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轮机自动化教程---轮机自动化基本概念
轮机自动化教程---轮机自动化基本概念
系统;空压机压力控制系统。
• (2)程序控制系统 • 特点:给定值按确定的规律随时间变化,即给定值是确
定的时间函数。
• 系统主要任务:使被控量跟随给定值的变化而变化。 • 实例:主机加速速率限制和程序负荷控制;
辅锅炉自动点火控制。
• (3)随动控制系统 • 特点:给定值随时间变化且无法预知变化规律,即给定
衰减振荡
•
Ψ=0
等幅振荡
•
Ψ<0
发散振荡
• 理想的衰减率
Ψ=0.75~0.9(即衰减比为4∶1~10:1)
结论:Ψ越大,稳定性越好。若Ψ=1,则稳定性最好, 但动态偏差较大、调节时间偏长。
• (2)超调量σp
•
定义: p
ymax y() 100 % y()
• σp越小,稳定性越好,反之亦然。
• 非周期过程的超调量: σp=0
• 调节器接收测量单元送来的被控量的测量信号,并与
给定值相比较得到偏差信号,再根据偏差信号的大小 和方向,依据某种调节作用规律输出控制信号送至执 行机构,对被控对象施加调节作用。
• 给定值r:被控量所希望控制的最佳值。被控量的测
偏差值e:被控量的测量值和给定值的差值,即
e=r-z。
• e>0,称为正偏差; • e<0,称为负偏差; • e=0,称为无偏差。
——电、气、液动式自动控制系统。
• 〈2〉按被控参数的名称分类
——温度、压力、水位等自动控制系统。
• 〈3〉按仪表的结构形式分类
——基地式仪表;单元组合式仪表。
• 〈4〉按被控参数给定值的变化规律分类
•
定值控制系统
• 随动控制系统
• 程序控制系统
• (1)定值控制系统 • 特点: 给定值恒定不变。 • 系统主要任务:克服外部扰动影响,维持被控量不变。 • 实例: 主机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辅锅炉水位控制
机等。
• 执行机构通常为比例环节。
二、反馈控制系统的传递方框图
• 1、环节 • 输出量的变化取决于输入量的变化和环节特
性两个因素。
• 信号传递的单向性:
输入决定输出而不是反之;
输出量的变化不会直接影响输入量。
• 2、扰动 • 外部扰动:不可控制的扰动,如负荷的变化、
电源的波动等。
• 基本扰动:人为的扰动,如给定值的变化、
• §1—1 反馈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
• 一、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 实例— 柴油机冷却水温的自动控制系统 • 反馈控制系统的组成: • 〈1〉控制对象 • 〈2〉测量单元 • 〈3〉调节单元 • 〈4〉执行机构
手动控制过程
眼
淡水泵
主 机
三通阀
海水出口
冷却器
海水入口
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手动控制过程
脑 手
(排除扰动)
•定 •值 •控 •制 •系 •统 •的 •动 •态 •过 •程
改 变 给 定 值 系 统 的 动 态 过 程
• 2、衡量动态过程的品质指标
• 1)稳定性
• (1)衰减率Ψ
•
设A、B为衰减振荡过程中同方向第一、第二个波
峰的幅度。即:
Ψ=(A-B)/A
• 讨论: Ψ=1
非周期过程
•
0<Ψ<1
自动控制过程
温度变送器
淡水泵
主 机
三通阀
海水出口
冷却器
海水入口
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自动控制过程
调节器
手 执行机构
• (1)控制对象 • 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机器、设备或装置。 • 被控量:控制系统所要控制的工况参数。
在柴油机气缸冷却水温度控制系统中,淡水冷却 器是控制对象,冷却水温度是被控量。
• (2)测量单元
• 测量单元一般由测量元件和变送器组成。
• 作用:将被控量成比例地转换成统一的标准信号
即测量信号送至调节器。
• 统一的标准气压信号是0.02~0.1MPa; • 统一的标准电流信号是0~10mA或4~20mA,
