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综述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综述

牧草饲料作物栽培学综述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姓名王庆飞_______________ 学号070201892008年06月10日指导教师麦尔米热副教授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专业草业科学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及栽培技术(王庆飞新疆农业大学草业与环境科学学院07 级研究生) 摘要:紫花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牧草,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具有“牧草之王”的美称。

且具多种抗性并能有效的改良土壤,改良退化草地, 建立人工草场及发展农区和城郊育肥畜牧业。

同时在保持水土、肥田增效等方面具有具大的潜在价值,对于发展经济、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阐述紫花苜蓿的生物学特性以及栽培技术, 总结在生产应用上的优良价值。

关键词:紫花苜蓿; 生物学特性; 栽培技术引言:紫花苜蓿( Medicago Satiua) 又名紫苜蓿,通常称苜蓿,因其花为紫色而得名⑴。

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草本植物[刀0它的营养价值很高,可青饲、青贮、放牧、调制干草和加工粉碎喂养, 有“牧草之王” 的美称。

苜蓿是改良退化草地, 建立人工草场及发展农区和城郊育肥畜牧业的重要牧草之一[3]0苜蓿用途广泛,产量高,开发潜力巨大[4]0它具有根瘤,能固定空气中的氮素,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可作为经济作物、粮食作物的良好的前茬0 在苜蓿之后种植玉米、棉花、小麦、甜菜、油菜等作物可增产10%-15%。

特别是种植2〜3年后,土壤有机质增加0.2%〜0.35%, 0〜20cm土层总盐可降低60% 左右,PH 值可降低0.150在大田轮作中,苜蓿生长2-3 年即可0在饲料轮作中,生长年限4〜6 年,不宜连作年限过长,否则病虫害加剧,产草量下降[5]0苜蓿干草含粗蛋白18%〜26% ,矿物质、维生素含量也很丰富0 它不仅是良好的牧草, 因根系发达还是保土肥田、固土护坡的理想植物0 近年来我国退耕还林、防风固沙其任务量大,研究发展苜蓿新品种很有必要[6]0同时在保持水土、肥田增效等方面具有具大的潜在价值,对于发展经济、保持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7]0紫花苜蓿原产伊朗,是当今世界分布最广的栽培牧草,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产区在西北、华北、东北、江淮流域,紫花苜蓿抗逆性强,适应范围广,能生长在多种类型的气候、土壤环境下。

紫花苜蓿喜温暖半干燥气候,生长期一般3〜5年。

在日平均气温15〜25 C,昼暖夜凉的条件下,最适合紫花苜蓿生长。

在华北地区4〜6月份是紫花苜蓿生长地好季节。

紫花苜蓿抗寒性强,可耐-20 C的温度,在有雪覆盖时,可耐-40 C的温度。

紫花苜蓿根系深,抗旱性强,在年降水量250〜800 mm无霜期100 d以上的地区均可种植。

对土壤要求不严,喜中性或微碱性土壤,pH 值6〜8 为宜。

有一定耐盐性,能在表层含盐量0. 85 % 的盐土上出苗生长发育。

不耐强酸或强碱性土壤。

紫花苜蓿是需水量较多的牧草,每形成1 g 干物质需水约800 g , 土壤水分的多少,可影响紫花苜蓿的饲用品质,水分适当可使紫花苜蓿的酸溶性粗纤维和木质纤维降低,茎叶干物质消化率提高。

紫花苜蓿属于强光作用植物,刚开展的叶片同化二氧化碳的最大量70 mg/ (m2 • h),叶片的淀粉含量昼夜变幅大,干重从上午的8 %增加至日落时的20 %,其后含量急剧下降,叶片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一个发育良好的苜蓿群体叶面积指数通常为5,中等大小的叶片密度为5000〜15000 个/ m2[8]。

一.植物学与生物学特征紫花苜蓿是豆科紫花苜蓿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2〜4 a 生长最盛,第5 a 以后生产力逐渐下降。

