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建筑内外空间与场地的关系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高速发展,建筑业空前繁荣,向人们提供更加舒适优雅的建筑内外空间使我们广大建筑从业人员光荣而艰巨的使命。
每一项建筑设计都融入着设计师自己的设计特点和思维特征,各个元素都有其独到的见解,场地同建筑内外空间的关系是设计众多元素之中至关重要的一点,科学合理的处理好其相融共生的特点。
本文通过分析建筑内外空间元素和场地元素,总结两者协调因素,阐述协和场地的建筑的优越特性关键词:建筑外部空间;建筑内部空间;建筑场地;和谐建筑Abstract: along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construction,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prosperity, giving people more comfortable elegant building exterior and interior space to make the construction workers arduous mission. Each building design with designer himself into the design characteristics of and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each element has its special ideas, with inside and outside of the building space relationship is design elements within many crucial, scientific and reasonable treatment in harmony of the coexistence of characteristics. This paper analyses the internal and external space elements and the elements, summarizes coordination both factors,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perior propertiesKeywords: building external space; Building interior space; Building sites; Harmonious building引言我国各个城市改革开放以来迅猛发展,经济发展飞速,城市环境越来越好,目前很多城市已向着国家生态化宜居型城市迈进。
作为建筑行业工作者,对于这样一个目标,我们当然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所谓生态宜居型,主要就是指建筑内外空间同场地环境协调发展,环境场地烘托建筑空间生活气息,建筑空间融于环境之中。
传统的中国建筑大多封闭冷漠,对内外空间同场地的协调没有足够的考量,1858年美国风景建筑设计师奥姆斯特德提出的“风景建筑学”主张将城市生活同风景园林相结合,这一理论对于提高建筑环境质量作出巨大贡献。
建筑内外空间建筑空间是人们人为的为了满足人们生产或生活的需要,运用各种建筑主要要素与形式所构成的内部空间与外部空间的统称。
它包括墙、地面、屋顶、门窗等围城建筑的内部空间,以及建筑物与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山峦、水面、街道、广场等形成建筑的外部空间。
就比较常见的高层建筑而言,外部空间形态构成主要是指广场、侧庭、内庭和其他类型。
建筑物的布置基本框架主要取决于三个方面,第一,从场地周围建筑物规划布局的现状出发;第二,考虑建筑用地情况和朝向;第三,使用功能关系的良好处理。
外部空间设计同环境关联十分微妙,处理技巧复杂。
首先,要考虑空间和时间的连续,实现外中有内、内中有外从而内外交融的意境,这是一种模糊内外空间的境界。
其次,良好处理层次和序列的技巧,外部空间更能体现人的需求,由于人的需求和意图多种多样,空间组合与功能也就多种多样,由功能要求组合就更需要环境条件的充分利用。
最主要的技巧一方面是对于空间层次的设计,创造有序但又富含变化的空间,另一方面就是空间序列角色的独特编排。
再次就是根据人的适应尺度完美过渡。
外部空间既要向建筑靠近,又要接近人体,创造良好的尺度过渡,避免尺度过大给人难以承受的心理感受,才能更好地适应外部环境。
最后还可以点缀环境雕塑,大大增强空间感,给人舒适而特别的精神享受,这也往往是建筑大师的点睛之笔,点出匠心立意。
建筑内部空间考虑因素主要包括日照、天然采光、自然通风,保温、隔热和隔声几个方面。
室内的直接采光和自然通风尤为重要,保证这一点,考虑场地环境影响是关键。
门窗是内部空间的眼睛,各项尺寸在规范规定的要求范围内还应充分考虑场地要求,朝向和周边环境如光照方向等。
阳台是直接与周围环境相衔接的过渡地带,好的设计阳台是其亮点也是精华。
