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化学复习微专题——化学实验选择微专题——化学实验选择一.实验操作、现象或结论正误判断1.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内容结论A 某物质的水溶液使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该物质一定是碱B 某气体能使湿润淀粉碘化钾试纸变蓝该气体一定是氯气C 某物质的水溶液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气体该溶液一定含有碳酸根离子D 往铁和稀硝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溶液显血红色反应后溶液中肯定有Fe3+,可能还有Fe2+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B 把浓硫酸滴到pH试纸上试纸先变红后褪色浓硫酸具有酸性和强氧化性C 将NO2球浸泡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浅反应2NO2N2O4的△H<0D。
向AgCl沉淀中滴加KI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黄色溶度积:AgI比AgCl更小3.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的实验目的或结论均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预期的实验目的或结论A 对某白色固体进行焰色反应实验,火焰呈黄色该物质含钠元素B 将SO2气体通入某红色溶液中,溶液褪色该溶液一定为品红溶液C 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然后加入银氨溶液再加热验证蔗糖在强酸性条件下是否发生水解D 除去苯中混有的少量苯酚加入浓溴水后过滤4.通过对实验现象观察、分析推理得出正确结论是化学学习方法之一。
对下列实验事实解释正确的是5.下列对实验现象及操作、物质的用途解释合理的是实验现象及操作、物质的用途解释A 在一定浓度的乙酸溶液中加入乙酸钠固体,溶液pH增大只是乙酸根的水解所致B 取少量某溶液滴加氯化钡溶液,产该溶液中一定生白色沉淀含有SO42-C 用铁、铝的容器来盛装浓硫酸或硝酸铁、铝在其表面被钝化D 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浓氨水,生成白色沉淀氢氧化铝不溶于碱溶液6.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编号实验操作A 钠与水反应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钠,切下绿豆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000mL准确称取氯化钾固体,放入到1000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上层液体7.下列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实验现象结论A 向两份蛋白质溶液中分别滴加饱和NaCl溶液和CuSO4溶液均有固体析出蛋白质均发生变性B 向溶液中先滴加稀硝酸,再滴加Ba(NO3)2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溶液X中一定含有SO42-C 向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通入适量CO2气体出现白色沉淀H2SiO3的酸性比H2CO3强D 向浓度均为0.1 mol·L-1NaCl和NaI混合溶液中滴加少量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Ksp(AgCl)>Ksp(AgI)8.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过量的Fe粉中加入稀HNO3,充分反应后,滴入KSCN溶液溶液呈红色稀HNO3将Fe氧化为Fe3+B AgI沉淀中滴入稀有白色AgCl比AgI更难KCl溶液沉淀出现溶C Al箔插入稀HNO3中无现象Al箔表面被HNO3氧化,形成致密的氧化膜D 用玻璃棒蘸取浓氨水点到红色石蕊试纸上试纸变蓝色浓氨水呈碱性9.用4种溶液进行实验,下表中“试剂和操作”与“现象”对应关系正确的是选项试剂和操作现象A 向AlCl3溶液中滴入过量的氨水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来沉淀消失B 向新生成的AgC1浊液中滴入KI溶液,振荡白色沉淀逐渐转化为黄色沉淀C 向Ca(C1O)2溶液中先通CO2,再加入少量品红溶液溶液先变浑浊,通入CO2后品红的红色不褪去D 向BaC12溶液中先通入SO2,再通入过量NO2先生成沉淀,后来沉淀消失10.向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不同的无色溶液进行如下操作,结论正确的是操作现象结论A 滴加BaC12溶液生成白色沉原溶液中有淀SO42—B 用洁净铂丝蘸取溶液进行焰色反应火焰呈黄色原溶液中有Na+无K+C 滴加氯水和CC14,振荡、静置下层溶液液显紫色原溶液中有I—D 滴加稀NaOH溶液,将湿润红色石蕊试纸置于试管口试纸不变蓝原溶液中无NH4+1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和解释或结论都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A 把SO2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紫色褪去SO2具有漂白性B 把浓硫酸滴到pH试纸上试纸变红浓硫酸具有酸性C 将充满NO2的密闭玻璃球浸泡在热水中红棕色变浅反应2NO2N2O4的△H<0D 向AgCl沉淀中滴加KI溶液白色沉淀变为黄色溶度积:AgI比AgCl更小12.从下列事实所得出的相应结论正确的是实验事实结论A 氢氧化铝可以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铝属于碱B CO2的水溶液可导电CO2是电解质C SO2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溶液褪色SO2有漂白性D 铁分别和氯气、硫反应得到氯化铁和硫化亚铁氯气的氧化性大于硫13.