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罗庚的故事心得体会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800字我读《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有感800字读了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我知道了华罗庚是一位世界著名的大数学家;他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省金坛县,家里很贫穷,他幼时爱动脑子,因思考问题过于专心常被同伴们称为“罗呆子”,他上初中后,他的数学才能被王维克老师发现,而尽心培养他,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为家里实在拿不出学费而退学,他一生都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但是华罗庚并没有放弃学习,他顽强自学,每天达10个小时以上,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的数学知识。
1928年,华罗庚不幸得了风寒病,落下左腿残疾,可华罗庚依然刻苦研究数学,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读到这里,我很惭愧,我有华罗庚一半的精神,我的数学肯定也很棒的! 在1992年,他在上海的杂志《科学》里发表了《苏家驹之代数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的论文,并得到了清华大学数学系熊教授的重视,从1931年起,华罗庚在清华大学边工作边学习,用一年半时间学完了数学系全部课程,他自学了英、法、德文;1936年,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进修,两年发表了十多篇论文,1946年9月,华罗庚应纽约普林斯大学邀请去美国讲学,1950年华罗庚毅然放弃了美国优越的生活回到祖国,任清华大学教授、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所长、学部副主任等职务,他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用在了数学研究事业之中。
读完华罗庚的成长故事,我了解了一位大数学家一生的不平凡经历,他能在坚苦的条件下学习,而且家里很穷,他不能上学而自学,他学的知识比上学的人学的知识都多,他的数学才能都是靠着勤奋和刻苦,以至于后来还能到清华大学学习和当教授,他真了不起啊!我的学习条件这么好, __不能好好学习呢!想到这里,我的脸刷的红了!我想我现在要好好学习数学,不能老想着数学学不好,不下功夫,遇到拦路虎想逃脱,还有做数学作业还特马虎,把会的也能做错,题也抄错,所以数学老考分少,现在我要记住,要拿出华罗庚的学习数学精神来要求自己,争取把数学和各科都学的棒棒的,我要加油!读名人故事《华罗庚》有感最近,我翻开了《世界名人故事全知道》系列丛书,一看到其中的《华罗庚》,就迫不及待地读下去,了解关于他的故事。
华罗庚是1910年11月12日出生于江苏金坛县一个小商人的家庭。
他天资聪慧,自幼酷爱数字。
19岁那年,他凭着自学的数学功底,指出一位大学教授的论文有错,并写出了《苏家鸲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之理由》。
后来他长大后去了美国。
月薪达20000美元,有小汽车和洋楼。
但他常说:“梁国虽好,非久居之乡!”后来他回到回到祖国,于1958年去世,享年75岁。
读完他的故事后,我被他的故事给吸引住了。
他小小年纪,就能指出一位大学教授论文中的错误,说明他的数学基础很扎实,,才会指出错误,否则一定会弄得啼笑皆非。
而他的爱国精神也值得我们学习,虽然他在美国,薪水很高,但他没有忘记祖国母亲的恩惠,一定要回到祖国发挥他的数学特长,为祖国争光,他这种数学造诣和爱国精神真值得我们学习啊!在我小学的五年生活中,我一直以华罗庚为目标,每天我都做上十几道奥数题,以此增长我的题量。
因此我的数学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这是因为奥数开拓了我的思维,也是因为我的勤奋。