其根系发达,主根粗大,入土深度可达10 m 以上。

根部上端略膨大处为根颈,是分枝及越冬芽着生的地方,位于表土下3〜8 cm 土层内,随栽培年限而向下延伸,紫花苜蓿具较强的耐寒耐牧能力与此有关。

茎直立、光滑,高100〜150 cm 或更高。

根颈一有25〜40个分枝,多的可达100 个以上。

三出羽状复叶,小叶倒卵形或长椭圆形,先端有锯齿,托叶长而尖。

叶量多,全株叶片约占鲜草重量的45 %〜55 %。

总状花序由20〜30 朵小花组成,花紫色或深紫色,是异花授粉植物,虫媒为主,也有借机械力量的碰撞,促使龙骨瓣开放的,温度达30 C左右时,龙骨瓣也能自行开放。

荚果螺旋形,不开裂,每荚有种子2〜8粒。

种子肾形,黄色,千粒质量1.5〜2 g :9。

紫花苜蓿植株高大,生长40〜45 d 以后,株高60〜80 cm,形成的冠丛呈桶状膨大,分枝多,叶片丰富,花冠呈紫色, 含花8〜25 朵。

根系发达, 主根深入土中长达数米, 侧根主要分布于20〜30 cm以上的土层中,根瘤菌分布多,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

种子小(千粒重为2.3〜2.8 g),多为肾形,长2〜2.5mm宽1〜1.3 mm外观为黄褐色略带光泽10]紫花苜蓿是优良的青饲料, 全株含可消化粗蛋白质18%〜20%,粗脂肪2.3% , 粗纤维32.2% , 而且氨基酸含量也非常高,其中干草必需氨基酸含量是玉米的5.7 倍,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11]。

紫花苜蓿喜温暖干燥气候,生长最适宜温度25 C上下,根在15 C时生长最好,有灌溉条件下,则可耐受较高的温度。

紫花苜蓿耐寒性很强,5〜6 C即可发芽并能耐受-5〜-6 C的寒冷,成长植株能耐-20〜-30 C低温,在雪的覆盖下,可耐-44 C的严寒。

紫花苜蓿是需水较多的植物,每形成1 g干物质需水约800 g,但因根系发达抗旱能力很强,在年降水量300〜800 mm地方均能生长。

在温暖燥而有灌溉条件地方生长极好。

年雨量超过1 000 mm 地方不适于紫花苜蓿的栽培,夏季多雨、天气湿热,对紫花苜蓿最为不利。

紫花苜蓿对土壤选择不严,除重粘土、低湿土、强酸碱外,从粗沙土到轻粘土皆能生长,而以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富于钙质土壤生长最好[12]。

栽培技术1.整地与施肥整地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出苗率和整齐度,翻耕土地最好在秋、冬季节干旱时期进行, 使用犁、耙、旋耕等方式, 将不利于牧草生长的垃圾、杂物、杂草、石块等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清除干净。

改善土壤的通透性, 提高持水能力, 减少根系刺入土壤的阻力]。

深耕细耙,耕翻20〜30cm , 或旋耕15〜20[14]。

由于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幼苗细[13弱,顶破表土的能力差,苗期生长慢、根系浅,成株后直根系入土深阔,可达2〜3m,故要求整地精细,平整,无大土块,无杂草,墒情好,应深翻以利根系生长。

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春播前应浇足水,含水适宜及时播种,可保全苗。

无灌溉条件的干旱地区,整地后立即镇压再播种,可起到保墒作用,同时达到土壤较紧实,播种深度掌握一致,播后再镇压,以使种子和土壤结合紧密并保墒[15]。

盐碱地要建立齐全的排水、灌水设施,保证雨季能排除积水及淡盐的水分16]苜蓿有根瘤, 能为根部提供氮素营养,一般地力条件下不提倡施氮肥[17]。

结合整地施底肥,每公顷施30 000 kg(2 000 kg/亩)厩肥、150 kg (10 kg/亩)尿素、300 kg (20 kg/ 亩)硫酸钾和750 kg(50 kg/ 亩)过磷酸钙。

