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专题一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专题一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专题一 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
一、横向:中国古代阶段特征归纳
时间:公元前2070----1840年
政治: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特点
古代中国农业由刀耕火种发展到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农业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主导地位
土地制度的基本特点是地主土地私有制
经济
手工业
包括官营、私营、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 发展水平长期领先世界,明清时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资本主义萌芽 思想文化:八股取士,文字狱。 观念保守落后 外交: 由开放走向“海禁”和“闭关锁国”
同期的世界: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新航路开辟、工业革命 政治: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制度确立 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 外交:殖民扩张
• 重点问题分析: • ◆怎样理解“重农抑商”、“海禁”和
(2)概括阶段特点,把握基本特征。
先秦 (1)夏商西周时期
时 间:(BC2070-BC770) 特 征:中华文明的勃兴
政治:世袭制、内外服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经济:井田制、青铜时代 文化:礼乐制、甲骨文
同期的世界:古埃及、巴比伦、印度大河文明相继出现
重点问题分析: ◆分封制、宗法制、井田制和礼乐制之间的关系
⑤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 策的依据。
二、纵向:中国古代阶段特征归纳 (1)中国古代史的分期
夏商西周:中华文明的勃兴(农耕文明奠基) 春秋战国:大变革时期(农耕文明的形成) 秦汉:大一统时期(农耕文明的统一及初步发展)
魏晋:国家并立,民族融合(农耕文明的扩展)
隋唐:中华文明的繁荣(农耕文明的繁荣) 宋元: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农耕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明清: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农耕文明的发展与迟滞)
•
亡,法兰克王国建立,欧洲开始进入封建社
•
会。
• 重点问题分析
• ◆孝文帝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 ◆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隋唐:
时间:581――907
特征:中华文明的繁荣。
政治: 国家统一,疆域辽阔;制度创新完善;
政局稳定,国力强盛。
经济:经济重心开始南移,边疆得到开发,农耕经
济空前繁荣,土地集中趋势加强。
文艺
艺术
书法 绘画
独具东方神韵,对周边国家产生很大影响
戏曲:戏曲的发展充实了古代文化宝库
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王的权力不断强化,继承制度逐渐确立。 ②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制度越来越完善 ③等级制度鲜明。 ④神权与王权结合、家国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
治结构。 ⑤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三者互为表里,紧密结合,成为
特征
商业
总体趋势是不断发展,市场不断繁荣 多数封建政府实行抑商政策,阻碍了商业的发展
思想:由“百家争鸣”演变为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
主流(中国传统主流思想的演变)
科技
科技
包括四大发明、数学、天文学、医学、农学等多方面 封建社会后期,自然科学逐渐落伍。(特点)
文化
文学:先秦到清代,各具特色、文学流派异彩纷呈
• 时间:BC221-AD220
特征:大一统(农耕文明的初步发展)
•
政治:中央集权制确立和巩固;统一多民族
•
国家初步形成并不断发展。
•
经济:农耕经济初步发展
•
思想:儒家思想成为中国社会的统治思想
•
文化: 科技成就显著,汉赋是代表性的文
•
学成就。
• 同期的世界:地中海和西亚雄踞着古罗马和安息两个大国
• 重点问题分析: • ◆怎样认识中央集权制? • ◆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 ◆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之处
•
思想:天命鬼神宗法等级思想 百家争鸣
•
文化:学在官府 私学兴起
• 同期的世界:希腊、罗马城邦国家繁荣
• 重点问题分析:
•
◆分析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必然性。
•
◆孔子与苏格拉底都生活于公元前5世纪,是东西方
的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对东西文明都产生深远影响。
试比较二者的相同之处。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成熟的标志。
中国古代政治中的智慧——稳定 世袭制:王权从多姓到一姓; 宗法制:王权从多子到一子; 分封制:国家从血缘部落到天下共主; 礼乐制:统治秩序制度化、和谐化
2、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源流分明,严格清晰,经过数千年的发展,从未间断。 ②中国古代基本的政治制度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最
文化:兼收并蓄,科技领先,全面辉煌;中华文化
圈开始形成。
同期的世界:隋唐时期的西欧,正处于中世纪国家分裂、
•
政局混乱、工商业衰落、文化低潮的黑暗时
•
期,亚洲却生机勃勃,两者形成鲜明的对照。
• 重点问题分析:
• ◆怎样认识科举制度的影响?
●宋元
时间:907――1368 特征:中华文明的进一步发展。
政治:由分裂割据、民族政权并立走向统一; 中央集权加强。
“闭锁 • 国”政策?
◆明清时期 ,中国的农耕文明高度发展,
为什么没能够向近代社会转型? • ◆明清时期思想家是怎样对传统儒学进行 • 批判、继承和发展的?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商品经 济活跃,城市结构变化,海外贸发达。
文化:高度繁荣;科技成就突出,继续领先世界并推动 世界进步。
同期的世界:欧洲仍处于封建制度形成和发展阶段。法国为封建 割据局面;英国逐渐形成和确立封建庄园制。在亚 洲,强大的阿拉伯帝国走向了衰亡;日本封建庄园 居统治地位。
怎样? ◆关于“封建”一词的理解
(2)春秋战国
• 时间:BC770-BC221
• 特征:大变革(中华文明的形成)时期
•
土地制度:国有 私有
•
经营方式:集体 个体
•
经济 经营模式:简单粗放 精耕细作
•
经济思想:农工商并重 重农抑商
•
政治:贵族政治 战争、 变法 官僚政治
•
(宗法分封)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 ●魏晋南北朝:
• 时间:220年——581年
特征:国家分裂 、民族融合
•
政治:国家分裂,战争频繁;士族势力衰
•
落,统一趋势不断加强。
•
经济:江南经济发展迅速,北方经济相对缓
•
慢,南北经济趋于平衡。
•
文化:民族文化交融;科技成就显著;文学
•
承上启下;艺术大放光彩。
•
思想:儒释道三教并行
• 同期的世界: 强大的罗马帝国分裂,而后西罗马帝国灭
重点问题分析 ◆怎样认识宋朝在中国古代史中的地位?
●明清时期
时间:1368—1840年 特征:农耕文明的发展与迟滞(转型前夜的中华文明)
政治: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各民 族之间经济文化联系加强。
发展:
经济:农耕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文化:承古萌新,西学东渐。
政治:君主专制制度进一步强化 经济:“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 政迟策滞阻碍
大特点是权力高度集中,核心是至高无上的皇权,本质是人 治。
③一直存在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总体趋势是皇权 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
④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 官用人制度,以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 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三大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