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 将CO2(含HC1杂质)通入饱和NaHCO3溶液中除去HC1B 向做完银镜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入稀氨水除去试管内残留物C 向做完淀粉水解后的溶液中直接加入新制的Cu(OH)2,并加热检验淀粉是否水解D 将少量FeC12试样加水溶解,加稀硝酸酸化,再滴加KSCN溶液检验FeCl2是否变质14.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 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该溶液中一定含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有SO42-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2+C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变红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D 将少量某有机物滴加到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中,充分振荡,未见红色沉淀生成该有机物不含醛基15.下表中实验“操作和现象”与“结论或解释”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操作结论或解解释A 用可见光束照射某红褐色液体,产生丁达尔现象该液体为胶体B 向某溶液中滴加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C 向某溶液中加硝酸酸化的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说明溶液中一定含有SO42-D 在滴有酚酞的Na2CO3溶液中,加入BaCl2溶液后红色褪去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16.下列实验的现象与对应结论均正确的是选操作现象结论Al24CuFe FeNaBr 淀粉KICl2AgCl Na2S溶液浓盐酸2323项A 将浓硫酸滴到蔗糖表面固体变黑膨胀浓硫酸有脱水性和强氧化性B 常温下将Al片放入浓硝酸中无明显变化Al与浓硝酸不反应C 将一小块Na放入无水乙醇中产生气泡Na能置换出醇羟基中的氢D 将水蒸气通过灼热的铁粉粉末变红铁与水在高温下发生反应17.根据下列实验设计及有关现象,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A B CD实验实验现象结论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活动性:Al>Fe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CuB 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氧化性:Cl2>Br2>I2C 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Ag2S)溶解性:AgCl>AgBr>Ag2S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酸性:HCl>H2CO3>H2SiO318.下列实验操作与预期实验目的或所得实验结论一致的是选项实验操作实验目的或结论A 向AlCl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过滤,洗涤,干燥,加热灼烧制取Al2O3B 将浓硫酸与碳混合加热,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检验气体产物中的CO2C 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后再加热,若产生的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验证该溶液中肯定有NH4+D 将SO2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褪色后的品红溶液,溶液恢复红色验证亚硫酸的不稳定性19.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 验 操 作 及 现 象 实 验 结 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血红色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C 将某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该气体一定是SO 2D 将少量某物质溶液滴入新制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 该物质一定含有醛基20. 下列有关物质检验的实验结论正确的是实验操作及现象实验结论A向某溶液中加入盐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该溶液中一定含有SO 42- B 向某溶液中加入2滴KSCN 溶液,溶液不显红色。
再向溶液中加入几滴新制的氯水,溶液变为红色该溶液中一定含有Fe 2+C 某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该气体水溶液一定显碱性 D将少量某物质溶液滴入新制的银氨溶液中,水浴加热后有银镜生成 该物质一定属于醛类 21.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描述与理由或解释都正确的是操作理由或解释A用酸式滴定管装KMnO4标准溶液KMnO4有强腐蚀性,会氧化橡胶B 用坩埚加热食盐水获取食盐晶体坩埚能耐高温C 用酒精萃取碘水中的碘碘在酒精中的溶解度比水中大D 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氨气氨水显碱性22.从下列实验事实中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实验事实结论A将纯铜片和另一种金属M用导线连接,同时插入稀硫酸中,铜片表面有气泡冒出金属活动性:M > CuB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红色褪去SO2有漂白性C CO2通入苯酚钠溶液中,出现浑浊酸性:苯酚<碳酸[来源:D Cl2的水溶液可以导电Cl2是电解质二.实验方案设计(达到实验目的)23.