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运动解剖学复习整理

运动解剖学复习整理

运动解剖学重点绪论组织:由形态和机能相似的细胞群借细胞间质构成系统:由多种不同器官构成,能执行特定生理功能的结构单位解剖学姿势:身体直立,两眼平视正前方,上肢下垂于躯干两侧,手掌向前,两足并拢,足尖向前。

冠状轴:左右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垂直轴、矢状轴和人体长轴垂直的轴。

矢状轴: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垂直。

垂直轴: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轴,与人体长轴平行。

一、细胞和组织细胞器:线粒体——给细胞供能;内质网——蛋白质合成场所;高尔基复合体——对蛋白质进行加工、浓缩、转运、吐泡;溶酶体——消化和分解细胞自身衰老或损伤的细胞器;中心体——分裂细胞微丝微管——支持、收缩、传导细胞间质:由细胞产生的非细胞物质。

人体内三种纤维: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网状纤维。

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

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多和细胞间质极少。

结缔组织特点:细胞少、种类多、细胞间质多。

结缔组织分类:疏松结缔组织(纤维少排列松散);致密结缔组织(纤维排列紧密);软骨组织(分为透明软骨、弹性软骨、纤维软骨);骨组织(基质中有钙盐沉积)肌组织分类:骨骼肌、心肌、平滑肌。

肌原纤维:肌纤维内与肌纤维的长轴平行排列的可收缩的蛋白微丝。

神经组织:由神经元与神经胶质构成,长突起为轴突,短突起为树突。

二、运动系统运动系统组成:由骨、骨连接、骨骼肌构成。

人体运动以骨为杠杆、骨连接为枢纽、肌肉收缩为动力来实现。

成人骨骼数量:206块骨骼的分类: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分为骨膜(骨内膜、骨外膜)、骨质(骨松质、骨密质)、骨髓(红骨髓、黄骨髓)。

骨的化学成分与物理特性:有机物:骨胶原、粘蛋白——韧性、弹性。

无机物:钙、盐——硬而脆。

间接连接:古语骨质间接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有腔隙的这一类称之为间接连接。

关节面:相邻骨只见光滑的骨面,表面覆盖有薄层软骨。

可缓冲撞击、减震、减少摩擦、增大灵活性。

关节囊:包在关节四周的结缔组织膜。

分为纤维层(外)、滑膜层(内)。

关节腔:关节囊内封闭的腔隙,腔内为负压,保护稳固关节。

韧带:关节囊纤维层增厚形成。

关节运动术语(13个):绕冠状轴:屈、伸绕矢状轴:外展、内收(四肢);左侧屈、右侧屈(躯干)。

绕垂直轴:旋内、旋外;水平伸、水平屈(四肢);旋左、旋右(躯干)绕两个以上轴:环转肌肉构造:中间为肌腹、两端为肌腱连接。

骨骼肌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粘滞性。

起、止点:(四肢)靠近躯干为起点,远离躯干为止点。

(躯干)靠近心脏为起点,远离心脏为止点。

动点:相对运动的附着点。

定点:相对固定的附着点。

近固定:肌肉收缩时起点为定点的肌肉收缩方式。

(表现:四肢末端开放)远固定:肌肉收缩时止点为定点的肌肉收缩方式。

(表现:四至末端固定)上固定:定点在上的肌肉工作条件。

下固定:定点在下的肌肉工作条件。

无固定:肌肉两端附着点都不固定。

三、内脏学内脏:位于胸腔、腹腔内,与新陈代谢有关的器官,有管道与外界相通,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4大系统。

