权益的一种保护②在“互联网+”时代,这些管理规定与公民的言论自由是相违背的③国家应该充分保护公民的网络言论自由④无限制的自由只会走向自由的反面,给一些犯罪分子可乘之机,造成混乱与伤害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2.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任何公民都受法律约束,不允许有超过法律规定的任何特权②所有公民在司法上平等,在实施、适用法律上平等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有各项权利,平等地履行各项义务④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法律适用范围内的平等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3.现在微博在公共服务、社会公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有目共睹,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在微博上得到了酣畅淋漓的体现。

但是微博言论必须接受道德和法律的规范与约束。

“微博不是完全的个人空间”这说明①自由是无条件的②自由是有条件的③社会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约束、限制的自由是不存在的④自由离不开法治,法治既规范自由又保障自由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④D.①②③4.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日前公布的《互联网跟帖评论服务管理规定》明确提出,自10月1日起,各网站要按照“后台实名,前台自愿”原则,对注册用户进行真实身份信息认证,对于未经认证者不得提供跟帖评论服务。

这说明A.在网络上公民不享有言论自由B.自由只会导致混乱和伤害C.自由不利于社会的进步与繁荣D.自由是有限制的、相对的5.习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我国如此重视法治,是因为法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与我们的自由权利密不可分。

关于法治与自由的关系,认识正确的是A.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相互对立,水火不容C.相互排斥,势不两立D.相互融合,不分彼此6.某纺织厂200多名下岗女工,因生活困难,在未经市公安部门允许的情况下,有组织地到市政府门前静坐示威,要求市政府出面解决工作问题和工资待遇。

她们不听公安人员的劝阻,静坐时间长达20小时,阻碍了交通,影响了市政府的工作秩序。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A.她们在依法行使示威的自由权利B.静坐示威是她们的自由权利,只要不妨碍他人就可以行使C.她们不按法定程序行使自由权利,会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一定的危害D.她们的方式和程序是合法的,但没有示威自由权利7.在社会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存在着“年龄歧视”“学历歧视”“身高歧视”“职业歧视”,甚至“收入歧视”等现象。

面对这些现象,要求我们①敢于抵制不平等的行为. ②运用刑罚严厉打击.③不能听之任之,应据理力争,必要时依法维权. ④树立特权意识,谋求最大利益.A.①③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8.如图,当今女性期望自己在各方面能够同男性平分“天下”,真正彰显出“半边天”的力量和风采。

然而,由于在就业中存在性别歧视,许多职场女性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在与男性竞争中处于下风。

这说明平等就要A.消除差异B.消除歧视C.差别对待D.绝对平均9.一名失去双手的顾客前往餐厅就餐,他请求餐厅服务生给予帮助。

一名年轻男服务生立即坐到他的对面,面带微笑地细心喂食,全程逾半小时。

这一善举被一名顾客用手机拍摄下来,并上传至网络,获得众多网友的赞赏。

网友的赞赏告诉我们践行平等就要①伸出热情的双手,主动地帮助和关心他人.②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不歧视他人.③面对不平等可以听之任之.④敢于抵制不平等行为,必要时依法维权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①③④10.小林的父母下岗了,妈妈靠做钟点工贴补家用。

一天,学校开家长会,妈妈来不及回家换衣服,急急忙忙穿着做清洁工的脏衣服去了学校。

有几个同学在背后指指点点,小林的心里很不好受。

这告诉我们①父母工作卑微,真丢人②要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③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平等的思想和现象④要增强平等意识,努力践行平等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1.河南“大头女孩”秋子,在上海求职中遭遇相貌歧视,随后她向上海相关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经过劳动部门两次调解后,秋子获得了三年的劳动合同。

这说明①每个公民都应具有独立和平等的人格和尊严,不允许受到任何歧视②法律必须保证公民得到平等和有效的保护③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就要反对特权④公民可以用法律武器反抗歧视,维护合法权益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2.关于平等(公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平等是人类永恒的追求②只有维护全社会特别是弱势群体的权益,才能保证社会的公平正义③平等不等于平均,平等是相对的④任何社会都存在一些不平等现象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13.平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要求之一。

践行平等,就要平等对待他人的合法权利。

在现实生活中,体现这一要求的有①设置救助站,对流浪、乞讨人员实行救助②对农村家庭贫困的学生实施“两免一补”③妇女享有与男子平等的就业权利④廉租房只租不售,出租给城镇居民中最低收入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4.我国某著名长跑运动员因查出服用了兴奋剂,而被取消了第一名的成绩并被禁赛两年。

有关部门对这一事件的查处A.维护了比赛的公平,是正义行为B.会遏制运动员的积极性,不利于竞争C.不利于维护运动员的自尊心D.太过于严厉,是非正义行为15.公平和正义就像一盏明灯,照耀人类历史前进的航程。

