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局部解剖学12-上腹部

局部解剖学12-上腹部

临床意义:胰头肿大可压迫十二指 肠引起梗阻,压迫胆总管至阻塞 性黄疸,压迫肝门V出现脾肿大 和腹水;
(2)胰颈:
前:幽门相邻; 上:腹腔干; 后:肠系膜上V和肝门V起始部;
(3)胰体: 前:网膜囊与胃后壁; 后:腹主A、左肾上腺、左肾及左肾 血管,脾V行于肾V上方; 上:腹腔干、腹腔丛,脾A沿上缘向 左; 胰腺癌侵及腹腔丛至不易缓解的腹痛 和背痛;
肝固有A→小叶间A 肝门V→小叶间V
肝血窦→肝细胞内代谢→中央V 下腔V←2~3支肝V←小叶下V
肝门静脉的属支:
1脾静脉 2肠系膜上静脉 3肠系膜下静脉 4胃左静脉 5胃右静脉 6幽门前静脉 7胆囊静脉 8附脐静脉
肠系膜上V和脾V在胰颈后方汇合成肝门静脉
肝门V 肠系膜上V
脾 脾V
门静脉七大属支
形 态: 楔形、两面、四缘、四叶
下腔静脉
• 四 缘:前、后、左、右缘 • 四 叶:左、右、方、尾叶
镰状韧带
裸区
上 面(膈 面):
肝圆韧带
• 镰状韧带、肝圆韧带(脐静脉遗迹)
• 肝左叶、肝右叶
•裸 区
下面(脏面):“H”形的沟
• 左纵沟:①静脉韧带、 ②肝圆韧带 • 右纵沟:③下腔静脉、 ④胆囊窝 • 横 沟:
(4)胰尾:行于脾肾韧带内,与脾A、 脾V伴行,抵达脾门;
① 胰 头:钩 突 ②胰 颈 ③胰 体 ④胰 尾

