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第二章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和专用生物反应器
第二章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和专用生物反应器
目的;因细胞固定表面,不需过滤系统。
●当细胞贴壁于生长基质时,很多细胞将更有效 的表达一种产品。 ●同一设备可采用不同的培养液/细胞的比例。 ●适用于所有类型细胞。
灌注培养
3、贴壁培养的缺点:
与悬浮培养法相比, ●扩大培养比较困难,投资大; ●占地面积大; ●不能有效监测细胞的生长;
4、细胞贴壁的表面:
培养时要贴附于培养(瓶)器皿壁上,
细胞一经贴壁就迅速铺展,然后开始 有丝分裂,并很快进入对数生长期。 一般数天后就铺满培养表面,并形成 致密的细胞单层。
贴壁培养细 胞转瓶机
2、贴壁培养的优点:
●容易更换培养液:细胞紧密黏附于固相表面, 可直接倾去旧培养液,清洗后直接加入新培养液。 ●容易采用灌注培养,从而达到提高细胞密度的
●可进行多次收获;
●细胞可持续指数生长,并可保持产物和细胞在 一较高的浓度水平,培养过程可延续到很长时间。 优点:操作简便,生产效率高,可长时期进行生 产,反复收获产品,可使细胞密度和产品产量一 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在动物细胞培养和药品生 产中被广泛应用。
四、连续式培养(continuous
culture)
二、悬浮培养(suspension culture) 指细胞在反应器中自由悬浮生长的过 程。主要用于非贴壁依赖型细胞培养, 如杂交瘤细胞等,是在微生物发酵的基 础上发展起来的。
悬浮培养瓶
小规模悬浮培养
无血清悬浮培养
• 用已知人源或动物来源的蛋白或激素代
替动物血清的一种细胞培养方式,它能
减少后期纯化工作,提高产品质量,正
1、吸附法: 用固体吸附剂将细胞吸附在其表面而使 细胞固定化的方法称为吸附法(adhesion)。 操作简便、条件温和、是动物细胞固定化中 最早研究使用的方法。 缺点:载体的负荷能力低,细胞易脱落。 微载体培养和中空纤维培养是该方法的代表, 稍后专门介绍。
2、共价贴附法: 利用共价键将动物细胞与固相载体结合 的固定化方法称为共价贴附法 (attachment by covalent bonding)。 此法可减少细胞的泄漏,但须引入化学试 剂,对细胞活性有影响,且因贴附而导致 扩散限制小,细胞得不到保护。
规模逐渐扩大, 发展至今已成为生物、医 学研究和应用中广泛采用的技术方法(生产 酶、生长因子、疫苗和单抗等)。
利用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生产的生物制品已占
世界生物高技术产品市场份额的50% 。
• 发展:在过去几十年来,从使用转瓶(roller
bottle) 、CellCube等贴壁细胞培养,发展为生 物反应器(Bioreactor)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
种细胞准备的一条途径。细胞
接种在旋转的圆筒形培养器— —转瓶中,培养过程中转瓶不
断旋转,使细胞交替接触培养
液和空气,从而提供较好的传 质和传热条件。
转瓶机
转瓶培养的优、缺点
优点:
结构简单,投资少,技术 成熟,重复性好,放大只 需简单的增加转瓶数量等。
缺点:
劳动强度大,占地空间大,单 位体积提供细胞生长的表面积 小,细胞生长密度低,培养时 监测和控制环境条件受到限制。
问题
上节课我们学了什么?
生物反应器
• 生物反应器的一些概念 • 生物反应器的基本类型
第二章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和专用 生物反应器
• 学时:2节课 • 主要内容: 常用培养方法 动物细胞培养的操作方式 细胞培养过程的放大 动物细胞培养生物放大器
相关知识介绍
• 动物细胞培养开始于上世纪初1962年, 其
口蹄疫疫苗、狂犬病疫苗、牛白血病病毒疫苗、 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乙型肝炎疫苗、疱疮病毒 疫苗、巨细胞病毒疫苗、α及β干扰素、血纤维 蛋白溶酶原激活剂、凝血因子Ⅷ和Ⅸ、促红细胞 素、松弛素、生长激素、蛋白C、免疫球蛋白、 尿激酶、激肽释放酶及200种单克隆抗体等。
第一节 常用的培养方法
动物细胞生长特性:
第一代细胞培养技术核心问题:难以产业化!