没有对公平正义的追求,人类将失去文明发展的动力。

我们追求公平正义的意义在于①公平正义能推动社会的发展进步②公平需要有正义感的人来维护③公平正义保障社会成员的生存发展④公平正义要求我们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6.2017年8月26日,位于上海嘉定的某楼盘开盘销售。

此次开盘采用公证摇号方式确定购房顺序。

市民马女士告诉记者,过去买房采用的排队方式常常因为偶然因素,排不到合适的房源,“采用摇号方式很公平,心理上的焦虑少了”。

采用摇号方式售房体现了A.权利公平B.规则公平C.机会公平D.绝对公平17.期中考试结束后,个别班主任打算按照学生的成绩进行排位。

这种做法A.能保证每个学生应得的利益B.能让学生感受到做人的尊严C.有利于学生激发自己的潜能D.是不公平的,是错误的做法18.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要光辉。

下列措施有利于促进公平与正义的有①国务院批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②国务院通过《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③深化医疗体制改革,缓解“看病难、看病贵”问题④完善社会保障机制,扩大养老保险试点A.①②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19.民法总则草案在审议中多次修改“减免救助人责任”条款,最终规定,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

你认为这一条法律规定的价值是A.唤起社会良知,鼓励人们无条件地予以救助B.解除见义勇为者的忧虑,保护受助人合法权益C.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敬业D.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20.《上海市见义勇为人员奖励和保护办法》第十六条:被授予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的人员报考学校或者应聘就业时,在同等条件下,学校、单位应当优先录取、录用。

这一正义的规定体现了对见义勇为者的公平,由此可以看出正义制度与公平的关系是①正义的制度给予人们公平的保障②正义的制度能根除不公平的现象③没有正义制度就没有真正的公平④公平的获得需要正义制度的支撑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1.维护正义需要有一颗同情心。

下列体现这一理念的是A.晓军给他人起绰号讥笑其生理缺陷B.晓亮将变质的月饼送给路边的乞丐C.晓虎热情主动帮助学习落后的同学D.晓华听见溺水者喊救命却偷偷离开22.90后的周传金在上海地铁1号线上海火车站的进站大厅,发现一个小偷正在窃取一个女孩背包里的一部手机。

周传金没有丝毫犹豫,冲了上去,左手死死抓住小偷的衣领,一边大声喊叫,一边把小偷往旁边的地铁站站务窗口拉。

对此,下面理解正确的是①有正义感、为人正直,这是做人应该具有的优良品德②只有有正义感的人、正直的人越来越多,我们的社会才会更稳定、更和谐③有正义感的人,如果看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在他人身上,能够见义勇为、匡扶正义,及时对受害者给予声援和救助④我们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见义勇为的精神,又要做到见义“智”为,要尽量在不伤害自己的前提下,维护正义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23非正义行为,是指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

下列属于非正义行为的有①爸爸醉酒驾车不听劝阻,小明及时拨打“110”报警②在小刚的再三请求下,小芳在考试中帮助小刚作弊③为帮助被欺负的朋友,小峰与小帆将小军痛打一顿④发现乘客遗失的钱包,出租车司机将钱包据为己有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4.2017年9月5日,西安市公安局雁塔分局透露,警方近日成功抓获一名杀人后潜逃十五年的犯罪嫌疑人,等待他的将是正义的审判。

这说明正义A.要求依法使受害者得到救济B.要求依法使违法者受到惩罚C.要求我们分辨是非,惩恶扬善D.要求我们对弱者给予必要的扶助25.2017年9月6日上午,市公交集团领导到“正义哥”严晟工作的地方为他送上了鲜花和慰问金。

几天前,一名醉酒乘客在公交车上无理取闹,抢夺正在行驶中的驾驶员的方向盘。

危急关头,严晟冲上前去全力制止醉汉的危险行为,保证了一车乘客的安全。

这说明①正义是社会文明的尺度②正义要求人民维护个人利益③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④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A.①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二、材料分析题。

(共50分)26.(15分)材料一:孙某和某公司利用网络发布侵犯某死者名誉权的言论,这些言论在公众网络平台快速传播,给死者的家属造成严重的精神伤害。

死者家属将孙某和该公司诉至法院。

法院判决二被告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死者家属精神损害抚慰金。

材料二:预计2017年我国网民规模将达7.72亿,互联网普及率将达55.9%。

网络成为言论传播的一种新方式。

有人认为在我国,借助网络这种自媒体,也不能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诊视自由的表现。

(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6分)(2) 材料二中“借助网络这种自媒体,也不能随意地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是珍惜言论自由的表现”的观点对吗?(1分)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诊视自由?(8分)27.(14分)材料一:我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