② 胰管
十二指肠大乳头 钩突
④ ③
六.脾
(一)位置、毗邻 (二)血 管:脾A①、脾V②
腹腔干 ①
肝门V

1.位置与体表投影
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左 侧第9~11肋的深面,长轴与 第10肋平行;后端在左腋中 线平第9肋上缘,距后正中 线4~5cm,前端达左腋前线, 平第11肋.
• 脏器多,关系复杂;多受胸廓保护 • A多来源于腹腔干 • V多回流至肝门V
腹腔干
腹部的血管
动脉:腹主A及其 分支 静脉:下腔V及其属支
1.腹主动脉
壁支:腰A,膈下A,骶 正中A;
脏支 成对:肾上腺中A,肾A,睾
丸(卵巢)A; 不成对:腹腔干,肠系膜上A,
肠系膜下A;
1) 成对腹主A脏支
上腹部脏器
贺桂琼 重庆医科大学解剖教研室
上腹部脏器的解剖
要求:
1.掌握腹腔干的分支分布及主要侧枝循环。 2.掌握胃的毗邻、血液供应、神经支配和淋巴回流。 3.掌握肝的毗邻、固定因素和肝蒂。 4.掌握肝外胆道的形态,胆总管各段的毗邻及胆囊动脉的行
径。 5.掌握脾的韧带与脾蒂。 6.了解胰的毗邻。
一.概 述
二指肠A 4)胃网膜左A ←脾A 5)胃短A ←脾A 6)胃后A ←脾A 7)左膈下动脉胃底支
2.胃动脉与腹膜的关系
1)胃左A: 升段:胃胰襞 降段:小网膜内
2)胃右A:小网膜内 3)胃网膜左、右A:胃结肠韧带 4)胃短动脉:胃脾韧带
表面无血管区:胃短A与胃网膜左A第一胃支间 乏血管区:胃大弯中点附近
2.脾的形态与毗邻
形态:内外两面,上下两 缘,前后两端;外面为膈 面,内面为脏面,中央有 脾门,脾蒂;上缘前有 2~3个脾切迹;
毗邻:脾门前与胃底相邻, 脾门后邻左肾及左肾上腺; 脏面下与胰尾及结肠左曲 相邻;下缘与第11肋下缘 相当;
脾的毗邻
解剖操作要点观察并记录
仔细解剖,细心观察; 解剖观察腹腔干及其分支(大部行于腹膜内); 寻找胃的动脉,胃冠状静脉(其余V与A伴行
2)十二指肠后段:十二指肠上部后方,向左下斜行; 左为胃十二指肠A,左后为肝门V。
3)胰腺段:胰头与十二指肠降部间;上行于胰头后 方的沟内,下被一层胰腺组织覆盖,后方为下腔 V,上左侧为胃十二指肠A,其发出的胰十二指肠 上前、后A绕过其前、后方;
4)十二指肠壁内段:肝胰壶腹(Vater壶腹),肝 胰壶腹括约肌(Oddi括约肌)。
内脏大神经
(2)副交感N:迷走N
肝 支 → 肝 丛 → 肝、胆道、十二指肠 前干
胃前支→ 胃小弯 → 幽门窦及前壁、胃底及体部前壁 腹腔支 → 腹腔丛 → 结肠左曲以上消化管 后干 胃后支→ 胃小弯 → 幽门窦及后壁、胃底及体部后壁
迷 走 神 经
三.肝
(一)位置、毗邻 (二)韧带、间隙 (三)肝门、肝蒂
大弯侧:上份至胃网膜左LN、脾LN、胰脾LN。 下份至胃网膜右LN、幽门下LN。
小弯侧:上大部份至胃左LN、贲门LN。 下小部份至胃右LN、幽门上LN、肝LN。
5神经
交感N:腹腔神经丛 副交感N:迷走N
左迷走N-前干-肝支 和胃前支 右迷走N-后干-腹腔 支和胃后支 内脏传入神经
(1)交感N

后 壁
胃 动 脉 的 走 行
3. 静 脉
• 胃右V ①
• 胃左V ②
• 胃网膜右V ③ → 肠系膜上V
• 胃网膜左V④
•胃短V
→脾 V
•胃后V
→ 肝门V


③ ④
脾V
幽门前静脉为胃右静脉属支,是幽门的辨认标志。
胃左静脉临床常称为胃冠状静脉,沿胃小弯左行,注入 肝门静脉或其属支;借助其食管支,与食道静脉丛相连, 从而沟通门--腔静脉系统。
2.下腔静脉系
1)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 的组成、属支及
收纳范围。
左髂总静脉
下 腔 静 脉 右髂总静脉
左髂内静脉 左髂外静脉 右髂内静脉 右髂外静脉
盆部静脉血 左下肢静脉血 盆部静脉血 右下肢静脉血
2)盆部的静脉
A.髂内V 壁支:臀上、下V,闭孔 V,骶外侧V; 脏支:直肠下V,阴部内 V,子宫V;
腹 部 的 静 脉
二.胃
(一)位置
人体直立、中度充盈的胃: ①大部位于左季肋区,小部位于腹上区; ②贲门平第 11胸椎左侧; ③幽门平第1腰椎下缘右侧。
(二)胃的毗邻
前壁 上部:右侧邻左半肝;左侧邻 膈。 下部:接触腹前壁,称游离面, 是胃触诊及造瘘的部位。
后壁 隔网膜囊与膈、左肾上腺、左 肾、脾、胰、横结肠及其系 膜、十二指肠空肠曲毗邻, 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stomach bed。
胆囊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由胆囊管,肝总管 和肝的脏面共同围 成的三角区;是胆 囊切除术中寻找胆 囊动脉的标志。
胆 囊 动 脉 的 变 异
(二)肝管、肝总管及胆总管
1 肝左、右管:肝左管细长,与肝 总管的角度较小,结石不易排出; 肝右管粗短,与肝总管的角度较 大,利于胆汁引流;
胃底静脉与左肾上腺静脉共同汇入左肾静脉。
4. 淋 巴
①胃小弯:胃左、右LN ②胃大弯:胃网膜左、右LN ③幽 门:幽门上、下LN ④贲 门:贲门LN ⑤脾LN