这都是我按照华罗庚写在书上教给我的人生道理。
_华罗庚的故事心得体会。
是呀,“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在我们的中,聪明是在于平时的勤奋练习,成为天才是在于平时的积累,我们按照华罗庚的讲述,好好学习,最终走上成功之路!海联路小学六年级:hhhh63013华罗庚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祖籍江苏省丹阳市。
世界著名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联邦德国巴伐利亚科学院院士。
下面是学习啦带来的华罗庚的读书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成功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件幸运的事,但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
成功不是路边的小石子随处可捡,也不是田间的小草随意可觅。
要成功,需要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在这期间是要经过许多挫折的。
1930 年的一天,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坐在办公室里看一本《科学》杂志。
看着看着,不禁拍案叫绝:“这个华罗庚是哪国留学生?”周围的人摇摇头,“他是在哪个大学教书的?”人们面面相觑。
最后还是一位江苏籍的教员想了好一会儿,才慢吞吞地说:“我弟弟有个同乡叫华罗庚,他哪里教过什么大学啊!他只念过初中,听说是在金坛中学当事务员。
”熊庆来惊奇不已,一个初中毕业的人,能写出这样高深的数学论文,必是奇才。
他当即做出决定,将华罗庚请到清华大学来。
从此,华罗庚就成为清华大学数学系助理员。
在这里,他如鱼得水,每天都游弋在数学的海洋里,只给自己留下五、六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说起来让人很难相信,华罗庚甚至养成了熄灯之后,也能看书的习惯。
他当然没有什么特异功能,只是头脑中一种逻辑思维活动。
他在灯下拿来一本书,看着题目思考一会儿,然后熄灯躺在床上,闭目静思,开始在头脑中做题。
碰到难处,再翻身下床,打开书看一会儿。
就这样,一本需要十天半个月才能看完的书,他一夜两夜就看完了。
华罗庚被人们看成是不寻常的助理员。
第二年,他的论文开始在国外著名的数学杂志陆续发表。
清华大学破了先例,决定把只有初中学历的华罗庚提升为助教。
几年之后,华罗庚被保送到英国剑桥大学留学。
可是他不愿读博士学位,只求做个访问学者。
因为做访问学者可以冲破束缚,同时攻读七、八门学科。
他说:“我到英国,是为了求学问,不是为了得学位的。
”华罗庚没有拿到博士学位。
在剑桥的两年内,他写了 20 篇论文。
论水平,每一篇都可以拿到一个博士学位。
其中一篇关于“塔内问题”的研究,他提出的理论被数学界命名为“华氏定理”。
华罗庚曾说:“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真理的长河中有无数礁石险滩。
只有不畏攀登的采药者,才能登上高峰觅得仙草;只有不怕巨浪的弄潮儿,才能深入水底觅得骊珠。
科学上的每一个真理都是在经历无数次的挫折、失败之后才得出的。
我们要正视挫折,正确对待挫折,只有这样,才能让挫折变成我们走向成功的阶梯。
”看了华罗庚的故事后,我觉得华罗庚有一种热爱科学,勤奋学习,不求名利,献身于他所热爱的数学研究事业的精神。
他抛弃了世人所追求的金钱、名利、地位。
我觉得我们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和他的这种脱俗的境界。
最后我想说挫折可以战胜,挫折孕育着成功,而前提是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精神。
当具备了这些条件之后,挫折就会被你踩在脚下,明天就是拨开浮云见丽日之时。
“天才”不是一下子做出来的。
华罗庚他既是一位天才,也有了不断的努力才成为伟大的数学家。
华罗庚的人生并不平坦。
他父亲40岁才生下他。
他从小贪玩、好动,两条腿比头脑更灵活。
但是他的成绩却不好。
所以常常挨给妈妈骂。