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的是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 向盛有10滴0.1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滴加0.1mol·L-1 NaCl溶液,至不再有沉淀生成,再向其中滴加0.1mol·L-1 Na2S溶液证明AgCl能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Ag2SB 向2 mL甲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向2 mL苯中加入3滴酸性KMnO4溶液,振荡证明与苯环相连的甲基易被氧化C 向Na2SiO3溶液中通入CO2证明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D 向淀粉溶液中加入稀硫酸,水浴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加入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并加热验证淀粉已水解24.下列对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 用铝罐槽车储运浓硫酸浓硫酸的强氧化性使铝钝化B 用饱和NH4Cl溶液处理过的舞台布帘可防火NH4Cl分解吸热,且分解产物能隔绝空气中的氧气C钠元素的焰色反应呈黄色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D SO2能使溴水褪色SO2具有还原性25.下列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目的操作A . 配制100mL1.0mol/LCuSO4溶液将25gCuSO4·5H2O溶于100mL蒸馏水中B . 除去KNO3中少量NaCl将混合物制成热的饱和溶液,冷却结晶,过滤C . 在溶液中将MnO4-完全转化为Mn2+向酸性KMnO4溶液中滴加H2O2溶液至紫色消失D . 确定NaCl溶液中是否混有Na2CO3取少量溶液滴加CaCl2溶液,观察是否出现白色浑浊26.下列实验中,所采取的分离方法与对应原理都正确的是选项目的分离方法原理A.分离溶于水中的碘乙醇萃取碘在乙醇中的溶解度较大B.分离乙酸乙酯和乙醇分液乙酸乙酯和乙醇的密度不同C.除去KNO3固体中混杂的NaCl 重结晶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大D.除去丁醇中的乙醚蒸馏丁醇与乙醚的沸点相差较大27.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实验目的实验方案A 证明溴乙烷发生消去反应有乙烯生成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溴乙烷和NaOH的乙醇溶液,加热,将反应产生的气体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B证明Mg(OH)2沉淀可以转化为Fe(OH)3沉淀向2mL1mol/LNaOH溶液中先加入3滴1mol/LMgCl2溶液,再加入3滴1 mol/L FeCl3溶液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向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足量稀NaOH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D 探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将NO2球浸泡在冷、热水中,观察颜色的变化28.下列实验设计能够成功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操作及现象A 检验Na2O2试向试样中加入盐酸,产生无色无味样是否变质为Na2CO3的气体B 从碘水中萃取碘向碘水中滴加CCl4,振荡静置后分层,下层呈紫红色C 证明酸性条件H2O2氧化性比I2强30%NaI−−−−→−−−−→−−−−→稀硝酸酸化双氧水淀粉溶液溶液溶液变蓝色D 除去FeCl3溶液中的FeCl2杂质向FeCl3溶液中通足量Cl2后,充分加热煮沸,得到黄色溶液29.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编号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具有氧化性B 将碘水加入NaBr溶液中比较碘与溴的氧化性强弱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30.下述实验设计能够达到目的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 除去CO2中少量的SO2将混合气体通过饱和Na2CO3溶液B 除去Cu粉中混有的CuO向混合物中滴加适量稀硝酸C 检验溶液中是否含有Fe2+向溶液中滴入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D 证明H2CO3酸性比H2SiO3强将CO2通入Na2SiO3溶液中31.下列有关实验设计科学正确的是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设计A 测定氨气的体积通过盛饱和NaCl溶液的洗气瓶B 提取溴水中溴单质在分液漏斗中加入酒精萃取后分液C 比较S和Cl元素的非金属性测定Na2SO2和NaClO 溶液的pHD 验证SO2漂白性和还原性将SO2通入晶红溶液、KMnO4溶液32.下列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序号实验操作实验目的A.浓、稀硫酸分别与铜反应比较浓、稀硫酸氧化性强弱B.MgCl2、AlCl3溶液中分别通入氨气比较Mg、Al金属性强弱C.测定等物质的量浓度的磷酸、硫酸溶液的pH 比较P、S非金属性强弱D.用等浓度的盐酸、NaHCO3两溶液混合反应比较盐酸、碳酸酸性强弱33.下述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 将SO2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证明SO2具有氧化性B 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比较氯与溴的氧化性强弱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 分别向2支试管中加入相同体积不同浓度的H2O2溶液,再向其中1支加入少量MnO2研究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34. 