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生理学
生理学—绪论
1543年出版《人体构造》, 系统完善的记述了人体各器官系 统的形态结构,为医学的新发展 开辟了道路。
生理学—绪论
十七世纪之前,许多生理学的理 论知识散在记述在其它医学的典籍中 而未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十六世纪末叶,英国哲学家培 根(Francis Bacon,1516~1626) 倡导只有观察和实验才是真正的科学 方法。
生理学—绪论
第三节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一、神经调节(nervous regulation) 二、体液调节(humoral regulation)
三、自身调节(autoregulation)
生理学—绪论
一、神经调节 ①概念:通过神经系统的活动 对机体功能进行调节。 ②基本方式:反射(reflex) 反射: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 下,机体对刺激产生的规律性反 应。 ③结构基础:反射弧(reflex arc) 反射弧的组成:感受器、传入 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④类型: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 射 ⑤神经调节的特点:迅速、精确、 时间短暂。
第一章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绪 论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
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生理学—绪论
第一节 生理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生理学(physiology):生物科学的一个分支,以生物机 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 一门科学。 人体生理学的任务:研究构成人体各个系统的器官和细 胞的正常活动过程。 各个器官、细胞功能表现及内部机制; 不同细胞、器官、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各部分的功能活动与整体的关系; 整体与复杂多变的环境之间的关系。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
细胞和分子水平 器官和系统水平 整体水平 (一)细胞和分子水平的研究 各个器官的功能都是由构成该器官的各个细胞的特性决 定的。细胞的生理特性又是由构成细胞的各个成分,特别是 细胞中各种生物大分子的物理学和化学特性决定的。 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的研究,其研究对象是细胞 和构成细胞的分子。在这个水平上进行研究和获取知识的学 科称为细胞生理学(cell physiology)或普通生理学(general physiology)。
生理学—绪论
(三) 适应性 机体根据内外环境的变化而调整体内各部分活动和关 系的功能。 行为适应:本能性行为适应 生理适应:身体内部的协调性反应 (四) 生殖 人体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时,男性和女性两种个体中 发育成熟的生殖细胞相结合,形成与自己相似的子代个体, 这种功能称为生殖。
生理学—绪论
第二节 机体的内环境和稳态
生理学—绪论
二、反馈控制系统(feedback control system) 反馈控制系统是一种“闭环”系统,控制部分发出信号, 指示受控部分活动,而受控部分的活动可被一定的感受装置 感受,感受装置再将受控部分的活动情况作为反馈信号送回 到控制部分,控制部分可以根据反馈信号来改变自己的活动, 调整对受控部分的指令,因而能对受控部分的活动进行调节。 控制方式:双向性 控制部分
后人将1628年视为近代生理 学的起点。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的研究方法
William Harvey在《论动物的心脏与血 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一书的序言中呼吁: “无论学和教应当以实验为据,而不应当以 书籍为据,应当以巧妙的自然为师,而不应 当以知识的教条为师”。
生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绪论
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性反射 (负反馈调节)
பைடு நூலகம்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绪论
二、体液调节 ①概念:体内的一些细胞能生成并分泌某些特殊的化学物 质,后者经由体液运输,到达全身的组织细胞或某些特殊的 组织细胞,通过作用于细胞上相应的受体(receptor),对这些 细胞的活动进行调节。 ②类型: 全身性体液调节 局部性体液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
生理学—绪论
第四节 体内的控制系统
人体功能调节过程和工程控制有许多共同的规律。 从控制论的角度来看,人体内存在数以千计的各种控制 系统(control system);甚至在一个细胞内也存在着许多极 其精细复杂的控制系统,对细胞的各种功能进行调节。因此, 学者们也应用控制论的概念、原理和方法来认识和分析机体 各种功能的调节。 从控制论的观念来分析,任何控制系统都由控制部分和 受控部分组成。控制系统可分为三大类: 非自动控制系统 反馈控制系统
生理学—绪论
刺激强度的表示方法: 阈刺激:刚好引起组织产生反应的最小刺激。 阈强度或阈值(threshold):阈刺激的强度 阈上刺激: 阈下刺激: 刺激能否引起反应的三要素: 刺激强度 作用时间 强度-时间变化率
生理学—绪论
