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雷达测速卡口技术方案

雷达测速卡口技术方案

高清测速卡口系统技术方案成都华安视讯科技有限公司2014.5目录一前言 (5)二设计原则及依据 (5)2.1设计原则 (5)2.1.1可靠性 (5)2.1.2可扩展性 (5)2.1.3先进性 (6)2.1.4节能性 (6)2.1.5延续性 (7)2.1.6安全性 (7)2.1.7标准化及开放性 (7)2.2设计依据 (7)三总体设计 (9)3.1系统结构 (9)3.2系统组成 (11)四前端卡口系统设计 (11)4.1 系统概述 (11)4.2系统特点 (12)4.3 系统优势 (12)4.4系统前端架构 (13)4.4.1系统前端结构 (13)4.4.2.系统立杆安装示意图 (14)4.5系统工作流程 (15)4.6系统功能描述 (15)4.6.1卡口记录功能 (15)4.6.2雷达测速功能 (16)4.6.3高清晰度成像,可清晰的看清及抠出驾驶人员面貌 (16)4.6.4 逆行抓拍功能 (17)4.6.5机动车侵占应急车道抓拍功能 (18)4.6.6交通事件检测功能 (18)4.6.7交通参数检测与统计功能 (19)4.6.8车辆信息记录功能 (20)4.6.9车辆号牌自动识别功能 (20)4.6.10智能补光功能 (21)4.6.11视频监控功能 (21)4.6.12高清录像功能 (21)4.6.13图片防篡改功能 (22)4.6.14前端数据管理功能 (22)4.6.15前端ARM盒子本地存储及断点续传功能 (22)4.7前端系统主要设备介绍 (23)4.7.1智能高清摄像机 (23)4.7.2 ARM盒子 (24)4.7.3 LED补光灯 (24)4.7.4 气体闪光灯 (25)4.7.5 雷达 (26)五智能交通管理平台 (26)5.1平台简介 (26)5.2 车辆监控 (27)5.2.1 车辆实时 (27)5.2.2 监控点断面实时 (28)5.2.3 车辆信息查询 (28)5.2.4 车辆精确查询 (30)5.2.5 机动车信息 (30)5.2.6 套牌车辆 (31)5.2.7 伴随车辆 (31)5.2.8 未识别车辆 (32)5.3 布控报警 (32)5.3.1 实时报警 (32)5.3.2 报警确认 (33)5.3.3 报警查询 (34)5.3.4 报警处理 (34)5.3.5 报警统计 (35)5.3.6 布控设防 (35)5.3.7 布控审核 (36)5.3.8 布控撤防 (36)5.3.9 撤防审核 (37)5.3.10 布控查询 (37)5.4 交通流量 (37)5.4.1 统计分析 (37)5.5 电子警察 (38)5.5.1 原始数据处理 (39)5.5.2 原始数据查询 (39)5.5.3 未违章数据复核 (40)5.5.4 违章信息审核 (40)5.5.5 已审核违章数据 (41)5.5.6 违章数据更改、注销 (41)5.5.7 公告管理 (41)5.5.8 发函管理 (42)5.5.9 白名单录入 (43)5.5.10 白名单违章数据 (43)5.5.11 数据统计 (43)5.6 设备管理 (44)5.6.1 监控点管理 (44)5.6.2 监控点间距设置 (44)5.6.3 设备信息 (45)5.6.4 设备报警 (45)5.6.5 号牌识别分析 (45)5.7 系统管理 (46)5.7.1 个人账号 (47)5.7.2 修改密码 (47)5.7.3 用户 (48)5.7.4 权限 (48)5.7.5 机构 (49)5.7.6 系统监控 (49)5.7.7 基础代码 (50)5.8 与市局数据交换 (51)5.8.1 卡口数据 (51)5.8.2 非现场处罚数据 (52)5.8.3 车管所机动车数据 (52)5.9 视频监控 (52)六系统效果 (53)6.1 系统外观 (53)6.2 卡口实例效果超速图片两张 (54)一前言车辆超速驾驶行为是引发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也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由于车速快,司机对路面情况、前方车辆、行人等各种情况的反应时间短,同时由于车速快而导致在发生紧急情况时制动距离长,轻者造成追尾,车辆受到损坏;重者导致人身伤亡,给社会和家庭带来重大损失和痛苦。

据统计,交通事故中有30%以上是由于超速而引起的。

及时发现超速,并对其进行批评、教育、经济处罚是减少超速违法行为、维护道路安全的重要手段。

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手段,严肃治理违法超速行驶行为,使驾驶员严格按道路限速规定要求行驶,减少由于超速引起的交通事故与违法现象。

由此可见利用现代高新技术,建设一套完善的超速驾驶行为自动记录和取证、处罚系统,是实现有效的交通管理和监控,降低超速交通事故的主要手段。

二设计原则及依据2.1设计原则根据公安部门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机动车自身的特点,系统设计过程中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2.1.1可靠性结合系统的特点,设计时充分考虑了系统全天候7×24小时连续不间断运行的要求,通过前端采用工业级全嵌入式设备有效保障系统的高可靠性。

不仅如此,还通过选用高集成设备,采用自动检测、自动报警、自动监控等技术来有效地保证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可靠性。