建筑场地设计建筑规划初期对于场地分析是至关重要,按照规范及相关文献要求,建筑场地设计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场地的地理特征,主要指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环境条件和气候条件。
第二是建筑场地的建设条件,大的来讲牵涉到场地同整个地区规划的关系,细分包括同交通设施、基础设施和城市规划的分布关系,小的来讲涉及场地内部现状和建设条件,包括现存建筑物及其价值、绿化景观分布和场地平整情况,另外就是周围的环境问题。
场地设计主要讲的还是场地规划,是一种秩序的涉及,是为了制定社会性目标,从而实现建筑设计计划。
通过合理的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场地中的各要素,是各项因素同建筑物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从而发挥效用,并使得珍贵的场地资源的利用达到最佳配合状态,获得最佳效益,珍惜资源,减少浪费,具体应做到多项要求。
第一,合理确定建筑面积,充分发挥场地优势。
只有精心布局,即使场地资源宽裕,也用本着节约用地的原则,尽可能减少资源不合理使用,精心计算,杜绝随意占用。
第二是成分利用自然资源。
我国人均各项资源占有率普遍偏低,在建设项目安排时,必须遵守可持续发展的国策,对自然资源条件充分予以重视,尤其对于珍惜人文自然遗产,必须严格保护。
第三就是详细了解建设资料,全面掌握建筑物同场地环境的相容关系,避免资料掌握不全或不准确造成返工等其他损失,较为重要的资料包括地形地貌资料、气象资料和周边生态环境资源资料等。
建筑内外空间与场地协调发展当今中国,人口众多、资源匮乏、生态失衡、环境破坏、生态危机严重,人们不得不重视建筑同环境的协调系统和资源可持续发展。
越来越多的设计人员开始意识到人类本身是自然系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人类与支撑着我们的环境休戚相关,在建筑设计上必须高瞻远瞩,综合考虑合理利用有限的资源,真正做到“满足当前的需要又不削弱子孙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
随着建筑业的发展,中国出现了建筑空间同场地环境协调发展的生态建筑派,呈现出想着高科技的方向发展的趋势。
注重内外交流的场所性的充分表达,不仅使建筑具有“可进入性”,还赋予建筑丰富的情感化特征。
近几年出现了很多生态型办公楼,清华大学设计中心楼即为典型的一个例子,整体形象看饱含文化教育建筑类峰哥的典雅淳朴,又显露现代企业形象的简洁明快,内部空间也是如此,不用豪华材料,没有繁杂琐碎的装饰,只是原生原态的构筑与空间的关系,已经可以显示器清爽大方的环境效应。
该楼选材上根据建筑功能兴致和生态场地环境的配合采用普通常见的材料,设计精巧,效果独到。
内部空间方位布置大胆新颖,将大设计室置于核心位置,北侧设置小办公室,南侧用于绿化,这样单单从墙面的选材就显得十分重要,对于采光、通风和室内私密等效果都提出挑战。
另外,新技术的引入使得建筑业造就了更多独特新颖的造型,这些设计价值精心的施工使得建筑空间同场地相得益彰。
建筑采用丰富细腻的手法形成内外空间过渡的层次性,从而达到室内外的交流融合,体现出对人与自然整体哲学关系的把握。
由于室内外严格的壁垒被弱化,亦内亦外的入口空间具有半开放的领域性,可以形成诸如凝思观照的场地、等候接待的礼仪空间、导向性的步行流线等等不同的空间场所特征。
要造就生态和谐的建筑,建筑设计师就应当使得建筑空间与场地协调发展,需设计师综合运用先进的理念和创新的方法。
首先,建筑空间上的考虑就必须先充分了解自然的平衡法则,向大自然学习,改变观念,建筑物同自然环境的平衡稳定才是永恒的基石,这就是反应了建筑内外空间与场地的相互协调。
其次,在建筑设计中要做到节制,在人文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力求平衡,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都是只求生存必须水和养分,建筑也应遵循这一法则。
再次,坚信废物放错了地方的资源,对于场地中的资源和建筑中产生的废弃物充分纳入考虑,追求大自然普遍的最少损耗原理。
最后要推陈出新,多元化思考,交融编织。
通过工程实践表明,海淀温泉生态办公场地的规划和景观设计是一项典型的良好处理建筑内外空间与场地的关系的实例。
该建筑建设原则为“生态优先”,建筑思想是“人居环境积极化”,有序的在场地布置密林和人工湿地,改善热、光、风的生态环境,原有的场地渣土被改造成微地形,不仅可以隔绝外部实现还丰富了地块内的景观。
办公楼内外空间配合着场地环境设计,使得办公环境宜人,更能提高工作人员的办公效率。
结语对于建筑设计师来说,必须充分考虑建筑设计中的各元素,其中建筑内外空间与场地之间的关系是关键元素之一,设计时应当准确地处理好两者之间相互相融的特性,使得建筑空间与场地的协调发展,以创造完美的建筑。
参考文献:[1] 叶天圣,廖孙经.建筑外部空间设计场地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新产品,2010,31(14):148~149.[2] 文章,张衡.生态建筑办公区场地规划和景观设计[J].建筑科学.2004,28(05):35~37.[3] 张有才.浅议生态建筑与场地协调设计[J]. 建筑技术.2009,27(11):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