生长期还要合理追肥。

目前各地推广的细菌肥料,如增产菌、EM喷施宝等都可促进苜蓿生长。

另外,在早春土壤湿度较好的情况下和每次刈割前追施钾肥,对紫花苜蓿的越冬有明显的促进作用[18]。

紫花苜蓿施肥以基肥为主,在中等偏下的地力条件下,结合整地,施足底肥,每亩施优质腐熟农家肥2000〜3000kg:佝。

施肥方法可采取侧深施肥使肥料分布于种子侧下方5cm 左右,并且要注意在第一次割草后进行追肥,采取沟施的方法,亩施氮磷钾复合肥10kg[20]。

2.品种的选择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苜蓿品种有数百个, 仅国内经正式认定的有30 余个。

苜蓿品种间生物特性、品质、产量差异显著。

一般选择苜蓿品种,首先考虑其抗寒性。

抗寒性按休眠性分1 〜9级。

休眠级为1〜2级的极耐寒,西北、东北、河北省北部地区可种植。

休眠级为3 〜4级的稍耐寒,西北、东北部分地区及华北大部分地区可种植。

休眠级为5〜6级耐寒性较差,可在华北部分地区种植[21]。

根据当地条件选择适宜的品种,如抗寒型、耐旱型、耐盐碱型、抗病虫害型。

一般优良品种能提高产量20%〜30%。

我国有许多优良的品种,例如东北的地方品种抗旱性强,新疆和内蒙古的地方品种耐旱性强,沿海地区的地方品种耐盐碱,国外的引进品种也较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都有许多丰产、抗病虫害的品种[22]。

3.种子处理在播前将精选的紫花苜蓿种子摊在阳光下晾晒3〜5天,可促进紫花苜蓿种子后熟,提高发芽率。

由于紫花苜蓿种子比较尖硬,播前可用碾米机碾轧20〜30 圈,也可掺入一定数量的石英砂砾、碎石等用搅拌器搅拌、震荡或在砖地上轻轻摩擦,使种皮表面粗糙起毛,种子不碎,以达到擦破种皮的目的。

也可以采用变温浸种处理加速种子萌发前的代谢过程,经过热、冷交替,促进种皮破裂,改变其透气性,促进吸水膨胀,萌发。

水温以不太烫手为准,在50〜60水中浸泡半小时即可,然后捞出,白天放在阳光下暴晒,夜间转至阴凉处,并加水保持种子湿润,经过2〜3天后种皮开裂,当大部分种子略有膨胀时播种:23:04.播种技术播种技术是决定苜蓿能否种植成功的关键环节,应选择适宜的播种时期,根据生产要求不同、土壤的差别、生产状况等,播种方法也有所不同,具体播种量、播种深度也有差别[24]04.1 播期春播利用冬季的降雪,土壤墒情好,春季出苗后生长快,可以利用一茬0 夏播气温高、雨水多,幼苗生长快,但杂草也多,病虫害发生频繁,一般在6〜7月播种0秋播雨季后,墒情好,湿度适宜,杂草生长减慢,播种成功率较高0一般在8月末9月初为好[25]04.2 播种方式采取条播、撒播、点播均可,以条播为佳[26],该法出苗整齐,便于中耕、除草、施肥等管理0行距为15〜30种子田以40〜45为宜[27]04.3 播种深度决定苜蓿播种深度的因素主要有土壤含水量和土壤类型,苜蓿是双子叶植物,种子萌发顶土困难,因此播种深度宜浅,一般播深3〜4 厘米为宜0总的原则是浅播为宜[28]0紫花苜蓿种子细小,千粒重只有2g左右,不宜深播,湿地稍浅,干地稍深, 黏重地稍浅,沙性地稍深,掌握同一播种深度,播后镇压,使土壤与种子密接,便于吸水发芽[29]0湿润土壤为1〜2 cm , 干旱时播深2〜3 cm , 播后应行镇压以利出苗30] 05. 田间管理5.1 防除杂草苜蓿幼苗生长缓慢,苗期长达30 天左右,易受杂草危害,所以在幼苗期要注意防除杂草[31]。

苗期注意中耕松土和除杂, 可以促进牧草营养生长和分枝, 同时还要保证充足的水分供应, 确保高产, 如果水分过多要及时排水,尤其在低洼易涝地区以及雨水较多的季节更要注意排水防涝[3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