2.1.2可扩展性考虑到以后的需求会不断增加,系统建设的数量将随之扩大,设计时系统架构和系统平台都具备灵活且经济的扩充性,能够很好地随业务系统未来的扩充和变化进行横向或纵向的扩展,并且能够具备动态调整资源的能力,根据业务系统实际运行状况及时地调整和分配有限的系统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系统还兼容更高分辨率的高清晰摄像机,且无需改动软件,仅通过软件设置即可实现。

对系统所具有的其它扩展功能,如对车辆前排司乘人员面部特征抓拍显示、对路面交通事件的及时响应、前后拍、区间段平均车速的测量等,仅增加相关模块和设备即可实现。

2.1.3先进性系统对于设备选型、技术运用等方面在实用性基础上,还充分考虑一定的前瞻性。

因业务、运行及技术条件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利用卡口的成熟经验和技术,充分结合视频图像处理技术的跨越性发展等,实现向城市治安的突破性发展,提高系统的综合利用效率,为治安、刑侦、交通等业务提供综合服务,避免投入即陷入技术落后,且规避因业务、运行环境的变化而造成系统大范围调整的可能。

2.1.4节能性为最大程度上降低工程建设与后期运行维护成本,系统建设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充分体现节能与环保的要求:(1)设备节能本项目中前端设备采用集成度高、功耗小的机电设备,在设备选购时,相同性价比的前提下,优先选用功耗更低更节能的产品。

(2)工程建设节能施工作业时,严格规范空调温度、照明灯具的使用;尽量利用白天作业,以减少夜间增加照明的能源消耗。

精确管理,施工安排周密,进行高效作业,特别是外场作业,尽量减少去现场的次数,增加在现场的施工时间和提高施工效率。

(3)系统运行和维护节能尽可能多采用网上电子信息流转方式,节约使用纸张,减少流转环节。

完善节能规章制度,将所有的节能行为要求制定成规范。

2.1.5延续性系统的建设不是一期可以完全达到最终目标的,而是一个长期投入、不断完善、密度不断配合于车辆防控力度增加而增加的系统,因此系统的建设必须是具备延续性,可持续发展的。

2.1.6安全性系统设计具备防破坏和防入侵的安全性功能。

整个系统、设备、中心机房和前端均考虑防雷击、断电和人为破坏,软件不受病毒感染、黑客攻击,具有高度的安全和保密性。

尤其是网络安全采取包括IP地址和Mac地址绑定等准入控制机制在内的一系列安全防范措施。

系统还具有防误操作特性,有较强的抗干扰、抗静电能力,同时提供数据备份、恢复措施。

提供用户等级权限保护,有效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

2.1.7标准化及开放性系统与公安网、智能交通网等多个外部系统进行数据交互,以及外场接入中心系统,因此需要制定通用、规范和安全的数据通讯协议和接口,保证系统的开放性和系统的功能扩展要求。

参照的各种设计规范、技术指标均需符合国际标准和工业标准,并可提供对多厂家产品的支持能力,是开放的可兼容系统,能与不同厂商的产品兼容,可以有效保护投资,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及系统整合。

为了保证前端与平台兼容问题,实现前端与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及系统整合,必须选用经市局统一测试通过的厂家设备。

2.2设计依据1)公厅科发[2012]28号《四川省公安高清治安卡口系统建设指导意见》及相关规范的通知2)《四川省公安卡口前端系统建设指导意见》3)《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20094)《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7)《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GB8566-888)《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GA 216.1-1999)9)《公安综合信息系统规范》(GA 417,1-2003)10)《全国道路交通管理信息数据库规范》(GA 329,3-2003)11)《全国道路交通管理系统数据交换格式》(GA 409,3-2003)12)《道路违法管理管理信息代码》(GA 408,2-2003)13)《公安综合信息系统规范》(GA 417,1-2003)14)公安部交管局《道路交通科技发展九五规划和2010年规划》15)机动车、驾驶员及违法管理等相关数据库规范(2004版)16)《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技术规范》(JTJ 074-2003)17)《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50198-9418)《安防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要求》GA/T 367-200119)公安部《关于公安交通指挥中心建设与发展的若干意见》20)公安部《交通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框架》21)公安部、建设部决定2000年在全国实施以提高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为中心的“畅通工程”的要求22)《城市公安指挥中心技术系统设备配置建议》GA099-199623)国家技术监督局《测量、控制和试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24)国家技术监督局《信息技术设备的安全》25)有关《电子警察生产企业标准》等26)行业标准 GA 308—2001《安全防范系统验收规则》27)《中国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J232-90.9228)《公路车辆智能监测记录系统通用技术条件》GA/T 497-200929)《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图像取证技术规范》GA/T 832—200930)《机动车号牌图像自动识别技术规范》GA/T 833—200931)《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网络层安全协议》(GB/T 17963)32)《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GB17859-1999)3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34)《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50343-2004)35)《安全防范系统雷电浪涌防护技术要求》(GA/T670-2006)3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3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除上述规范以外,遵循平安城市建设相关地方规范与标准以及国家、省市、相关行业的技术要求及规范。

相关主题