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研究方法复习提纲
1.试述定量研究的作用和意义。
(第一讲)
答:定量研究的作用:①揭示事物内在规律;②预测事物发展趋势;③做出决策
定量研究的意义:①已有的量化研究可以让我们估测某一个影响因素的大小;②量化研究使我们在不同的“理论”之间得以检验;③淘劣存优;提出新的关注问题;④“非政治化”2.社会研究以外的知识来源有哪些?(第二讲)
答:权威、传统、常识、媒体神话、个人经验。
3.为什么社会研究总是比其他方法来得高明?(第二讲)
答:因为,比起其他方法,社会研究是个更讲求结构、组织和系统的过程。
从其他方法得到的知识经常是对的,但是根据研究而来的知识,更可能是正确的,并且只有比较少的错误。
4.个人经验常犯的四大错误是什么?(第二讲)
答:过度概化:这发生在当你握有某些你相信的证据,然后假设这些证据也适用于其他的状况时;
选择性观察:这是发生在当你特别注意某些人或事,并且根据他(它)们的特性进行概括时;过早妄下判断:发生在当你觉得掌握了全部的答案,因而不再需要倾听、向外寻找信息或是提出质疑之时;
光环效应:光环效应是指我们根据我们所肯定的或崇拜的事物,做出过度概括。
(需要记住定义)
5.执行一项研究计划涉及哪些步骤?(第二讲)
答:1、选择主题。
2、聚焦问题。
3、文献述评。
4、研究设计:采用什么方法收集什么资料?
5、分析资料:借助什么社会统计模型?
6、解释发现。
7、撰写报告:研究背景、研究方式与过程和研究发现。
6.社会研究当中通常会遇到哪些困难?(第三讲)
答:人的特殊性;研究的干扰性;社会现象的复杂性;研究受到特定的制约;保持客观性的困难。
7.社会研究的基本方式有哪些?(第三讲)
答:调查研究、实验研究、实地研究、文献研究
8.什么是测量?测量的四要素分别是什么?(第四讲)
答:测量的定义:根据一定的法则,将某种物体或现象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用数字或符号表示出来的过程。
四要素:测量客体、测量内容、测量法则、数字和符号
9.有效测量法则的条件是什么?(第四讲)
答:准确性、完备性、互斥性
10.测量有哪四个层次?四种测量尺度在数学性质上有何不同?(第四讲)
答:定类、定序、定距、定比
四种测量层次的数学特性总结
11.集中趋势、离中趋势(PPT没有,课本292和293)
12.什么是操作化?操作化的作用?(第四讲)
答:所谓操作化,就是要把我们无法得到的有关社会结构、制度或过程,以及有关人们行为、思想和特征的内在事实,用代表它们的外在事实来替换,以便于通过后者来研究前者。
操作化的作用:有利于提高社会调查研究的客观性;有利于提高社会调查研究的统一性;有利于提高社会调查研究的可比性
13.信度和效度的定义。
简述信度和效度的关系。
(第四讲)
答:信度(reliability)的定义:即可靠性,它指的是采取同样的方法对同一对象重复进行测量时,其所得结果相一致的程度。
效度(validity)的定义:也称作测量的有效度或准确度。
它是指测量工具或测量手段能够准确测出所要测量的变量的程度,或者说能够准确、真实地度量事物属性的程度。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信度低,效度不可能高
●信度高,效度未必高(效度有可能很低)
●效度低,信度有可能很高
●效度高,信度必然也高
14.问卷的结构有哪些?(第五讲)
答:封面(标题、编号、问候语和填表说明);正文部分;附录部分。
15.问卷问题的排列应遵循哪些原则?(第五讲)
答:遵循的原则为:
(1)必须能迅速引起受测参与访谈的兴趣。
例如,有趣的项目、对受测者有潜在或实质益处的问题先排。
(2)题目的先前部份不能询问太过私人及牵涉自尊的讯息
(3)问题的次序应该从简单到困难(开放式问题应置于问卷后面);一般化的题目到特别的题目(漏斗方法,funnel approach)。
例:您比较喜欢玩的电玩游戏类型 vs. 您的成绩在班上的排名。
16.封闭式问题的设计形式有哪八种?(第五讲)
答:分别为:1.两项选择题(是非选择题)
2.多项选择题(选择一种或多种答案)
3.顺序选择题
4.程度评比题(“极差”、“极好”)
5.语意差别题(是在两个意义相反的词之间列上一些尺度)
6.事实性问题(是根据需要调查的有关事实设计的,由被调查者答)
7.假设性问题(假定某种情况发生,询问被调查者将采取什么行动)
17.什么是抽样框?(第六讲)
答:抽样框,又称抽样范畴,是从中抽取样本的抽样单位名单。
18.如何确定样本容量?(第六讲)
答:1、对调查精确度的要求
2、调查总体的规模大小
3、调查总体内部的异质程度
4、抽样方法:分层最小、整群最大
5、调查所拥有的人力、物力和时间
19.概率抽样的定义?概率抽样的方法有哪几类?(第六讲)
答:概率抽样的定义:以概率论原理为基础,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的抽样方法,即机会均等,即抽样框中每一个抽样单位都有被抽取的同等可能性。
概率抽样的方法分别有: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多段抽样。
20.掌握等距抽样与分层抽样的定义和步聚,会应用。
(第六讲)
答:等距抽样的定义:当总体的个数较多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太麻烦,这时将总体分成均衡的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中抽取1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这种抽样称为系统抽样(等距抽样)。
等距抽样步骤:
(1)先编制抽样框,将各抽样单位按照一定标志排列编号
(2)用总体单位除以样本单位求得抽样间隔
(3)在第一抽样间隔内随机抽取一个号码作为第一个样本
(4)按照抽样间隔等距抽样,直到抽取最后一个样本为止
分层抽样的定义:当已知总体由差异明显的几部分组成时,为了使样本充分地反映总体的情况,常将总体分成几部分,然后按照各部分所占的比例进行抽样。
分层抽样的步骤:
(1)总体与样本容量确定抽取的比例。
(2)由分层情况,确定各层抽取的样本数。
(3)各层的抽取数之和应等于样本容量。
(4)对于不能取整的数,求其近似值。
21.因果关系成立的三个条件是什么?(第七讲)
答:真实相关;自变量发生在前(时间上的先后关系);因果间具有逻辑机制、作用机制。
22.“联合作用”有哪几种类型?什么是累积作用?(第七讲)
答:独立作用;相对作用;累积作用(指两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共同作用);类型作用。
23.什么是研究问题?研究问题的来源?(第八讲)
答:研究问题:社会调查研究所要回答的具体问题。
研究问题的来源:现实社会生活、个人经历、相关文献、媒体、网络。
24.选题的标准?(第八讲)
答:重要性(significance)(最基本的);
创造性(creativity or innovation);
可行性(feasibility)(决定性的);
合适性(suitability)
这四条标准之间存在着某种层次上的联系
25.如何查找相关文献?(第八讲)
答:1、相关著作(书籍)
2、相关论文(杂志)
3、相关统计资料和档案
4、社会调查相关的网络资源
26.直接访谈和间接访谈各有什么优点和不足?(第十讲)
答:直接访谈与间接访谈:前者是面对面的访谈;后者是访谈者通过一定的中介进行的,常见的有电话访谈等。
直接访谈不仅能获得言语信息而且还能得到非言语信息,因而有助于对结果的解释与分析,但这种访谈对访谈者的要求较高,花钱较多;间接访谈的优点是,搜集资料用时相对较少,花费较小。
27.以你熟悉的研究主题为例,做一个研究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