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考综述.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考综述.
知识概念和能力
区域间 差异性 区域相 互关系 理解能 力 思维能 力 爱国主 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
民族主 义 国际视 野 人地协 调 审美欣 赏
位置
区域
地图
高中 初中 中学 合计
5 6
4 7 6
3 2 6
3 4 4 4 4
7 2 2
4 4 2
7 9 8
1 2
5 9 7
6 6 5 5
11
17
11
11
8
11
出现频数较多的25个核心素养关键词(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14
13
12
12 11 10 11 10 10 10 10
9 8
9
8 8 8 7 7 7 7
6
6
6
6
6
6
6
6
6
4
2
0
能够很好地体现地理课程的性质
人地协调观
区域认知
环保
能够很好地体现地理学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 时空视角 地球观 地理信息获取表达 文化理解 有丰富的内涵
(3)选择学科核心素养要素的三个考量
历史的考量:对百年地理课程文件及教材的梳理,寻找地理教育的“基因”
新中国成立之前地理课程的目标表述(举例)
1923年《新学制课程纲要初级中学地理课程纲要》
1.研究地理与人生的关系;使学生对于自然方面,社会方面,经济方面,知道适应环 境的方法。 2.说明世界各国在经济上互相依赖的实况,以扩充民族及国际的同情心。 3.认明本国在世界上所处的地位,以培养自助,自决的精神。 4.利用自然的景物,培养审美的观念。
人地观念是地理课程最为核心的价值观,它包含着正确的自然观、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 发展观等。综合性和区域性是地理学研究的两个最突出的特点,由此而来的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 是学生分析、理解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的重要思想和方法。地理课程具有很 强的实践性,在真实的情境中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技能,感悟、分析、理解人地关系状况,学 以致用,是学生地理实践力的体现。
学科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习结果
◆是(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
整合。(与三维目标的关系)
◆是个体在面对复杂的、不确定的现实生活情境时,能够综合运用特定学习方式 下所孕育出来的(跨)学科观念、思维模式和探究技能,以及结构பைடு நூலகம்的(跨)学
科知识和技能,分析情境、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交流结果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
最新地理课程的目标表述
《义务教育7-9年级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的总目标是:掌握基础的地理知识,获得基本的地 理技能和方法,了解环境与发展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 全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摘录 高中地理课程的总体目标是要求学生初步掌握地理基本知识和基本原 理;获得地理基本技能,发展地理思维能力,初步掌握学习和探究地 理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技术手段;增强爱国主义情感,树立科学的人口 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10
24
3
21
17
5
9
祖国认同(认知地理国情,热爱伟大祖国,关注我国环境与发展状况) 国际理解(认知世界情势,尊重多元文化,关注世界大事)
人地协调(认知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具备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 环境观和发展观PRED)
地理学的考量:从地理学的思想、视角、方法等方面,重新认识地理教育的 本质要求。(强调育人价值)
地理鉴赏
整体观念
…… 能够建构出地理核心素养之间的联系(或者是逻
可持续观 敬畏自然
景观欣赏
空间思维
辑式的,或者是结构式的)
地图运用
国情认知
实践探究
资源权益 综合分析
地理信息收集 能够展现地理核心素养的培育过程 家国情怀
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四个要素,三个维度
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价值观念 基本思想和 方法 基本思想和 方法
1929年《高级中学普通科地理暂行课程标准》:
1.本国地理 阐明今后建设计划大纲所依据地理背景之意义,确实了解建国方略及三民 主义中一切方案,而收笃信力之实效。 2.外国地理 阐明我国在国际上所处地位及有关重要各邦经济、商业、政治、外交、军 事、交通等所受地理环境支配之原则;国际间分离合作之关键趋势,使知如何可以达到 恢复我国国际地位之平等,并应取何种态度,以促进世界大同之责。 3.养成学生研究时事应付时事之能力与习惯。 4.使学生明了地理学科之性质与应用,增进其研究地理之兴趣。
关于地理核心素养的思考
地理核心素养要素的选择
地理核心素养的内涵和主要表现 地理核心素养的水平分级
核心素养的选择
(1)如何理解学科核心素养?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杨向东教授论述了教育目标、学习结果与核心素养的 关系: ◆教育目标是教育教学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状态或结果。 ◆以学生的学习结果来表达教育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是对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 现。核心素养作为一种学习结果。
合性品质。(是“上位”的)
(2)确定学科核心素养的依据是什么? (跳出学科看学科) 依据一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 (教基二[2014]4号) 依据二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教社科 [2014]3号)
依据三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依据四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委托项目《我国学生核 心素养指标体系总框架论证报告》
综合理念
多维视角
人地关系
地理学使命:解决资源、环境、发展面临的复杂问题; 地理学研究的目标:不仅在于解释过去,更重要的在于服
务现在、预测未来
—— 傅伯杰院士
国际的考量:世界各国地理课程和教材的启示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国际地理联合会1992年)
深信 地理教育为今日和未来世界培养活跃而又负责的公民所必需; 意识到 地理在各个不同级别的教育中都可以成为有活力、有作用和有兴趣的科目,并有助于终身欣赏和 认识这个世界; 知道 在一个日益缩小的世界上,学生需要更高的国际交往能力,以便在经济、政治、文化、环境和安全 等广泛的项目上进行有效的合作; 虽然知识、理解力、技能、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共同组成了教育的整体过程,但这几方面仍然可以组合成 为三大目标。学习地理鼓励学生探索和发展知识和理解力、技能以及态度和价值观,特别要发展下列几方 面: (1)知识和理解方面 (2)技能方面 (3)态度和价值观方面 以下是学习地理的一些主要概念:位置和分布、地方、人与环境的关系、空间的相互作用、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