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总结

高二语文学业水平测试试卷总结

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模拟考试语文说明: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请将试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共5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每题2分,共6分)从“莫言热”到“阅读热”,关键在“人为”鹿永建新华社16日播发《“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提出一个很有意义的问题:“莫言热”对于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对此,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的回答比较消极。

的确,如果只是顺其自然,目前正在兴头上的诸种“莫言热”都会过去: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文化消费市场甚至资本市场不久就会另寻新的炒作题材,不会只在莫言一棵树上吊死;媒体也不会永远在山东高密莫言老家发掘“秘闻”。

莫言前去领诺贝尔文学奖是在12月份,等这个新的题材过后,“莫言热”可能就会过去。

阅读对个人而言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

2011年中国人均读书仅为4.3本,远低于韩国的11本,法国的20本,日本的40本以及以色列的60本,成为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

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

然而,笔者要指出的是,不管是全民体育运动,还是讲求公共卫生、不随手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论是诚信体系建设,还是国民道德素质提高,都是一个强大的民族和文明有序的社会必不可少的,但绝不可能自然而然地达到,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

推动全民阅读,也是如此。

当下,应当抓住多年少有、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把针对一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不管是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都应当有所作为。

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才可能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

首先,政府要在公共图书馆的建设上长期坚持、不断完善。

在美国、法国甚至在台湾地区,国民所读图书主要来自方便亲切的社区图书馆,不仅借书方便,而且读完之后随手可在他处归还。

做好此项建设,需要各级政府投入财力、务实细心、长期坚持。

要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离不开众多推动阅读的民间组织的成长和努力,也离不开政府对于读书活动的支持。

以对莫言作品十分推崇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为例,他在获得诺奖之前已在日本相当知名,而大大小小的大江健三郎读书会竟拥有数十万甚至上百万公众,这些草根组织不断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使相关阅读活动成为不少人的日常精神生活内容。

日前,莫言家乡政府放言准备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我们的建议是,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

对于个人来说,阅读其实很简单。

只要坚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读那久违的人文作品,生活将会变得更充实,人生将会更有意义。

“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把这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对于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来说,这可能比较费力而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1.下列有关“‘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对于“莫言热”能推动中国人阅读能起多大作用的问题,莫言本人和一些专家持消极态度。

B.中国是世界人均读书最少的国家之一,仅靠莫言一人拉动国民阅读水平的提高,无异杯水车薪。

C.阅读犹如全民体育运动,只有长期推动方能见效。

D.“莫言热”是一种正能量,这种正能量能促进终身学习和全民族文化素质提高。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2分)A.莫言得奖所带来的“阅读热”是一个机遇,政府、社会组织、学校和个人应该抓住这个机遇,想方设法,把这个“短热”转化成“长热”。

B.在网络信息触手可及的当下,要想让阅读成为更多国民的休闲选项,严肃读物的阅读一定要变得十分方便是其重要的途径。

C.政府的支持和众多民间组织是让阅读在中国慢慢热起来的最根本因素。

D.将“莫言热”作为一种正能量引入阅读之中,虽然比较费力且不容易见效,但是如果思路正确、方法得当,长期坚持必见成效。

3.下列不属于作者观点态度的一项是()(2分)A. 实体书店和网上书店一购而空的情况随着莫言小说大量印刷终会归于平淡,所以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

B.阅读既可以修身养性,又是提升国民人文素养、加强文化传承、促进文化发展繁荣的有效途径,所以作者希望将针对个人的“快热”转化成针对更多的作家作品、更宽广领域经典之作的“慢热”。

C.作者认为,从“莫言热”到“阅读热”,关键在“人为”。

D.作者认为与其在莫言家乡开发莫言故居旅游热线,不如花功夫长期、多方面推动莫言作品的学术研讨和公众阅读。

二、古代诗文阅读(28分)(一)文言文阅读(14分)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

员父曰伍奢。

员兄曰伍尚。

其先曰伍举,以直谏事楚庄王,有显,故其后世有名于楚。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

无忌不忠于太子建。

平王使无忌为太子取妇于秦,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曰:“秦女绝美,王可自取,而更为太子取妇。

”平王遂自取秦女而绝爱幸之,生子轸。

更为太子取妇。

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乃因谗太子建。

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备边兵。

无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无怨望.,且欲入为乱矣。

”平王乃召其太傅伍奢考问之,伍奢曰:“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平王怒,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马奋扬往杀太子,太子建亡奔宋。

无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贤,不诛且为楚忧。

”王使人召二子曰:“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伍尚欲往,员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脱者后生患,二子到,则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