现在一般多采用4~20mA。
• (3)调节单元(控制单元)
• 调节单元是指具有各种调节作用规律的调节器。
往往采用局部正反馈。
• 4、闭环和开环
• 开环控制的两种情形:
按给定值进行控制;
按扰动进行控制。
• 开环控制系统实例:
主机遥控系统中的起动、换向、停油 和制动控制回路;
机舱集中监视与报警系统; 辅锅炉的自动点火控制; 分油机的自动排渣控制; 不可控相复励自励恒压装置。
• 三、自动控制系统的分类
• 〈1〉按仪表使用的能源分类
• 一般要求σp小于20%。
• (3)振荡次数N
• 过渡过程中被控参数振荡的次数,一般以2~
3次为宜。
2)准确性
• (1)最大偏差emax • 过渡过程中,被控参数偏离给定值的最大值。
在衰减振荡过程中,最大偏差就是第一个波的 峰值。
• (2)静态偏差(稳态误差)ε • 过渡过程结束时被控参数所达到的新稳态值与
Ψ、N、emax 、ε、ts。
• (2)改变给定值系统常用的品质指标
σp、N、ε、ts、tr、tp。
• (3)三方面的指标是有矛盾的,在实际系统中
应该:
以稳为主,兼顾准、快。
•
《轮机自动化》
绪论
• 一、轮机自动化发展简史 • (1)1950年代末以前:单项自动化。 • (2)1960年代初:出现机舱集中监控与主机遥控。 • (3)1960年代中期:出现“无人机舱”。 • (4)1960年代末期:出现了用电子计算机实现自
动化的所谓“超自动化”船舶,采用集中控制或
分散控制。
调节器参数的调节等。
• 3、反馈
• 含义: 将输出全部或部分地回送到输入端以影
响输入效应。
• 负反馈 削弱输入效应的反馈。
只有采用负反馈,才能形成偏差。
运行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必定是负反馈
控制系统,亦称为偏差控制系统。
• 正反馈 加强输入效应的反馈。
为了实现某种复杂的控制规律和作用 (如积分作用),自动化仪表(如气动调节器)
舱进行全面管理;
• 推广使用模糊控制、神经元网络、专家系统等
智能控制技术;
• 智能柴油机和电力推进的迅速发展。
• 二、本课程主要内容:
• (1)反馈控制系统 • (2)气动自动化仪表 • (3)机舱工况参数的自动控制系统 • (4)主机遥控 • (5)监视与报警系统 • (6)自动化电站
第一章 轮机自动化的基础知识
• (4)执行机构
• 执行机构的输入量是调节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
执行机构的输出量通常是调节阀的开度。
• 调节单元输出的控制信号经执行机构直接改变调
节阀的开度,从而可改变流入控制对象的物质或 能量流量,使之能符合控制对象负荷的要求,进 而使被控量保持在给定值或给定值附近。
• 实际的执行机构:气动薄膜调节阀;三相伺服电
给定值之间的偏差。
• 3)快速性 • (1)过渡过程时间ts • 从扰动作用发生起,直到被控参数进入新
稳态值的±2%或±5%的范围内且不再越出时 所经历的时间。
• (2)上升时间tr
• 被控参数第一次达到新稳态值的时间。
• (3)峰值时间tp
• 被控参数达到峰值的时间。
• 说明: • (1)定值控制系统常用的品质指标
值是某个参数的函数且参数的变化是任意的。
• 实例:随动操舵;辅锅炉风量控制回路。
• 四、反馈控制系统的动态过程 • 1、动态过程
• 稳定状态(静态):被控参数不随
时间而变化的平衡状态。
• 过渡过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态过程):被控参数
随时间而变化的不平衡状态。
• 扰动作用
调节作用
• 稳态
动态过程
新稳态(平衡)
平衡破坏
• (5)1970年代末期:出现了采用多台微型计算机组成
的集中-分散式控制系统(集散式,分布式系
统)。
• (6)1980年代之后:广泛采用集散式控制系统,下位
机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或单片机。
• (7)当前及发展趋势 • 广泛应用现场总线型(FCS)的网络型控制系统; • 以太网技术用于机舱控制; • 用计算机实现船舶动力装置的最佳控制和对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