消化系统组成:消化管、消化腺。

胃:小肠:粘膜层,环状襞。

粘膜下层,淋巴集群——孤立淋巴集群、集合淋巴集群。

小肠绒毛:粘膜上皮和粘膜固有层向肠腔形成许多细小的突起,称为小肠绒毛。

小肠绒毛结构:单层柱状上皮、中央乳糜管、毛细血管网。

肝脏:人体内最大的腺体。

肝小叶:肝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包括中央静脉、肝细胞索、血窦、毛细胆管。

胆囊:有储存、浓缩胆汁的功能。

胰腺结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内分泌部:分泌激素→胰岛素:降低血糖胰高血糖素:升高血糖呼吸系统组成:呼吸道、肺。

上呼吸道:喉以上的呼吸道。

下呼吸道:喉以下的呼吸道。

4对鼻旁窦:上颌窦、筛窦、额窦、蝶窦鼻旁窦的作用:参与温暖和湿润空气,并对发音起共鸣。

喉的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会厌软骨杓状软骨气管结构:①15~20个半环型透明软骨,后部以结缔组织膜封闭。

②粘膜上有纤毛。

支气管:左细右粗、左长右直、左斜右直。

肺的形态:右肺三叶,左肺二叶。

肺小叶:每一1毫米以下细支气管及其分支与所连系的肺泡等构成,是肺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气体交换:O2→呼吸道→肺泡→肺泡壁→毛细血管壁→与红血球结合CO2→毛细血管壁→肺泡壁→肺泡→呼吸道→体外泌尿系统肾的位置:右肾较低与左肾(右低左高)肾单位:肾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包括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

尿的生成与排除途径:尿是由肾小体的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形成的。

血液(来自肾动脉的肾小球经入球小动脉)被滤入肾小囊腔内构成原尿→近曲小管→髓袢→远曲小管→集合管(终尿)→乳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出肾)→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四、脉管系统动脉:血从心脏发出走向全身各处所经过的血管。

静脉:血从全身各处返回心脏所经过的血管。

动脉血:含丰富O2与营养物质,颜色鲜红的血液。

静脉血:含丰富CO2与代谢物质,颜色暗红。

心脏的各腔的形态结构1.右心房:上、下腔静脉口,冠状窦口,右房室口。

2.右心室:右房室口、三尖瓣、肺动脉口、肺动脉瓣。

3.左心房:肺静脉口,左房室口。

4.左心室:左房室口、二尖瓣、主动脉口、主动脉瓣。

心传导系统:是神经、体液调节外,另一套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所组成的传导系统。

包括窦房结(心脏器搏点)、结间束、房室结、房式束、浦肯野式纤维。

主动脉(1)升主动脉:(含冠状动脉1对)(2)主动脉弓:(右→左: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头臂干:(右颈总动脉、左锁骨下动脉)颈总动脉(左颈总动脉):颈内外动脉分叉处有: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球(化学感受器)。

右锁骨下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尺、桡动脉)(3)降主动脉: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左右髂总动脉→髂外动脉→股动脉→腘动脉→胫动脉→(胫前、胫后动脉)→腓动脉静脉角:颈内静脉和锁骨下静脉之间的夹角。

