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化学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演示课件
化学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演示课件
❖除了双贝类之外,麻痹性贝类毒素会透过 海洋食物网积聚,并可存在于腹足类动物 (例如蛾螺和鲍鱼)、甲壳类动物(例如 蟹和龙虾)及鱼类(例如鲭鱼和河豚)内, 但这些海产受污染的报告较双贝类为少。
19
毒性:即使食入少量的PSP毒素,也会引 起神经系统的疾病,包括:颤抖、兴奋及 唇、舌的灼痛和麻木感,严重时会导致呼 吸系统麻木以致死亡。
吞食鱼胆引起的中毒,潜伏期一般为 5—12小时,但也有在半小时内发病的。中 毒症状有许多表现,因吞食的鱼胆不同而 不同,一般情况下,消化、泌尿、神经及 心血管系统等都会产生症状。若治疗无效, 一周后会导致患者死亡。
10
(4)肝毒鱼类
我国常见的扁头哈拉鲨、灰星鲨、鳕
7
(3)胆毒鱼类
鱼胆有毒的鱼类叫胆毒鱼类。青鱼、 草鱼、鲢鱼、鳙鱼、鲤鱼是我国主要淡水 鱼类,它们的胆有毒,属于胆毒鱼类。我 国民间素有吃鱼胆可以清热、明目、止咳、 平喘等,但若吞服了有毒的鱼胆,则会引 起中毒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4
中毒症状
组胺中毒是一种过敏型食物中毒,其 主要症状为:面部、胸部或全身潮红,头 痛、头晕、胸闷、呼吸促迫。部分病人出 现结膜充血,口唇肿,或口、舌、四肢发 麻,以及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荨麻 疹等。有的可出现支气管哮喘,呼吸困难, 血压下降。病程大多为1~2天,预后良好。
鱼、七鳃鳗鱼等鱼的肝中有毒,属于肝毒 鱼类。它们的肝脏中有大量维生素A、D和 脂肪。主要是维生素A中毒。在鱼肝中毒中, 以鲨鱼肝中毒最为常见,症状最严重。成 人一次食用200g即可引起中毒。
中毒症状:潜伏期2~3h,初期是胃肠 道症状,以后有皮肤症状,如鳞状脱皮, 重者毛发脱落、结膜充血,剧烈头痛等。
症状:食用30 分钟后,嘴唇、舌头、脸颊 便开始发麻,并伴随着灼热感。紧接着, 颈部、手腕、双手及双脚的末梢有麻痹现 象,甚至有呕吐症状。重者在2天内死亡。
青皮红肉的鱼类肌肉中含血红蛋白较多,因
此组氨酸含量也较高,当受到富含组氨酸脱羧酶 的细菌(如莫根氏变形杆菌、组胺无色杆菌、埃希 氏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污染后,可使 鱼肉中的游组氨酸脱羧基形成组胺。
在温度15~37℃,有氧、中性或弱酸性 (pH6.0~6.2)和渗透压不高(盐分3%~5%)的条件 下,易于产生大量组胺。当鱼品中组胺含量达到 4mg/克时,即可引起中毒。人体摄入组胺达 100mg以上时,即易发生中毒,同时也与个人体 质的过敏性有关。
5
预防措施:
❖在鱼类产储运销各环节进行冷冻冷藏,尤 其是远洋捕鱼更应注意冷藏。
❖对在产运过程中受过严重污染或脱冰受热 的鲐、鱼参、鲣等须作组胺含量检测,凡 含量超过100mg%的不得上市销售,应改作 盐腌加工,使组胺含量降至允许量以下, 才得上市。
16
贝类中毒的类型:
麻痹性贝类中毒(PSP) 腹泻性贝类中毒(DSP) 神经毒性贝类中毒(NSP) 失忆性贝类中毒(ASP)
17
麻痹性贝类中毒(PSP)
扇贝
18
石房蛤
❖麻痹性贝类毒素属于四氢嘌呤类,约有20 多个不同毒性的相关种类,当中以石房蛤 毒素的毒性最强。
13
6、贝类
在动物界中的软体动物,因大多数具 有贝壳,故统称为贝类。常见的海贝有牡 蛎、贻贝、蛤、蛏等。
14
15
贝类中毒是由一些浮游藻类合成的多种
毒素而引起的,这些藻类(在大多数病例中 为腰鞭毛虫,可引起赤潮)是贝类的食物。 这些毒素在贝类中蓄积,有时被代谢。
11
(5)黑膜
常见的有鳞鱼腹中可见一层黑色的膜, 在加工鱼时,多建议把这层膜去除。据传 统的经验,鱼腹中的这层黑色膜腥味很重, 加之其为黑色,同白色的鱼肉相对比,显 得颇为不净。
12
鱼腹中这层黑色内膜,学名叫“腹膜脏 层”,存在于鱼腹壁和内脏之间,起到润 滑和保护内脏的作用。由于鱼的这层膜是 由其“性腺”组织分化而来,同时膜中脂 肪含量较高,使这层膜含有了一种奇怪的 腥味。由于其脂肪含量比例较高,当有污 染物如重金属、农药等进入鱼体内时,可 以浓集于脂肪组织中,但此时,鱼体内脂 肪组织都一样受到污染了。
LOGO
化学性危害因素及预防措施
1
(2)青皮红肉鱼
青皮红肉鱼,即鱼皮为黑青色,而肉色 较红,因其中血管系统较发达,含血红蛋 白较多。如鲣鱼、鲐鱼、鱼参、秋刀鱼、 沙丁鱼、竹荚鱼、金枪鱼等。
2
鲣鱼
鲐鱼
秋刀鱼
6
❖市场供应的鲜鱼应采用冷藏货柜或加冰保 鲜,凡青皮红肉鱼类(如鲐、鱼参等)应有较 高的鲜度,严禁销售变质鱼类。
❖对体型较厚的鱼腌制加工时,应劈开背部 以利盐分渗入,使蛋白较快凝固。用盐量 不应低于25%。
❖消费者选购青皮红肉鱼类时,应特别注意 鲜度质量。烹调加工时,将鱼肉漂洗干净, 充分加热,采用油炸和加醋(或红果)烧煮等 方法可使组胺减少
8
鱼胆中含有胆盐、氰化物、组胺等有毒
物质,胆盐可以破坏细胞膜,使人体细胞 受损;氰化物可以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的 功能,使组织缺氧;而组胺则可以引起变 态反应。吃4个约500克大的鱼的鱼胆就可 以引起中毒,如果吃10个左右可导致急性 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9
中毒症状的严重程度与吞食鱼胆的量 有关,一般一次吞食3.5斤以下鱼的鱼胆一 个,中毒症状不十分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