③ 腹腔LN

胃的淋巴引流是分区域进行的,一般将胃分为四个区域。 大弯侧以中点为界分为上份和下份。小弯侧以角切迹为 界分为上大部份和下小部份。
肾动脉:分出肾上腺下A; 睾丸A/卵巢A 肾上腺中A
2)不成对脏支 A.腹腔干
•短而粗,分布于肝、胆、脾、胰、 食管腹段、胃、十二指肠
胃左A
脾A:胃短、胃后、胃网膜左A
肝固有A:肝左、右A
肝总A
胃右A
胃十二指肠A:胃网膜右A、 胰十二指肠上A
腹腔干
B.肠系膜上动脉
a.胰十二指肠下A b.空肠A和回肠A c.回结肠A—阑尾A d.右结肠A e.中结肠A
胆总管的分段
肝右管 胆囊管
肝胰壶腹 十二指肠大乳头
肝左管 肝总管
胆总管
胰管
五.胰
1.位置:胃及网膜囊后,第1、 2腰椎水平横贴于腹后壁;
2.体表投影:下缘脐上5cm, 上缘脐上10cm;
3.分部及毗邻
(1)胰头:上下右被十二指肠包绕, 其钩突绕至肠系膜血管的后方; 前:横结肠系膜; 后:下腔V和右肾,胆总管在胰 头后外的沟内,肝门V起始部 位于其左后方;
肝 门:有出入肝的血管、神经、淋巴管、肝管等
肝 蒂: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
③ 肝尾叶
肝左、右管
肝固有动脉

肝门静脉

肝方叶 ④
(四)肝的血管
• 入 肝:肝固有A、肝门V • 出 肝:肝左、中、右 V
四.肝外胆道
(一)胆 囊
1. 分 部:底、体、颈、管 2. 胆囊点 3. 胆囊三角(Calot’三角)
迷 走 肝 动 脉
(3)有关侧枝循环
1)结扎肝总A:(3条) 胃左A-胃右A-肝固有A 脾A-胃网膜左A-胃网膜右A-胃十二指肠A-肝固有A 肠系膜上A-胰十二指肠下A-胰十二指肠上A-胃十二
指肠A-肝固有A 2)结扎肝固有A:(1条) 胃左A-胃右A-肝固有A 3)胃右A分出后结扎肝固有:基本没有侧枝循环,可引
来自T6-9节段,经交感干和内脏大神经至腹腔N节换元,
节后纤维沿腹腔干的分支至胃壁。抑制胃的分泌和蠕动 。
内脏大神经
T6~9脊髓侧角的纤维穿 行第6~9 胸神经节的节前 纤维,组成内脏大神经→ 腹腔神经节
由腹腔神经节发出的节后 纤维分布至肝、肾脾等实 质性器官和结肠左曲以上 的消化管。
内脏小神经
入肝管道,肝的营养血管,占入肝 血液总量的20%,供给肝所需氧量 的40~60%。
(1)走行 由腹腔动脉-肝总动脉
-肝固有动脉发出。 肝总动脉在网膜囊后方沿胰腺上缘
行向右,至幽门上缘处分为胃十二 指肠动脉和肝固有动脉。 肝固有动脉向右上,行于肝十二指 肠韧带内,上升至肝门附近分为肝 左、右动脉,经肝门入肝。
B.髂外V 为股V直接延续;主要属 支为腹壁下V。
C.髂总V 骶髂关节前由髂内、外V 合成。
3)腹部的静脉
壁支:直接注入下腔静脉 1对膈下V,4对腰V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