胸导管:(收集胸腔内左半身和胸腔以下全身3/4的淋巴液。

起于乳糜池——止于左静脉角)营养类1、营养物质在何处被吸收经何途径营养心肌?⏹1、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吸收(单糖、氨基酸)→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入肝)→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间下静脉→各级属支→肝静脉(出肝)→下腔静脉→右心房(等2来)⏹2、中央乳糜管吸收(甘油、脂肪酸)→肠系膜淋巴管→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管→肠淋巴干→乳糜池→胸导管→左静脉角→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与1汇合)⏹→右心室→肺动脉(入肺,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2对)→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1)→左、右冠状动脉(一再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营养心肌)2、营养物质在何处被吸收经何途径营养肱二头肌?⏹1、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吸收(单糖、氨基酸)→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入肝)→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间下静脉→各级属支→肝静脉(出肝)→下腔静脉→右心房(等2来)⏹2、中央乳糜管吸收(甘油、脂肪酸)→肠系膜淋巴管→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管→肠淋巴干→乳糜池→胸导管→左静脉角→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与1汇合)⏹→右心室→肺动脉(入肺,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2对)→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头臂干→右锁骨下动脉→右腋动脉→右肱动脉(一再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营养右肱二头肌)3、营养物质在何处被吸收经何途径营养股四头肌或小腿三头肌?⏹1、小肠绒毛毛细血管吸收(单糖、氨基酸)→肠系膜上静脉→门静脉(入肝)→小叶间静脉→肝血窦→中央静脉→小叶间下静脉→各级属支→肝静脉(出肝)→下腔静脉→右心房(等2来)⏹2、中央乳糜管吸收(甘油、脂肪酸)→肠系膜淋巴管→肠系膜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管→肠淋巴干→乳糜池→胸导管→左静脉角→左头臂静脉→上腔静脉→右心房(与1汇合)⏹→右心室→肺动脉(入肺,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肺静脉(2对)→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髂总动脉(左右)→髂外动脉(左右)→股动脉(左右)→一再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营养股四头肌。

一、代谢类分别说明心肌、肱二头肌、股四头肌产生的代谢产物与二氧化碳经何途径排出外1、心肌产生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汇合成静脉血→心小静脉→心中静脉→心大静脉→冠状静脉口→右心房分两路:①→右心室→肺动脉(入肺)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①二氧化碳→肺泡→细支气管→小支气管→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呼出体外②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1对入肾)→入球小动脉(滤入小球囊腔内)→近曲小管→髓襻→远曲小管→集合管→乳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2、肱二头肌产生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汇合成静脉血→肱静脉(左、右)→腋静脉(左、右)→锁骨下静脉(左、右)→头臂静脉(左、右)→上腔静脉→右心房分两路:①→右心室→肺动脉(入肺)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①二氧化碳→肺泡→细支气管→小支气管→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呼出体外②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1对入肾)→入球小动脉(滤入小球囊腔内)→近曲小管→髓襻→远曲小管→集合管→乳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3、小腿三头肌产生的代谢产物和二氧化碳汇合成静脉血→胫后静脉和腓静脉→腘静脉→股静脉→髂外静脉→髂总静脉→下腔静脉右心房分两路:①→右心室→肺动脉(入肺)到达肺泡、毛细血管处进行气体交换①二氧化碳→肺泡→细支气管→小支气管→支气管→气管→喉→咽→鼻腔→呼出体外②动脉血→肺静脉→左心房→左心室→升主动脉→主动脉弓→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动脉(1对入肾)→入球小动脉(滤入小球囊腔内)→近曲小管→髓襻→远曲小管→集合管→乳头管→肾小盏→肾大盏→肾盂→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五、感受器感受器:机体器官、组织接受内外环境刺激的神经末梢器。

视网膜:视锥细胞——感受强光和变色;视杆细胞——感受弱光。

屈光结构:(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耳三块听小骨:锤骨、砧骨、蹬骨。

感受器:螺旋器(考蒂氏器):感受听觉。

壶腹嵴,感受旋转变速刺激。

椭圆囊斑、球圆囊斑:感受直线变速刺激本体感受器:位于肌肉、肌腱、关节囊、韧带内的感受器,能感受人体在空间位置的变化(位置觉、运动觉、震颤觉)。

包括肌梭、腱梭。

六、神经系统灰质:中枢内,神经元胞体、树突聚集处,色灰暗。

白质:中枢内,神经元轴突、长树突聚集处,色白亮。

神经核:中枢内,胞体与树突聚集处,是神经元的换元站。

神经节:周围神经中,胞体与树突聚集处,是神经元的换元站。

脊髓的功能——传导、反射反射弧:是完成反射活动的物质基础。

脑的组成:延髓、脑桥、中脑、间脑、小脑、大脑脑干的组成:延髓、脑桥、中脑丘系交叉:薄束与楔束换元后在延髓内的交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