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伊朗的核问题帮助|设置首页自然文化地理历史生活社会艺术人物经济科技体育图片数字博物馆核心用户百科商城拆分词条伊朗核问题求助编辑百科名片伊朗核问题漫画20世纪50年代,伊朗开始了核能源开发活动,并在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
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多次就伊朗核问题作出决议,2010年6月,安理会通过"史上最严厉"制裁伊朗方案。
目录背景资料关于伊朗的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时间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美国主战派美国主和派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问题的决议2003年的决议2004年的决议2004年的决议安理会有关制裁伊朗的决议第1737号决议第1747号决议第1803号决议第1929号决议中国政府的立场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伊朗第一座核电站将投入运营背景资料关于伊朗的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的历史与现状时间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美国主战派美国主和派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问题的决议2003年的决议2004年的决议2004年的决议安理会有关制裁伊朗的决议第1737号决议第1747号决议第1803号决议第1929号决议中国政府的立场2010年2009年2008年2007年2006年2005年伊朗第一座核电站将投入运营展开编辑本段背景资料伊朗核现状为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目前,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
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有资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浓缩铀设施,为建成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做准备;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伊朗还在建设重水反应堆,这将使伊朗能够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
根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情报,伊朗目前已经迈进了核门槛,但还未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2003年2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兰核研究中心曾进行钚回收试验。
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朗已经分离出100克的钚。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说,伊朗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所需要的“铀黄饼”的技术。
该技术使伊朗朝自主建设核燃料循环系统迈进了一步。
铀浓缩是生产核燃料的关键环节。
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铀浓缩活动,2004年11月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
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
编辑本段关于伊朗的核问题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
1979年伊朗成立了伊斯兰国家,1980年美伊断交,伊朗拒绝向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屈服,同时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使伊朗不得不考虑保卫国家的安全,美国开始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美国在伊朗周边发动的战争和军事行动有两次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美军常年赖在阿富汗伊拉克不撤军,美国入侵索马里、美军飞机空袭巴基斯坦西部等,而且美军在伊朗近邻的中东、中亚国家、南亚岛屿等驻扎有大量军队,严重威胁了伊朗安全。
中东是联系欧洲和亚洲的重要地区,同时富含石油、天然气的等矿产资源,中东一直是大国的目标。
世界能源输出的三大咽喉通道——霍尔木兹海峡、苏伊士运河、连接红海与亚丁湾的曼德海峡都在中东,美国目前已经大部分控制伊拉克和阿富汗,只剩下伊朗还没有控制。
美国已经在海湾战争是趁机大举驻军中东,并扩大美军中央司令部的控制范围:它下辖陆、海、空、海军陆战队、特种部队5个分支司令部,还有3个综合性司令部:伊拉克多国武装力量司令部、阿富汗联合力量司令部以及非洲之角联合作战司令部。
美国在这些地区总共部署有25万军队。
海军第五舰队归中央司令部所辖,其司令部设在中东的巴林。
美国可能再次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虽然在伊拉克战争后没有发现伊拉克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美军控制伊朗,则大大提高美军控制中东和中亚的能力,把美国的实际控制的伊拉克、阿富汗、伊朗连成一片,将使美国牢牢地控制中东和中亚,威胁中国、俄罗斯和阿拉伯国家,并对南亚、西亚、中亚、东亚局势产生重大影响,俄罗斯等国家将受到常年的重大不利影响。
美国的全球目标和中东战略和伊朗核问题密切相关:美国的对外政策就是维护美国及盟国的扩张利益;扩张美国经济;在国外推进所谓的美式民主,不断削弱外国的内部力量,为美国的扩张提高便利。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
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伊朗核问题的本质是美国与伊朗的关系。
伊朗拥有核技术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中东利益构成严重威胁,所以美国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技术。
而发展核技术是伊朗维护国家安全,实现区域大国地位,巩固伊朗伊斯兰神权体制的内在需要。
由于涉及到重要利益,对伊朗来说是根本利益,所以双方根本对立。
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过程中,欧盟、俄罗斯、美国三家的唯一共同利益是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
但是2007年美国承认伊朗已经放弃核武计划以后,三方唯一的共同利益已经消失,所以伊朗核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就目前看各方达成和解的可能性极低。
唯一有效的方法是,改变伊朗的伊斯兰神权政治制度,扶植亲西方政权。
但这不符合我国利益。
久拖不决,对我国有利。
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
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
1980年与伊朗断交的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
同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依朗核问题的背景)依朗核问题的现状为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目前,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
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有资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浓缩铀设施,为建成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做准备;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伊朗还在建设重水反应堆,这将使伊朗能够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
根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情报,伊朗目前已经迈进了核门槛,但还未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2003年2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兰核研究中心曾进行钚回收试验。
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朗已经分离出100克的钚。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说,伊朗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所需要的“铀黄饼”的技术。
该技术使伊朗朝自主建设核燃料循环系统迈进了一步。
铀浓缩是生产核燃料的关键环节。
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铀浓缩活动,2004年11月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
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
依朗核问题大记事伊朗核问题由来已久,美国一直指责伊朗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开始实施秘密的核武器发展计划,而伊朗始终否认有核武器发展计划,它的核计划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建立完整的核燃料循环体系是为了自力更生确保核电站的核燃料供应。
这次核风波是从2002年8月15日伊朗反对派组织伊朗全国抵抗委员会向媒体揭露伊朗正在秘密建造两座核设施而开始的,一直延续至今,现将这两年多来有关伊朗核问题的大事记摘要如下:截至2005年4月,欧盟与伊朗举行多轮谈判,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无法达成一致,谈判陷入僵局。
2005年5月25日,欧盟三国与伊朗在外长级会议上商定,欧盟在约两个月内提出一个推进与伊朗在技术和核能领域合作的综合计划,当年8月恢复双方的谈判。
8月5日,欧盟在向伊朗提交的提议中承认伊朗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敦促伊朗放弃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改由他国提供核燃料。
8月8日,伊朗重启中部城市伊斯法罕的铀转化设备,伊朗与欧盟的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9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以投票表决方式通过决议,指出伊朗多次不履行和违反《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等有关文件,但没有明确要求立即将伊朗核问题向联合国安理会报告。
10月上旬,俄罗斯建议允许伊朗从事铀转化活动,而将后续的铀浓缩活动转移到俄罗斯境内完成,以确保其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
11月24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决定暂时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以使伊朗与欧盟就俄罗斯提出的妥协方案进行磋商。
12月21日,欧盟和伊朗的高级官员在维也纳就伊朗核问题进行接触,同意双方2006年1月18日再次会晤,就化解伊朗核问题的分歧寻求共同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