初中二年级,他开始用功了。
特别在数学课上现出数学的才能。
级任老师是他的数学天才的第一发现者。
二十年代中期军阀混战,他在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才学了一年半因为这个混战没办法听断功课,代替父亲背起生活的纤绳。
但是他还是从曼学习的渴望。
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从初中时的那位老师手里借来几本数学书箱。
父亲看见儿子这些书反而给他大发脾气。
他18岁的时候有了两个喜事。
一个是他初中时的那位老师当上校长了。
那位校长的帮助他可以就业了。
还有另一个喜事他结了婚。
他做工作虽然很小的单位但做得很认真。
校长看见他这样勤奋,聘请他担任补习班的校员。
岂料好景不长,有人认为不满校长的行动。
就打击了校长。
这可怜的校长后来长忿然辞职。
打击接着打击这年全县流行瘟疫。
他躺了六个月才起来。
他的命运很崎岖。
它变成一个残疾。
他的下身一辈子恢复起来了。
他是一个坚强的人。
久病之后,他克服行动的不便,继续去学校工作。
肉体上的残疾会给人造成心理上的受伤,但是也能激起一个人不甘沉沦的热忱。
他只想获得一门学问。
他每天傍晚小店关门上板以后坐在昏黄如豆的油灯下一直研究数学。
他看过的书越来越多,消化机能一天比一天亢进。
1930年,上海《科学》杂志上刊登了他的一篇文章。
北京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请看了他的文章叫他来清华大学。
清华并没热烈拥抱华罗庚。
他要求熊庆把高等数学分析。
天天只睡了五六个小时只用一年半的时间久攻下数学专业全部课程。
他一次寄出去三篇论文,都在国外的刊物上发表了。
这对清华大学记录了荣光的时刻。
从这看来,华罗庚是很坚强的人也是愚直的人。
虽然有精神上的打击,社会上的打击,但是有这样性格会克服了所有的打击。
人们都一样,如果碰到打击有人会逃避,有人会藏躲。
我也是同样的人。
有了困难现象逃走的办法,没有想过克服的办法。
因为知道这克服的时间斌不容易,也有可能要很长时间。
很多人都怕这样的过程,就不容易面对打击。
不过华罗庚在所有的打击面前振振有词地解决了。
在生活当中见面了各种各样的人。
但我从来没看到像华罗庚一样拘泥的人。
对一个方面不断的热忱和坚持连贫穷也挡不住他的拘泥的性格。
这样性格会留下在历史上一篇的故事。
我可能永远赶不上华罗庚。
但是我通过华罗庚学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
我是一个胆小鬼。
发生了麻烦的是急于逃亡也可能找借口。
看这篇华罗庚的日记可以学习了固执的热忱。
灾顶之灾的情况也毅然接受的华罗庚!这样的态度就是我要学习的部分。
我只看前面不看后面,不知道我多么幸福。
总是觉得不满自己的情况,总是追一个梦想。
但是我从今天可以改变不管别人说什么只有自己坚固的心才会提高自己,有了热忱会找正道。
《华罗庚科普著作选》是一部适合中学生阅读的数学课外读物,它集合了华罗庚几十年的数学研究成果的精华。
虽然我在读这本书时,有一些难以理解的知识,或者说是我所学过的知识所不能及的篇章,我都做上了标记,以便今后学习了相关的基础知识后,能够重新理解那深奥的理论。
《从杨辉三角形谈起》中最核心的理论便是杨辉三角形基本性质,从中衍生出的二项式定理是非常重要的。
而它的两个特例也让我大为惊叹(2?和0的变形)。
之后的级数也是围绕这个定理展开的。
《从祖冲之的圆周率谈起》给我留下深刻印象。
华罗庚从祖冲之圆周率的约率7/22和密率355/113开始,介绍了辗转相除法和连分数,由此解释了约率和密率的由来。
奥数老师曾讲过用辗转相除法求出两数的最大公约数,而华教授能进一步用连分数相加求出原两数之比的既约分数。
从这小小的一点就能反映出华教授的刻苦钻研精神。
之后谈到的有关天文和历法的科普知识,又让我大开眼界。
_华罗庚的故事心得体会。
《从孙子的“神机妙算”谈起》中,我掌握了一种用辗转相除法解决一类同余问题,以及用这种方法来解二元一次方程。
多项式的辗转相除法可帮助我们解决多项式的类似问题。
《数学归纳法》中, __过多的心得体会,因为胥老师已经介绍得比较全面了,但我也多学习到了一些解题。
《谈谈与蜂房结构有关的数学问题》中最让我长见识的是蜂房底部居然是由三个菱形构成的,其中一致的规律:钝角等于109°28′,锐角等于7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