根据下列实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A B C D 实验实验现象结 论A 左烧杯中铁表面有气泡,右边烧杯中铜表面有气泡 活动性:Al >Fe >Cu B左边棉花变为橙色,右边棉花变为蓝色氧化性:Cl 2>Br 2>I 2 C白色固体先变为淡黄色,后变为黑色溶解性 :AgCl >AgBr >Ag 2S D 锥形瓶中有气体产生,烧杯中液体变浑浊非金属性:Cl >C >Si3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且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来 实验目的操作A比较水和乙醇中羟基氢的活泼性强弱 用金属钠分别与水和乙醇反应Al 24CuFe Fe NaBr 淀粉KI Cl 2AgClNaBr 溶液 Na 2S 溶液稀盐酸2323B 欲证明CH2=CHCHO中含有碳碳双键滴入KMnO4酸性溶液,看紫红色是否褪去C 确定磷、砷两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测定同温同浓度的Na3PO4和Na3AsO4水溶液的pHD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36.下述实验能到达预期目的的是实验内容实验目的A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4滴稀硫酸,煮沸几分钟,冷却,再加入银氨溶液,水浴加热检验蔗糖是否已水解B将Cl2通入NaBr溶液中比较Cl2与Br2的氧化性强弱C 将铜与浓硝酸反应生成的气体收集后,用冰水混合物冷却降温研究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D 往鸡蛋清溶液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研究蛋白质的盐析现象三.实验逻辑考查37.下列叙述Ⅰ和Ⅱ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叙述I 叙述IIA NH4Cl为强酸弱碱用加热法除去NaCl盐中的NH4ClB Fe3+具有氧化性用KSCN溶液可以鉴别Fe3+C 溶解度:CaCO3<Ca(HCO3)2溶解度:Na2CO3<NaHCO3D SiO2可与HF反应氢氟酸不能保存在玻璃瓶中38.下列陈述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 SO2有漂白性SO2可使溴水褪色B SiO2有导电性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纤维C 浓硫酸有强氧化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D Fe3+有强氧化性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39.下列陈述Ⅰ、Ⅱ中,没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A SO2有漂白性SO2可使品红溶液褪色B Si是半导体材料SiO2可用于制备光导材料C 浓硫酸有强的吸水性浓硫酸可用于干燥H2和CO2D Fe3+有氧化性FeCl3溶液可用于回收废旧电路板中的铜40.下列陈述I、II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I 陈述IIA H2O2、SO2都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前者表现出还原性后者表现出漂白性B纯银器表面在空气中渐渐变暗发生了化学腐蚀C SiO2能与氢氟酸及碱反应SiO2是两性氧化物D BaSO4饱和溶液中加入饱和Na2CO3溶液有白色沉淀说明K sp(BaSO4)大于K sp(BaCO3)41.下表中,对陈述I、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陈述I 陈述Ⅱ判断A KSCN溶液可检验Fe3+待测液先后滴入足量氯水和几滴KSCN溶液后变为血红色,证明待测液含Fe3+I对;Ⅱ对;无B SO2具有还原性SO2通入Ba(NO3)2溶液中可见白色沉淀生成I对;Ⅱ对;有C NO2和溴蒸气都呈红棕色用水可鉴别NO2和溴蒸气I对;Ⅱ错;无D 反应物比例不同可导致产物不同Na与O2反应可能生成Na2O,也可能生成Na2O2I对;Ⅱ对;有42.下列陈述Ⅰ、Ⅱ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陈述Ⅰ陈述ⅡA 浓H2SO4有吸水性浓H2SO4可用于干燥NH3B SO2有氧化性SO2尾气可用NaOH溶液吸收C Mg有还原性电解MgCl2饱和溶液可制备MgD锌金属性比铁强海轮外壳上装锌块可减缓腐蚀43.下列陈述I、II均正确并且有因果关系的是选项陈述I 陈述IIA Fe3+有氧化性铁盐可用作净水剂B SiO2是两性氧化物SiO2可和HF反应C Al2O3的熔点很高Al2O3可用作耐火材料D SO2有漂白性SO2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44.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因果关系的判断,完全正确的是选项陈述Ⅰ陈述Ⅱ判断A 铝制饮具最好不要盛放酸性、或碱性较强的液体食物因为Al和Al2O3既可以与酸反应、又可以与碱反应Ⅰ对,Ⅱ对,有B 氯气不能使干燥的有色布条褪色,能使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说明次氯酸的氧化性比氯气强Ⅰ对,Ⅱ对,有C 金属钠具有强还原性高压钠灯发出透雾性强的黄光Ⅰ对,Ⅱ错,无D 铁或铝制成的槽车可以密封贮运浓硫酸或浓硝酸因为铁和铝不能与浓硫酸或浓硝酸反应Ⅰ错,Ⅱ对,无四.实验的迁移问题45.类比推理是重要的学科思想,下列根据已知进行推理正确的是选项已知类比推理A Na与O2共热生成Na2O2H2与O2共热生成H2O2B S、Se属于VIA族元素Se的氧化物类似S有SeO2、SeO3C 常温下,浓硝酸使铁钝化浓硝酸与铜不反应D NaOH溶液能溶解Al(OH)3过量NH3·H2O缓慢溶解Al(OH)346.类推是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思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