②反应(reaction):受到刺激后机体功能活动的变化。 反应的形式: 兴奋:某种功能活动出现或加强; 抑制:某种功能活动减弱或停止。 2.兴奋性:组织细胞对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①可兴奋组织:神经、肌肉和腺体 ②衡量组织细胞兴奋性的指标:阈值 兴奋性∝ 1/阈值
生理学—绪论
二、稳态(homeostasis) 内环境的稳态:内环境中各种物理、化学性质保持相对 稳定的状态。 保持相对稳定或稳态,是指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 各种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稳态的实现:在神经、体液机制调节下,通过各器官系 统的活动而实现。途径---反馈 稳态意义:为细胞活动提供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环境, 维持正常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 稳态泛指体内各个水平上的生理活动在神经、体液等因 素调节下保持相对稳定和相互协调的状况。
生理学—绪论
人体生理学
PHYSIOLOGY
生理学—绪论
总课时:126 理论课:88 实验课:38
01.绪论 02.细胞的基本功能 03.血液 04.血液循环 05.呼吸 06.消化和吸收 07.能量代谢和体温 08.肾脏的排泄功能 09.神经系统 10.感觉器官 11.内分泌 12.生殖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绪论
公元前五世纪,古希腊希波克拉底 (Hippocrates,约公元前459-377) 认为:人的健康是由人体内四种物质的 平衡来决定的。这四种物质叫体液。即 血液、粘液、黄(胆)液和黑(胆)液。 人体内某种体液过多会改变人的性格甚 至引起疾病。如多血质的人乐观、自信。 而体内黑胆液过多则使人伤心、忧郁。
前馈控制系统
生理学—绪论
一、非自动控制系统 非自动控制系统是一种“开环”系统。控制部分发出指 令到达受控部分,而受控部分的活动不会反过来影响控制部 分的活动。 控制方式:单向性 指令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控制特点: 对受控部分的活动不起自动调节作用; 在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调节中,这种控制极少见。仅 在反馈机制受到抑制时,机体的反应表现为非自动控制。 例如: 应急时,因压力感受器受抑制,应急刺激引起交感神 经系统高度兴奋,使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而这些信息不能 引起明显的神经调节活动,故心率、血压维持在高水平。
生理学—绪论
一、内环境(internal environment) 细胞内液(2/3) 体液: 体重 15% 血浆(1/4): 占体重60% 细胞外液(1/3) 体重 5% 组织液(3/4): 内环境:细胞外液 内环境作用: 1.为细胞提供物质 2.接受细胞排出物 3.为细胞活动提供 条件 (稳态)
生理学—绪论
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细胞直接或间接地调节一些内分泌 细胞的作用,使这些内分泌细胞成了反射弧的传出纤维的延 长部分,以这种方式发挥的调节作用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③体液调节特点:缓慢、弥散、持久。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绪论
三、自身调节 ①概念:环境变化时,器官、组织、细胞不依赖神经或 体液调节而产生的适应性反应。 肾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80-180mmHg范围内变 动时,肾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脑血流自身调节:动脉血压在60-140mmHg范围内变 动时,脑血流量能保持相对稳定。 ②自身调节特点:调节幅度小,不灵敏,局限。
生理学—绪论
生理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基本理论课程。
生理学—绪论
●生命活动的基本特征
新陈代谢(metabolism) 兴奋性(excitability) 适应性(adaptability) 生殖(reproduction) (一)新陈代谢 同化作用 机体 环境 (物质代谢) 两个过程 异化作用 (能量代谢) (二)兴奋性 机体对内、外环境变化产生反应的能力。 1.刺激与反应 ①刺激(stimulus):可被机体感受并引起产生反应的 体内、外环境条件的变化。 按刺激的性质分类:机械性、化学性、生物性、社 会心理性刺激等
生理学—绪论
威廉· 哈维经过十二年的努力, 采用八十余种动物进行实验研究,最 后,将他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写成《论 动物的心脏与血液运动的解剖学研究》 (Exercitatio anatomica de motu cordis et sanguinis in animalibus) , 于1628年公之于世。 动脉是从心脏输出血液的血管, 静脉是运回血液到心脏的血管,血液 能从动脉透入静脉,动脉与静脉的移 行是在四肢及身体的远端部分;心脏 是一种肌肉,其瓣膜阻止了血液的逆 流,心脏运动是血液循环的唯一原因。
控制信息
反馈信息
受控部分
机能活动
生理学—绪论
(一)正反馈控制系统 正反馈(positive feedback):反馈信息的作用性质与控 制信息的作用性质相同的反馈。 控制部分 受控部分 反馈信息 (+) 控制信息 机能活动
正反馈控制系统的意义:有助于一个完整生理过程的完 成。 血液凝固 排尿 分娩
动物实验方法: 离体实验(ex vivo)
急性实验 (acute experiment)
在体实验(in vivo) 慢性实验(chronic experi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