• 一是在工艺生产时不能大规模制备产品;
• 二是非批量生产容易导致产品质量的不均一性
• 三是难以对同批生产进行生产和质量控制。
•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迫切需要大规模的细胞 培养,以便获得大量有用的细胞表达产物。 • 采用玻璃瓶静置或旋转瓶的培养方法,已不能 满足所需细胞数量及其分泌产物。 • 自70年代以来,较常见的细胞培养生物反应器 有空气提升反应器,中空纤维管反应器,无泡 搅拌反应器及篮式生物反应器等。 • 80年代以来,人们逐渐开始以生物反应器培养 代替鼠腹水的方法获得单克隆抗体。
2
9
3 10
细胞培养反应器 诱生剂 细胞 细胞 浓缩纯化
4
5 提取 纯化 6 产品(肿瘤抗原) 提取 产品(单克隆抗体)
纯化
产品(干扰素)
大规模培养动物细胞的方法:
• 贴壁培养
• 悬浮培养
• 固定化培养
一、贴壁培养(attachment culture)
细胞贴附在一定的固相表面进行的培养。
1、生长特性:贴壁依赖型细胞在
石蜡切片中底部薄层软蜡包埋法 甲基丙烯酸甲酯包埋标本
微囊型包埋法
5、微囊法(microencapsulation):
用一层亲水的半透膜将细胞包围在珠状 的微囊里,细胞不能逸出,但小分子物质及 营养物质可自由出入半透膜;囊内是种微小 培养环境,与液体培养相似,能保护细胞少 受损伤,故细胞生长好、密度高。微囊直径 控制在200-400μm为宜。
逐渐成为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的新方向。
三、固定化培养(immobilization culture):
将动物细胞与水不溶性载体结合起来, 再进行培养。上述两大类细胞都适用,具 有细胞生长密度高,抗剪切力和抗污染能 力强等优点,细胞易与产物分开,有利于 产物分离纯化。制备方法很多,包括吸附 法、共价贴附法、离子/共价交联法、包 埋法、微囊法等。
要求具有净阳电荷和高度表面活性。 对微载体而言还要求具一定电荷密 度;若为有机物表面,必须具有亲 水性,并带阳电荷。
5、贴壁培养系统:
主要有转瓶、中空纤维(后面专题介绍)、 玻璃珠、微载体系统(后面介绍)等。
贴壁培养细 胞转瓶机
细胞转瓶培养器
转瓶培养系统:
为最初采用系统,一般用 于小量培养到大规模培养的过 渡阶段,或作为生物反应器接
操作简单,培养周期短,染菌和细胞突变的风险小
直观反映细胞生长代谢的过程。
可直接放大。
• 细胞的生长分:延滞期、对数生长期、减 速期、平稳期和衰退期五个阶段。
• 分批培养的周期多在3-5天,细胞生长动力 学表现为细胞先经历对数生长期(48-72h) 细胞密度达到最高值后,由于营养物质耗 竭或代谢毒副产物的累积细胞生长进入衰 退期进而死亡,表现出典型的生长周期。 收获产物通常是在细胞快要死亡前或已经 死亡后进行。
动物细胞大规模培养技术:
(large-scale culture technology)
定义:指在人工条件下(设定pH、温度、 溶氧等),在细胞生物反应器中高密度大 量培养动物细胞用于生产生物制品的技术。
通过大规模体外培养技术培养哺乳类 动物细胞是生产生物制品的有效方法
可大规模培养的动物细胞
●产物体积不断增长;
●可控制衰退期与下降期。
连续式培养
3、优点: 培养状态恒定,细胞在稳定状态下生长。
稳定状态可有效的延长分批培养中的对数生长期。 在稳定状态下细胞所处的环境条件可维持不变(如
营养物质浓度、产物浓度、pH值可保持恒定,细胞浓度以 及细胞比生长速率)。
二、流加式培养(feeding culture)
细胞初始接种的培养基体积一般为 终体积的1/2~1/3,在培养过程中根据 细胞对营养物质的不断消耗和需求,流 加浓缩的营养物或培养基,通常在细胞 进入衰亡期或衰亡期后进行终止回收整 个反应体系,分离细胞和细胞碎片,浓 缩、纯化目标蛋白。
1、流加培养物的方式
贴壁的单核细胞 “贴壁单核”细胞培养
贴壁细胞
细胞培养的人参愈伤组织
知识回顾
一般步骤:
动物细胞培养步骤
无菌取出目的细胞所在组织,用培养液漂洗干净
以锋利无菌刀具割舍多余部分,切成小组织块
将小组织块置解离液(含蛋白酶类)离散细胞。
低速离心洗涤细胞后,将目的细胞吸移培养瓶培养
植物细胞(组织)培养流程
悬浮细胞培养
三、半连续式培养(semi-continuous culture)
1、又称重复分批式培养或换液培养。采用机
械搅拌式生物反应器系统,悬浮培养形式。 在细胞增长和产物形成过程中,每间隔一 段时间,从中取出部分培养物,再用新的 培养液补足到原有体积,使反应器内的总 体积不变。
2、半连续式特点:
●培养物的体积逐步增加;
1、常见的悬浮培养模式:采用机械搅拌式 生物反应器系统。在细胞达最大密度之前, 以一定速度向生物反应器连续添加新鲜培 养基(防止衰退期出现);同时,含有细 胞的培养物以相同的速度连续从反应器流 出,以保持培养体积的恒定。理论上讲, 该过程可无限延续下去。
2、连续式培养的特点:
●细胞维持持续指数增长;
收集细胞
提取纯化 产物
药物制剂
脱分化:离体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在培养了一段时间 后,会通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细胞排列疏松而无 规则,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形状态的薄壁细胞)。 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药物:奎宁、长春碱、洋地黄、 紫草素、人参皂甙等
8 1 7
大 规 模 动 物 细 胞 培 养 工 艺 流 程 图
流加的时间通常在指数生长后期,细胞进入衰退 期之前,添加高浓度的营养物质。可以添加一次, 也可添加多次,凡是促细胞生长的物质均可以进 行添加。流加的总体原则是维持细胞生长相对稳 定的培养环境,营养成分既不过剩而产生大量的 代谢副产物造成营养利用效率下降而成为无效的 利用;也不缺乏导致细胞生长抑制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