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陋室铭》ppt课件
熟读课文,根据注释理解掌握下列特殊字词
词类活用:
⒈名:名词活用动词,出名。 例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⒉灵: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有灵气。 例句: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⒊馨:名词活用动词,有了芳馨,这里指品德高尚 。 例句: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⒋乱:形容词使动用法,使···受到扰乱。 例句:无丝竹之乱耳
古今异义:
仿写《陋室铭》例文之一
父 母 铭
钱不在多,够用就行。貌不在美,善良 可亲。吾辈父母,崇尚德馨。晨风绿窗帘, 阳台多盆景。谈笑有名士,往来无恶人。可 以论书道,学做人。无争吵之乱耳,无应酬 之劳形。三春晖永照,难言寸草心。儿女云: 感谢双亲!
仿写《陋室铭》例文之二
交
友
铭
貌不在美,善良则成。友不在多,诚实 则行。斯是朋友,尚书真诚。学海勤泛舟, 求知无捷径。谈笑有同窗,往来无俗人。可 以开玩笑,搞竞争。有真挚之援助,无嫉妒 之伤神。损友须远离,良友多亲近。吾自云: 珍惜友情。
谢 谢 再 见
2.作者是如何表现陋室不 陋的?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看?
一是自然环境的清幽。(景)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二是交往人物不俗。(人)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三是生活情趣高雅。(事)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
3.“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这句话在文章中有什么作用?
⒈无案牍之劳形 古义:身体; 今常用义为:.....的样子 ⒉惟吾德馨 古义:品德高尚; 今义:芳香 ⒊谈笑有鸿儒 古义:大,渊博; 今义:鸿雁,书信
试着翻译这些句子
1.斯是陋室 译:这是简陋的屋子,只是我(住屋的人)的品 德好(就不感到简陋了)。 ---意译(还原意思) 2.何陋之有? 译:“有何之陋”,属于宾语前置。之,助词, 表示强烈的反问,宾语前置的标志,不译。 全句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宾语前置句
陋 室 铭
唐 刘 禹 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 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 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 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 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 之有?
·
铭,原来是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 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 都是用韵的,本文“陋室铭”,意思是——刻在 鄙陋居室里的文章。刻在碑上,放在书案右边用 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刻在石碑上,叙述 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 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作 简者 介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朝 洛阳(今河南省洛阳)人,文学家、哲学 家,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 称。 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 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曾任检察 御史,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 (今湖南常德)。晚年任太子宾客。一些 诗歌反映了作者进步的思想,其代表作有 《乌衣巷》、《秋词》、《竹枝》(六)、 《浪淘沙》(一)、《浪淘沙》(八)、 《杨柳枝》(一)、《西塞山怀古》《酬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 宗元并称“刘柳”。彭城刘梦得,诗豪者 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又言其诗在处 应有神物护持,其为名流推重如此。
这是类比的手法,意在以古代名贤自
比,表明自己也有和古代圣贤相同的志趣
抱负,表达了自己不慕浮华,超凡脱俗的 胸襟,暗示陋室不陋。
4.文章最后两句运用孔子的 话作用何在?
画龙点睛,总结全文。与篇首的 “惟吾德馨”相呼应,有力地表现了甘
居陋室,不以为陋的品质。
5.分析本文的写作手法?
类比手法的运用。开篇及结尾都运 用此方法,深化主题。 语言简练,多用整句,多用对偶,押韵。 托物言志。托陋室之物以及日常生活,言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之志。
山 水
设喻引题 仙 龙 环境 陋室不陋 交往 生活 古贤自喻
喻
喻
陋室
德馨 安 贫 乐 道 淡 泊 名 利
陋 室 铭
反诘点题
托物言志
讨论:
本文表现了作者安贫乐道、淡泊名 利的精神品格。对于这种精神在我们当 今时代是否适用,我们应如何看待这种 品质?
课下练习: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我们对“陋 室铭”这种文体有了一定的了解,那 么我们能不能也进行一个仿写呢?
唐 刘 禹 锡
陋 室 铭
·
唐朝著名诗人刘禹锡,因参加当时政治革新运 动而得罪了当朝权贵,于是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 个小小的通判。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 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 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 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 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 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 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 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 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 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 人在历阳心在京。”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 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 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 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 小,最后仅是斗室。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 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 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再读课文,结合下列图片, 思考并回答问题
安徽和州刘禹锡“陋室”
苔 痕 上 阶 绿 , 草 色 入 帘 青
斯 是 陋 室 , 惟 吾 德 馨
往 来 无 白 丁
可 以 调 阅 素 金 琴 经
谈 笑 有 鸿 儒
1.文章题目是《陋室铭》,但 是作者没有直接写陋室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而是从什么 写起?为什么这样写?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 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从山水写起,以山水类比(比兴手法)引出 陋室。 以不高、不深衬托“陋”。 以“仙”、“龙”衬“德” 以“名”、“灵”衬“馨” 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主人“德馨”而 “馨”,从而自然地点明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