俱灭,无为也。

”伍尚谓员:“可去矣!汝能报杀父之仇,我将归死。

”尚既就执,子胥遂亡。

至昭关,昭关欲执之,追者在后,至江,江上有一渔父乘船,知伍胥之急,乃渡伍胥。

伍胥既渡,解其剑曰:“此剑直百金,以与父。

”父曰:“楚国之法,得伍胥者赐.粟五万石,爵执王圭,岂徒百金剑邪!”不受。

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

伍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

五年而楚平王卒,轸立为后,是为昭王。

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闾。

阖闾既立,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

四年,吴伐楚,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

九年,阖闾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五战,遂至郢。

昭王出亡。

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

太史公曰:“怨毒之于人甚矣哉!王者尚不能行之于臣下,况同列乎!向令伍子胥从奢俱死,何异蝼蚁!弃小义,雪大耻,名垂于后世。

故隐忍就功名,非烈丈夫孰能致此哉?”(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秦女好.,无忌驰归报平王好:美丽B.无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媚:讨好C.不能无怨望.望:盼望D.赐.粟五万石,爵执王圭爵:赏赐5.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伍子胥“胆识才干”的—组是( )(2分)①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②不如奔他国,借力以雪父之耻③此剑直百金,以与父④乃进专诸于公子光⑤伍员大破楚军于豫章⑥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A.①③④B.②⑤⑥c.①④⑤D.②③⑥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楚平王是个荒淫昏聩的国君,他不顾廉耻,只顾自己享乐,把本来是儿媳的秦女据为已有,还听信谗言,杀害忠臣和骨肉,终于给楚国带来灾难、B.伍奢是忠于职守的忠臣,他做太子建的太傅,就坚决维护太子建的利益,敢于当面揭露楚平王的罪恶,即使激怒平王,惹来杀身之祸也在所不惜。

C.伍子胥是—个有胆识有才干、爱憎分明、敢作敢为的英雄。

在关键时刻,他—眼就看出楚王的阴谋,作出正确的抉择;在吴国,他帮助阖闾登上王位,取得他的信任,终于实现了借力报仇的愿望。

D.江上渔父偶然中救了伍子胥,当伍子胥以百金宝剑相赠时,他看不上眼,说:“如果抓住了伍子胥,可得粟五万石,爵执王圭,哪里只是百金剑呢?”因此不肯接受。

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共8分)(1)来,吾生汝父;不来,今杀奢也。

(3分)译文:(2)王独奈何以谗贼小臣疏骨肉之亲乎?(3分)译文:(3)选修课本文言翻译: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2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送魏二王昌龄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

忆君遥在潇湘月,愁听清猿梦里长。

8、找出诗中点明送别季节的词语(1分)。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分析(3分)答:9、三、四两句诗,明人陆时雍《诗境总论》云:“代为之思,其情更远。

”请作具体分析。

(4分)答:(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一空一分)10.(1)哀吾生之须臾。

(陶渊明《归园田居》)(2)地崩山摧壮士死,。

(李白《蜀道难》)(3),水随天去秋无际。

(辛弃疾《水龙呤·登建康赏心亭》)(4)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贾谊《过秦论》)(5)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王羲之《兰亭集序》)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16分)山水豆花迟子建(1)食物与人一样,是有秉性的。

都说“江山易改,秉性难移”,那是就人而言的;食物呢,它们有着“入乡随俗”的秉性,随着环境的变化,会微妙地改变风味。

从这个道理来说,人是硬的,食物是柔软的。

(2)我对香港美食的记忆,不是尖沙咀酒楼中的生猛海鲜,亦不是铜锣湾烧味店里被熏制得流蜜似的肉食,而是寻常的山水豆花。

(3)原以为香港是个缺乏野趣的地方,其实不然。

(4)从九龙的钻石山出发,乘坐一个小时的大巴车,便摆脱了都市的喧嚣,到了清幽的西贡渔港。

从这里再乘半小时的计程车,便到了山脚下。

(5)这个地方叫大浪湾,是个有山有海的地方。

(6)当一座座山横在你面前,且看不见人烟的时候,这些山就是一本被风掀开了书页的大书,撩起了人阅读的欲望。

(7)虽然我曾登过华山和黄山,又生长在山区,但由于十几年没有登山了,所以一开始很担心自己会掉队。

香港的朋友吓唬我,说是山中潜藏着一些偷渡客,他们看见独行者,往往会从树丛中窜出打劫。

所以从迈向第一级石阶开始,我就紧紧地跟随着队伍。

走了半小时便气喘吁吁,汗如雨下。

(8)十月底了,香港的太阳仍然火辣辣的。

蜿蜒起伏的石阶宛如大海抛出的一条长长的浪花,在山中明亮地闪烁着。

逢到林木茂盛的地方,就有难得的阴凉,能缓释行山时的疲劳;而石阶暴露在草木稀疏的向阳山坡上时,脊背就有被灼伤的感觉,好像背着火炉在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